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6917U -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6917U
CN213296917U CN202021600654.5U CN202021600654U CN213296917U CN 213296917 U CN213296917 U CN 213296917U CN 202021600654 U CN202021600654 U CN 202021600654U CN 213296917 U CN213296917 U CN 213296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tile
plate
rain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006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昕�
张立志
李慧丽
孟静
田忠飞
李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Original Assignee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filed Critical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Priority to CN2020216006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6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6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6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集水瓦、设置在集水瓦两侧的导流管;集水瓦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在屋顶上;导流管上部设有缓冲盒,第二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与集水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导流管下部设有汇流管,两侧的汇流管通过入槽总管连接,入槽总管一端设有储水池。本实用新型在屋顶设置了三角形集水瓦,在集水瓦两端设置了导流管,集水瓦收集雨水后依次通过导流管、汇流管和入槽总管引入储水池内部进行收集,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使得水源需求量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城市不透水面积扩大,建立完善的屋顶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将对降低城市日常耗水,缓解城市用水压力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另外,雨水是一种低钠的软水,几乎不经处理就可作为饮用水以外的生活用水,且雨水资源化对调节当地气候,削减城市汛期雨洪流量,减小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使用寿命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以浇灌作物、填补地表水、还可用以园林景观自然环境、园林绿化、洗车场自来水、路面清洗冷却循环水填补、冲厕等非生活用水。能够减少水资源用量,大大减轻我国的少水难题。
城市雨水利用指的是降落到城市中的雨水被汇聚收集起来并通过净化之后加以利用的过程。整个利用过程主要包括有:雨水集蓄工程、雨水处理工程和雨水再利用工程。而如何高效收集雨水是城市雨水利用的第一步,也是雨水有效利用及利用模式能否推广的关键。
目前城市雨水集蓄的形式主要有屋顶雨水集蓄和路面雨水集蓄。屋顶雨水相对清洁,残渣、细沙以及其他空气污染物较少,可设置简易过滤或部分弃流工程后直接利用,也可连接供水场进行水质深处理后用于生活用水或水质要求较高的工业用水。路面雨水集蓄,虽降水来源较为丰富,但路面降水残渣多,空气污染物源繁杂,雨水输送管网建设成本较高且受地面条件限制较大,其工程布置还需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才能发挥效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在屋顶设置了三角形集水瓦,在集水瓦两端设置了导流管,集水瓦收集雨水后依次通过导流管、汇流管和入槽总管引入储水池内部进行收集,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集水瓦、设置在集水瓦两侧的导流管,根据屋顶的面积选择不同数量的集水瓦进行安装,适用于不同面积的屋顶使用;所述集水瓦为三角形结构,便于雨水的汇流,集水瓦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在屋顶上,保证了集水瓦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导流管上部设有缓冲盒,缓冲盒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与集水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下部设有汇流管,两侧的汇流管通过入槽总管连接,入槽总管一端设有储水池。
集水瓦收集雨水后依次通过导流管、汇流管和入槽总管引入储水池内部进行收集,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除了在符合要求的屋顶使用外,更适合农业设施大棚(如文洛氏玻璃温室、连栋PC板温室等),一方面收集的雨水可以作为农作物灌溉水源,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集中性雨水对大棚区洪涝灾害(当下设施大棚以高附加经济作物为主,洪涝灾害影响往往是毁灭性自然灾害)的影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立柱,所述立柱上部支撑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避免了杨絮等杂物落在集水瓦上,导致导流管等堵塞,同时兼具遮阳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定位柱,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定位孔和定位柱保证了相邻集水瓦组装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左侧的第一连接板上部和右侧的第一连接板下部设有卡槽,且相邻集水瓦右侧的第一连接板卡接在另一集水瓦左侧的的卡槽内部,卡槽使相邻的集水瓦的第一连接板形成压接结构,保证了集水瓦拼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水瓦下部一侧设有若干支杆,支杆上部与集水瓦连接,支杆下部与屋顶连接,支杆增强了集水瓦的强度,避免了集水瓦变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集水瓦由塑料制成,减小了集水瓦的重量对屋顶的压力影响,所述支杆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筒,套筒下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屋顶上,套筒一侧设有调节旋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雨量的变化,调整支杆的伸出长度并用调节旋钮固定,从而调整集水瓦的高度,适用于不同地区使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缓冲盒内部设有过滤框,过滤网对屋顶雨水初步过滤,避免了导流管堵塞。