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01466U -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01466U
CN213301466U CN202022543172.7U CN202022543172U CN213301466U CN 213301466 U CN213301466 U CN 213301466U CN 202022543172 U CN202022543172 U CN 202022543172U CN 213301466 U CN213301466 U CN 213301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escence
fluorescent
detection
ultraviolet
penet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431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丛长林
李秀芬
王树志
马明炬
张智慧
张占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eyigao Aviat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eyigao Aviat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eyigao Aviat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eyigao Aviati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431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01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01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01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包括紫外光源(1)、检测台面(2)、载液片(3)和光电探测器(4);所述紫外光源(1)的照射方向倾斜于所述检测台面(2),所述光电探测器(4)垂直于所述检测台面(2)设置,所述检测台面(2)适于放置所述载液片(3),所述载液片(3)有两个,为具有平整的不透水表面的膜片,两个所述载液片(3)中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成型。本实用新型能够对荧光渗透液的荧光强度直接进行检测,检测工艺简单、检测效果好。

Description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荧光亮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荧光渗透检测是一种将荧光渗透液施加于试件表面,使得荧光渗透液渗入到开口于试件表面的微小缺陷中,使用去除剂除去试件表面的荧光渗透液后,再通过显像剂使微小缺陷中的荧光渗透液回渗到试件的表面,使用黑光灯检测缺陷处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以检测试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荧光渗透液的荧光亮度对试件表面的开口缺陷的显示和检出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荧光渗透检测的检测效果,需要对荧光渗透液的荧光亮度进行检测。
目前常用的荧光渗透液的荧光亮度检测方法为,将荧光渗透液用丙酮或者酒精稀释25倍,将滤纸在稀释后荧光渗透液中浸一下,晾干。使用紫外线照射滤纸,检测滤纸发出的荧光的亮度。
现有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方法需要使用易挥发、易燃液体丙酮或者酒精进行稀释,并借助滤纸进行检测,操作步骤较多,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现有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方法均需要对荧光渗透液进行精确地计量,增加了检测过程的复杂性,并且检测精度受到荧光渗透液计量精度的影响。现有的检测方法中所使用的丙酮和酒精均为易燃液体,保存和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利于移动检测。稀释后的荧光渗透液和使用后的滤纸均形成了一定的浪费,并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检测方便快捷,检测成本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包括紫外光源、检测台面、载液片和光电探测器;所述紫外光源的照射方向倾斜于所述检测面,所述光电探测器垂直于所述检测面设置,所述检测面适于放置所述载液片,所述载液片有两个,为具有平整的不透水表面的膜片,两个所述载液片中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成型。
