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2636U -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 Google Patents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2636U
CN213312636U CN202020945721.0U CN202020945721U CN213312636U CN 213312636 U CN213312636 U CN 213312636U CN 202020945721 U CN202020945721 U CN 202020945721U CN 213312636 U CN213312636 U CN 213312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eathing
branch
diaphragms
branch pipe
ven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57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9457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2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2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2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包括连接管、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连接管呈Y型结构,连接管上设有与呼吸面罩相通的患者分端、与吸气支管连接的吸气分端以及与呼气支管连接的呼气分端,吸气分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呼气分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时,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呼气时,则相反。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内设置开闭方向相反的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使得吸气支管在吸气时打开,呼气时关闭;呼气支管内则相反;有效减少患者自主呼吸时重复吸入呼出气体,减小无效腔体积,实现患者经环路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吸入麻醉。

Description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背景技术
在临床麻醉中,出于不同目的,麻醉机与患者之间的连接管道有多种类型,其中环路式管道在节约新鲜气体、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优点突出,尤其是在吸入麻醉中更是如此,使得环路式管道广泛运用于包括儿科在内的临床麻醉。当通过环路式管道对患者进行机控呼吸时,由于吸气和呼气的主要动力都来自麻醉机以及麻醉机的相关设计,使得气体能够在包括麻醉机在内的绝大部分气体通道中单向流动及患者呼出的CO2(二氧化碳)被麻醉机内CO2吸收剂清除,这就使得患者体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CO2蓄积;但是对于患者通过环路式管道自主呼吸时,CO2蓄积这一问题将变得非常显著,甚至成为临床相关应用的瓶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自主呼吸时,患者和麻醉机之间需要通过呼吸面罩7、弯头6、湿热交换过滤器9、麻醉呼吸回路(包括Y型连接管1、吸气支管4和呼气支管5)相连接。理想状态,患者吸气时,通过呼吸面罩、弯头、湿热交换过滤器、Y型连接管及吸气支管将麻醉机吸气端输出的气体吸入体内;患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通过呼吸面罩、弯头、湿热交换过滤器、Y型连接管及呼气支管呼出,呼出气体由麻醉机呼气端进入麻醉机,呼出气体中所含CO2被麻醉机内的CO2吸收剂全部吸收,再混合新鲜气流经由麻醉机吸气端重复以上过程继续患者的自主呼吸。而实际通气中,呼吸面罩、弯头、湿热交换过滤器和部分Y型连接管内的输送空间为吸气与呼气的共用通道,这部分通道内的容积只能尽量的减少,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完全消除其产生的无效腔;除以上无效腔之外,由于气体的流体特性以及其分子自由运动的特性,如图1、图2中气流方向所示,虽然患者呼出气体主要流向呼气支管,吸入气体主要来自吸气支管,但吸气支管及呼气支管中都有部分气体参与了重复呼吸,即延长了无效腔;特别是由于临床需要麻醉机和呼吸面罩相距较远时,需要延长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的长度,该部分被患者重复呼吸的气体将会更多。
由于无效腔引起的重复呼吸会导致患者体内CO2的蓄积,PaCO2(动脉血CO2分压)的增加会通过刺激窦神经、迷走神经对呼吸循环中枢-延髓造成影响,使得呼吸加深加快及血液循环功能变化;同时PaCO2增加还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血中CO2可以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使得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从而直接刺激呼吸中枢。这些刺激在数小时内都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兴奋作用,而中深度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往往持续时间为数小时。虽然机体自身能通过小幅度调控呼吸频率及呼吸运动幅度足以适应一定程度内的无效腔增加,但当无效腔的增加超过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不被期望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影响麻醉效果。尤其是对于小儿躯干部位的长时间磁共振检查中,往往要求患儿呼吸越平稳及呼吸所带来的胸腹部运动幅度越小越好,但由于检查的需要,吸气支管、呼气支管往往会被要求使用更长的长度,若因此带来过量的重复呼吸以致呼吸愈加兴奋,显然影响检查效果或者无法完成检查。为此,临床上常见是使用全凭静脉来完成这一类中深度镇静,但静脉镇静首先要求必须建立静脉通道,不光带来技术难度,患儿接受度也不好;在小儿躯干部位的长时间磁共振检查中,使用全凭静脉持续泵注就需要特殊的可以专用于磁共振环境中的静脉输注泵,而使用全凭静脉间断推注则每隔一定时间需要中断检查来推注静脉药,且由于间断推注静脉药并不能保证患儿体内血药浓度,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发生患儿体动的风险很高;同时,长时间的静脉镇静可能导致患儿体内药物的蓄积,造成患儿复苏延迟甚至不可预估的麻醉意外发生。另外,高新鲜气流量吸入麻醉也可以减少这类重复呼吸,但是其经济效益差且环境污染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用于解决现有低新鲜气流量中深度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技术中患者经由麻醉机、呼吸回路自主呼吸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重复吸入呼出气体,影响镇静、麻醉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包括连接管、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所述连接管呈Y型结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与呼吸面罩相通的患者分端、与吸气支管连接的吸气分端以及与呼气支管连接的呼气分端,所述吸气分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所述呼气分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时(指患者通过呼吸回路自主吸气),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呼气时(指患者通过呼吸回路自主呼气),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吸气分端和呼气分端内设置开闭方向相反的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使得吸气支管在吸气时打开,呼气时关闭;呼气支管在吸气时关闭,呼气时打开。