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83980U -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83980U
CN213283980U CN202020947146.8U CN202020947146U CN213283980U CN 213283980 U CN213283980 U CN 213283980U CN 202020947146 U CN202020947146 U CN 202020947146U CN 213283980 U CN213283980 U CN 213283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ction
rotator cuff
back cushion
headrest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471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艳艳
翁晓军
张玉梅
邓宏枝
周宇平
罗开祥
庹琪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a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ixi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a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ixia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0209471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83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83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83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包括第一靠枕以及与所述第一靠枕配合使用的第二靠枕,所述第一靠枕形成有与上臂适配的上臂放置部,所述第二靠枕形成有与前臂适配的前臂放置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后康复器材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在实施肩袖修复手术后的康复效果。

Description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背景技术
肩袖损伤是肩关节的多发病,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不仅与损伤严重程度,手术方法有关,还与术后康复密切相关。而在现有的手术治疗肩袖损伤后常用的术后康复一般是通过绷带将手部与肩部进行固定,并将患者的小手臂固定于胸前,且小手臂与大手臂呈垂直状,以达到术后康复的目的。而康复过程一般在180天以上,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时,采取此种固定方法导致患者舒适度差、康复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肩袖修复手术后的术后康复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包括第一靠枕以及与所述第一靠枕配合使用的第二靠枕,所述第一靠枕形成有与上臂适配的上臂放置部,所述第二靠枕形成有与前臂适配的前臂放置部。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上臂放置部为自所述第一靠枕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靠枕包括相连接的定位部以及扶手部,所述前臂放置部形成于所述扶手部上,所述前臂放置部自所述扶手部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定位部的另一端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槽,以使所述第二靠枕形成台阶结构。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靠枕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依次减小。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与腰部适配的腰部放置部,所述腰部放置部为自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扶手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圆弧槽。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靠枕上且交叉布置。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以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靠枕连接且分设于所述第二靠枕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呈环状,所述腰带的两端分设于所述第二靠枕的两侧。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腰带与所述第二靠枕之间以及所述肩带和所述第二靠枕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腰带与所述第二靠枕之间以及所述肩带和所述第二靠枕之间均通过日字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患者做完肩袖修复手术后,在患者平躺时,将第一靠枕放置于床上,同时将患者肩袖受损的手臂的上臂放置于上臂放置部,使得第一靠枕能够对患者的上臂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撑,从而将患者的上臂与身体平行,而由于在康复过程中,上臂与前臂常需要呈垂直状,因此再将患者的前臂放置于前臂放置部上,使得前臂放置部能够将前臂托起,使得上臂与前臂呈垂直状,从而能够有效地将患者的上臂和前臂同时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在做完肩袖修复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并且该康复器材还能够反复使用,在一名患者康复后只需进行消毒后便可再次进行使用,从而能够减少绷带等消耗品的使用量,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靠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靠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一靠枕 11 第一弧形槽
20 第二靠枕 21 定位部
211 圆弧槽 22 扶手部
221 第二弧形槽 30 第一固定带
40 第二固定带 50 肩带
51 第一连接段 52 第二连接段
53 第三连接段 54 第四连接段
60 腰带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在下述实施例中,均以患者的右手臂做了肩袖修复手术为例。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包括第一靠枕10以及与第一靠枕10配合使用的第二靠枕20,第一靠枕10形成有与上臂适配的上臂放置部,第二靠枕20形成有与前臂适配的前臂放置部。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只通过绷带缠绕的方式对患者的手臂进行捆扎,并且在绷带缠绕后,当患者平躺时,由于上臂没有一个有效地支撑,从而使得患者的上臂未于其身体平行,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拉伤,不仅不能有效的康复相反还可能会形成二次伤害。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做完肩袖修复手术后,在患者平躺时,将第一靠枕10放置于床上,同时将肩袖受损的患者的上臂放置于上臂放置部,使得第一靠枕10能够对患者的上臂形成一个有效的支撑,从而使得患者的上臂得到支撑,减轻患者肿胀的情况,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在平躺状态下舒适度。当患者处于站立状态时,由于在康复过程中,需要保证上臂与前臂之间位置关系固定,因此再将患者的前臂放置于前臂放置部上,使得前臂放置部能够将前臂托起,使得上臂与前臂呈垂直状。从而使得无论患者在站立状态下还是平躺状态下,均能有效地将患者的上臂和前臂进行支撑,相较于现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在做完肩袖修复手术后的康复效果;并且该康复器材还能够反复使用,在一名患者康复后只需进行消毒后便可再次进行使用,从而能够减少绷带等消耗品的使用量,节约了资源。可以理解的是,当患者平躺时,仍然需要穿戴第二靠枕,以保证上臂和前臂之间的固定。
其中,请参考图1,上臂放置部为自第一靠枕10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槽1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形成第一弧形槽11,使得患者的上臂在放置于第一弧形槽11内时,第一弧形槽11能将患者的上臂收容于槽内,从而通过第一靠枕10给予用户一个沿患者方向的支撑力。
进一步地,第一靠枕10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依次减小,即第一靠枕10放置于平面的床面上时,上臂放置部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使得患者平躺休息时,上臂放置于上臂放置部,同时倾斜的上臂放置部可以更好的适配患者上臂,提高患者舒适度。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第一靠枕的尺寸不做限定,优选地,设有多个不同尺寸的第一靠枕10与第二靠枕20适配,可根据患者的体型、身高等选择最适宜的尺寸的第一靠枕,以进一步提升患者舒适度,缓解患者疼痛感。
请参考图2,第二靠枕20包括相连接的定位部21以及扶手部22,前臂放置部形成于扶手部22上,前臂放置部自扶手部22靠近定位部21的一端朝远离定位部21的另一端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槽221,以使第二靠枕20形成台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平躺时,右手上臂放置于第一弧形槽11中,右手前臂放置于第二弧形槽221中,且右手前臂靠近身体的一侧抵靠于台阶结构的台阶面上,进一步地,该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第一固定带30以及第二固定带40,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40均设置于第二靠枕20上且交叉布置,在患者穿戴该康复器材时,将患者的手臂从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40中穿过从而能够将患者的手臂固定于第二靠枕20上,且通过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40固定的形式,不仅可以将患者的手臂进行限位,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空间给予患者的手臂进行活动,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康复速率以及康复效果。
其中,定位部21上形成有与腰部适配的腰部放置部,腰部放置部为自定位部21远离扶手部22的一端朝向定位部21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圆弧槽211。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使用时,通过将患者的腰部收容于圆弧槽211中,使得该康复器材能够更好地贴近患者,使得手臂在放置于该康复器材时,更加舒适,以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
另外,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肩带50,肩带50包括第一连接段51、第二连接段52、第三连接段53以及第四连接段54,第一连接段51和第四连接段54的第一端均与第二靠枕20连接且分设于第二靠枕20两侧,第二连接段52和第三连接段53的第一端均与第一连接段5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接段52和第三连接段53的第二端均与第四连接段54的第二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患者站立或走动时,先通过圆弧槽211将该康复器材贴近患者,再将患者的右手臂通过第一固定带30和第二固定带40限位于第二靠枕20上,最后将第二连接段52穿过患者的左腋下,将第三连接段53挂靠在左肩上,最后通过第一连接段51或第四连接段54将第二连接段52和第三连接段53固定在患者身上,从而完成该康复器材在患者身上的固定,使得患者能够在该康复器材的托举下将手部进行托起以使患者能够站立或走动。
同时,该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腰带60,腰带60呈环状,腰带60的两端分设于第二靠枕20的两侧。当通过肩带50固定后,再通过腰带60环绕患者的腰部,进一步对该康复器材进行固定。
其中,由于需要通过腰带60和肩带50将该康复器材固定于患者身上,因此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腰带60与第二靠枕20之间以及肩带50和第二靠枕20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腰带60与第二靠枕20之间以及肩带50和第二靠枕20之间均通过日字扣连接。而通过日字扣连接,使得该康复器材在使用时,能够根据患者的身材的不同,通过日字扣调整腰带60和肩带50,使得该康复器材具有兼容性,能够适配不同的患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包括第一靠枕以及与所述第一靠枕配合使用的第二靠枕,所述第一靠枕形成有与上臂适配的上臂放置部,所述第二靠枕形成有与前臂适配的前臂放置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放置部为自所述第一靠枕的第一端朝向第二端凹陷形成的第一弧形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枕的高度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依次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靠枕包括相连接的定位部以及扶手部,所述前臂放置部形成于所述扶手部上,所述前臂放置部自所述扶手部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朝远离所述定位部的另一端凹陷形成的第二弧形槽,以使所述第二靠枕形成台阶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上形成有与腰部适配的腰部放置部,所述腰部放置部为自所述定位部远离所述扶手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凹陷形成的圆弧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第一固定带以及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靠枕上且交叉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肩带,所述肩带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以及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四连接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靠枕连接且分设于所述第二靠枕两侧,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和所述第三连接段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四连接段的第二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术后康复器材还包括腰带,所述腰带呈环状,所述腰带的两端分设于所述第二靠枕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与所述第二靠枕之间以及所述肩带和所述第二靠枕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与所述第二靠枕之间以及所述肩带和所述第二靠枕之间均通过日字扣连接。
CN202020947146.8U 2020-05-29 2020-05-29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Active CN213283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7146.8U CN21328398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47146.8U CN21328398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83980U true CN213283980U (zh) 2021-05-28

