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9306U -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9306U
CN213279306U CN202022228433.6U CN202022228433U CN213279306U CN 213279306 U CN213279306 U CN 213279306U CN 202022228433 U CN202022228433 U CN 202022228433U CN 213279306 U CN213279306 U CN 213279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air gap
rotor punching
moto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84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云
宋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ichi Gauss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ichi Gauss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ichi Gauss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ichi Gauss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84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9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9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9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齿槽转矩大会引起电机输出转矩的波动,从而加剧电机的震动和噪音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转子冲片本体、开设在转子冲片本体中心处的轴孔,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磁石槽,每相邻两个磁石槽的交接处均设置有气隙,所述气隙沿顺时针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相邻的两个气隙之间设置有过渡直线段。通过不均匀气隙的设置,相较于气隙均匀的外周结构,不均匀气隙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齿槽扭矩,提高效率,改善电机整体的运行状态,实现微振低噪。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随着汽车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目前压缩机的发展趋势来看,结构紧凑、高效节能以及微振低噪等都是汽车空调压缩机制造技术不断追求的目标。
永磁电动机有转矩惯量比大和速度控制精确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运用在电动汽车等多种行业。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特有的问题之一,会引起电机输出转矩的波动,从而加剧电机的震动和噪音。因此,如何有效地削弱齿槽转矩的幅值且电机的性能不变坏是高性能永磁电机设计和制造中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气隙是电机定转子之间的空隙。定子不转,转子需要转动,所以气隙是必须的,根据电机不同,气隙大小也不同。气隙磁场中含有大量谐波,使得电动势中谐波含量很大,增加了电机谐波电流和附加谐波铁损和铜损,是影响电机效率的提升的一个因素,因此设计优化气隙不均匀对于电机整体的运行和状态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其具有设计转子不均匀间隙、降低齿槽转矩、微振低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冲片本体、开设在转子冲片本体中心处的轴孔,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磁石槽,每相邻两个磁石槽的交接处均设置有气隙,所述气隙沿顺时针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相邻的两个气隙之间设置有过渡直线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中一个所述过渡直线段的端点为F,所述F是以转子冲片本体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9.38mm的线与磁石槽中线偏移15°线的交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孔的内壁上开设有键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子冲片本体上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铆钉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孔外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结构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不均匀气隙的设置,相较于气隙均匀的外周结构,不均匀气隙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齿槽扭矩,提高效率,改善电机整体的运行状态,实现微振低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气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用于展示气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转子冲片本体;11、轴孔;2、键槽;3、结构槽;4、磁石槽;5、气隙;6、铆钉孔;7、过渡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冲片本体1、开设在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处的轴孔11,电机类型为30槽10极,积厚确定为21mm,采用分布卷电机,转子铁芯冲片材料选用35SW250-M1,60个冲片叠压在一起形成转子铁芯。轴孔11φ20用于与轴配合,通孔外周开有五个形似扇形的结构槽3。结构槽3有减小重量,优化磁密的作用。轴孔11的内壁上开设有键槽2,轴与转子用键连接配合。
参照图1与图2,由于该电机类型设置为30槽10极,故转子外周设有十个磁石槽4,用于放置以及固定磁石。转子冲片本体1上矩形阵列设置有四个铆钉孔6。铆钉孔6用于转子冲片拼接时穿过连接铆钉。在本实施例中,铆钉孔6均匀分布开在磁石槽4四周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转子冲片拼接时间隙一致。
参照图1与图3,转子冲片本体1外圆周侧面上设置有气隙5,气隙5是电机定转子之间的空隙。在每两个磁石槽4的交接处,让气隙5先沿顺时针方向增大后减小,相邻的两个气隙5之间设置有过渡直线段7,用一小段直线过渡后再增大后减小,在每个磁石槽4的交接处都采用这种构造,在外圆周上一共有10个,这样形成转子外圆周的不均匀间隙结构。
参照图1与图3,交点C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半径29.5mm线和偏移磁石槽4中线4.5°的线的交点,交点D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R为29.33mm线和偏移磁石槽4中线8.5°的线的交点。点E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R为29.04mm线和偏移磁石槽4中线12°的线的交点,其中一个过渡直线段7的端点为F,F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9.38mm的线与偏移磁石槽4中线15°线的交点。交点G、H、I、J和它们之间的形状线分别与交点F、E、D、C关于18°线对称。转子冲片本体1外周的形状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的R29.5mm、交点CD连成的线段、R25mm的圆弧连接交点DE、交点EF连成的线段,同时E处用R1的圆弧过渡,交点FG连成的线段。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相较于气隙均匀的外周结构,不均匀气隙的设计可以有效降低齿槽扭矩,提高效率,改善电机整体的运行状态,实现微振低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冲片本体(1)、开设在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处的轴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1)上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磁石槽(4),每相邻两个磁石槽(4)的交接处均设置有气隙(5),所述气隙(5)沿顺时针方向先增大后减小,相邻的两个气隙(5)之间设置有过渡直线段(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过渡直线段(7)的端点为F,F是以转子冲片本体(1)中心为圆心、半径为29.38mm的线与磁石槽(4)中线偏移15°线的交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1)的内壁上开设有键槽(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冲片本体(1)上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铆钉孔(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11)外周向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结构槽(3)。
CN202022228433.6U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Active CN213279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8433.6U CN213279306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8433.6U CN213279306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9306U true CN213279306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9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8433.6U Active CN213279306U (zh) 2020-10-09 2020-10-09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9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284219A1 (zh) 一种车用永磁电机转子冲片及其斜极结构
CN213279306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转子结构
CN215772705U (zh) 一种车用永磁电机转子冲片及其斜极结构
CN217010472U (zh) 一种转子铁心冲片结构
CN112968557B (zh) 电机转子、电机、汽车
CN214707337U (zh) 一种分段错位式永磁电机转子
CN109546774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斜极结构及组装方法
CN213990323U (zh) 一种旋转电机转子及电机
CN114024384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分段斜极转子结构
CN112615452A (zh) 一种旋转电机转子及电机
WO2019214226A1 (zh) 转子结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及电动汽车
CN112769257A (zh) 一种Halbach阵列方形电机
CN113131701A (zh) 双绕组双聚磁式电气无级变速器
CN110556995A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爪极永磁电机
CN110752682A (zh) 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
CN217240428U (zh) 双转子盘式电机
CN220915016U (zh) 转子和轮辐式永磁电机
CN111181338A (zh) 一种水利竖井用高压永磁智能驱动系统
CN113014007A (zh) 一种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扭转倾斜方法
CN211859751U (zh) 一种电机转子总成及电机转子斜极结构
CN217769638U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转子
CN215580608U (zh) 转子结构及电机
CN215990361U (zh) 转子及具有该转子的电机和电子泵
CN216564667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定子齿轭结构的盘式电机
CN219717969U (zh) 一种磁极偏移的电机转子结构及永磁同步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