有效减少重复吸入呼出气体量,减小无效腔体积,使得患者通过麻醉呼吸回路自主呼吸时依然可以实现平稳地持续低新鲜气流量吸入麻醉。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膜片,两个第一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一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吸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吸气通道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膜片,两个第二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二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呼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呼气通道打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V型支架和第二V型支架由塑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所述第二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
可选地,所述吸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一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与吸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吸气分端的内壁;所述呼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二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与呼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二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呼气分端的内壁。
可选地,所述第一V型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活动部及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膜片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一活动部绕第一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V型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活动部及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膜片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二活动部绕第二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二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两个第一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一限位件的圆周周长,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两个第二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二限位件的圆周周长。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远离第一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远离第二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可选地,所述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均为波纹管或螺纹管,所述吸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吸气端接口,所述呼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呼气端接口,所述吸气端接口及呼气端接口上分别设有区分标识。
采用上述可选的方案包括至少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稳定,生产制造方便,成本低,合理的结构布局使得形成的呼气通道和吸气通道相对独立,避免过多的重复呼吸;使得患者可以通过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连接上现有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包括专用于磁共振环境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及呼吸面罩就能进行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完成长时间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尤其是对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时;不仅操作简单,还带来相应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吸入麻醉便能达到静脉麻醉的效果,无须建立静脉通道,较长时间镇静、麻醉后无体内蓄积,可以快速复苏,减少患者中深度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后需要在医院或复苏室内滞留时间及监护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麻醉呼吸回路吸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现有麻醉呼吸回路呼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吸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吸气时的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呼气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呼气时的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的第一单向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的第二单向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连接管;
11 吸气分端;
12 呼气分端;
13 患者分端;
21 第一膜片;
22 第一限位件;
23 第一V型支架;
231 第一连接部;
232 第一活动部;
233 第一固定部;
31 第二膜片;
32 第二限位件;
33 第二V型支架;
331 第二连接部;
332 第二活动部;
333 第二固定部;
4 吸气支管;
41 吸气端接口;
42 吸气端接口标识;
5 呼气支管;
51 呼气端接口;
52 呼气端接口标识;
6 弯头;
7 呼吸面罩;
8 麻醉机;
