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92160U -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92160U
CN213292160U CN202021329950.6U CN202021329950U CN213292160U CN 213292160 U CN213292160 U CN 213292160U CN 202021329950 U CN202021329950 U CN 202021329950U CN 213292160 U CN213292160 U CN 213292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clamping
storage device
automobile
accommodat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995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亚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2995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92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92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92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和汽车,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件、弹性铰接件和夹持件;收纳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弹性铰接组件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所述第二侧壁的一侧;夹持件通过弹性铰接件组件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夹持件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开口伸入收容空间,以将放入收容空间之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和夹持件之间。通过上述方式,能稳固放置乘客的物件,使物件不会随着行驶的颠簸而发生晃动,保护了物件,提高了乘坐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放置物件的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如今,汽车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人们有大部分时间都在乘坐汽车。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人们在乘坐汽车时对电子设备的放置和取用频率越来越高。在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型车内没有专门的电子设备存放装置,给乘坐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少部分设有电子设备放置盒或者电子设备托盘结构的车型,其放置手机的空间大小不变,不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电子设备。从而使得不能稳固的放置电子设备,当车辆颠簸时会造成电子设备晃动发生碰撞,不仅在车辆运行时造成异响,还会使电子设备损坏。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进行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和汽车,能够稳固的放置乘客的物件,且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物件的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连接,且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夹持件,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且通过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弹性铰接,夹持件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开口伸入收容空间,以将放入收容空间之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和夹持件之间。
进一步地,夹持件至少在靠近第二侧壁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收纳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夹持件靠近第二侧壁一侧的表面上的柔性垫片。
进一步地,收纳件还包括底壁,底壁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连接且围成收容空间,底壁用于在物件放入收容空间时承载物件。
进一步地,第二侧壁包括侧壁本体和设置于侧壁本体靠近第一侧壁的表面上的支撑筋;支撑筋远离底壁的一侧表面呈弧形或者支撑筋远离底壁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底壁倾斜。
进一步地,夹持件远离底壁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夹持件包括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的夹持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的挡止部,连接部通过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弹性铰接,夹持部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的弹力作用下从开口伸入收容空间,以将放入收容空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和夹持件之间,挡止部在弹力的作用下顶抵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表面上以限制夹持件伸入收容空间的深度。
