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7941U -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7941U
CN213277941U CN202022496380.6U CN202022496380U CN213277941U CN 213277941 U CN213277941 U CN 213277941U CN 202022496380 U CN202022496380 U CN 202022496380U CN 213277941 U CN213277941 U CN 213277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hermal protector
movable
expansion valve
movab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63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学伟
刘博�
代立辉
刘红波
尤晓东
徐佳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63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7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7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7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ly Actuated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热保护器包括:壳体,壳体具有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构造为导电体,第二活动腔的内周壁构造为绝缘体;膨胀阀,膨胀阀安装于第一活动腔内且膨胀阀的一端用于与热保护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动电极和定电极,定电极用于与热保护器的输出端电连接,动电极与膨胀阀的另一端相连,且动电极适于在膨胀阀的作用下从第一活动腔内运动至第二活动腔内与定电极断开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当车辆热失控时,膨胀阀能够迅速将动电极从第一活动腔推至第二活动腔,从而与定电极断开电连接,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Description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保护器和和具有该热保护器的电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电器件在整车运行过程中因工况的变化偶尔出现电流过高问题,为防止发生火灾故障,整车层面设计有保险、零部件层面设计有过温保护装置。现有技术中,该类保护装置虽然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在故障消除后均不能自行恢复,整车需更换零部件总成,造成高昂的维修费用,导致顾客严重抱怨,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保护器,既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又可在故障消除后自行恢复,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大大降低了顾客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构造为导电体,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周壁构造为绝缘体;膨胀阀,所述膨胀阀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且所述膨胀阀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动电极和定电极,所述定电极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动电极与所述膨胀阀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动电极适于在所述膨胀阀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运动至所述第二活动腔内与所述定电极断开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当车辆热失控时,膨胀阀能够迅速将动电极从第一活动腔推至第二活动腔,从而与定电极断开电连接,起到保护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绝缘间隔开,所述动电极适于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或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周壁贴合,所述定电极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动电极适于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运动至所述第一活动腔内与所述定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复位件弹性连接于所述动电极和所述定电极之间,所述复位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电极和所述动电极相连,且所述弹簧与所述定电极的连接处、所述弹簧与所述动电极的连接处均设有绝缘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膨胀阀包括主体部和变形部,所述变形部构造为沿轴向可伸缩变形,所述主体部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形部与所述主体部相连且所述变形部朝向所述动电极的延伸设置,所述主体部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变形部的径向尺寸,且所述变形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活动腔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主体部的外周壁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的内部、所述变形部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变形部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膨胀阀连接于所述热保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动电极之间且所述膨胀阀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的内周壁沿径向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外,所述外壳限定出所述第一活动腔,所述内壳限定出所述第二活动腔,且所述第一活动腔与所述第二活动腔沿轴向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所述内壳的内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内周壁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热保护器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绝缘件支撑于所述外壳内以与所述外壳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电连接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设备,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热保护器。