Family

ID=7598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47146.8U Active CN213283980U (zh) 2020-05-29 2020-05-29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83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39554B2 (en) Lower back pain treatment and spinal protection device
US20160051392A1 (en) Lower back pain treatment and spinal protection device
CN214231916U (zh) 一种妇产科盆底检查辅助装置
CN213283980U (zh) 应用于肩袖修复手术的术后康复器材
US20190091056A1 (en) Posture correcting device
CN206443768U (zh) 一种腰椎穿刺治疗过程中患者体位限制器
Jacobson Protecting the back during pregnancy
CN206167247U (zh) 医用翻身体位组合垫
CN210250199U (zh) 一种新型颈托
CN210991516U (zh) 腰椎穿刺侧卧位摆放装置
CN210408706U (zh) 骨科护理牵引支架
CN112137822A (zh) 一种妇产科盆底检查辅助装置
CN204446516U (zh) 髌骨骨折术后自助关节活动器
CN211067240U (zh) 一种足下垂矫正裤
CN208259812U (zh) 助力护腰带
CN208785015U (zh) 正骨复位椅
CN201076540Y (zh) 脊柱损伤外固定支具
JP2015009133A (ja) 重力を利用する腰痛又は配隋損傷痛改善具
CN213190371U (zh) 一种改良型腹部腹带固定装置
CN217091250U (zh) 多功能滑移垫
CN219230441U (zh) 一种功能多样的护理垫机构
CN216394406U (zh) 一种固定肩锁关节脱位的装置
CN217908116U (zh) 一种肩锁关节脱位固定支具
CN204133733U (zh) 附加式轮椅安全带
CN215080420U (zh) 一种下肢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