进一步地,弹性铰接组件包括铰接轴和扭簧,铰接轴与第一侧壁转动连接,扭簧套在铰接轴上,扭簧的第二力臂作用在夹持件上,扭簧的第二力臂作用在第一侧壁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扶手装置,汽车扶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扶手座和上述的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安装在扶手座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安装在汽车主体上的汽车扶手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连接,且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夹持件,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且通过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弹性铰接,夹持件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开口伸入收容空间,能够稳固的将放入收容空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和夹持件之间使物件不发生晃动。夹持件可以通过弹性铰接组件能够发生转动,从而可以自动调节以适应放入在收容空间内的不同大小的物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汽车扶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装置10,收纳装置10包括:收纳件1、弹性铰接组件5以及夹持件4。
收纳件1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 12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 2,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开口3。
弹性铰接组件5与收纳件1连接,且设置在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
夹持件4设置在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且通过弹性铰接组件5与收纳件1弹性铰接,夹持件4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5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开口3伸入收容空间2,以将放入收容空间2之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12和夹持件4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装置10用于稳固的放置物件,使得物件不会发生晃动。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收纳间1包括有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了收纳空间2。
第一侧壁11上设有开口3,开口3将收容空间2与收纳件1的外侧连通。在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上设置有夹持件4和弹性铰接组件5,夹持件4通过弹性铰接组件5弹性铰接在第一侧壁11上。如此,夹持件4能够在弹性铰接组件5的弹力作用下穿过开口3而伸入到收容空间2中。
可选的,弹性铰接组件5具有铰接轴51和套在铰接轴51上的扭簧 52。铰接轴51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侧壁11的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夹持件4通过铰接轴51枢接在第一侧壁11上。在铰接轴51上套有扭簧 52,扭簧52的第一力臂作用在夹持件4上,第二力臂作用在第一侧壁11 上。如此,可以通过扭簧52的变形为夹持件4提供用于顶紧物件的作用力。而夹持件4上具有朝开口3延伸的夹持部41,在扭簧52的作用下能使至少部分夹持部41从开口3伸入到收容空间2内。当乘坐的用户将物件放入收容空间2时,夹持部41与物件接触。
该收纳装置10主要用于给用户放置手机,也可以放置其他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当然也可以放置其他与收容空间2大小相近的物件。
现以放置手机,并且以弹性铰接组件5为铰接轴51和扭簧52的组合为例,说明收纳装置10的工作原理。
在用户未放置手机时,夹持件4的夹持部41位于收容空间2内。
当用户放置手机时,手机插入收容空间2内会先与夹持部41接触。在手机继续插入时,手机会挤推夹持部41,在手机的挤推下,夹持件4 向远离收纳件1的方向转动,并使得扭簧52发生弹性变形产生弹力。而夹持部41的部分位于收容空间2的外侧。扭簧52产生的弹力通过夹持件4传递到夹持部41反作用于手机上,使夹持件4顶紧手机,如此使手机在收容空间2内保持不动。
当取出手机时,扭簧52恢复形变,扭簧52产生的弹力带动夹持件4 朝靠近收纳件1的方向转动,夹持部41的部分重新从开口3进入到收容空间2内,并回到初始位置。
当放入不同大小厚度的手机时,夹持件4转动的角度大小也随之不同。如此不同大小厚度的手机放入该收纳装置10时都能在收容空间2内保持不动。夹持件4具有了调节功能,使适应不同大小厚度的手机。
可选的,如图1和图5该收纳装置10安装在车内的扶手座20上,其中第一侧壁11与车底盘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135度,同样的第二侧壁12与车底盘之间的夹角大于45度小于135度。如此使得容纳空间2与车底盘之间的夹角为大于45度小于135度。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收纳装置10在扶手座20上占用的空间,从而使扶手座20上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合理布置安装其他装置,比如杯托、换挡手柄、电子刹车锁和扶手盖板等。
可选的,夹持部41与开口3配合时,具有一定间隙,从而使得夹持件4在转动时,夹持部41能活动自如,不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收纳装置10,包括收纳件1,收纳件1具有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了收容空间2。第一侧壁11上设有与收容空间2连通的开口3。第一侧壁11 上还设置有用于顶紧物件的夹持件4,夹持件4通过弹性铰接组件5枢接在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上。该收纳装置10中夹持件4在弹性铰接组件5的作用下能夹紧放入收纳件1的物件,使其不发生晃动。而且夹持件4通过弹性铰接组件5能够发生转动,从而可以自动调节以适应放入在收容空间2内的不同大小的物件。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夹持件4至少在靠近第二侧壁12的一侧表面呈弧形。夹持件4具有朝向第二侧壁12凸伸的夹持部 41,将夹持部41夹持物件的一面定义为物件夹持面411,该物件夹持面 411为弧面,如此使得物件放入收容空间2内时,夹持部41能与物件接触的表面更柔滑,使物件不易损坏。而且弧面具有导引的作用,使物件放入的更顺畅。