所述电连接设备和所述热保护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溢水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连通状态);
图3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断路状态)。
附图标记:
热保护器100,
外壳1,第一活动腔11,内壳2,第二活动腔21,
膨胀阀3,主体部31,变形部32,动电极4,定电极5,复位件6,绝缘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包括:壳体、膨胀阀3、动电极4、定电极5和复位件6。
壳体为中空的套筒结构,壳体的一端构造为过线通孔,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可从该过线通孔处穿设,壳体的另一端敞开,热保护器100的内部其他元件可从壳体的另一端装入。
壳体具有第一活动腔11和第二活动腔21,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构造为导电体,第二活动腔21的内周壁构造为绝缘体。
膨胀阀3安装于第一活动腔11内,且膨胀阀3用于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电连接,定电极5安装于壳体内,且定电极5位于壳体的另一端,定电极5用于与热保护器100的输出端电连接,且定电极5与壳体连接。动电极4与膨胀阀3的另一端相连,且动电极4适于在膨胀阀3的作用下从第一活动腔11内运动至第二活动腔21内与定电极5断开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3、动电极4、壳体和定电极5均为导电材料制成。
这样,在动电极4处于第一活动腔11内时,动电极4通过壳体与定电极5电连接,以使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电连接,且在动电极4处于第二活动腔21内时,第二活动腔21的内壁将动电极4与定电极5绝缘间隔开,以使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于断开状态,实现断电保护功能。且热保护器100的结构简单,无法单独进行固定,体积小,对空间布置无任何特殊需求,提高产品平台化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的最外层覆盖有绝缘层,以使壳体的外周壁不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从而保证热保护器100结构的安全性。
其中,动电极4适于在膨胀阀3的作用下从第一活动腔11内运动至第二活动腔21内与定电极5断开电连接,也就是说,当车辆电路正常工作时,电流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进入到膨胀阀3内,再从膨胀阀3进入到动电极4内,最终电流流经壳体进入定电极5,通过输出端完成电流输出。而当电路热失控时,膨胀阀3受热膨胀,并将动电极4从第一活动腔11推动至第二活动腔21内,第二活动腔21的内壁为绝缘材料制成,热保护器100无法形成有效通路,电流阻断,膨胀阀3不再受热,从而避免了车辆由于热失控而发生起火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3也可以构造为记忆合金,当膨胀阀3发热时,膨胀阀3变形推动动电极4从第一活动腔11进入第二活动腔21内,从而与定电极5断开电连接,膨胀阀3逐渐冷却后,膨胀阀3恢复原样,从而拉动动电极4从第二活动腔21返回第一活动腔11,即通过设置膨胀阀3以及利用膨胀阀3自身可受热变形以及冷却回缩的特性利于实现热保护器100的自动断开以及自动闭合,利于提升热保护器100的使用性能。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设置复位件以使复位件能够辅助膨胀阀3从第二活动腔21内回复到第一活动腔11内,即动电极4适于在复位件6的作用下从第二活动腔21内运动至第一活动腔11内与定电极5电连接。也就是说,当膨胀阀3膨胀后,动电极4被膨胀阀3推动向第二活动腔21移动,此时复位件6产生一个将动电极4从第二活动腔21推动至第一活动腔11方向的预压力,当膨胀阀3不再受热,逐渐开始缩小时,复位件6所产生的预压力大于膨胀阀3所受的摩檫力和膨胀阀3自身的抗变形力,从而推动动电极4向第一活动腔11运动。
由此,如图3所示,当车辆电路发生热失控时,膨胀阀3受热膨胀,对动电极4产生一个沿轴向的作用力,动电极4开始移动,作用力将动电极4从第一活动腔11推动至第二活动腔21内,通过第二活动腔21的绝缘材料,将电路断开,在此过程中,复位件6在膨胀阀3的作用力下弹性收缩,使得复位件6的弹性势能持续增加。车辆电路停止工作,膨胀阀3不再发热,复位件6的作用力和膨胀阀3产生的支撑力达到动态平衡,客户可以排查故障并解决。如图2所示,膨胀阀3逐渐冷却后,膨胀阀3产生的支撑力开始变小,复位件6的弹性势能释放,复位件6的作用力推动动电极4返回第一活动腔11内,电路开始连通,客户可以重新对车辆进行启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当车辆热失控时,膨胀阀3推动动电极4至第二活动腔21,从而断开电连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而电路恢复正常温度后,复位件6驱动动电极4返回原位,以供下一次使用,由此,热保护器100可频繁多次使用,极大提高产品安全性能,降低了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膨胀阀3与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绝缘间隔开,动电极4适于与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或第二活动腔21的内周壁贴合,以保证动电极4在第一活动腔与第二活动腔之间转换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定电极5与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固定相连。
