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10612U -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10612U
CN213310612U CN202020684457.XU CN202020684457U CN213310612U CN 213310612 U CN213310612 U CN 213310612U CN 202020684457 U CN202020684457 U CN 202020684457U CN 213310612 U CN213310612 U CN 2133106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sthesis
humeral
humerus
sutur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844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松
史春宝
郭静
刘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unlizhengda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844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106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106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106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假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肱骨假体包括用于植入人体肱骨的髓腔内的肱骨柄和与肱骨柄相连的肱骨颈,肱骨颈的侧壁上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骨质连接部,骨质连接部用于与髓腔内的骨质固定连接。其中,肱骨颈的侧壁上相对于骨质连接部还间隔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第一结节缝合部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结节缝合部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进行缝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假体能够有效地提高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假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背景技术
肩关节是身体中最为灵活的关节,肩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运动,其次是支撑重力。肩关节为典型的球窝关节,其运动分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外旋和内旋。为了治疗肩关节炎症、肱骨头坏死、肿瘤、骨折等疾病,需要进行肩关节置换术。现有的肩关节假体大都包括肱骨柄和固定到肱骨柄的端部的肱骨头,其中肱骨柄用于植入到患者的肱骨的髓内管中,通过骨组织与肱骨柄进行固定。肱骨头可与关节盂配合,以在支承面上进行关节运动。
现有的肱骨柄通常为骨水泥固定或喷涂生物固定两种方式。生物固定需具备良好的骨质条件,且有效的骨整合需要时间,属于远期固定模式,通常适合中青年及部分中老年人。初期固定多使用骨水泥固定,骨水泥固定虽然较为适合骨质疏松、骨质条件欠佳的患者,但由于髓腔形状的不规则性,肱骨柄与髓腔的接触面有限,从而使得肱骨柄不能够与髓腔较好的连接,尤其是当患者的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也同时出现骨缺损时,现有的肱骨柄不能较好的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进行固定,从而容易造成肱骨柄的脱落,使患者需要重新进行手术,给患者造成生活中的不便以及额外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肱骨假体,以提高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假体包括用于植入人体肱骨的髓腔内的肱骨柄和与肱骨柄相连的肱骨颈,肱骨颈的侧壁上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骨质连接部,骨质连接部用于与髓腔内的骨质固定连接。其中,肱骨颈的侧壁上相对于骨质连接部还间隔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第一结节缝合部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结节缝合部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进行缝合固定。
进一步地,肱骨颈的侧壁上相对于骨质连接部和第一结节缝合部还间隔形成有第二结节缝合部,第二结节缝合部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结节缝合部的远离骨质连接部的一侧,第二结节缝合部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进行缝合固定。
进一步地,骨质连接部、第一结节缝合部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均构造为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均形成有至少一个缝合孔。其中,第一结节缝合部所在平面与第二结节缝合部所在平面垂直,骨质连接部所在平面与肱骨柄的纵向对称面垂直。
进一步地,骨质连接部和/或第一结节缝合部和/或第二结节缝合部的板状结构的横截面构造为:自肱骨颈的远离肱骨柄的一端沿肱骨颈的长度方向逐渐缩小至与肱骨颈的侧壁相连,以使板状结构构造为流线型结构。
进一步地,骨质连接部和/或第一结节缝合部和/或第二结节缝合部的表面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
进一步地,肱骨颈的与肱骨柄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形成有垂直于连接平台的表面的连接插槽,肱骨假体还包括与连接插槽可拆卸插接的第一转接结构,第一转接结构用于连接正肩肱骨头假体。
进一步地,第一转接结构包括用于与连接平台贴合连接的限位平板,限位平板的与连接平台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连接插槽形成插接配合的插接柱,限位平板的另一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正肩肱骨头假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柱,其中,连接插槽与插接柱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肱骨颈的与肱骨柄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连接平台上形成有垂直于连接平台的表面的连接插槽,肱骨假体还包括与连接插槽可拆卸插接的第二转接结构,第二转接结构用于连接反肩肱骨头假体。