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水池一侧设有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一侧且与入槽总管连接的进水管、设置在第一壳体另一侧且与储水池连接的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下部设有第二排污管,第二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为电磁阀,便于远程控制排污阀的启闭工作,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一端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壁上,所述转动板下部设有浮板,所述转动板一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壁上,且转动板位于限位板的下部;初期雨水冲洗屋顶的杂物,造成前期水质较差,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储水池内,其水质不不仅影响雨水收集储存,还提高了雨水后续处理的生产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初期雨水经过进水管进入第一壳体内部,当第一壳体内部的水位上升时,自由端的转动板在浮板浮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板向上转动,当转动板与限位板贴合后,初期雨水处于转动板的下部,而中后期的雨水则通过出水管排出,保证了雨水收集的水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弃流装置一侧设有初滤池,所述初滤池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滤网,所述出水管与第二壳体连通且出水管位于第二滤网的上部,所述第二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储水池连通,中后期的雨水在初滤池中经过过滤,再次去除雨水中的杂物,保证了雨水的水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储水池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端与储水池固定连接,第一隔板下端与储水池下部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左侧与储水池间形成缓冲区;所述第一隔板一侧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下端与储水池固定连接,第二隔板上端与储水池间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形成斜板沉淀区,斜板沉淀区内部设有若干倾斜布置的斜板,斜板沉淀区下部设有若干集污槽,所述集污槽一端设有第一排污管,第一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图中未示出);第二隔板与储水池右侧形成储水区,所述储水区一侧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排污管道相连(图中未示出),储水区内的雨水收集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出;雨水在斜板的作用下再次进行沉淀,沉淀后的雨水流入储水区备用,沉淀物则通过集污槽一端的第一排污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屋顶设置了三角形集水瓦,在集水瓦两端设置了导流管,集水瓦收集雨水后依次通过导流管、汇流管和入槽总管引入储水池内部进行收集,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
2)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立柱,立柱上部支撑有第一滤网,第一滤网避免了杨絮等杂物落在集水瓦上,导致导流管等堵塞,同时兼具遮阳的作用。
3)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定位柱,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定位孔和定位柱保证了相邻集水瓦组装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左侧的第一连接板上部和右侧的第一连接板下部设有卡槽,且相邻集水瓦右侧的第一连接板卡接在另一集水瓦左侧的的卡槽内部,卡槽使相邻的集水瓦的第一连接板形成压接结构,保证了集水瓦拼接的稳定性。
5)集水瓦下部一侧设有若干支杆,支杆上部与集水瓦连接,支杆下部与屋顶连接,支杆增强了集水瓦的强度,避免了集水瓦变形。
6)集水瓦由塑料制成,减小了集水瓦的重量对屋顶的压力影响,支杆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筒,套筒下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屋顶上,套筒一侧设有调节旋钮;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雨量的变化,调整支杆的伸出长度并用调节旋钮固定,从而调整集水瓦的高度,适用于不同地区使用。
7)缓冲盒内部设有过滤框,过滤网对屋顶雨水初步过滤,避免了导流管堵塞。
8)储水池一侧设有弃流装置,初期雨水经过进水管进入第一壳体内部,当第一壳体内部的水位上升时,自由端的转动板在浮板浮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板向上转动,当转动板与限位板贴合后,初期雨水处于转动板的下部,而中后期的雨水则通过出水管排出,保证了雨水收集的水质。
9)弃流装置一侧设有初滤池,初滤池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滤网,出水管与第二壳体连通且出水管位于第二滤网的上部,第二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储水池连通,中后期的雨水在初滤池中经过过滤,再次去除雨水中的杂物,保证了雨水的水质。
10)储水池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左侧与储水池间形成缓冲区;第一隔板一侧设有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形成斜板沉淀区,斜板沉淀区内部设有若干倾斜布置的斜板,斜板沉淀区下部设有若干集污槽,集污槽一端设有第一排污管,第一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第二隔板与储水池右侧形成储水区,储水区一侧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排污管道相连,储水区内的雨水收集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管排出;雨水在斜板的作用下再次进行沉淀,沉淀后的雨水流入储水区备用,沉淀物则通过集污槽一端的第一排污管排出。