CN213334880U -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4880U
CN213334880U CN202022544806.0U CN202022544806U CN213334880U CN 213334880 U CN213334880 U CN 213334880U CN 202022544806 U CN202022544806 U CN 202022544806U CN 213334880 U CN213334880 U CN 21333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te
air duct
wall plate
volute tongu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48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欢欢
赖路璇
龚雪武
罗文君
张利
林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25448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4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壳盖和风机组件,蜗壳和蜗壳盖围成依次连通的上风道、风机安装腔和下风道,风机组件安装在风机安装腔内;风机安装腔具有上连通口和下连通口,上风道与上连通口连接,下风道与下连通口连接,蜗壳上设置有上蜗舌和下蜗舌,上蜗舌位于上连通口处,下蜗舌位于下连通口处;上蜗舌与上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下蜗舌与下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风道组件还包括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位于上风道外,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下驱动组件位于下风道外,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该风道组件上下风量可调,同时改善风机在蜗舌处的旋转噪音。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见的普通空调已满足不了使用者的要求,空调开始向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在常见的柜式空调中,空调都是利用普通送风或者上下送风到室内,但是上下送风的比例不能调节,导致制冷制热过程中,送风的风量比例固定,由于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的小,上下送风的比例固定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风量可调,同时改善风机在蜗舌处的旋转噪音的风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风道组件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壳盖和风机组件,蜗壳和蜗壳盖围成依次连通的上风道、风机安装腔和下风道,风机组件安装在风机安装腔内;风机安装腔具有上连通口和下连通口,上风道与上连通口连接,下风道与下连通口连接,蜗壳上设置有上蜗舌和下蜗舌,上蜗舌位于上连通口处,下蜗舌位于下连通口处;上蜗舌与上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下蜗舌与下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风道组件还包括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上驱动组件位于上风道外,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下驱动组件位于下风道外,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空调器在制冷时,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使得上连通口的尺寸增大,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使得下连通口的尺寸减小,由于冷空气会下沉,上出风的风量比下出风的风量大,可提高冷空气的有效利用率。同理,空调器在制热时,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使得上连通口的尺寸减小,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使得下连通口的尺寸增大,由于热空气会上升,下出风的风量比下出风的风量大,可提高热空气的有效利用率。因此,这种智能化的送风方式,提高了风量的有效利用率,且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通过调节蜗舌的位置也可改善空调在运转过程中气流在蜗舌处的流场方向,从而改善气流在蜗舌处的旋转噪音。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蜗壳还包括后壁板、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三侧壁板和第四侧壁板,后壁板与蜗壳盖相对设置;后壁板、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和蜗壳盖围成上风道,后壁板、第三侧壁板、第四侧壁板和蜗壳盖围成下风道;上蜗舌连接在第二侧壁板的下端并与后壁板和蜗壳盖贴合,下蜗舌连接在第三侧壁板的上端并与后壁板和蜗壳盖贴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蜗舌具有上导风壁,上导风壁与第一侧壁板呈锐角设置,第一侧壁板、上导风壁、后壁板和蜗壳盖围成上连通口;下蜗舌具有下导风壁,下导风壁与第四侧壁板呈锐角设置,第四侧壁板、下导风壁、后壁板和蜗壳盖围成下连通口。
由此可见,蜗舌上导风壁的设置实现对气流的引导,防止在气道内由于气流速度不均形成乱流,而产生噪音。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上导风壁平行于第二侧壁板,下导风壁平行于第三侧壁板。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上蜗舌远离上风道的一侧设有上容纳槽,上驱动组件位于上容纳槽内。下蜗舌远离下风道的一侧设置有下容纳槽,下驱动组件位于下容纳槽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蜗壳还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后壁板和蜗壳盖围成风机安装腔;第一弧形板的第一端与上蜗舌连接,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板连接;第二弧形板的第一端与下蜗舌连接,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板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蜗舌设置有第一弧形壁,第一弧形壁与第一弧形板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下蜗舌设置有第二弧形壁,第二弧形壁与第二弧形板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
由此可见,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进入风机安装腔的气流的引导,部分经过第一连通口且未流出气流在上蜗舌的第一弧形壁的引导下进入风机安装腔,可以提高能效,同时降低了噪音。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上蜗舌与后壁板之间、上蜗舌与蜗壳盖之间、下蜗舌与后壁板之间以及下蜗舌与蜗壳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由此可见,进一步保证了上蜗舌处和下蜗舌处风道的密封性能。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上驱动组件包括上电机、上齿轮和上齿条,上电机安装在蜗壳或蜗壳盖上,上齿条与上蜗舌连接,上齿轮安装在上电机的驱动轴上并与上齿条啮合。
