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8251U -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8251U
CN213308251U CN202021252446.0U CN202021252446U CN213308251U CN 213308251 U CN213308251 U CN 213308251U CN 202021252446 U CN202021252446 U CN 202021252446U CN 213308251 U CN213308251 U CN 2133082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olding
pivoting
oblique
transverse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524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82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82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ssembled She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包括有架主体、折叠板和支撑组件;架主体包括有左、右支架,折叠板具有左、右层板;支撑组件包括有两个横向杆、一竖向杆和两个斜向杆,斜向杆具有第一、第二斜向部;第一斜向部枢接于第二斜向部并通过锁扣结构可选择性地固定或相互转动;锁扣结构解锁第一、第二斜向部以使两者可相对转动,竖向杆上移并带动左、右层板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的连接处上移,第一、第二斜向部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和右支架随之向内位移收折;如此,通过斜向杆的设计,保证了折叠架展开时的使用稳定性,避免了折叠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收折动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背景技术
目前,置物架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可以根据不同所需要整理的货物进行分类分层放置,能够节省货物占地面积,货物摆放整齐,还能够起到防潮措施;现有的置物架,通常是固定不可折叠,使之占用空间大,物流运输成本高,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有人发明了一种可折叠的置物架,通过滑动块活动连接有两根侧支撑杆,两根侧支撑杆呈八字形布置,当折叠架展开时,由于滑块没有被固定,折叠架不够稳定,很容易在误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折叠,导致物品从置物架上掉落,使用稳定性欠佳。
后来,针对该种具有“八字形侧支撑架”的置物架,有人进行了改良设计,其通过增加锁扣与锁钩片扣合,使位于顶层的折叠板及加强杆处于被锁定状态,不容易因误操作而使折叠架自动折叠。但是,其结构更加复杂,而且,收折及展开时操作麻烦,影响实用性。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通过斜向杆的设计,避免了折叠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收折动作,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实用性强,适应范围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包括有架主体、折叠板和支撑组件;所述架主体包括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折叠板具有左右拼接的左层板和右层板,所述左层板和右层板的内端相互可转动式连接,所述左层板和右层板的外端分别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右支架,所述左层板、右层板随左支架、右支架的控制可选择性地向外展开或向内闭合;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两个横向杆、一竖向杆和两个斜向杆,两个横向杆的相对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其另一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右支架;竖向杆设置有上下间距布置的上枢接位、下枢接位,上枢接位连接于左层板和右层板的连接处,下枢接位连接于两个横向杆的连接处;斜向杆具有第一斜向部和第二斜向部,第一斜向部的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或右支架,其下端枢接于第二斜向部的上端并通过锁扣结构可选择性地固定或相互转动;
收折时,锁扣结构解锁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以使两者可相对转动,竖向杆上移并带动左层板和右层板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的连接处上移,左层板和右层板绕上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两个横向杆绕下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和右支架随之向内位移收折。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向部和第二斜向部两者中,其一者朝向另一者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可拆卸式定位于另一者上,所述锁扣结构形成于锁定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部搭设于另一者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定部设置于第二斜向部上,所述锁定部上设置有卡凸,所述第一斜向部设置有卡槽,所述卡凸伸入或脱离卡槽以实现横向杆与支架之间的锁紧或松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叠板设置有一个,所述折叠板设置于左支架、右支架的上端,所述横向杆位于折叠板的下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叠板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所有折叠板上下间距式布置于左支架、右支架之间,所述两个横向杆形成于折叠板的左层板、右层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均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对应设置于左层板、右层板的上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层板设置有两个第一枢接部,两个第一枢接部前后布置于左层板的下端,相应的,所述右层板设置有两个第二枢接部,两个第二枢接部前后布置于右层板的下端;所述左层板和右层板左右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枢接部和两个第二枢接部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一枢接件将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连接固定,以形成左层板和右层板组装连接;
