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2222U -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2222U
CN213312222U CN202021805075.4U CN202021805075U CN213312222U CN 213312222 U CN213312222 U CN 213312222U CN 202021805075 U CN202021805075 U CN 202021805075U CN 213312222 U CN213312222 U CN 213312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tube
tube
guiding device
endoscope
k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050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方达
张学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edical Treatment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edical Treatment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edical Treatment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Ningbo Medical Treatment Center Lihuili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18050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2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2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2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引管,且在管壁上设置有与内窥镜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龙骨,且在导引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控制龙骨形状变化的调节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实现导引管与内窥镜的同步进入,通过调节部与龙骨之间的配合,一方面在导引管放入患者胃部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能够与负压吸引设备配合,加速排出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使得内窥镜镜下视野变得清晰,为医护人员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保障。

Description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导装置,特别是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一般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治疗。但当出血量过大,消化道内完全被血液覆盖,内镜自带的操作将无法完全吸附过多的出血,内镜在消化道内无法找到出血点就无法完成内镜下止血。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放弃创伤较小的内镜下止血,继而选择外科手术止血,外科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打开腹腔,配合手术治疗,手术可以快速找到出血点并进行止血,但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快速止血后的快速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快速排出消化道内大量积血的引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包括:导引管,且在管壁上设置有与内窥镜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龙骨,且在导引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控制龙骨形状变化的调节部,在导引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吸引口。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龙骨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形变结构,其中,每一个形变结构包括一呈封闭式设置的环状钢丝,且沿环状钢丝的轴线方向,并在环状钢丝上连接有多根竖状钢丝。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连接于环状钢丝上的若干根竖状钢丝,其中一部分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上,另一部分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下,或者所有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上,或者所有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下。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调节部包括环状按钮,其中,环状按钮的一端作为医护人员手指的嵌套部位,环状按钮的另一端与龙骨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与龙骨相连一端的环状按钮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凸部,其中,该凸部与导引管管壁上的凹部嵌套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在导引管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辅助环,其中,两个辅助环与环状按钮形成三点定位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若干个吸引口沿导引管的轴线方向呈环状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第一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卡扣,其中,若干个卡扣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每一个卡扣包括两个卡片,且两个卡片呈相对设置,其中,两卡片之间形成卡接通道,且每一卡片呈弧形设置,并在每一个卡片上开设有槽口。
在上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中,第二连接部包括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吸引管,其中,吸引管与导引管相连通,且在吸引管上设置有用以控制吸引管通断的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实现导引管与内窥镜的同步进入,通过调节部与龙骨之间的配合,一方面在导引管放入患者胃部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能够与负压吸引设备配合,加速排出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使得内窥镜镜下视野变得清晰,为医护人员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保障。