由此可见,上电机驱动上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上齿条移动,进而带动上蜗舌移动,实现对上连通口尺寸的调节。结构简单且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下驱动组件包括下电机、下齿轮和下齿条,下电机安装在蜗壳或蜗壳盖上,下齿条与下蜗舌连接,下齿轮安装在下电机的驱动轴上并与下齿条啮合。
由此可见,下电机驱动下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下齿条移动,进而带动下蜗舌移动,实现对下连通口尺寸的调节。结构简单且稳定性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齿条和下齿条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实施例隐藏蜗壳盖和风机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风道组件实施例风机组件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空调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组件。
参见图1至图3,风道组件包括蜗壳1、蜗壳盖2、风机组件3、上驱动组件4和下驱动组件5,蜗壳1和蜗壳盖2围成依次连通的上风道21、风机安装腔22和下风道23。
蜗壳1包括后壁板11、第一侧壁板12、第二侧壁板13、第三侧壁板14、第四侧壁板15、上蜗舌16、下蜗舌17、第一弧形板18和第二弧形板19。后壁板11与蜗壳盖2相对设置,第一侧壁板12与第二侧壁板13相对设置,第三侧壁板14与第四侧壁板15相对设置,后壁板11、第一侧壁板12、第二侧壁板13和蜗壳盖2围成上风道21,后壁板11、第三侧壁板14、第四侧壁板15和蜗壳盖2围成下风道23。第一弧形板18、第二弧形板19、后壁板11和蜗壳盖2围成风机安装腔22,风机组件3安装在风机安装腔22内。
风机组件3包括电机支架31、驱动电机32和离心风叶33等,电机支架31上设置有四个定位螺栓311,定位螺栓311上均套设有橡胶垫312,驱动电机32的四个安装脚321上均安装有橡胶套322,电机螺母34将驱动电机32固定在电机支架31上,离心风叶33安装在驱动电机32的驱动轴上。
上蜗舌16连接在第二侧壁板13的下端,下蜗舌17连接在第三侧壁板14的上端。第一弧形板18的第一端与上蜗舌16连接,第一弧形板18的第二端与第四侧壁板15连接,第二弧形板19的第一端与下蜗舌17连接,第二弧形板19的第二端与第一侧壁板12连接。
风机安装腔22具有上连通口221和下连通口222,上风道21与上连通口221连接,下风道23与下连通口222连接,上蜗舌16位于上连通口221处,下蜗舌17位于下连通口222处。上风道21与上连通口22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上出风口211,下风道23与下连通口222相对的一端设置有下出风口231。
上蜗舌16具有上导风壁162和第一弧形壁163,上导风壁162与第一侧壁板12呈锐角设置且上导风壁162平行于第二侧壁板13,第一侧壁板12、上导风壁162、后壁板11和蜗壳盖2围成上连通口221,第一弧形壁163与第一弧形板18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下蜗舌17具有下导风壁172和第二弧形壁173,下导风壁172与第四侧壁板15呈锐角设置且下导风壁172平行于第三侧壁板14,第四侧壁板15、下导风壁172、后壁板11和蜗壳盖2围成下连通口222,第二弧形壁173与第二弧形板19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
上蜗舌16远离上风道21的一侧设有上容纳槽161,上驱动组件4位于上容纳槽161内,下蜗舌17远离下风道23的一侧设置有下容纳槽171,下驱动组件5位于下容纳槽171内。上驱动组件4驱动上蜗舌16移动以部分遮挡上连通口221,从而实现对上连通口221尺寸的调节,下驱动组件5驱动下蜗舌17移动以部分遮挡下连通口222,从而实现对下连通口222尺寸的调节。
上驱动组件4包括上电机41、上齿轮42和上齿条43,上电机41安装在蜗壳1或蜗壳盖2上,上齿条43与上蜗舌16固定连接,上齿轮42安装在上电机41的驱动轴上并与上齿条43啮合。下驱动组件5包括下电机51、下齿轮52和下齿条53,下电机51安装在蜗壳盖2上,下齿条53与下蜗舌17固定连接,下齿轮52安装在下电机51的驱动轴上并与下齿条53啮合。上齿条43和下齿条53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上蜗舌16与后壁板11之间、上蜗舌16与蜗壳盖2之间、下蜗舌17与后壁板11之间以及下蜗舌17与蜗壳盖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未图示),从而使得上蜗舌16能够与后壁板11和蜗壳盖2密封地贴合,以及使得下蜗舌17能够与后壁板11和蜗壳盖2密封地贴合,从而保证了上蜗舌16处和下蜗舌17处风道的密封性能。密封件可以为橡胶垫等。
由上可见,空调器在制冷时,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使得上连通口的尺寸增大,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使得下连通口的尺寸减小,由于冷空气会下沉,上出风的风量比下出风的风量大,可提高冷空气的有效利用率。同理,空调器在制热时,通过上驱动组件驱动上蜗舌移动使得上连通口的尺寸减小,下驱动组件驱动下蜗舌移动使得下连通口的尺寸增大,由于热空气会上升,下出风的风量比下出风的风量大,可提高热空气的有效利用率。因此,这种智能化的送风方式,提高了风量的有效利用率,且用户拥有良好的体验。
此外,下电机也可以安装在蜗壳的后壁板上。上述改变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风道组件,包括蜗壳、蜗壳盖和风机组件,所述蜗壳和所述蜗壳盖围成依次连通的上风道、风机安装腔和下风道,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风机安装腔内;
所述风机安装腔具有上连通口和下连通口,所述上风道与所述上连通口连接,所述下风道与所述下连通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上设置有上蜗舌和下蜗舌,所述上蜗舌位于所述上连通口处,所述下蜗舌位于所述下连通口处;所述上蜗舌与所述上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所述下蜗舌与所述下风道的内壁密封地贴合;
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上驱动组件和下驱动组件,所述上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上风道外,所述上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上蜗舌移动,所述下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下风道外,所述下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下蜗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还包括后壁板、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第三侧壁板和第四侧壁板,所述后壁板与所述蜗壳盖相对设置;
所述后壁板、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第二侧壁板和所述蜗壳盖围成所述上风道,所述后壁板、所述第三侧壁板、所述第四侧壁板和所述蜗壳盖围成所述下风道;