如图1和图3-4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收纳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夹持件4靠近第二侧壁12一侧的表面上的柔性垫片42。夹持件4 靠近第二侧壁12一侧为夹持部41,该柔性垫片42设置在夹持部41的表面,如此使得夹持部41不与物件直接接触,而柔性垫片42的柔软性具有保护物件的作用,使得物件不会被夹持部41擦伤或者夹坏。
可选择的,柔性垫片42为柔性海绵或者柔性皮制品。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收纳件1还包括底壁13,底壁13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均连接且围成收容空间2,底壁13 用于在物件放入收容空间2时承载物件。物件放入到收容空间2时与底壁13接触,如此避免物件从收纳件1的收纳空间2中掉落出。
具体的,收纳件1还具有底壁13和两个端壁14,其中底壁13连接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远离收容空间2开口的端部之间,而两个端壁14间隔设置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底壁13和两个端壁14连接围成了容纳空间2。
可选的,第一侧壁11远离底壁13的端部比第二侧壁12远离底壁13 的端部高,如此,第一侧壁11远离底壁13的端部到第二侧壁12远离底壁13的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截面。该截面为收容空间2的开口,如此容空间2的开口为一个倾斜的开口。优选的,收纳件1用于安装在汽车前排的扶手座20内时,第一侧壁11相较于第二侧壁12远离驾驶座,如此收容空间2的倾斜的开口则朝向驾驶座,从而使得驾驶人员更方便将物件放入收纳件1。
当驾驶人员在收纳件1内放入的物件为手机时,为了避免手机屏幕与夹持件4接触,将手机的背面朝向第一侧壁11,如此使得夹持件4的夹持部41与手机的背面接触。此时,手机屏幕朝向第二侧壁12,而第二侧壁12不会完全遮挡手机屏幕,方便驾驶人员观察手机。
可选择的,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11上设有多个开口3,而该第一侧壁11的外侧枢接有多个夹持件4,多个夹持件4的夹持部41分别穿过对应的开口3。如此进一步增加了与物件的接触点,增大了摩擦力。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侧壁12包括侧壁本体和设置于侧壁本体靠近第一侧壁11的表面上的支撑筋7。支撑筋7远离底壁13的一侧表面呈弧形或者支撑筋7远离底壁13的一侧表面相对于底壁13倾斜。
当收容空间2内放置有物件时,夹持件4将物件顶紧在支撑筋7上,如此使得物件被夹持在夹持部41与支撑筋7之间。支撑筋7对物件具有有支撑的作用,而且支撑筋7增强了第二侧壁12的厚度,提高了第二侧壁12的强度。支撑筋7的远离底壁13的一侧为支撑筋7的上端,支撑筋7的上端设有导引部71。导引部71呈弧形或者相对与底壁13呈倾斜状。导引部71具有导引物件的作用,使得物件放入时更顺畅。
可选择的,第二侧壁12上设有多个支撑筋7,多个支撑筋7间隔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的侧壁11的强度。
可选择的,支撑筋7上朝向第一侧壁11的侧面设有垫片,垫片对物件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夹持件4远离底壁13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夹持部41具有用于导引物件的物件导引面412,物件导引面412为远离底壁13的一侧的表面。物件导引面412为弧形,其能够在物件放入收容空间2时起到导引作用,使得物件放入的更顺畅。
夹持部41还具有夹持物件的物件夹持面411,物件导引面412位于物件夹持面411远离底壁13的一侧。物件导引面412与物件夹持面411 共同组成了夹持部41的外表面。
可选的,如图1-3所示,夹持件4包括连接部44、与连接部44连接的夹持部41以及与连接部44连接的挡止部43,连接部44通过弹性铰接组件5与收纳件1弹性铰接,夹持部41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5的弹力作用下从开口3伸入收容空间2,以将放入收容空间2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12和夹持件4之间。挡止部43在弹力的作用下顶抵在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表面上以限制夹持件4伸入收容空间2的深度。
连接部44通过弹性铰接件组件5铰接在第一侧壁11上,夹持部41 连接在连接部44上。其中夹持部41的结构和作用请参照前述中相关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的夹持件4既能稳固的连接在收纳件1 上又能稳固的夹持收容空间2中的物件。
该挡止部43自夹持件4的连接部44朝远离底壁13的方向凸伸形成。在收容空间2内未放置物件时,挡止部43与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11远离第二侧壁12的表面接触,从而挡止夹持件4转动。经过计算,该挡止部43设置适当的位置,当挡止部43止挡时,夹持部41不与第二侧壁12 接触,避免夹持部41与第二侧壁12碰撞,而造成损伤。
如图1-3所示,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弹性铰接组件5包括铰接轴 51和扭簧52,铰接轴51与第一侧壁11可转动的连接,扭簧52套在铰接轴51上,扭簧52的第一力臂作用在夹持件4上,扭簧52的第二力臂作用在第一侧壁11上。
具体的,铰接轴51位于第一侧壁11的远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在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朝向铰接轴51延伸的安装板,在安装板上设置有枢转孔,铰接轴51配置在枢转孔中。在夹持件4的连接部44上还设置有安装孔,铰接轴51插入到安装孔中,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如此与铰接轴51固定。
在连接部44上还设置有连接孔。扭簧52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其中,第一力臂插入连接孔中,第二力臂与第一侧壁11接触。如此完成了弹性铰接组件5的安装,而铰接轴51和扭簧52的具体作用请参照前述中相关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的弹性铰接组件5 结构简单,方便生产制造,且生产成本低。