(2)、通过设置环状按钮,且环状按钮与龙骨相连,当消化道内大量出血时,血液中会产生大量的血块,如果对血块不进行分解处理,容易导致导引管的堵塞,而通过环状按钮,带动龙骨不断在松弛与张紧之间转换,使得导引管的管径同步不断地在变大与变小,从而对血块进行不断地挤压,使得血块从原来的“块状结构”变成“流体结构”,进而便于积血的排出,提高导引管的使用效果。
(3)、通过凸部与凹部的嵌套配合,使得医护人员在按下环状按钮时,松开手指,无需持续按压环状按钮,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护人员后续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4)、两个辅助环作为医护人员在按压环状按钮时,食指与中指的嵌套部位,为医护人员在按压环状按钮时提供支撑,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5)、通过设置若干个吸引口,一方面使得消化道内部的大量积血能够从各个方位进入导引管内,另一方面加快消化道内大量积血的排出速度。
(6)、通过卡扣结构,方便导引管与内窥镜之间的拆卸,提高医护人员的可操作性,为后续医护人员在内窥镜下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便捷;通过在卡片上设置槽口,提高卡片的形变能力,使得导引管与内窥镜之间的卡接更为可靠与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导引管;110、第一连接部;111、卡扣;112、卡片;113、槽口;120、第二连接部;121、吸引管;122、阀门;130、龙骨;131、环状钢丝;132、竖状钢丝;140、调节部;141、环状按钮;142、凸部;143、凹部;144、辅助环;150、吸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包括:导引管100,且在管壁上设置有与内窥镜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10和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120,其中,沿导引管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龙骨130,且在导引管100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控制龙骨130形状变化的调节部140。
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的消化道内大量出血时,通过第一连接部110将导引管100连接至内窥镜上,使得导引管100跟随内窥镜一同经患者的口腔、喉部伸入患者的胃部中,此时,龙骨130呈扁平状设置,即导引管100的管径较小,当远离调节部140一端的导引管100到达胃部时,通过调节部140使得龙骨130张紧,呈柱状结构,即导引管100的管径变大,然后通过与第二连接部120相连的负压吸引设备,将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经导引管100输出,使得内窥镜镜下视野变得清晰,为医护人员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通过第一连接部110实现导引管100与内窥镜的同步进入,通过调节部140与龙骨130之间的配合,一方面在导引管100放入患者胃部时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另一方面能够与负压吸引设备配合,加速排出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使得内窥镜镜下视野变得清晰,为医护人员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保障。
优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龙骨130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形变结构,其中,每一个形变结构包括一呈封闭式设置的环状钢丝131,且沿环状钢丝131的轴线方向,并在环状钢丝131上连接有多根竖状钢丝132。
当龙骨130处于松弛状态时,环状钢丝131处于竖直状态(即沿导引管100的轴线方向),与竖状钢丝132叠加设置,此时导引管100呈扁平状结构,便于导引管100跟随内窥镜同步进入患者的胃中;当龙骨130处于张紧状态时,环状钢丝131处于水平状态(即垂直于导引管100的轴线方向),与竖状钢丝132呈垂直设置,此时导引管100呈柱状结构,与负压吸引设备相配合,将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快速排出,保证内窥镜镜下视野的清晰。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于环状钢丝131上的若干根竖状钢丝132,其中一部分竖状钢丝132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上,另一部分竖状钢丝132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下,或者所有竖状钢丝132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上,或者所有竖状钢丝132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下。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调节部140包括环状按钮141,其中,环状按钮141的一端作为医护人员手指的嵌套部位,环状按钮141的另一端与龙骨130相连。
当需要将松弛状态下的龙骨130转变成张紧状态下的龙骨130时,医护人员将大拇指伸入环状按钮141中,然后用力,将环状按钮141按下,作用于龙骨130上,使得龙骨130中的环状钢丝131从竖直状态(沿导引管100的轴线方向)变成水平状态(垂直于导引管100的轴线方向),即将扁平状的导引管100转变成柱状导引管100,操作方便、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环状按钮141,且环状按钮141与龙骨130相连,当消化道内大量出血时,血液中会产生大量的血块,如果对血块不进行分解处理,容易导致导引管100的堵塞,而通过环状按钮141,带动龙骨130不断在松弛与张紧之间转换,使得导引管100的管径同步不断地在变大与变小,从而对血块进行不断地挤压,使得血块从原来的“块状结构”变成“流体结构”,进而便于积血的排出,提高导引管100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与龙骨130相连一端的环状按钮141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凸部142,其中,该凸部142与导引管100管壁上的凹部143嵌套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部142与凹部143的嵌套配合,使得医护人员在按下环状按钮141时,松开手指,无需持续按压环状按钮141,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护人员后续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在导引管100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辅助环144,其中,两个辅助环144与环状按钮141形成三点定位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辅助环144作为医护人员在按压环状按钮141时,食指与中指的嵌套部位,为医护人员在按压环状按钮141时提供支撑,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在远离环状按钮141一端的导引管100上设置有若干个吸引口150,其中,若干个吸引口150沿导引管100的轴线方向呈环状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若干个吸引口150,一方面使得消化道内部的大量积血能够从各个方位进入导引管100内,另一方面加快消化道内大量积血的排出速度。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10包括若干个卡扣111,其中,若干个卡扣111沿导引管100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卡扣111之间的距离为等间距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通过导引管100将消化道内的大量积血排出后,需要将导引管100从患者的口腔中拿出,而通过卡扣111结构,方便导引管100与内窥镜之间的拆卸,提高医护人员的可操作性,为后续医护人员在内窥镜下的微创止血提供了便捷。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个卡扣111包括两个卡片112,且两个卡片112呈相对设置,其中,两卡片112之间形成卡接通道,且每一卡片112呈弧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卡片112由硅胶材质制作而成,其质地柔软,且在卡片112的边缘处设置有倒角,避免卡片112划破患者内脏器官的外壁,以及划破内窥镜表面的橡皮,提高导引管100以及内窥镜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优选地,在每一个卡片112上开设有槽口113。从而提高卡片112的形变能力,使得导引管100与内窥镜之间的卡接更为可靠与牢固。