所述上蜗舌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板的下端并与所述后壁板和所述蜗壳盖贴合,所述下蜗舌连接在所述第三侧壁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后壁板和所述蜗壳盖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蜗舌具有上导风壁,所述上导风壁与所述第一侧壁板呈锐角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板、所述上导风壁、所述后壁板和所述蜗壳盖围成所述上连通口;
所述下蜗舌具有下导风壁,所述下导风壁与所述第四侧壁板呈锐角设置,所述第四侧壁板、所述下导风壁、所述后壁板和所述蜗壳盖围成所述下连通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导风壁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板,所述下导风壁平行于所述第三侧壁板。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蜗舌远离所述上风道的一侧设有上容纳槽,所述上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上容纳槽内;
所述下蜗舌远离所述下风道的一侧设置有下容纳槽,所述下驱动组件位于所述下容纳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还包括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后壁板和所述蜗壳盖围成所述风机安装腔;
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上蜗舌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侧壁板连接;
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下蜗舌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侧壁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蜗舌设置有第一弧形壁,所述第一弧形壁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
所述下蜗舌设置有第二弧形壁,所述第二弧形壁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壁光滑过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蜗舌与所述后壁板之间、所述上蜗舌与所述蜗壳盖之间、所述下蜗舌与所述后壁板之间以及所述下蜗舌与所述蜗壳盖之间均设置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驱动组件包括上电机、上齿轮和上齿条,所述上电机安装在所述蜗壳或蜗壳盖上,所述上齿条与所述上蜗舌连接,所述上齿轮安装在所述上电机的驱动轴上并与所述上齿条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驱动组件包括下电机、下齿轮和下齿条,所述下电机安装在所述蜗壳或蜗壳盖上,所述下齿条与所述下蜗舌连接,所述下齿轮安装在所述下电机的驱动轴上并与所述下齿条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齿条和所述下齿条均沿着水平方向延伸。
12.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
CN202022544806.0U 2020-11-06 2020-11-06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Active CN213334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4806.0U CN213334880U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4806.0U CN213334880U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4880U true CN213334880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6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4806.0U Active CN213334880U (zh) 2020-11-06 2020-11-06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48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835A (zh) * 2022-04-20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空调器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8835A (zh) * 2022-04-20 2022-07-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空调器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CN114738835B (zh) * 2022-04-20 2024-02-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空调器以及新风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2227B (zh) 立式空调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78749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03478553U (zh) 空调器导风摆叶装配结构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03857626U (zh) 空调风道结构
CN103162353A (zh) 空调器
CN213334880U (zh) 风道组件和空调器
US20220268481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13455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组件
CN106152458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1723467U (zh) 一种排尘性好的负压风机
CN106322512B (zh) 一种新型壁挂式空调器
CN21466479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
CN215336692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1076295A (zh) 风道结构、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CN113701284A (zh) 新风设备、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1551805U (zh) 贯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3163101U (zh) 一种窗式空调
CN105546650A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03385139U (zh) 离心式加热空气幕装置
CN112454381A (zh) 一种自动打磨机器人的伺服控制系统
CN219577730U (zh) 一种电源隔离箱
CN111219823A (zh) 一种低噪音自动节能型空调
CN220911645U (zh) 大空间专用空调保温降噪导流结构
CN211716695U (zh) 风道结构、空调柜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