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集水瓦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集水瓦主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导流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储水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弃流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中初滤池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水瓦;11、定位柱;12、定位孔;13、固定螺栓;14、卡槽;15、支杆;16、套筒;17、调节旋钮;18、第一连接板;2、导流管;21、缓冲盒;22、过滤框;23、第二连接板;3、汇流管;4、入槽总管;5、第一滤网;51、立柱;6、储水池;61、第一隔板;62、第二隔板;63、溢流管;64、缓冲区;65、斜板沉淀区;66、斜板;67、储水区;68、集污槽;69、第一排污管;7、弃流装置;71、第一壳体;72、进水管;73、出水管;74、第二排污管;75、转动板;76、限位板;77、浮板;8、初滤池;81、第二壳体;82、第二滤网;83、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集水瓦1、设置在集水瓦1两侧的导流管2,根据屋顶的面积选择不同数量的集水瓦1进行安装,适用于不同面积的屋顶使用;所述集水瓦1为三角形结构,便于雨水的汇流,集水瓦1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18,第一连接板18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在屋顶上,保证了集水瓦1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导流管2上部设有缓冲盒21,缓冲盒21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板23,第二连接板23通过紧固螺栓与集水瓦1一侧的第一连接板18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2下部设有汇流管3,两侧的汇流管3通过入槽总管4连接,入槽总管4一端设有储水池6。
集水瓦1收集雨水后依次通过导流管2、汇流管3和入槽总管4引入储水池6内部进行收集,具有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回补地下水,减缓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除了在符合要求的屋顶使用外,更适合农业设施大棚(如文洛氏玻璃温室、连栋PC板温室等),一方面收集的雨水可以作为农作物灌溉水源,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集中性雨水对大棚区洪涝灾害(当下设施大棚以高附加经济作物为主,洪涝灾害影响往往是毁灭性自然灾害)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18上部设有若干立柱51,所述立柱51上部支撑有第一滤网5,第一滤网5避免了杨絮等杂物落在集水瓦1上,导致导流管2等堵塞,同时兼具遮阳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一侧的第一连接板18上设有若干定位柱11,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18上设有若干与定位柱11对应的定位孔12,所述定位柱11与定位孔12过盈配合,定位孔12和定位柱11保证了相邻集水瓦1组装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的第一连接板18上部和右侧的第一连接板18下部设有卡槽14,且相邻集水瓦1右侧的第一连接板18卡接在另一集水瓦1左侧的的卡槽14内部,卡槽14使相邻的集水瓦1的第一连接板18形成压接结构,保证了集水瓦1拼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瓦1下部一侧设有若干支杆15,支杆15上部与集水瓦1连接,支杆15下部与屋顶连接,支杆15增强了集水瓦1的强度,避免了集水瓦1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瓦1由塑料制成,减小了集水瓦1的重量对屋顶的压力影响,所述支杆15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筒16,套筒16下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13固定地安装在屋顶上,套筒16一侧设有调节旋钮17;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雨量的变化,调整支杆15的伸出长度并用调节旋钮17固定,从而调整集水瓦1的高度,适用于不同地区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盒21内部设有过滤框22,过滤网对屋顶雨水初步过滤,避免了导流管2堵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池6一侧设有弃流装置7,所述弃流装置7包括第一壳体71、设置在第一壳体71一侧且与入槽总管4连接的进水管72、设置在第一壳体71另一侧且与储水池6连接的出水管73,所述第一壳体71下部设有第二排污管74,第二排污管74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为电磁阀,便于远程控制排污阀的启闭工作,所述第一壳体71内部设有转动板75,所述转动板75一端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71内壁上,所述转动板75下部设有浮板77,所述转动板75一端设有限位板76,限位板76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壳体71内壁上,且转动板75位于限位板76的下部;初期雨水冲洗屋顶的杂物,造成前期水质较差,如果将初期雨水直接排入储水池6内,其水质不不仅影响雨水收集储存,还提高了雨水后续处理的生产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初期雨水经过进水管72进入第一壳体71内部,当第一壳体71内部的水位上升时,自由端的转动板75在浮板77浮力的作用下带动转动板75向上转动,当转动板75与限位板76贴合后,初期雨水处于转动板75的下部,而中后期的雨水则通过出水管73排出,保证了雨水收集的水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弃流装置7一侧设有初滤池8,所述初滤池8包括第二壳体81、设置在第二壳体81内部的第二滤网82,所述出水管73与第二壳体81连通且出水管73位于第二滤网82的上部,所述第二壳体81下部设有出水口83,出水口83与储水池6连通,中后期的雨水在初滤池8中经过过滤,再次去除雨水中的杂物,保证了雨水的水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池6内部设有第一隔板61,第一隔板61上端与储水池6固定连接,第一隔板61下端与储水池6下部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61左侧与储水池6间形成缓冲区64;所述第一隔板61一侧设有第二隔板62,第二隔板62下端与储水池6固定连接,第二隔板62上端与储水池6间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间形成斜板沉淀区65,斜板沉淀区65内部设有若干倾斜布置的斜板66,斜板沉淀区65下部设有若干集污槽68,所述集污槽68一端设有第一排污管69,第一排污管69上设有排污阀(图中未示出);第二隔板62与储水池6右侧形成储水区67,所述储水区67一侧设有溢流管63,溢流管63与排污管道相连(图中未示出),储水区67内的雨水收集满后,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管63排出;雨水在斜板66的作用下再次进行沉淀,沉淀后的雨水流入储水区67备用,沉淀物则通过集污槽68一端的第一排污管69排出。