进一步地,第二转接结构包括:一端用于与连接平台贴合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反肩肱骨头假体相配合的平台衬垫,平台衬垫的与连接平台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柱,连接插槽与插接柱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插槽的内周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限位凹槽,插接柱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肱骨假体的肱骨颈通过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和第二结节缝合部的结构,使得第一结节缝合部和第二结节缝合部不仅能够分别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的缝合固定,当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存在骨质缺失时,还能够有效地对缺失的骨质进行填充。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处的肌肉组织的附着,从而有利于恢复肌肉组织功能,通过第一结节缝合部和第二结节缝合部的进一步地缝合固定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肱骨假体的植入后的稳定性,从而可有利于肱骨假体植入后的术后康复效果好,肩关节活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甚至能够基本恢复原始功能,进而可提高患者生活、工作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肩关节假体。肩关节假体包括:正肩肱骨头假体和与正肩肱骨头假体相连的上述肱骨假体;或肩关节假体包括:反肩肱骨头假体和与反肩肱骨头假体相连的上述肱骨假体。
本实用新型的肩关节假体可通过更换肱骨假体的第一转接结构和第二转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肩关节假体能够分别应用于正肩关节假体和反肩关节假体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肱骨假体的通用性,还能够节约假体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肱骨假体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肱骨假体的沿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肱骨假体的沿B-B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肱骨假体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肱骨假体100包括用于植入人体肱骨的髓腔内的肱骨柄1和与肱骨柄1相连的肱骨颈2,肱骨颈2的侧壁上沿肱骨颈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骨质连接部21,骨质连接部21用于与髓腔内的骨质固定连接。其中,肱骨颈2的侧壁上相对于骨质连接部21还间隔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22,第一结节缝合部22沿肱骨颈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结节缝合部22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进行缝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在使用时,将肱骨假体100的肱骨柄1和肱骨颈2插入至截骨后的肱骨髓腔内,以使得形成在肱骨颈2上的骨质连接部21和第一结节缝合部22位于髓腔内。通过调整肱骨假体100的位置以使得第一结节缝合部22位于人体的肩关节近端大结节的位置。将骨质连接部21与骨质进行固定,例如,可通过使用缝合线的方式将骨质连接部21与骨质进行缝合固定。骨质连接部21与骨质固定连接后,可同样使用缝合线缝合的方式将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固定连接。当骨质连接部21和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与肱骨缝合固定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完成了人体的植入。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肱骨颈2通过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22的结构,使得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不仅能够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的缝合固定,当肩关节近端大结节的存在骨质缺失时,还能够有效地对缺失的骨质进行填充。这样,不仅能够有利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处的肌肉组织的附着,从而有利于恢复肌肉组织功能,通过第一结节缝合部22的进一步地缝合固定还能够有效地提高肱骨假体100的植入后的稳定性,从而可有利于肱骨假体100植入后的术后康复效果好,肩关节活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甚至能够基本恢复原始功能,进而可提高患者生活、工作能力。
优选地,如图1所示,肱骨颈2的侧壁上相对于骨质连接部21和第一结节缝合部22还可间隔形成有第二结节缝合部23,第二结节缝合部23沿肱骨颈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结节缝合部22的远离骨质连接部21的一侧,第二结节缝合部23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进行缝合固定。通过该设置,结合上文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肱骨颈2通过形成有第二结节缝合部23的结构,还能够进一步地实现肱骨假体100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的缝合固定,同时,当肩关节近端小结节的存在骨质缺失时,还能够有效地对缺失的骨质进行填充,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能够通过第一结节缝合部22和第二结节缝合部23进一步地提高肱骨假体100的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术后康复效果好,进而可进一步地使得肩关节活动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提高,甚至能够基本恢复原始功能。