优选地,所述紫外光源为紫外LED,所述紫外光源与所述检测面之间设置有紫外聚焦透镜,所述紫外聚焦透镜的紫外焦点位于所述检测面处。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紫外LED所发出的紫外线的光谱更集中,紫外线的波长更稳定,并且,紫外线的发光效率高,辐照强度更稳定,且能够方便地调节外线的辐照强度。紫外聚焦透镜能够将紫外线汇聚到检测面处,提高荧光渗透液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优选地,所述光电探测器为光电二极管,所述检测面与所述光电探测器之间设置有紫外滤光片。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光电二极管能够将不同亮度的荧光照射转换成不同大小的电流,对荧光亮度的检测方便,检测精度高。紫外滤光片能够滤除混入荧光检测路线中的散射紫外线,防止紫外线对光电二极管检测结果的影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电二极管为内置视觉函数修正滤光片的硅光电二极管。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视觉函数修正滤光片能够修正光电二极管对不同光谱的荧光的响应曲线,使得光电二极管对不同波长的荧光亮度的检测值与人眼的视觉反应更加接近。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荧光亮度检测值的显示模块。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直观准确地得到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的检测值,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还包括试样固定架,所述试样固定架适于装载所述载液片,并能够放置在所述检测台面上。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载液片能够通过固定架放置在检测台面上,载液片的放置和取下更加方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不透光材料成型,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检测台面,所述检测台面一侧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载液片装载口,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探测器安装位,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倾斜的紫外光源安装位。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不透光材料成型的壳体能够阻挡外界环境中的光线,避免外界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台面、探测器安装位和紫外光源安装位的位置设置能够实现紫外线对载液片的倾斜照射以及从垂直于载液片的方向上检测荧光渗透液的荧光强度。在紫外线光源和光电探测器安装后壳体内的空腔结构形成较为密闭的结构,以减少外界光线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载液片装载口的开口较小,载液片的装载和取出方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能够将荧光渗透液形成为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对荧光液膜进行荧光亮度检测,省略了传统检测方法中对荧光渗透液进行稀释、使用滤纸进行浸湿及晾干的工序,简化了检测步骤,加快了检测速度。不需要使用易燃物酒精或者丙酮,减少了稀释荧光渗透液和滤纸形成的浪费,并减轻了环境负担。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通过载液片不需要用计量荧光渗透液的量即可形成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避免了计量精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操作更加方便,检测精度更高。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能够直接对荧光渗透液进行荧光亮度检测,检测成本更低,检测的准确性更高,检测也更加方便。通过两个载液片形成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荧光液膜的形成方便,减少了检测过程中对试剂和器具的依赖,更利于在移动场景下检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操作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检测光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种紫外LED的发光光谱图;
图4是长波通滤光片的透光效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一种视觉函数校正光电二极管光谱响应曲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紫外光源 2 检测台面
3 载液片 4 光电探测器
5 荧光液膜 6 紫外聚焦透镜
7 紫外滤光片 8 壳体
81 载液片装载口 82 探测器安装位
83 紫外光源安装位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荧光渗透液形成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荧光渗透液收到紫外线照射后所发出的荧光的亮度,也就是在可见光区域内测定的荧光的亮度,由公式(1)决定:
If=φI0(1-e-KCX) (1)
式中,If为荧光亮度;
I0为荧光渗透液受到的紫外线辐照强度;
C为荧光渗透液中荧光染料的有效浓度;
K为荧光染料的消光系数;
X为荧光渗透液的液体层厚度;
φ为染料系统所产生的可见光量。