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包括若干集水瓦、设置在集水瓦两侧的导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瓦为三角形结构,集水瓦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通过若干紧固螺栓固定在屋顶上;所述导流管上部设有缓冲盒,缓冲盒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紧固螺栓与集水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管下部设有汇流管,两侧的汇流管通过入槽总管连接,入槽总管一端设有储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若干立柱,所述立柱上部支撑有第一滤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定位柱,另一侧的第一连接板上设有若干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的第一连接板上部和右侧的第一连接板下部设有卡槽,且相邻集水瓦右侧的第一连接板卡接在另一集水瓦左侧的卡槽内部,卡槽使相邻的集水瓦的第一连接板形成压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瓦下部一侧设有若干支杆,支杆上部与集水瓦连接,支杆下部与屋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瓦由塑料制成,所述支杆下部外侧套设有套筒,套筒下端通过若干固定螺栓固定地安装在屋顶上,套筒一侧设有调节旋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盒内部设有过滤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一侧设有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一侧且与入槽总管连接的进水管、设置在第一壳体另一侧且与储水池连接的出水管,所述第一壳体下部设有第二排污管,第二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所述排污阀为电磁阀,所述第一壳体内部设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一端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壁上,所述转动板下部设有浮板,所述转动板一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固定地安装在第一壳体内壁上,且转动板位于限位板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装置一侧设有初滤池,所述初滤池包括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的第二滤网,所述出水管与第二壳体连通且出水管位于第二滤网的上部,所述第二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储水池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内部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端与储水池固定连接,第一隔板下端与储水池下部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左侧与储水池间形成缓冲区,所述第一隔板一侧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下端与储水池固定连接,第二隔板上端与储水池间形成流通间隙,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间形成斜板沉淀区,斜板沉淀区内部设有若干倾斜布置的斜板,斜板沉淀区下部设有若干集污槽,所述集污槽一端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第二隔板与储水池右侧形成储水区,所述储水区一侧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排污管道相连。
CN202021600654.5U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Active CN213296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0654.5U CN2132969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00654.5U CN2132969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6917U true CN213296917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3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00654.5U Active CN2132969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69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7476A (zh) * 2022-08-04 2022-10-28 中建七局国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及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7476A (zh) * 2022-08-04 2022-10-28 中建七局国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房屋建筑排水系统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06333B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及铺设该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物
CN10573544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13296917U (zh) 一种屋顶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11059339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雨水收集系统
CN105839757B (zh) 一种基于流体力学和杠杆原理的雨水弃流方法及装置
CN207176864U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系统
CN205369375U (zh) 一种屋面雨水的回收利用系统
CN211774123U (zh) 一种水厂土建工程用集水装置
CN113187078A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104074233A (zh) 多功能生态型露天蓄水装置
CN211646545U (zh) 一种雨水收集二次利用系统
CN201056715Y (zh) 建筑物雨水回收过滤再利用装置
CN210438585U (zh) 一种自然充氧型污水处理系统
CN113846740A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装置
CN112031169A (zh) 有雨水收集功能的拼装式箱式房
CN206768982U (zh) 一种小区排水系统
CN209024299U (zh) 一种地埋式雨水处理系统
CN111732212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屋顶绿色生态系统
CN207553195U (zh) 一种虹吸式雨水收集系统
CN215053730U (zh)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
CN218843235U (zh) 一种环保节能的房屋建筑用节水装置
CN219569380U (zh) 一种屋顶绿化雨水收集装置
CN203977496U (zh) 多功能生态型露天蓄水装置
CN216795861U (zh) 一种兼具初期弃流及雨水净化功能的生态树池
CN220598930U (zh) 建筑屋面绿化给排水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