所述横向杆上设置有第三枢接部,所述第三枢接部设置于两个横向杆的相邻的位置,两个横向杆左右连接,所述两个横向杆的第三枢接部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二枢接件连接固定,以实现两个横向杆的组装连接;且,所述竖向杆设置于折叠板和横向杆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枢接部的内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的外端,所述竖向杆的前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的外端;或者,所述第二枢接部的内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的外端,所述竖向杆的前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的外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上层板,所述上层板的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其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支架上,所述上层板位于折叠板的上方;
所述上层板的右端转动式连接于右支架,其左端连接于左支架;所述上层板的左端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扣合部,所述左支架的上端和右支架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板,所述上层板的下端受限于限位板上,所述扣合部受限于限位板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斜向杆的设计,保证了折叠架展开时的使用稳定性,避免了折叠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收折动作,导致物品从折叠架上掉落而损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稳定性好,实用性强,适应范围广;
其次是,利用卡凸和卡槽,实现斜向杆的自身锁定,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锁定结构不会额外增加斜向杆占用空间;
以及,上层板的设置,增大了物品的存放位置,同时,上层板的翻折式设置,使得上层板叠设于支架上,有利于减少折叠架收折后的占用空间,且,上层板为扣合式连接设置,展开定位准确,连接牢固可靠,收折方便,操作简单,可用性佳。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斜向杆的第一局部示意图(图中卡凸定位于卡槽内);
图4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一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结构的第二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收折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中为两个折叠板的应用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收折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中为具有上层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收折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中显示有上层板)。
附图标识说明:
10、架主体 11、左支架
12、右支架 13、护板
14、万向轮 15、上层板
151、延伸部 16、限位板
20、折叠板 21、左层板
211、第一枢接部 22、右层板
221、第二枢接部 23、第一枢接件
30、支撑组件 31、横向杆
311、第三枢接部 312、第二枢接件
32、竖向杆 33、斜向杆
331、第一斜向部 332、第二斜向部
333、卡凸 334、卡槽
335、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两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包括有架主体10、折叠板20和支撑组件30;所述架主体10包括有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所述折叠板20具有左右拼接的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内端相互可转动式连接,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外端分别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右支架12,所述左层板21、右层板22随左支架11、右支架12的控制可选择性地向外展开或向内闭合;
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有两个横向杆31、一竖向杆32和两个斜向杆33,两个横向杆31的相对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其另一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右支架12;竖向杆32设置有上下间距布置的上枢接位、下枢接位,上枢接位连接于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连接处,下枢接位连接于两个横向杆31的连接处;斜向杆33具有第一斜向部331和第二斜向部332,第一斜向部331的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或右支架12,其下端枢接于第二斜向部332的上端并通过锁扣结构可选择性地固定或相互转动;
收折时,锁扣结构解锁第一斜向部331、第二斜向部332以使两者可相对转动,竖向杆32上移并带动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31的连接处上移,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绕上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两个横向杆31绕下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第一斜向部331、第二斜向部332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随之向内位移收折;如此,通过斜向杆的设计,保证了折叠架展开时的使用稳定性,避免了折叠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收折动作,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好,适应范围广。
所述第一斜向部331和第二斜向部332两者中,其一者朝向另一者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可拆卸式定位于另一者上,所述锁扣结构形成于锁定部上;此处,所述锁定部搭设于另一者上方。
如图3所示,所述锁定部设置于第二斜向部332上,所述锁定部上设置有卡凸333,所述第一斜向部331设置有卡槽334,所述卡凸333伸入或脱离卡槽334以实现横向杆31与支架之间的锁紧或松放;这样,利用卡凸和卡槽,实现斜向杆的自身锁定,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锁定结构不会额外增加斜向杆占用空间。