可见,除了荧光渗透液自身的参数外,荧光渗透液形成的荧光液膜厚度对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荧光的亮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使用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检测得到的荧光亮度就反映了荧光渗透液固有的荧光产生特征,便于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不同配方的荧光渗透液受紫外线照射后的荧光亮度进行比较,并便于对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进行标准化。形成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可以使用平整的透明膜片盖在装满荧光渗透液的具有固定高度的敞口容器的口部形成,也可以在一个平整的膜片上加上少量荧光渗透液,再在荧光渗透液上覆盖一个平整的透明膜片形成。由于在荧光液膜的形成过程中,多余的荧光渗透液能够沿着膜片的表面逸出,因而不用计量初始所加入的荧光渗透液的量即可得到固定厚度的荧光液膜,荧光液膜的形成十分方便。
S20:使用紫外线照射荧光液膜。相比于与传统的使用滤纸浸湿荧光渗透液,晾干后使用紫外线照射的检测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紫外线照射荧光液膜来检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的方法。传统的滤纸检测方法,不仅操作过程繁琐,检测过程所使用的试剂、器具较多,而且,由于不同滤纸的吸水性不尽相同,滤纸上荧光渗透液的排出程度也受到操作人员具体操作的影响,且稀释后的荧光渗透液干燥后荧光物质在滤纸上的分布也不均匀,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稀释后的荧光渗透液和检测后的滤纸均造成了浪费和环境的负担。采用紫外线直接照射荧光液膜,直接激发荧光渗透液发出荧光,减少了中间步骤,不仅能够简化检测步骤,还能够减少中间步骤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S30:检测荧光液膜发出的荧光亮度。由于是对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直接进行检测,避免了传统的检测方法中荧光渗透液的载体,通常是滤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检测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的亮度,可以使用光电转换装置进行检测。光电转换装置能够将不同亮度的光线转换为不同的输出电流,通过检测输出电流的大小,就可以得知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的亮度。荧光渗透液的荧光亮度值,可以从光电转换装置直接得到读出,也可以通过与标准荧光渗透液进行比较的方法间接得到。
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将荧光渗透液滴加到一个水平放置的载液片上,再在上面放上另一个载液片。可以先将上面的一个载液片以倾斜的位置与荧光渗透液向接触,以方便排出两个载液片之间的空气,最后将上面的一个载液片平贴在下一个载液片上,使得荧光渗透液布满两个载液片之间的间隙,形成荧光液膜。两个载液片在重力和荧光渗透液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紧密贴合在一起,此时,载液片之间的荧光液膜的厚度仅取决于载液片的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使用按一定标准控制平整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载液片即可形成厚度固定的荧光液膜,使用同样的两个载液片所形成荧光液膜的厚度更加一致。这样,不用控制荧光渗透液的量就能够精确控制荧光液膜的厚度,极大地降低测量误差。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两个载液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使用显微镜用载玻片作为载液片。
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设定波长、设定辐照强度的紫外线对荧光液膜进行照射。荧光检验所使用的紫外线的波长通常在330-390nm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紫外线的设定波长为365nm。由式(1)可知,荧光渗透液所发出的荧光的亮度与其所受到的紫外线的辐照强度成正比,使用设定辐照强度的紫外线对荧光渗透液进行照射,能够实现对不同的荧光渗透液进行检测得到的荧光亮度的标准化,便于对不同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的直接比较。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线的设定辐照强度为3000微瓦/平方厘米。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辐照强度(通常在3000微瓦/平方厘米以上)的紫外线照射荧光渗透液,只要知道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就能够换算出荧光渗透液的标准荧光亮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紫外线沿与荧光液膜倾斜方向照射向荧光液膜。倾斜方向指的是照射方向与荧光液膜的夹角小于90°,这样,就能够对较小面积的荧光液膜同时进行紫外线的照射和荧光亮度的检测,防止紫外光源器件与荧光检测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为了减少载液片对紫外线的反射,紫外线的照射方向与荧光液膜之间的夹角也不宜过小,通常地,可以将该夹角设置为40°-70°之间,优选设置为45°。同时,在沿与荧光液膜垂直的方向上对荧光渗透液所发出的荧光亮度进行检测。在与荧光液膜垂直的方向上,荧光渗透液所发出的荧光的亮度代表了荧光液膜厚度方向上荧光物质产生的荧光的亮度,检测结果的稳定性更高。并且,检测路径避开了紫外线的照射路径和反射路径,可以减少紫外线对荧光亮度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检测荧光液膜发出的荧光亮度时,对荧光检测器件的检测频谱按照视觉函数进行修正。