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8833U - 制冷热水杯 - Google Patents

制冷热水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8833U
CN213308833U CN202021266497.9U CN202021266497U CN213308833U CN 213308833 U CN213308833 U CN 213308833U CN 202021266497 U CN202021266497 U CN 202021266497U CN 213308833 U CN213308833 U CN 21330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body
cavity
cup
cooling water
water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64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超
马精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Zhe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Zhe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Zhe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Zhe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64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制冷热水杯,包括:杯盖、上杯身下杯身以及杯底,上杯身的腔体与下杯身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上杯身的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水容器,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吸管,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和下杯身的腔体内部通过连通管相连通,上杯身的腔体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电路,制冷电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需要装水时,将下杯身和杯底分离,向下杯身灌入水,水通过连通管进入冷却水容器中,下杯身未进入冷却水容器的水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发热的一面进行散热。本申请的制冷热水杯不仅能够有效制冷,在制冷过程中不需要利用风扇,而是利用常温水本身就能够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大大简化了水杯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制冷热水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制冷热水杯。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热水杯多数为热电片搭配风扇来进行制冷和散热,给热电片和风扇提供电能的有一次性电池、外接电源、太阳能电池等。这种制冷热水杯通常将风扇安装在水杯底部,给水杯造成了三点不足:一是给热电片散热的风扇需要有一定的功率,从而需要这种功率的风扇的体积一定,在外观设计和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使用的功率低的风扇又达不到所需要的技术效果;二是风扇和热电片均需要电力来带动运行,使水杯在电路安装上带来了困难;三是风扇的使用寿命有限,特别是这些小额功率,又可能经常使用的,一旦风扇的使用寿命结束,那么水杯需要更换风扇才能再次运作,对用户来说,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制冷热水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制冷热水杯的散热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热水杯包括:杯盖、上杯身下杯身以及杯底,所述杯盖与所述上杯身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杯身与所述下杯身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杯身与所述杯底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杯身和所述下杯身均具有腔体,所述下杯身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孔;
所述上杯身的腔体与所述下杯身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上杯身的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水容器,所述冷却水容器的底部与所述上杯身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冷却水容器的容器壁将所述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和所述上杯身的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
所述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吸管,所述吸管的一端设置有防漏管头,所述杯盖的底部设置有管头容置槽,所述防漏管头设置于所述管头容置槽的内部,所述防漏管头的形状与所述管头容置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吸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所述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和所述下杯身的腔体内部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所述上杯身的腔体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电路,所述制冷电路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
优选的,所述制冷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热,所述上杯身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按钮和制热按钮,所述制冷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所述制热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制热。
优选的,所述制冷热水杯还设置有杯底,所述杯底与所述下杯身可拆卸连接,所述杯底的顶部与所述下杯身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内设置有气垫容置槽,所述气垫容置槽的内设置有气垫,所述凸起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孔,所述气垫容置槽内还设置有弹簧和调节螺栓,所述所述调节螺栓与所述气垫容置槽螺纹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栓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垫相连接;
所述气垫的材质为弹性材质且只可透气,所述气垫在最大厚度时,顶面到所述凸起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气通孔的中轴线到所述凸起顶面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容器腔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螺旋形水道,所述螺旋形水道的中轴线与所述吸管的中轴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冷却水容器的底部与所述上杯身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包括:杯盖、上杯身下杯身以及杯底,杯盖与上杯身可拆卸连接,上杯身与下杯身可拆卸连接,下杯身与杯底可拆卸连接,上杯身和下杯身均具有腔体,下杯身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孔;上杯身的腔体与下杯身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上杯身的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水容器,冷却水容器的底部与上杯身的底部相连接,冷却水容器的容器壁将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和上杯身的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吸管,吸管的一端设置有防漏管头,杯盖的底部设置有管头容置槽,防漏管头设置于管头容置槽的内部,防漏管头的形状与管头容置槽的形状相适配,吸管的另一端连通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冷却水容器的腔体内部和下杯身的腔体内部通过连通管相连通,上杯身的腔体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电路,制冷电路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制冷。