9 湿热交换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内”、“外”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包括连接管1、吸气支管4和呼气支管5,连接管1呈Y型结构,连接管1上设有与呼吸面罩7相连通的患者分端13、与吸气支管4连接的吸气分端11以及与呼气支管5连接的呼气分端12,吸气分端11与呼气分端12管道结构对称,吸气分端11、呼气分端12及患者分端13均为与临床相应接口匹配的标准管型结构。吸气分端11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呼气分端12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支管4和呼气支管5可以为波纹管或螺纹管,采用该结构设计,不易打折,根据需求各支管可以采用固定长度型或可伸缩调整长度型。吸气支管4设有用于与麻醉机8连接的吸气端接口41,呼气支管5设有用于与麻醉机8连接的呼气端接口51,吸气端接口41以及呼气端接口51均采用与临床相应接口匹配的标准管型结构并分别设有区分标识:吸气端接口标识42、呼气端接口标识52,以便能够明确醒目的区分、并确保与麻醉机8对应的接口连接。自然状态时,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均关闭;患者自主吸气时,在吸力起主要作用及麻醉机8内新鲜气流辅助下,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患者自主呼气时,在呼出气流作用下,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在患者通过该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自主呼吸时,由于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相反,使得患者呼出气体不能进入吸气支管4内,以及呼气支管5内的气体不能被患者吸入,从而极大量地减少了患者呼出气体与即将被吸入患者体内的气体相混合,即大量减小了无效腔体积,避免了过多的重复呼吸,维持了稳定的中深度镇静及麻醉状态。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V型支架23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膜片21,两个第一膜片21分别安装在第一V型支架23的两个分支上;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与吸气分端11内壁分离使吸气支管4打开,或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与吸气分端11内壁贴合使吸气支管4关闭,实现第一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的调整;当第一单向通气阀完全关闭时,第一单向通气阀周边外沿为无缝隙地贴合于吸气分端11内壁;第一V型支架23在自然状态时,其两个分支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使得第一单向阀保持关闭;两个第一膜片21及第一V型支架23在患者自主呼吸时,受气体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单向通气阀翻转关闭或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V型支架33和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膜片31,两个第二膜片31分别安装在第二V型支架33的两个分支上;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与呼气分端12内壁分离使呼气支管5打开,或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与呼气分端12内壁贴合使呼气支管5关闭,实现第二单向通气阀开闭状态的调整;当第二单向通气阀完全关闭时,第二单向通气阀周边外沿为无缝隙地贴合于呼气分端12内壁;第二V型支架33在自然状态时,其两个分支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使得第二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两个第二膜片31及第二V型支架33在患者自主呼吸时,受气体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单向通气阀翻转打开或关闭。采用该结构设计,可以确保吸气支管4及呼气支管5内气体流动方向的单一确定性。
如图3至图9所示,吸气分端11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一膜片21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一限位件22,第一限位件22可以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直径可以根据第一膜片21开闭要求进行设置,尽量减少对吸气时气体流动的干扰;第一限位件22的长度与吸气分端11内壁的直径相等,第一限位件22的两端与吸气分端11的内壁固定连接。呼气分端12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二膜片31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二限位件32,第二限位件32可以为柱状结构,该柱状结构的直径可以根据第二膜片31开闭要求进行设置,尽量减少对呼气时气体流动的干扰;第二限位件32的长度与呼气分端12内壁的直径相等,第二限位件32的两端与呼气分端12的内壁固定连接。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第一单向通气阀和第二单向通气阀在打开时能够尽量地减少对通过气流的阻碍,并能够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灵活的翻转打开或翻转关闭,便于不同状态的灵活切换,使得在打开至极限后随气流方向的改变仍然能够轻易、迅速的翻转关闭。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V型支架23包括第一固定部233、两个第一活动部232以及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两个第一连接部23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活动部232与第一固定部233过度相连;两个第一活动部232可以采用减薄设计,从而使得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之间能够相对翻折;两个第一膜片21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部231上(内侧面或外侧面均可),这就使得两个第一膜片21能够灵活稳定地绕第一固定部233翻转;第一固定部233的内侧面与第一限位件2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部233与两个第一活动部232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一限位件22的圆周周长,即第一限位件22的外围在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时都不会被完全包覆住,也就确保了两个第一膜片21始终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第二V型支架33包括第二固定部333、两个第二活动部332以及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两个第二连接部331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活动部332与第二固定部333过度相连;两个第二活动部332可以采用减薄设计,从而使得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之间能够相对翻折;两个第二膜片31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连接部331上(内侧面或外侧面均可),这就使得两个第二膜片31能够灵活稳定地绕第二固定部333翻转;第二固定部333的内侧面与第二限位件3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333与两个第二活动部332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二限位件32的圆周周长,即第二限位件32的外围在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时都不会被完全包覆住,也就确保了两个第二膜片31始终不会完全贴合在一起。采用该结构设计,结构连接稳固,既能避免单向通气阀上两个膜片靠拢完全贴合,又能使得两个膜片可以灵活翻转。