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荧光渗透液所发出的荧光具有一定的频谱范围,通常不同的光电检测器件具有不同的响应频谱,在频谱范围内光电检测器件对不同频率的光线的响应特征相差不大。而人眼对不同频谱的光线的敏感性相差很大,这就导致了荧光亮度检测结果与人眼的感觉存在差距。而在实际的荧光渗透检测工作中,通常通过人眼观察试件表面的荧光来发现试件表面的缺陷,并对缺陷的程度进行判断的,这就导致了检测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应用的效果。通过对荧光检测器件的检测频谱进行视觉函数修正,能够使得荧光检测器件的响应频谱接近人眼的视觉感应频谱,使得检测结果与人眼的观察结果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紫外光源1、检测台面2、载液片3和光电探测器4。检测台面2为用于承载载液片3的台面,检测台面2通常水平设置。紫外光源1可以使用任意一种能够稳定地发射紫外线的发射光源,如长波紫外线灯、紫外线金属卤化物灯或者紫外LED。紫外光源1的紫外线的照射方向倾斜于检测台面2设置。光电探测器4设置在与检测台面2相垂直的方向上。光电探测器4可以选用对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通常是黄绿色光敏感的光电探测器件。光电探测器4可以选用光电倍增管、光电二极管、光电导电池等。载液片3有两个,两个载液片3通常上下叠放在一起。在下面的载液片3上加上荧光渗透液,再在上面叠放一个载液片3,荧光渗透液就会充满上下两个载液片3之间的间隙,形成荧光液膜5。载液片3可以选用具有平整的不透水表面的膜片,上下两个载液片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使得紫外线能够透过上面的载液片3照射到荧光液膜5,同时,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能够透过上面的载液片3照射到光电探测器4,上面的载液片3必须采用透紫外线和透荧光的透明材料制成。具体地,下面的载液片3可以使用陶瓷、惰性金属、高分子材料塑料、硅胶或玻璃制成,上面的载液片3可以使用透明的高分子塑料、硅胶或者玻璃制成。上下两个载液片3的大小以及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上下两个载液片3均使用显微镜用载玻片。显微镜用载玻片简单易得,平整度高,光学性能好,所形成的荧光液膜5的厚度一致性高,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的检测结果也更准确。紫外光源1和光电探测器4的该设置形式还能够增加紫外光源1和光电探测器4之间的水平间距,防止紫外光源1与光电探测器4之间及其光路上的其他器件之间产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还包括试样固定架,可以将载液片3放置或者固定在试样固定架上,并将试样固定架放置在检测台面2上。试样固定架在限制载液片3的同时,能够避免接触到两个载液片3之间的荧光液膜,防止荧光渗透液逸出对荧光液膜厚度的影响。由于载液片3的厚度较薄,试样固定架的使用,在保证载液片3定位精度的同时,方便了载液片3的存取。
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紫外光源1选用UVLED(紫外LED、紫外发光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单颗功率为5W、发射波长为365±5nm的UVLED。该UVLED的发射光谱如图3所示,其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为368nm,半高宽约为10.3nm,可见,UVLED发射的紫外线光谱范围小,波长集中度高。并且,UVLED发射的紫外线的波长稳定性高,发射的紫外线辐照强度仅受通电电流的影响,能够方便地控制紫外线的辐照强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紫外光源1与检测台面2之间的紫外线照射光路上设置有紫外聚焦透镜6,紫外聚焦透镜6能够对365nm的平行紫外线进行汇聚,形成位于检测台面2附近的汇集焦点。紫外汇聚透镜61能够将紫外光源1发出的紫外线汇聚到检测台面2,增强照射到荧光液膜上的紫外线辐照强度,因而能够以更低功率的紫外光源1激发出亮度更高的荧光光线,提高荧光检测的灵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光电探测器4选用光电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具有在光线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流的线性更好,产生响应的光谱范围更广,检测噪音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光电探测器4与检测台面2之间设置有紫外滤光片7。紫外滤光片7设置在光电探测器4的探测方向上,能够滤去混杂在荧光渗透液发出的荧光中的少量紫外线,防止紫外线照射到光电探测器4,影响光电探测器4的检测结果。紫外滤光片7可以选用型号为JB450的长波通滤光片,如图4所示,JB450型长波通滤光片可以滤除波长450nm以下的光,而波长450nm以上的光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紫外线的波长通常是365nm,而荧光渗透液所产生的荧光通常为黄绿色的光线,其波长通常在500nm以上,因而,使用JB450型长波通滤光片能够很好地滤除混杂在荧光光线中的紫外线,并且不妨碍荧光光线的通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光电探测器4选用内置视觉函数修正滤光片的硅光电二极管。具体地,可选用LXD66MQG光电二极管。LXD66MQG光电二极管内置了视觉函数校正滤光片,其光谱响应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经过视觉函数校正之后,LXD66MQG光电二极管的光谱响应曲线与人眼的视觉函数曲线基本吻合,此时,光电探测器4的检测结果与人眼的观察感受更加吻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带有用于显示荧光亮度检测值的显示模块。通过显示模块,能够精确地显示荧光亮度的检测值,减少传统的指针式显示方式所带来的观察误差。
