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4803U -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4803U
CN213334803U CN202022253076.9U CN202022253076U CN213334803U CN 213334803 U CN213334803 U CN 213334803U CN 202022253076 U CN202022253076 U CN 202022253076U CN 213334803 U CN213334803 U CN 213334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ventilation
air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530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成亚
黄瑞祖
黄逢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xi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xi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xi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xi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530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4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4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48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包括主体、设于主体内的若干通风柱,通风柱上设有若干通风孔,连通管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管的一端伸出主体外侧,通风柱内设有将外侧空气抽入主体的抽风装置,主体内设有将主体内的空气抽出的排风装置。本申请具有解决地下室通风效果较差的缺陷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地下室可修建用于进行集合性人群活动的场所,比如地下影院或娱乐场所。
目前常见的地下室建筑结构包括主体,主体为长方体,主体均为混凝土制成,主体内部则是用于供人们活动的场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地下室处于地下,无法在墙体开设窗口以通风,因而导致地下室通风效果较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地下室通风效果较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包括主体、设于主体内的若干通风柱,所述通风柱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连通管之间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伸出主体外侧,所述通风柱内设有将外侧空气抽入主体的抽风装置,所述主体内设有将主体内的空气抽出的排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装置将外界空气抽进主体内,然后由连通管分散到通风柱上,再由通风孔流进主体内,主体内的气体由排风装置从排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主体内通风循环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体对应排风装置的位置设有排风口,所述主体外侧设有挡雨箱,所述挡雨箱盖设于连通管以及排风口上侧,且所述挡雨箱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与外界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箱起到减少外界的雨水由排风口的位置进入主体内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挡雨箱内位于通风柱与排风口之间设有隔风板,所述挡雨箱与外界连通的侧面位于隔风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风板将主体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分隔开,具有减少气体混流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通管靠近抽风装置的一端的一段管体设为导水段,所述导水段的中轴线水平位置,所述导水段靠近下侧的管壁通过管道连通有储水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外界进入导水段的水流进储水箱内,从而减少外界的水流进主体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储水箱设有抽水泵,所述储水箱内设有通过水位信号控制抽水泵启动的水位传感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储水箱内的水位高度,从而控制抽水泵将水抽出储水箱,具有排出储水箱内的积水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侧对应排风口的位置设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靠近排风口的侧壁间隔设有若干进风口,所述集水管与储水箱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排风口进入主体内的水由集水管收集并储水箱内,从而具有减少外界的水进入主体内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内设有控制流体由集水管靠近排风口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起到减少储水箱内的积水倒流到集水管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排风口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排风装置对应排风口设置若干组,所述集水管对应排风口设置若干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使主体内的气流较为平稳的抽出主体外侧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抽风装置将外界空气抽进主体内,然后由连通管分散到通风柱上,再由通风孔流进主体内,主体内的气体由排风装置从排风口排出,从而实现主体内通风循环的效果;
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储水箱内的水位高度,从而控制抽水泵将水抽出储水箱,具有排出储水箱内的积水的效果;
由排风口进入主体内的水由集水管收集并储水箱内,从而具有减少外界的水进入主体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1、排风口;12、集水管;13、进风口;14、单向阀;2、通风柱;21、通风孔;3、抽风扇;4、排风扇;5、连通管;51、连接管;52、导水段;53、储水箱;6、挡雨箱;61、隔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参照图1和图2,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包括主体1、设于主体1内的若干通风柱2,通风柱2竖直设置,通风柱2的侧壁设有若干通风孔21,在通风柱2上设置有将通风柱2内的风抽进的抽风装置,主体1设有将主体1内的空气抽出的排风装置,通过抽风装置将室外的空气抽进主体1内,然后通过排风装置将主体1内的气体排出,从而实现空气的循环流通。
具体的,通风柱2分别设置在主体1内的四角,且通风柱2的轴线竖直设置,在通风柱2远离主体1内侧地面的一端连接有中空的连通管5,连通管5沿主体1的内侧壁设置呈环形,连通管5连通所有的通风柱2。
在连通管5的侧壁上延伸有中空连接管51,连接管51与连通管5连通,且连接管51远离连通管5的一端穿出主体1外侧,抽风装置在主体1靠近连接管5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抽风装置为安装在主体1上内的抽风扇3,但也可以为抽风机等,抽风扇3将室外的空气抽进连接管51,然后由连通管5分散至各个通风柱2,室外空气由通风孔21通进主体1内,连接相邻的通风柱2的连通管5上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管51,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相邻通风柱2之间的连通管5上设置有一个连接管51,从而使主体1内的通风风速更为均匀。