优选地,结合图3所示,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均可构造为沿肱骨颈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板状结构上均形成有至少一个缝合孔24(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结节缝合部22所在平面与第二结节缝合部23所在平面垂直,骨质连接部21所在平面与肱骨柄2的纵向对称面垂直。通过该设置,一方面: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植入肱骨髓腔后,只需要将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与人体的肩关节近端大结节的位置相对应后,第二结节缝合部23即能够准确的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形成对应,从而可有效地提高肱骨假体100的植入和缝合效率,提高肱骨假体100安装的精准度;另一方面,第一结节缝合部22和第二结节缝合部23分别与人体的肩关节近端大结节和肩关节近端小结节缝合固定后,通过将骨质连接部21与纵向对称面之间夹角为90°不仅更利于骨质连接部21与其余骨质的缝合,形成的直角还产生更大的阻力面,从而还能够有效地避免肱骨假体100转动问题,进而可进一步地提高肱骨假体100植入后的稳定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中的纵向对称面应当理解为:经过图3所示的线条C且与纸面垂直的面。
优选地,第一结节缝合部22所在平面与骨质连接部2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50°至70°,优选为60°。通过该设置,各部件之间的角度依次为:骨质连接部21与纵向对称面之间夹角为90°,骨质连接部21与第一结节缝合部22之间夹角为60°,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与第二结节缝合部23之间夹角为90°。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第一结节缝合部22与人体的肩关节近端大结节、第二结节缝合部23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的对准度,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肱骨假体100的植入和缝合效率。
优选地,缝合孔24的孔径范围可为2mm至3mm,优选为2.5mm。通过该设置,可更适应于缝合针的穿过,从而提高了假体植入后缝合操作的便利性。还优选地,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上的缝合孔24可分别设置为两个,以使得缝合线能够穿过不同的缝合孔24,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缝合强度,保证缝合后的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所示,肱骨颈2上还可形成有锁定孔25。通过该设置,锁定孔25可与骨钉相配合,以进一步地将肱骨假体100固定在肱骨髓腔内。锁定孔25可根据具体的情况对其数量进行限定,这里不做限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与肱骨颈2可一体成型。通过该设置,一方面,一体成型可有效地提高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与肱骨颈2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还避免了需要二次安装而使得假体的结构零件较多、安装较为繁琐等缺点。
在图2所示的优选地实施例中,骨质连接部21和/或第一结节缝合部22和/或第二结节缝合部23的板状结构的横截面可构造为:自肱骨颈2的远离肱骨柄1的一端沿肱骨颈2的长度方向逐渐缩小至与肱骨颈2的侧壁相连,以使板状结构构造为流线型结构。优选地,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的板状结构均构造为流线型。通过该设置,形成的流线型能够使得肱骨假体100在植入的过程中,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受到的阻力较小,从而可更利于和便于肱骨假体100植入至肱骨的髓腔内。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骨质连接部21和/或第一结节缝合部22和/或第二结节缝合部23的表面可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图中未示出)。优选地,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的表面均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根据本实用新型,立体多孔结构层可包括多条丝径和由多条丝径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多个孔隙,各孔隙相互连通,且各孔隙的等效直径不同。通过将由丝径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各孔隙相互连通,且将各孔隙的等效直径大小构造不一致,并对立体多孔结构的孔隙的等效直径和孔隙率的范围进行具体设置,使得立体多孔结构层的结构与人体的骨小梁结构更为接近,具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联通性的立体多孔结构层能够很好的诱导骨长入。通过该设置,人体的骨质可快速自然地长入骨质连接部21、第一结节缝合部22以及第二结节缝合部23中,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了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肱骨髓腔内的骨组织的长入和爬行,进而有利于肱骨假体100在术后与人体的骨组织快速融合和固定,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丝径形成的各孔隙的截面不是规则的圆形,其截面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鉴于此,这里提到的各孔隙的“等效直径”应当理解为将各孔隙的截面等效为圆形时,该圆形的直径。由于该截面等效为圆形的直径是按照截面的实际面积计算得出,因此所得的直径的数值为精确的数值。
优选地,立体多孔结构层可采用金属粉末通过3D技术打印形成,该金属粉末可以是钛合金、纯钛或钽金属等。优选地,立体多孔结构层由钛合金材料制成,优选由Ti6Al4V制成。
优选地,如图4所示,肱骨颈2的与肱骨柄1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3,连接平台3上可形成有垂直于连接平台3的表面的连接插槽3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转接结构4的结构。结合图5所示,肱骨假体100还可包括与连接插槽31可拆卸插接的第一转接结构4,第一转接结构4用于连接正肩肱骨头假体。通过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连接平台3可通过连接插槽31与第一转接结构4连接后,再将正肩肱骨头假体与第一转接结构4连接,从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能够适用于正肩关节假体。具体地,第一转接结构4可包括用于与连接平台3贴合连接的限位平板41,限位平板41的与连接平台3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连接插槽31形成插接配合的插接柱42,限位平板4的另一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正肩肱骨头假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柱43。其中,连接插槽31与插接柱42过盈配合。使用时,将限位平板41通过插接柱42与连接插槽31过盈配合,以形成紧连接,以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安装完限位平板41后,将正肩肱骨头假体与连接柱43插接,从而使得正肩肱骨头假体与第一转接结构4相连。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肩肱骨头假体应当包括用于与关节盂相配合的球面,和形成在球面的朝向限位平板的一端的连接插孔,通过连接插孔与连接柱的配合,已完成正肩肱骨头假体的连接。