当然,所述锁定部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卡凸、卡槽的设计。也可利用弹性扣等结构实现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之间的锁紧或松放,展开时,弹性扣在弹性复位力下自然卡入相应的卡槽内,通常可以产生卡入声音,而需收折时,可以按压或拉动弹性扣使之脱离卡槽,再将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转动形成非180度的夹角,以使弹性扣偏离卡槽错位,后续将竖向杆上拉即可快速完成收折。也可以利用类似卡销结构,通过卡销连接于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避免发生转动,需要收折时则拆卸卡销,使卡销至少脱离第一斜向部或第二斜向部,这样,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才可以发生转动。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折叠板20设置有一个,所述折叠板20设置于左支架11、右支架12的上端,所述横向杆31位于折叠板20的下方。
如图10、图12所示,本实施例二中,所述折叠板20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所有折叠板20上下间距式布置于左支架11、右支架12之间,所述两个横向杆31形成于折叠板的左层板21、右层板22上;此处,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上均设置有护板13,所述护板13对应设置于左层板21、右层板22的上方。
如图6所示,所述左层板21设置有两个第一枢接部211,两个第一枢接部211前后布置于左层板21的下端,相应的,所述右层板22设置有两个第二枢接部221,两个第二枢接部221前后布置于右层板22的下端;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左右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枢接部211和两个第二枢接部221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一枢接件23将第一枢接部211与第二枢接部221连接固定,以形成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组装连接;
所述横向杆31上设置有第三枢接部311,所述第三枢接部311设置于两个横向杆31的相邻的位置,两个横向杆31左右连接,所述两个横向杆31的第三枢接部311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二枢接件312连接固定,以实现两个横向杆31的组装连接;且,所述竖向杆32设置于折叠板20和横向杆31的后侧。
通常,所述第一枢接部211的内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221的外端,所述竖向杆32的前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211的外端;或者,所述第二枢接部221的内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211的外端,所述竖向杆32的前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221的外端。
还包括有上层板15,所述上层板15的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其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支架上,所述上层板15位于折叠板20的上方;
此处,所述上层板15的右端转动式连接于右支架12,其左端连接于左支架11;所述上层板15的左端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扣合部151,所述左支架11的上端和右支架12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板16,所述上层板15的下端受限于限位板16上,所述扣合部151受限于限位板16的下端;如此,增大了物品的存放位置,同时,上层板的翻折式设置,使得上层板叠设于支架上,有利于减少折叠架收折后的占用空间,且,上层板为扣合式连接设置,展开定位准确,连接牢固可靠,收折方便,操作简单,可用性佳。
优选地,所述第一斜向部331的上端设置有弯折部335,在收折时可以做避让,有利于缩小收折状态的体积;且,所述左支架11的下端和右支架12的下端均设置有万向轮14。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流程:
展开时,先将左支架和右支架向外打开,进而联动左层板、右层板和两个横向杆向外展开,再将卡凸下压伸入卡槽内,以使第一斜向部和第二斜向部锁紧,两个斜向杆呈V形设置,左层板和右层板呈平放设置,然后,上层板向左转动,其扣合部抵触于限位板的上端,下压上层板以使扣合部受限于限位板的下端;
收折时,先将卡凸上推脱离卡槽以使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两者可相对转动,竖向杆上移并带动左层板和右层板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的连接处上移,左层板和右层板绕上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两个横向杆绕下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和右支架随之向内位移收折,然后,上层板向右转动并叠设于右支架的右端;
或者,先向上拨动扣合部以使扣合部脱离限位板,上层板向右转动并叠设于右支架的右端,然后,将卡凸上推脱离卡槽,以使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两者间可相对转动,再利用竖向杆上移并带动左层板和右层板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的连接处上移,左层板和右层板绕上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两个横向杆绕下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第一斜向部、第二斜向部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和右支架随之向内位移收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斜向杆的设计,保证了折叠架展开时的使用稳定性,避免了折叠架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收折动作,导致物品从折叠架上掉落而损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巧妙合理,稳定性好,实用性强,适应范围广;
其次是,利用卡凸和卡槽,实现斜向杆的自身锁定,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锁定结构不会额外增加斜向杆占用空间;
以及,上层板的设置,增大了物品的存放位置,同时,上层板的翻折式设置,使得上层板叠设于支架上,有利于减少折叠架收折后的占用空间,且,上层板为扣合式连接设置,展开定位准确,连接牢固可靠,收折方便,操作简单,可用性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包括有架主体(10)、折叠板(20)和支撑组件(30);所述架主体(10)包括有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所述折叠板(20)具有左右拼接的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内端相互可转动式连接,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外端分别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右支架(12),所述左层板(21)、右层板(22)随左支架(11)、右支架(12)的控制可选择性地向外展开或向内闭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有两个横向杆(31)、一竖向杆(32)和两个斜向杆(33),两个横向杆(31)的相对一端可转动式连接,其另一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右支架(12);竖向杆(32)设置有上下间距布置的上枢接位、下枢接位,上枢接位连接于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连接处,下枢接位连接于两个横向杆(31)的连接处;斜向杆(33)具有第一斜向部(331)和第二斜向部(332),第一斜向部(331)的上端枢接于相应的左支架(11)或右支架(12),其下端枢接于第二斜向部(332)的上端并通过锁扣结构可选择性地固定或相互转动;