使用时,首先将整个杯体旋转,下杯身和杯底分离,分离后直接向下杯身灌入水,灌入适量水之后将下杯身和杯底重新连接上。此时下杯身中的水通过连通管进入冷却水容器中,冷却水容器中充满水后,半导体制冷片开始对进入冷却水容器中的水制冷,半导体制冷片与上杯身相对的一面持续制冷,而与下杯身相对的一面用于散热。又由于下杯身内部的水是常温水,相较于半导体制冷片发热的一面,下杯身未进入冷却水容器的水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发热的一面进行散热。制冷完成后,将杯子旋转回正常使用状态,将杯盖和上杯身分离后,便可以通过吸管吸取冷水。本申请的制冷热水杯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常温水制冷,在制冷过程中不需要利用风扇,而是利用常温水本身就能够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大大简化了水杯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左视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螺旋形水道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所提供的制冷热水杯包括:杯盖1、上杯身2、下杯身3以及杯底4,杯盖1与上杯身2可拆卸连接,上杯身2与下杯身3可拆卸连接,下杯身3与杯底4可拆卸连接,上杯身2和下杯身3均具有腔体,下杯身3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孔31。杯盖1与上杯身2,上杯身2与下杯身3,下杯身3与杯底4 均可通过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
上杯身2的腔体与下杯身3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5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半导体制冷片5与下杯身3的顶面固定连接,上杯身2的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水容器21,冷却水容器21 的底部与上杯身2的底部相连接,冷却水容器21的容器壁将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和上杯身 2的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
如图3所示,下杯身3的顶部也设置有凸台,凸台上放置半导体制冷片5,半导体制冷片5的一面与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相接触,半导体制冷片5的另一面与下杯身3的腔体相接触。从而实现上杯身2的腔体与下杯身3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5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半导体制冷片5固定在下杯身3顶部的凸台上,可以是通过特性胶固定连接。
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吸管211,吸管211的一端设置有防漏管头2111,杯盖 1的底部设置有管头容置槽11,防漏管头2111设置于管头容置槽11的内部,防漏管头2111 的形状与管头容置槽11的形状相适配,吸管211的另一端连通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和下杯身3的腔体内部通过连通管212相连通。将杯子倒转后,水充满冷却水容器21,并且从吸管211的连通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的一端,流向设置有防漏管头2111的一端。由于防漏管头2111的形状与管头容置槽11的形状相适配,水不会从防漏管头2111漏到上杯身2中,从而防止上杯身2进水,防止制冷电路213进水,杜绝安全隐患。
上杯身2的腔体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电路213,制冷电路213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热水杯使用时,首先将整个杯体旋转,下杯身3和杯底4分离,分离后从排气通孔31直接向下杯身3灌入水,灌入适量水之后将下杯身3和杯底4重新连接上。此时下杯身3中的水通过连通管212进入冷却水容器21中,冷却水容器21中充满水后,半导体制冷片5开始对进入冷却水容器21中的水制冷,半导体制冷片5与上杯身2相对的一面持续制冷,而与下杯身3相对的一面用于散热。又由于下杯身3内部的水是常温水,相较于半导体制冷片5发热的一面,下杯身3未进入冷却水容器21的水可以对半导体制冷片5发热的一面进行散热。制冷完成后,将杯子旋转回正常使用状态,将杯盖1和上杯身2分离后,便可以通过吸管211吸取冷水。本申请的制冷热水杯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常温水制冷,在制冷过程不需要利用风扇,而是利用常温水本身就能够对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大大简化了水杯的结构,方便用户使用。
请参阅图3,制冷电路还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热,上杯身2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按钮22和制热按钮23,制冷按钮22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冷,制热按钮23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热。
具体的实现电路如图6所示,制冷电路213包括电池2131,可以是多个电池2131串联使用,另外还可以设置充电插座2132,用于电池2131的充电,电路中还可以设置水银开关2133作为保护开关。水银开关2133用于保护半导体制冷片5的散热面,当水杯翻转时,下杯身3中的水接触半导体制冷片5的散热面,水银开关2133才会通电。
制冷电路还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热,上杯身2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按钮22和制热按钮223,制冷按钮22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制冷,制热按钮23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5 制热。按下制冷按钮22时,半导体制冷片5的正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半导体制冷片5的负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实现制冷效果;按下制热按钮23时,半导体制冷片5的正极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半导体制冷片5的负极与电池的正极相连,实现制热效果。半导体制冷片5与制冷电路213相连的连接线路都设置在上杯身2的内部,并且所有配件连接处都设有密封圈,保证使用时配件连接处不漏水,充分的将水与制冷电器件隔离。
进一步的,杯底4的顶部与下杯身3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凸起41,凸起41内设置有气垫容置槽411,气垫容置槽411的内设置有气垫412,凸起4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孔413,气垫容置槽411内还设置有弹簧414和调节螺栓415,调节螺栓415与气垫容置槽411螺纹连接,弹簧414的一端与调节螺栓415相连接,弹簧414的另一端与气垫相连接;
气垫412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气垫412在最大厚度时,顶面到凸起41顶面的距离小于进气通孔413的中轴线到凸起41顶面的距离。