优选地,如图4所示,肱骨颈2的与肱骨柄1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3,连接平台3上可形成有垂直于连接平台3的表面的连接插槽31。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转接结构5的结构。结合图6所示,肱骨假体100还可包括与连接插槽31可拆卸插接的第二转接结构5,第二转接结构5用于连接反肩肱骨头假体。通过该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连接平台3可通过连接插槽31与第二转接结构5连接后,再将反肩肱骨头假体与第二转接结构5连接,从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适用于反肩关节假体。具体地,第二转接结构5可包括:一端用于与连接平台3贴合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反肩肱骨头假体相配合的平台衬垫51,平台衬垫51的与连接平台3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插槽插接31配合的插接柱52,连接插槽31与插接柱52过盈配合。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可通过更换使用第一转接结构4和第二转接结构5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能够分别应用于正肩关节假体和反肩关节假体的使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肱骨假体100的通用性,还能够节约假体的使用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转接结构4和第二转接结构5还可通过其他的连接方式与连接平台相连,例如,将纵向上的连接插槽31的结构替换成横向上的连接滑槽,将插接柱42(或52)的结构替换成与连接滑槽相配的连接滑块。进一步优选地,还可将连接滑槽构造为第一连接滑槽和第二连接滑槽,连接滑块构造为与第一连接滑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滑块,和与第二连接滑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滑块。通过将第一转接结构4与连接平台3的连接方式设置成第一连接滑槽与第一连接滑块,将第二转接结构5与连接平台3的连接方式设置成第二连接滑槽与第二连接滑块。这样,能够有效地区分第一转接结构4与第二转接结构5的安装位,从而更利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肱骨假体100的区分使用,例如,安装在第一安装位的是用于正肩关节假体的肱骨假体100,安装在第二安装位的是用于反肩关节假体的肱骨假体100。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连接插槽31与插接柱42(或52)可采用具有锥度的柱体压配的方式进行连接。即连接插槽31的开口面积大于连接插槽31的底面的面积,以使连接插槽31构造为椎体结构。插接柱42(或52)的自由端面的面积小于插接柱42(或52)的与自由端面相对的一面的面积,以使得插接柱42(或52)构造为椎体结构。通过该设置,可更利于二者之间的相互连接。
优选地,结合图4至图6所示,连接插槽31的内周壁上可间隔形成有多个限位凹槽311,插接柱42(或52)的外周壁上可形成有与限位凹槽311相配合的限位凸起312。通过该设置,当插接柱42(或52)插入连接插槽31内后,通过限位凸起312与限位凹槽311的配合,还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第一转接结构4和第二转接结构5相对于连接平台3转动,从而可有效地提高连接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肩关节假体。该肩关节假体包括上述肱骨假体100和与肱骨假体100相配合的正肩肱骨头假体。其中,正肩肱骨头假体与第一转接结构4固定连接。结合上文可知,该假体通过将肱骨假体100与正肩肱骨头假体相连,可使得该肩关节假体构造为正肩关节假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另一种肩关节假体。该肩关节假体包括上述肱骨假体100和与肱骨假体100相配合的反肩肱骨头假体。其中,反肩肱骨头假体与第二转接结构5固定连接。结合上文可知,该假体通过将肱骨假体与反肩肱骨头假体相连,可使得该肩关节假体构造为反肩关节假体。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植入人体肱骨的髓腔内的肱骨柄和与所述肱骨柄相连的肱骨颈,所述肱骨颈的侧壁上沿所述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形成有骨质连接部,所述骨质连接部用于与髓腔内的骨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肱骨颈的侧壁上相对于所述骨质连接部还间隔形成有第一结节缝合部,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沿所述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大结节进行缝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肱骨颈的侧壁上相对于所述骨质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还间隔形成有第二结节缝合部,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沿所述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的远离所述骨质连接部的一侧,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用于与肩关节近端小结节进行缝合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质连接部、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以及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均构造为沿所述肱骨颈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上均形成有至少一个缝合孔,其中,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所在平面垂直,所述骨质连接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肱骨柄的纵向对称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质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和/或