优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120包括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吸引管121,其中,吸引管121与导引管100相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在吸引管121上设置有用以控制吸引管121通断的阀门122。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引管,且在管壁上设置有与内窥镜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其中,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龙骨,且在导引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以控制龙骨形状变化的调节部,在导引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吸引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龙骨包括若干个依次相连的形变结构,其中,每一个形变结构包括一呈封闭式设置的环状钢丝,且沿环状钢丝的轴线方向,并在环状钢丝上连接有多根竖状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于环状钢丝上的若干根竖状钢丝,其中一部分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上,另一部分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下,或者所有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上,或者所有竖状钢丝的延伸方向均为竖直向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部包括环状按钮,其中,环状按钮的一端作为医护人员手指的嵌套部位,环状按钮的另一端与龙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与龙骨相连一端的环状按钮上设置有一个具有弹性的凸部,其中,该凸部与导引管管壁上的凹部嵌套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引管管壁上还设置有两个辅助环,其中,两个辅助环与环状按钮形成三点定位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吸引口沿导引管的轴线方向呈环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包括若干个卡扣,其中,若干个卡扣沿导引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卡扣包括两个卡片,且两个卡片呈相对设置,其中,两卡片之间形成卡接通道,且每一卡片呈弧形设置,并在每一个卡片上开设有槽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包括与负压吸引设备相连的吸引管,其中,吸引管与导引管相连通,且在吸引管上设置有用以控制吸引管通断的阀门。
CN202021805075.4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Active CN213312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5075.4U CN21331222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05075.4U CN21331222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2222U true CN21331222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99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05075.4U Active CN213312222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2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48598B1 (en) System of laparoscopic-endoscopic surgery
US4985030A (en) Bipolar coagulation instrument
US8556924B2 (en)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device
US20200230339A1 (en) Inflata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for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N213312222U (zh)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CN112023130A (zh) 一种内镜下急救用引导装置
EP3845260A1 (en) Three-cavity flushable fish mouth type laryngeal mask airway catheter
CN103690219B (zh) 气囊式阻断夹
CN202714835U (zh) 软式内镜介入治疗辅助镜
CN211068576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1068574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01591620U (zh) 一种单开口多通道腹腔镜手术装置
CN211068575U (zh) 三腔可冲洗鱼嘴型喉罩气道导管
CN211511884U (zh) 一种负压吸引型淋巴结钳
CN208943266U (zh) 一种抗反流内镜活检阀帽
CN110353771A (zh) 一种脑外科手术用vr模拟训练手术刀
CN207136893U (zh) 一次性柔性套管穿刺器
CN208525073U (zh) 一种医用腹腔镜胆道穿刺牵引针
CN209899525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多孔单通道腹腔穿刺器
US5246446A (en) Uterine incision compression device
US20210128857A1 (en) Three-cavity flushable fish mouth laryngeal mask airway catheter
CN110755698A (zh) 一种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CN215129487U (zh) 一种t形止血带
CN109498114A (zh) 甲状腺微创手术钳
CN216021233U (zh) 一种新型心内科介入术加压护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