一种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控制原理如图6所示,包括供电模块、UV LED驱动模块、荧光信号读取模块、单片机和显示模块。供电模块包括锂电池及配套的充放电管理模块、稳压模块和升压模块。充放电管理模块用于对内置的锂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充放电管理模块设置有标准的MicroUSB接口,可以使用适用的手机充电器、充电宝等为检测装置供电。当然,充放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有市电充电接口,以便于使用市电为锂电池充电。充放电管理模块还可以对锂电池的电力输出进行管理,保证锂电池的供电符合使用要求。升压模块将锂电池输出的4.2V左右的电压升高到6V左右,供UVLED驱动模块使用。UV LED驱动模块用于驱动UV LED工作,通常,UV LED驱动模块采用恒流驱动方式保证UV LED输出的紫外线辐照强度的稳定。UVLED驱动模块外接有激发光强度调节装置(ADJ),通过该装置可连续调节UV LED的输出光强度。荧光信号读取模块内置有稳压电路,能够利用锂电池提供的4.2V左右的供电电压输出稳定的3.3V的电压,供荧光信号读取模块、单片机和显示模块使用。稳压电路的作用是为相关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避免由于锂电池电压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荧光信号读取模块能够把光电探测器4检测到的荧光亮度信号进行初步处理,并输送给单片机。荧光信号读取模块外置有零点调节(Zero)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在测量空白样品时对检测装置的读数清零,从而减小由于外界杂散可见光、荧光信号读取模块的零点漂移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单片机内置有数/模(A/D)转换器,能够将荧光信号读取模块传输来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单片机对数字信息进行计算,形成荧光亮度检测结果值,输送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显示模块可以使用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在显示荧光亮度检测值的同时还可以显示检测装置的工作状态信息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还包括壳体8。壳体8由黑色不透光材料制成,内部形成有空腔结构。壳体8可以使用塑料材质成型,也可以使用金属材质,如铝合金或不锈钢制作成型。使用金属材质制作是,壳体8的内表面经过发黑和表面粗糙处理,以减小紫外线散射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检测台面2设置在空腔结构的底部,检测台面2一侧的壳体8上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载液片装载口81,通过载液片装载口81能够把带有荧光液膜5的载液片3放置在检测台面2上的设定位置,并能够从检测台面2上取走载液片3。载液片3可以直接放置在检测台面2上,也可以将载液片3固定在试样固定架上,并将试样固定架放置在检测台面2上。壳体8的顶部设置有探测器安装位82,光电探测器4竖直安装在探测器安装位82处,以能够沿与载液片3垂直的方向检测荧光液膜5发出的荧光,并形成光电探测器4与探测器安装位82之间的密封。壳体8的一侧设有倾斜的紫外光源安装位83,紫外光源1倾斜安装在紫外光源安装位83处,使得紫外光源1发出的紫外线能够以设定的角度倾斜照射到载液片3处,并形成紫外光源1与紫外光源安装位83之间的密封。这样,能够更好地防止环境杂散光进入壳体8,影响检测结果。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的步骤如下:
1、接通仪器电源。
2、使用标准荧光渗透液样品和待检测的荧光渗透液制作多个带有荧光液膜的样品载玻片。制作过程如下:
(1)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平放于桌面上;
(2)用滴管吸取适量的荧光液;
(3)小心地把滴管内的荧光液挤出1~2滴,滴在载玻片的中心位置;
(4)在该载玻片的上方倾斜放置另一片相同规格的载玻片;
(5)放平上面的一片载玻片,使荧光液滴在两片载玻片之间均匀扩散,形成荧光液膜。
3、在紫外光源(黑光灯)下比较装载标准渗透剂样品的样品载玻片的亮度,迭择亮度最高的标准样品载玻片来调节检测装置。
4、将载玻片放入试样固定架上,将固定架插入载液片装载口。
5、调节ADJ旋钮使OLED显示屏读数为80。
6、取下试样固定架,用未装载渗透剂样品的两片叠加在一起的空白载玻片代替样品载玻片,插入载液片装载口。
7、调节Zero旋钮使OLED显示屏读数为00。
8、取下试样固定架,用标准样品载玻片替换空白载玻片,重新插入载液片装载口。重复5、6和7步两次,使OLED显示屏读数稳定后直接进入第9步。
9、取下空白载玻片,插入待测样品载玻片,交替检测不同的标准样品载玻片和不同的待测样品载液片,以减小检测装置漂移误差的影响。