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的板状结构的横截面构造为:自所述肱骨颈的远离所述肱骨柄的一端沿所述肱骨颈的长度方向逐渐缩小至与所述肱骨颈的侧壁相连,以使所述板状结构构造为流线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骨质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一结节缝合部和/或所述第二结节缝合部的表面形成有立体多孔结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肱骨颈的与所述肱骨柄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连接平台的表面的连接插槽,所述肱骨假体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插槽可拆卸插接的第一转接结构,所述第一转接结构用于连接正肩肱骨头假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连接平台贴合连接的限位平板,所述限位平板的与所述连接平台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插槽形成插接配合的插接柱,所述限位平板的另一面上形成有用于与正肩肱骨头假体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柱,其中,所述连接插槽与所述插接柱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肱骨颈的与所述肱骨柄相对的一端还形成有倾斜的连接平台,所述连接平台上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连接平台的表面的连接插槽,所述肱骨假体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插槽可拆卸插接的第二转接结构,所述第二转接结构用于连接反肩肱骨头假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结构包括:一端用于与所述连接平台贴合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反肩肱骨头假体相配合的平台衬垫,所述平台衬垫的与所述连接平台相贴合的一面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接柱,所述连接插槽与所述插接柱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肱骨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槽的内周壁上间隔形成有多个限位凹槽,所述插接柱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
11.一种肩关节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关节假体包括:正肩肱骨头假体和与所述正肩肱骨头假体相连的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肱骨假体;或所述肩关节假体包括:反肩肱骨头假体和与所述反肩肱骨头假体相连的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肱骨假体。
CN202020684457.XU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Active CN2133106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57.XU CN213310612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84457.XU CN213310612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10612U true CN21331061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58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84457.XU Active CN213310612U (zh) 2020-04-28 2020-04-28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106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3234A (zh) * 2022-01-29 2022-05-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修复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3234A (zh) * 2022-01-29 2022-05-2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修复装置
WO2023142423A1 (zh) * 2022-01-29 2023-08-0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修复装置
CN114533234B (zh) * 2022-01-29 2024-03-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一种用于肱骨近端骨折的修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3723A (en) Shoulder prosthesis
US6558425B2 (en) Shoulder prosthesis with humeral fracture stem
JP4774485B2 (ja) 上腕骨の骨折ステムを用いた肩プロテーゼ
US7169184B2 (en) Inverse prosthesis for the articulation of the shoulder
US4163292A (en) Hip prosthesis
JP2007536944A5 (zh)
US20120172992A1 (en) Shoulder prosthesis with insert for locking screws
CN211271417U (zh) 一种反式肩关节假体
CN213310612U (zh) 一种肱骨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WO2015150347A1 (en) Endoprosthesis
CN214387784U (zh) 一种骨科手术中使用的替换舟骨
CN112137766B (zh) 一种骨科手术中使用的替换舟骨
CN205386180U (zh) 一种骨科植入物空心加固螺钉
CN210612287U (zh) 一种肱骨近端保头与假体转换治疗装置
ES2778573B2 (es) Protesis parcial para el hueso escafoides
CN213788019U (zh) 一种联动肩关节假体
CN212490273U (zh) 一种关节盂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CN103239260A (zh) 用于肩关节成形术的组合式传动器/抗旋转柄部
CN111407470A (zh) 一种关节盂假体及应用其的肩关节假体
EP3606476B1 (en) Total shoulder prosthe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