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膜片21、第二膜片31可以为薄片,且形状结构与对应的吸气分端11、呼气分端12内壁相匹配,从而可以实现吸气支管4、呼气支管5的关闭。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膜片21和两个第二膜片31可以为半椭圆形结构。两个第一膜片21关闭至极限位置时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21远离第一V型架23的一端(即半椭圆顶点)相互接触;两个第二膜片31关闭至极限位置时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两个第二膜片31翻转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31远离第二V型架33的一端(即半椭圆顶点)相互接触。采用该结构设计,使得单向通气阀的膜片能够灵活翻转以及复位关闭相应单向通气阀,同时又不会出现过度翻转而无法复位;既有利于增大气体有效通气管径,又能确保膜片可以轻易分开复位。
如图3至图9所示,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当采用塑料时,可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当采用金属材料时,可以采用铝;高密度聚乙烯以及铝均具有抗形变强度较高、密度较低且无毒等优点,既能保证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的强度,同时受力又能灵活翻转。第一V型支架23和第二V型支架33由塑料制成,该塑料可以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弹性较好且无毒等优点,各膜片可以通过粘接方式与对应V型支架的连接部相连接;由于各V型支架的弹性性能,既能使得各单向通气阀的膜片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又能确保各单向通气阀受力时可以灵活翻转打开,还能在通气过程中辅助各膜片翻转复位以关闭相应的单向通气阀。连接管1的管道部分、吸气端接口41以及呼气端接口51由塑料制成,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乙烯具有无毒、室温下化学稳定性好及容易加工成型等优点,在形态稳定的同时可以确保该呼吸回路能够方便的与临床运用中相应部件可靠连接。吸气支管4及呼气支管5的波纹管或螺纹管部分由塑料制成,该塑料可以为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延伸性及无毒等优点,使得该部分可以适度的弯曲、伸缩,同时又不易打折。
其工作过程为:在连接好麻醉机8及各种管路,且呼吸面罩7紧密贴合于患者面部相应部位后,患者自主吸气时,第一单向通气阀(主要是两个第一膜片21受力)在吸力以及麻醉机8内新鲜气流的共同作用下,两个第一膜片21翻转靠拢而打开第一单向通气阀,并通过第一限位件22阻止两个第一膜片21表面完全贴合,麻醉混合气体经吸气支管4沿着吸气分端11进入连接管1,并经患者分端13进入呼吸面罩7供患者吸入;同时,两个第二膜片31则在吸力以及第二V型支架33固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共同作用下翻转远离而关闭第二单向通气阀,避免患者吸入呼气支管5内的呼出气体。当患者自主呼气时,两个第一膜片21在呼出气流以及第一V型支架23固有展开成平角的趋势共同作用下翻转远离而关闭第一单向通气阀,避免呼出气体进入吸气支管4内;同时,两个第二膜片31则在呼出气流的作用下翻转靠拢而打开第二单向通气阀,并通过第二限位件32阻止两个第二膜片31表面完全贴合,呼出气体经呼气分端12沿着呼气支管5排出而进入麻醉机8,待完全清除CO2并混合新鲜气流后随患者自主吸气而进入吸气支管4。如此,随患者自主呼吸而重复以上过程,通过第一膜片21和第二膜片31在患者自主呼吸过程中不断循环翻转改变相应单向通气阀的开闭状态,确保吸气支管4及呼气支管5内气体流动方向的单一确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低成本且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得患者通过该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自主呼吸时,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在吸气或呼气时开闭状态相反,大量减少了无效腔体积,极大量的避免了患者重复吸入呼出气体,进而实现环路内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下中深度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避免了气体浪费,尤其是麻醉气体浪费,减少了成本和环境污染,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也能充分保证平稳的镇静、麻醉效果;确保患者长时间镇静、麻醉过程中自主呼吸的平稳,使得患者可以通过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连接上现有的麻醉机、麻醉气体蒸发器及呼吸面罩就能进行低新鲜气流量自主呼吸完成长时间镇静及非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麻醉,尤其是对患者采用吸入麻醉药时;能够充分利用吸入麻醉的优点,无须建立静脉通道,长时间镇静、麻醉后无体内蓄积,有利于患者快速复苏,提高麻醉安全性;此外,在有需要的情况下,该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亦可以直接提供稳定的、安全的条件供患者机械通气。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所述连接管呈Y型结构,所述连接管上设有与呼吸面罩相通的患者分端、与吸气支管连接的吸气分端以及与呼气支管连接的呼气分端,所述吸气分端内设有第一单向通气阀,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一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膜片,两个第一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一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吸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一膜片翻转与吸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吸气通道打开;所述呼气分端内设有第二单向通气阀;吸气时,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呼气时,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包括第二V型支架以及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膜片,两个第二膜片分别安装在第二V型支架的两个分支上,且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贴合使呼气通道关闭,或两个第二膜片翻转与呼气分端内壁分离使呼气通道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由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支架和第二V型支架由塑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所述第二V型支架在自然状态时,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保持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一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件的长度与吸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吸气分端的内壁;所述呼气分端内安装有防止两个第二膜片靠拢完全贴合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长度与呼气分端内壁的直径相等,且第二限