可选的,如图1-3所示,收纳件1的侧壁上间隔设置两个开口3,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1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夹持件4,两个夹持件4分别与两个开口3配合。两个开口3都设置在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11上,两块夹持件4连接在同一个铰接轴51上。两块夹持件4上的夹持部41分别从对应的开口3伸入到收容空间2内。一个铰接轴51上设置两个夹持件 4,减少了零件的使用,方便安装。在收容空间2内放入物件时,两个夹持部41可以分别与物件上不同的地方接触,一方面多点接触增加了摩擦力,使得物件被夹持的更稳固,使得即使遇到剧烈的颠簸,被夹持的物件也不会松脱或发生晃动。另一方面,多处接触,使得物件上更多部位共同承受扭簧52产生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物件不易被夹坏。
可选择的,两个夹持件4分别位于铰接轴51的两端,扭簧52位于两个夹持件4之间。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安装在汽车(未图示)内的扶手座20和上述中任一项的收纳装置10,收纳装置10安装在扶手座20 上。安装有该收纳装置10的扶手座20,可以方便乘客在收纳装置10内放置手机等物品,当行驶在颠簸路段时,收纳装置10内的物件被夹持件 4夹紧,不会发生晃动,保护了物件不被损坏,如此提高了乘客的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收纳件1的第二侧壁12相较于收纳件1的第一侧壁 11更靠近汽车驾驶座(未图示)。
收纳装置10的具体结构和作用参照上述中相关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扶手座20上还安装有其他装置,比如杯托、换挡手柄、电子刹车锁和扶手盖板等。
可选的,如图1-5所示,扶手座20上设有氛围灯30,氛围灯30设置在收纳装置10的周围。氛围灯30可以用来调节车内氛围,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也可以用以在车内光线不足时,标识出收纳装置10的具体位置,方便乘客找到收纳装置10。氛围灯30可以在内部安装有电池,也可以与车内的电源电连接。
可选的,扶手座20内设有用于给手机充电的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与汽车内的电源电连接,当乘客将手机放置在收纳装置内时,可以开启无线充电装置给手机充电。
无线充电装置采用电磁感应或者磁共振原理。
其中,电磁感应的方式,为在无线充电装置和手机上分别内置了线圈,当两者靠近,发射线圈基于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手机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点能量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便开始从无线充电装置向手机进行供电。
而磁共振的方式,为在无线充电装置和手机上分别设置有磁振器,磁振器是由一个小电容并联或串联的大电感线圈组成,两个磁振器具有同样的共振频率,同样的共振频率是能量转移的必要条件。比如两个线圈作为共振器,发射端以10MHz频率振动向周围发散出电磁场,而接受端需要同样以10MHz频率振动,才能接收到这个传递过来的能量。如此实现无线充电。
当然无线充电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无线电波或WiFi无线充电等。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安装在汽车主体上的汽车扶手装置100。汽车扶手装置100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前述中相关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安装有该汽车扶手装置100的汽车能够方便乘客放置物件,从而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包括:收纳件,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连接,且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夹持件,设置在第一侧壁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且通过弹性铰接组件与收纳件弹性铰接,夹持件用于在弹性铰接组件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开口伸入收容空间,以将放入收容空间之间的物件夹持在第二侧壁和夹持件之间使物件不发生晃动。而且夹持件可以通过弹性铰接组件能够发生转动,从而可以自动调节以适应放入在收容空间内的不同大小的物件。该收纳装置中夹持件在弹性铰接组件的作用下能夹紧放入收纳件的物件,使其不发生晃动。而且夹持件通过枢转轴能够发生转动,从而可以自动调节以适应放入在收容空间内的不同大小的物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扶手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扶手座和收纳装置,收纳装置安装在扶手座上。其可以方便乘客在收纳装置10内稳固的放置手机等物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安装在汽车主体上的汽车扶手装置。安装有该汽车扶手装置的汽车能够方便乘客放置物件,提高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10)包括:
收纳件(1),包括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对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形成收容空间(2),所述第一侧壁(11)上设置有开口(3);
弹性铰接组件(5),与所述收纳件(1)连接,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侧;
夹持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11)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侧,且通过所述弹性铰接组件(5)与所述收纳件(1)弹性铰接,所述夹持件(4)用于在所述弹性铰接组件(5)的弹力作用下至少部分从所述开口(3)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以将放入所述收容空间(2)之间的物件夹持在所述第二侧壁(12)和所述夹持件(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4)至少在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装置(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持件(4)靠近所述第二侧壁(12)一侧的表面上的柔性垫片(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件(1)还包括底壁(13),所述底壁(13)与所述第一侧壁(11)和所述第二侧壁(12)均连接且围成所述收容空间(2),所述底壁(13)用于在所述物件放入所述收容空间(2)时承载所述物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2)包括侧壁本体和设置于所述侧壁本体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的表面上的支撑筋(7);