10、使用待测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相对标准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的百分比来表示待测荧光渗透液的相对荧光亮度。公式为:X/S×100%,式中:X为多个待测样品载液片的检测读数的平均值;S为多个标准样品载液片的检测读数的平均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紫外光源(1)、检测台面(2)、载液片(3)和光电探测器(4);所述紫外光源(1)的照射方向倾斜于所述检测台面(2),所述光电探测器(4)垂直于所述检测台面(2)设置,所述检测台面(2)适于放置所述载液片(3),所述载液片(3)有两个,为具有平整的不透水表面的膜片,两个所述载液片(3)中至少一个由透明材料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源(1)为紫外LED,所述紫外光源(1)与所述检测台面(2)之间设置有紫外聚焦透镜(6),所述紫外聚焦透镜(6)的紫外焦点位于所述检测台面(2)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4)为光电二极管,所述检测台面(2)与所述光电探测器(4)之间设置有紫外滤光片(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为内置视觉函数修正滤光片的硅光电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显示荧光亮度检测值的显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试样固定架,所述试样固定架适于装载所述载液片(3),并能够放置在所述检测台面(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8),所述壳体(8)由不透光材料成型,所述壳体(8)的内部形成为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检测台面(2),所述检测台面(2)一侧的所述壳体(8)上设置有载液片装载口(81),所述壳体(8)的顶部设置有探测器安装位(82),所述壳体(8)的一侧设有倾斜的紫外光源安装位(83)。
CN202022543172.7U 2020-11-05 2020-11-05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Active CN213301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3172.7U CN213301466U (zh) 2020-11-05 2020-11-05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43172.7U CN213301466U (zh) 2020-11-05 2020-11-05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01466U true CN213301466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15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43172.7U Active CN213301466U (zh) 2020-11-05 2020-11-05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01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44926B2 (en) Multi-functional calibration system and kit, and their uses for characterizing luminescence measurement systems
US6969843B1 (en) Light standard for microscopy
BR122020025291B1 (pt) Aparelho de inspeção sólida e método de utilização
CN109632753B (zh) 一种便携式吸光度测量装置及其方法
JPH10507828A (ja) 光学式スキャナの校正方法と装置
CN112074725A (zh) 基于精确比色法的检测试纸读取器系统
US20120179383A1 (en) Disc and calibration method of test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606569B (zh) 外电场作用下液体贴壁附面层透射率的测量方法
CN105928911A (zh) 一种荧光检测仪器的校准方法
CN105784648A (zh) 一种光致发光钻石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13301466U (zh)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CN112229509A (zh) 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207946357U (zh) 一种荧光检测器的荧光激发装置
CN117650755A (zh) 一种应用于光电器件的载流子动力学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0356137C (zh) 在线自动测量光学薄板翘曲的方法以及装置
CN210037588U (zh) 一种吸收光谱测试系统
JP683652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610197A (zh) 一种缺陷检测装置及缺陷检测方法
CN115773817A (zh) 一种液体颜色空间rgb值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与应用
KR20230068578A (ko) 광루미네선스 검사와 자동광학검사를 동시에 수행하는 마이크로 led 검사장비
CN213301470U (zh) 直测式荧光渗透液荧光亮度检测装置
US5729348A (en) Fluorescence dot area meter
CN111982864B (zh) 一种激发光强相关的绝对光致发光量子效率测量方法
CN113720825A (zh) 光学即时检测器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KR101325356B1 (ko) 태양전지 품질 측정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