位件的两端固定于呼气分端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V型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两个第一活动部及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一活动部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一膜片安装在第一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一活动部绕第一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一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V型支架包括第二固定部、两个第二活动部及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通过相应的第二活动部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膜片安装在第二连接部上,并通过第二活动部绕第二固定部翻转,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内侧面与第二限位件的侧壁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两个第一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一限位件的圆周周长,所述第二固定部与两个第二活动部配合围成的圆周周长小于第二限位件的圆周周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远离第一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一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一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打开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远离第二V型支架的一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单向通气阀关闭至极限位置时两个第二膜片形成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支管和呼气支管均为波纹管或螺纹管,所述吸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吸气端接口,所述呼气支管设有用于与麻醉机相连的呼气端接口,所述吸气端接口及呼气端接口上分别设有区分标识。
CN202020945721.0U 2020-05-29 2020-05-29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Active CN213312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5721.0U CN21331263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5721.0U CN21331263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2636U true CN213312636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9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5721.0U Active CN213312636U (zh) 2020-05-29 2020-05-29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263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065A (zh) * 2021-12-16 2022-02-25 广东优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吸氢机
CN115137933A (zh) * 2022-06-28 2022-10-04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基于麻醉机的高频喷射供氧回路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82065B (zh) * 2021-12-16 2024-04-26 广东优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吸氢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2065A (zh) * 2021-12-16 2022-02-25 广东优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吸氢机
CN114082065B (zh) * 2021-12-16 2024-04-26 广东优博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吸氢机
CN115137933A (zh) * 2022-06-28 2022-10-04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一种基于麻醉机的高频喷射供氧回路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48182B2 (ja) 通常とは異なる呼吸導管を有する呼吸回路、及び新鮮ガスを最適に利用する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AU732019B2 (e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of controlling carbon dioxide rebreathing
CN109731200B (zh) 一种用于全身麻醉的吸入式麻醉机
CN108671354A (zh) 心脑复苏抢救装置
CN213312636U (zh) 防重复呼吸的麻醉呼吸回路
JP6941844B2 (ja) 患者の人工呼吸または呼吸補助の際の粉末エアロゾルの呼吸制御に適用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N112263761A (zh) 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吸入式全身麻醉装置
WO2017220698A1 (en) A sedation device
Downes et al.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N204106789U (zh) 麻醉手术用防倒吸式通气口鼻面罩
CN113398399A (zh) 一种方便调节麻醉气体浓度的麻醉装置
Jonzon et al. High‐frequency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 applied for small lung ventilation and compared with spontaneous respiration and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
CN104784796A (zh) 一种可发声且保湿的气管导管
CN111529869A (zh) 一种环路式麻醉通气系统
CN213609186U (zh) 一种麻醉科用麻醉呼吸面罩
CN208756727U (zh) 零死腔复合型喉罩呼吸系统
GB2580835A (en) Portable micro ventilation lung ventilator
CN215741174U (zh) 无创peep缓冲正压通气面罩
CN215084116U (zh) 一种呼吸科用给药器
CN215653208U (zh) 一种可储氧吸氧装置
CN220495393U (zh) 一种储气型无创通气面罩
CN215841024U (zh) 一种医用带通孔气管插管的雾化器
CN213252225U (zh) 一种医疗呼吸科用应急呼吸器
CN208448375U (zh) 一种医疗呼吸用供氧面罩装置
CN215083730U (zh) 一次性双腔麻醉呼吸管路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