所述支撑筋(7)远离所述底壁(13)的一侧表面呈弧形或者所述支撑筋(7)远离所述底壁(13)的一侧表面相对于所述底壁(13)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4)远离所述底壁(13)的一侧表面呈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4)包括连接部(44)、与所述连接部(44)连接的夹持部(41)以及与所述连接部(44)连接的挡止部(43),所述连接部(44)通过所述弹性铰接组件(5)与所述收纳件(1)弹性铰接,所述夹持部(41)用于在所述弹性铰接组件(5)的弹力作用下从所述开口(3)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以将放入所述收容空间(2)的物件夹持在所述第二侧壁(12)和所述夹持件(4)之间,所述挡止部(43)在所述弹力的作用下顶抵在所述第一侧壁(11)远离所述第二侧壁(12)的表面上以限制所述夹持件(4)伸入所述收容空间(2)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铰接组件(5)包括铰接轴(51)和扭簧(52),所述铰接轴(51)与所述第一侧壁(11)转动连接,所述扭簧(52)套在所述铰接轴(51)上,所述扭簧(52)的第一力臂作用在所述夹持件(4)上,所述扭簧(52)的第二力臂作用在所述第一侧壁(11)上。
9.一种汽车扶手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扶手装置(100)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上的扶手座(2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收纳装置(10),所述收纳装置(10)安装在所述扶手座(20)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安装在所述汽车主体上的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扶手装置(100)。
CN202021329950.6U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Active CN213292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9950.6U CN213292160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9950.6U CN213292160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92160U true CN213292160U (zh) 2021-05-28

Family

ID=7602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9950.6U Active CN213292160U (zh) 2020-07-08 2020-07-08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921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1414A (zh) * 2022-04-18 2022-07-05 洛阳冠杰软轴控制器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多功能扶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01414A (zh) * 2022-04-18 2022-07-05 洛阳冠杰软轴控制器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多功能扶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90940A1 (en) Power transmitter device for inductively providing power to a mobile device
CN112425027B (zh) 可无线充电的汽车用杯座
US1152791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6888940B1 (en) Magnetic holder for cell phones and the like
US5903133A (en) Vehicular beverage holder and charger
KR102045078B1 (ko) 휴대 단말기 거치대 겸용 컵 홀더 장치
KR200494536Y1 (ko) 이륜차량용 휴대폰 무선충전 거치대
US20110156637A1 (en) Recharging or connection tra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213292160U (zh) 一种收纳装置、汽车扶手装置以及汽车
KR101443007B1 (ko) 무선충전이 가능한 휴대 단말기 거치대
US7616972B2 (en) Hands-free installation for mobile telephones and control unit therefor
CN112424024A (zh) 可无线充电的汽车用杯座
JP2013093973A (ja) 充電式電気機器用ホルダ装置
KR20160085607A (ko) 무선충전기
EP0454297B1 (en) Holder for a portable telephone
US9735611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vehicle
KR200483222Y1 (ko) 차량용 무선충전장치
GB2461715A (en) In-car docking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KR102334565B1 (ko) 지지력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멀티 컵홀더
KR20180039354A (ko) 차량용 무선충전기
KR102375206B1 (ko) 지지력 및 결합력이 향상된 자동차용 멀티 컵홀더
JP7347095B2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KR20160134434A (ko) 차량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KR100540398B1 (ko) 휴대폰 거치대
KR200484567Y1 (ko) 무선충전겸용 차량용 콘솔 박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