具体的调节压强的过程为:当需要增大下杯身3内部的压强时,将上杯身2和下杯身3 分离,拧动调节螺栓415使得弹簧的压缩量减小,从而减小弹簧对气垫412的压力,气垫412 的体积变大,使得下杯身3腔体的体积变小,增大下杯身3腔体内部的压强,从而在将上杯身2和下杯身3重新连接后,使得下杯身3内的水能容易从连通管212流入冷却水容器21中。相反的,当需要减小下杯身3内部的压强是,拧动调节螺栓415使得弹簧的压缩量增加,从而增大弹簧对气垫412的压力,气垫412的体积变小,使得下杯身3腔体的体积变大,减小下杯身3腔体内部的压强,使得下杯身3内的水能较不容易从连通管212流入冷却水容器21中。
还可以将气垫412的材质选为只可透过空气不可透过液体的材质,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外部的空气可以持续的进入到下杯身3的内部,防止由于下杯身3中的水不断减少造成的空气体积不断增大,压强变小,最终导致水不容易从连通管212流入冷却水容器21中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冷却水容器21腔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螺旋形水道214,螺旋形水道214的中轴线与吸管211的中轴线相重合。水进入冷却水容器21之后,通过螺旋形水道2214能够使得降温效果更好。
另外,如图3所示,冷却水容器21的底部与上杯身2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15。能够进一步的防止冷却水容器21漏到上杯身2的腔体内部,进一步的进行水电隔离,防止漏电的危险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5)

1.一种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热水杯包括:
杯盖(1)、上杯身(2)、下杯身(3)以及杯底(4),所述杯盖(1)与所述上杯身(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杯身(2)与所述下杯身(3)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杯身(3)与所述杯底(4)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杯身(2)和所述下杯身(3)均具有腔体,所述下杯身(3)的底部设置有排气通孔(31);
所述上杯身(2)的腔体与所述下杯身(3)的腔体被半导体制冷片(5)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与所述下杯身(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杯身(2)的腔体内设置有冷却水容器(21),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底部与所述上杯身(2)的底部相连接,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容器壁将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和所述上杯身(2)的腔体分隔为两个独立的空间;
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吸管(211),所述吸管(211)的一端设置有防漏管头(2111),所述杯盖(1)的底部设置有管头容置槽(11),所述防漏管头(2111)设置于所述管头容置槽(11)的内部,所述防漏管头(2111)的形状与所述管头容置槽(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吸管(211)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腔体内部和所述下杯身(3)的腔体内部通过连通管(212)相连通,所述上杯身(2)的腔体内部还设置有制冷电路(213),所述制冷电路(213)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制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电路还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制热,所述上杯身(2)的侧壁上设置有制冷按钮(22)和制热按钮(23),所述制冷按钮(22)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制冷,所述制热按钮(23)用于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5)制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4)的顶部与所述下杯身(3)相对的一面设置有凸起(41),所述凸起(41)内设置有气垫容置槽(411),所述气垫容置槽(411)内设置有气垫(412),所述凸起(4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通孔(413),所述气垫容置槽(411)内还设置有弹簧(414)和调节螺栓(415),所述调节螺栓(415)与所述气垫容置槽(411)螺纹连接,所述弹簧(414)的一端与所述调节螺栓(415)相连接,所述弹簧(414)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垫相连接;
所述气垫(412)的材质为弹性材质,所述气垫(412)在最大厚度时,顶面到所述凸起(41)顶面的距离小于所述进气通孔(413)的中轴线到所述凸起(41)顶面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容器(21)腔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螺旋形水道(214),所述螺旋形水道(214)的中轴线与所述吸管(211)的中轴线相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容器(21)的底部与所述上杯身(2)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15)。
CN202021266497.9U 2020-07-02 2020-07-02 制冷热水杯 Active CN21330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497.9U CN21330883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制冷热水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497.9U CN21330883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制冷热水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8833U true CN213308833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6497.9U Active CN213308833U (zh) 2020-07-02 2020-07-02 制冷热水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8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65557A (zh) 制冷制热装置、以及带所述装置的杯子
CN106419394A (zh) 一种杯
CN213308833U (zh) 制冷热水杯
CN201211855Y (zh) 一种车载冷热杯
CN107485254A (zh) 一种基于热管原理的模块化变温水杯
CN205018719U (zh) 一种真空冷热杯
US20230233367A1 (en) Cold/hot compress strip device with quick replaceable compress strip and efficient cold/hot switch
CN201211856Y (zh) 车载智能冷热杯
CN201697390U (zh) 制冷制热装置、以及带所述装置的杯子
TWM275804U (en) Thermoelectric cooling/heating thermos container
CN210611769U (zh) 一种电热制冷杯盖
CN2627944Y (zh) 一种冷热杯
CN210750296U (zh) 一种代煎中药装置
CN216221093U (zh) 一种可自动冷却或加热的水杯
CN212815730U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半导体恒温杯盖
CN218651502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奶瓶保温装置
CN214803044U (zh) 可制冷或制热的储物包
CN209965958U (zh) 一种半导体保温杯
CN221012781U (zh) 制冷杯
CN211933546U (zh) 一种基于温差发电的搅拌杯
CN211673591U (zh) 一种模块化水杯
CN208059399U (zh) 便携式半导体制冷制热水壶
US20230228431A1 (en) Heating-type humidifier
CN210783813U (zh) 带加热瓶盖的保温杯
CN213721228U (zh) 一种基于温差电效应的保温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