收折时,锁扣结构解锁第一斜向部(331)、第二斜向部(332)以使两者可相对转动,竖向杆(32)上移并带动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的连接处、两个横向杆(31)的连接处上移,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绕上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两个横向杆(31)绕下枢接位向下转动收折,第一斜向部(331)、第二斜向部(332)两者间枢接部位向上移,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随之向内位移收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向部(331)和第二斜向部(332)两者中,其一者朝向另一者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可拆卸式定位于另一者上,所述锁扣结构形成于锁定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搭设于另一者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设置于第二斜向部(332)上,所述锁定部上设置有卡凸(333),所述第一斜向部(331)设置有卡槽(334),所述卡凸(333)伸入或脱离卡槽(334)以实现横向杆(31)与支架之间的锁紧或松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20)设置有一个,所述折叠板(20)设置于左支架(11)、右支架(12)的上端,所述横向杆(31)位于折叠板(20)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20)设置有两个或三个,所有折叠板(20)上下间距式布置于左支架(11)、右支架(12)之间,所述两个横向杆(31)形成于折叠板的左层板(21)、右层板(2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上均设置有护板(13),所述护板(13)对应设置于左层板(21)、右层板(22)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层板(21)设置有两个第一枢接部(211),两个第一枢接部(211)前后布置于左层板(21)的下端,相应的,所述右层板(22)设置有两个第二枢接部(221),两个第二枢接部(221)前后布置于右层板(22)的下端;所述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左右连接,所述两个第一枢接部(211)和两个第二枢接部(221)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一枢接件(23)将第一枢接部(211)与第二枢接部(221)连接固定,以形成左层板(21)和右层板(22)组装连接;
所述横向杆(31)上设置有第三枢接部(311),所述第三枢接部(311)设置于两个横向杆(31)的相邻的位置,两个横向杆(31)左右连接,所述两个横向杆(31)的第三枢接部(311)相互配合,并通过第二枢接件(312)连接固定,以实现两个横向杆(31)的组装连接;且,所述竖向杆(32)设置于折叠板(20)和横向杆(31)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211)的内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221)的外端,所述竖向杆(32)的前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211)的外端;或者,所述第二枢接部(221)的内端连接于第一枢接部(211)的外端,所述竖向杆(32)的前端连接于第二枢接部(221)的外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上层板(15),所述上层板(15)的一端可转动式连接于其一支架上,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支架上,所述上层板(15)位于折叠板(20)的上方;
所述上层板(15)的右端转动式连接于右支架(12),其左端连接于左支架(11);所述上层板(15)的左端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扣合部(151),所述左支架(11)的上端和右支架(12)的上端均设置有限位板(16),所述上层板(15)的下端受限于限位板(16)上,所述扣合部(151)受限于限位板(16)的下端。
CN202021252446.0U 2020-05-25 2020-07-01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Active CN21330825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94155 2020-05-25
CN2020208941555 2020-05-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8251U true CN213308251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52446.0U Active CN213308251U (zh) 2020-05-25 2020-07-01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82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000149A1 (zh) 一种桌脚收折结构
US6792880B2 (en) Foldable table
CN215958995U (zh) 折叠式置物架及其组合置物架
CN110934428A (zh) 可折叠储物架
JP3163932U (ja) 折畳みラック
CN213308251U (zh) 一种使用稳定的折叠架
CN101084808B (zh) 一种折叠柜
CN112137296A (zh) 一种折叠单元柜
CN112056821A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CN210446289U (zh) 箱桌互变式组合框及配套的折叠椅侧板和互变组合式箱椅
CN213882294U (zh) 一种隐藏式收纳的折叠置物架
CN212028311U (zh) 一种折叠机构
CN219249573U (zh) 置物系统
CN215685523U (zh) 一种折叠架结构
CN211833415U (zh) 可折叠储物架
CN220549072U (zh) 折叠拖车
CN216453988U (zh) 折叠收纳柜
CN217365014U (zh) 一种洗衣机置物架
CN218127438U (zh) 一种折叠桌
CN215190105U (zh) 一种多功能置物架
CN213429557U (zh) 一种可折叠于墙壁上的置物架
CN113696956B (zh) 可折叠车架
CN210454236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可折叠白板
CN215604249U (zh) 一种具有折叠书桌的柜体结构
CN216984071U (zh) 一种壁挂式折叠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