参照图2,连接管51靠近连通管5的一端设有管线水平设置的导水段52,导水段52靠近抽风扇3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有储水箱53,储水箱53设于主体1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导水段52的管径由靠近抽风扇3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加,当外界的水由抽风扇3流进连接管51内时,顺着导水段52的流进储水箱53内,从而减少外界的水流由连接管51进入主体1内,导水段52的管径设置,则是导引水向管道方向流动。
储水箱53内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在主体1内预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与水位传感器信号连接,储水箱53内还设有抽水泵,抽水泵也与PLC控制器信号连接,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储水箱53内的积水达到预设的高度时,向PLC控制器发送信号,PLC控制器控制抽水泵启动,将储水箱53内的水抽出。
参照图1和图2,主体1的顶面设有排风口11,排风装置对应设置于排风口11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排风装置为排风扇4,排风扇4将主体1内的气体抽出主体1外侧,与抽风扇3配合实现主体1与外界的空气流通。
主体1内侧对应排风口11的位置设有集水管12,集水管12的管口面积大于排风口11的面积,在集水管12靠近排风扇4一端的侧壁设有进风口13,进风口13沿集水管12的圆周均匀设置,而集水管12远离设置进风口13的一端沿主体1内侧壁设置向伸出主体1外侧并连通储水箱53,当有水从排风扇4流进集水管12时,顺着集水管12流进储水箱53内收集,从而减少外界的水进入主体1内侧,而排风扇4启动时,主体1内的气体由进风口13流向排风口11。
集水管12内位于进风口13靠近储水箱53的一侧设有单向阀14,单向阀14使水流可由集水管12流进储水箱53内,而不能由储水箱53流向排风口11,减少在排风扇4排风时出现储水箱53内的水倒流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排风口11设置有若干组,且数量对应抽风扇3的数量,排风口11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在抽风扇3的一侧,从而实现均匀排风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主体1外侧对应排风口11、抽风扇3的位置设有挡雨箱6,挡雨箱6的底部与连接管51以及排风口11均连通,且挡雨箱6相对的两侧壁设为空气流通口,挡雨箱6内侧位于排风口11与抽风扇3之间设有隔风板61,空气流通口位于隔风板61的两侧,隔风板61的侧壁与挡雨箱6的内侧壁抵接,挡雨箱6起到阻隔外界的雨水直接流进排风口11的效果,隔风板61则是减少抽风扇3与排风扇4之间造成的气体混流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抽风扇3将外侧内的气体抽进主体1内,然后将主体1内的气体有排风扇4排出,实现主体1内的气体循环,从而实现主体1内的通风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设于主体(1)内的若干通风柱(2),所述通风柱(2)上设有若干通风孔(21),所述通风柱(2)之间设有连通管(5),所述连通管(5)的一端伸出主体(1)外侧,所述连通管(5)内设有将外侧空气抽入主体(1)的抽风装置,所述主体(1)内设有将主体(1)内的空气抽出的排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对应排风装置的位置设有排风口(11),所述主体(1)外侧设有挡雨箱(6),所述挡雨箱(6)盖设于连通管(5)以及排风口(11)上侧,且所述挡雨箱(6)相对的两个侧面均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箱(6)内位于通风柱(2)与排风口(11)之间设有隔风板(61),所述挡雨箱(6)与外界连通的侧面位于隔风板(6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5)靠近抽风装置的一端的一段管体设为导水段(52),所述导水段(52)的中轴线水平位置,所述导水段(52)靠近下侧的管壁通过管道连通有储水箱(5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53)设有抽水泵,所述储水箱(53)内设有通过水位信号控制抽水泵启动的水位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侧对应排风口(11)的位置设有集水管(12),所述集水管(12)靠近排风口(11)的侧壁间隔设有若干进风口(13),所述集水管(12)与储水箱(53)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12)内设有控制流体由集水管(12)靠近排风口(11)一端向另一端流动的单向阀(1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11)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排风装置对应排风口(11)设置若干组,所述集水管(12)对应排风口(11)设置若干组。
CN202022253076.9U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34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3076.9U CN21333480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53076.9U CN21333480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4803U true CN21333480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7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5307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334803U (zh) 2020-10-10 2020-10-10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4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07486U (zh) 一种墙壁通风过滤装置
CN105180340A (zh) 节能环保除尘通风设备
CN213334803U (zh) 一种地下室建筑通风结构
CN201621808U (zh) 具有双通道的室内隔声通风器
CN206361852U (zh) 一种教室空气净化装置
CN205976711U (zh) 气膜建筑排气系统
CN205939427U (zh) 一种气膜建筑节能降温系统
CN102538097B (zh) 节能防灾中央空调系统
CN205079389U (zh) 节能环保除尘通风设备
CN206803416U (zh) 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新风系统家用换气扇
CN205747324U (zh) 窗式空气净化换热器
CN207674637U (zh) 一种明装式地送风中央新风机系统
CN201050856Y (zh) 室内室外通风装置
CN102705948A (zh) 高层建筑自然通风系统
CN219060312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地下室建筑结构
CN207540078U (zh) 一种新式新风系统
CN207561076U (zh) 动物圈舍出风机构
CN205536363U (zh) 一种地下车库通风结构
CN211667930U (zh) 基于单个空气净化器的全屋净化的房屋
CN211876258U (zh) 一种适用于地下房间的无动力通风系统
CN215372772U (zh) 多湿帘进风加湿器
CN218565662U (zh) 一种用于地下车库的悬挂式风机房
CN2200015Y (zh) 住宅油烟无阀排放管道
CN214791672U (zh) 地下室通风系统
CN205277882U (zh) 换气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