膨胀阀3的两端分别与动电极4和热保护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而膨胀阀3与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绝缘断开,电流从输入端流进膨胀阀3后,仅能从动电极4处流出。也就是说,当电路正常工作时,动电极4位于第一活动腔11且与第一活动腔11贴合,电流从输入端流入膨胀阀3后,并从膨胀阀3内流经动电极4进入壳体,壳体与定电极5在第一活动腔11内接触,保持电连接,电流从壳体流入定电极5,从而保持电路的导通。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膨胀阀3、动电极4、复位件6与定电极5沿壳体的轴向依次布置。也就是说,定电极5和动电极4之间设有复位件6,定电极5为复位件6的支点,膨胀阀3和复位件6分别位于动电极4的两端,以使膨胀阀3和复位件6分别对动电极4朝不同的方向进行驱动,利于实现动电极4在第一活动腔11和第二活动腔21之间的切换,即膨胀阀3推动动电极4向定电极5移动,复位件6推动动电极4远离定电极5,从而实现电路的保护和复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6可以安装在定电极5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之间,当膨胀阀3热失控时,膨胀阀3受热变形,将动电极4从第一活动腔11推至第二活动腔21内,当动电极4偏离原位时,复位件6产生一个沿轴向使动电极4复位的拉力,当动电极4进入第二活动腔12内,膨胀阀3不再发热,拉力与膨胀阀3自身的抗变形力平衡,当膨胀阀3逐渐冷却并开始缩小时,复位件6所产生的拉力大于膨胀阀3自身的抗变形力,从而推动动电极4向第一活动腔11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外壳1与内壳2,外壳1与内壳2分别限定出第一活动腔11和第二活动腔21,即外壳1和内壳2均为中空的套筒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内壳2设于外壳1内,第一活动腔11的端部与第二活动腔21的端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复位件6包括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定电极5和动电极4相连,通过合理设置弹簧的长度和弹性力,以确保膨胀件可以顺利复位,以及在没有发生热失控时,不会因长时间工作发热而导致误短路。且弹簧与定电极5的连接处、弹簧与动电极4的连接处均设有绝缘垫片,即弹簧的两端均设有绝缘垫片,以避免动电极4和定电极5直接通过弹簧实现电流导通,从而保证热保护器100具有可靠的断电保护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6构造为在自然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活动腔21的轴向长度,以保证当膨胀件冷却收缩时,复位件6能够将动电极4从第二活动腔21推至第一活动腔11内,形成有效通路,完成复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膨胀阀3包括主体部31和变形部32,如图2和图3所示,主体部31的直径与外壳1的内径相等,主体部31固定在第一活动腔11内且与内壳2在轴向上间隔开,主体部31用于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电连接,主体部31远离变形部32的一端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电连接。
变形部32构造为沿轴向可伸缩变形,变形部32与主体部31朝向动电极4的一端相连,且变形部32远离主体部31的一端与动电极4相连,这样,变形部32在受热过大时能够驱动动电极4从第一活动腔11内运动到第二活动腔21内,实现热保护器100的断电功能。
其中,主体部31的径向尺寸大于变形部32的径向尺寸,且变形部32的径向尺寸小于内壳2的内径以及外壳1的内径,以保证变形部32可推动动电极4活动时,不与内壁发生接触,同时直径更小的变形部32,利于产生足够大的变形,以使动电极4能够顺利从第一活动腔11推进第二活动腔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31的外周壁为绝缘材料制成,且主体部31的内部、变形部32均为导电材料制成,变形部32与主体部31的内部电连接,由此,可保证主体部31不与外壳1直接电流导通,避免膨胀阀3与外壳1电连接以使热保护器100处于常导通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电路没有产生热失控时,电流从输入端进入到主体部31,再从变形部32进入到外壳1,最后从输出端流出,完成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膨胀阀3连接于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与动电极4之间且膨胀阀3的外周壁与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沿径向间隔开。也就是说,当车辆电路发生热失控,膨胀阀3受热膨胀并沿轴向变形移动时,膨胀阀3不与第一活动腔11产生接触,减小了膨胀阀3所受的变形阻力,从而提高了变形速度,进一步保证了电路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膨胀阀3受热膨胀和冷却复位的过程中,变形方向始终沿轴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1套设于内壳2外,且第一活动腔11与第二活动腔21沿轴向连通。内壳2为绝缘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当电路没有产生热失控时,动电极4位于第一活动腔11内,电流需要流经套设在内壳2外的部分外壳1,并流经定电极5进行输出,而当动电极4推动至内壳2处,则断开连接。
其中,内壳2的内周壁与外壳1的内周壁平齐,内壳2的端部与外壳1相接处为平滑过渡,即内壳2与外壳1的内径相同且轴线重合,动电极4能够平顺地在第一活动腔11和第二活动腔21之间切换,即可保证动电极4能够保持一个较稳定的状态活动,不会产生倾斜导致卡死。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还包括:绝缘件7,绝缘件7安装于外壳1内,且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通过绝缘件7支撑于外壳1内以与外壳1间隔开。通过将输入端与外壳1间隔开来,避免了电流从输入端流入后直接与外壳1电连接,即可防止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直接通过外壳1与输出端电连接,保证热保护器100具有可靠的断电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电连接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设备,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保护器100,当车辆热失控时,膨胀阀3推动动电极4至第二活动腔21,从而断开电连接,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而电路恢复正常温度后,复位件6驱动动电极4返回原位,以供下一次使用,降低了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活动腔(11)和第二活动腔(21),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构造为导电体,所述第二活动腔(21)的内周壁构造为绝缘体;
膨胀阀(3),所述膨胀阀(3)安装于所述第一活动腔(11)内且所述膨胀阀(3)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电连接;
动电极(4)和定电极(5),所述定电极(5)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10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动电极(4)与所述膨胀阀(3)的另一端相连,且所述动电极(4)适于在所述膨胀阀(3)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一活动腔(11)内运动至所述第二活动腔(21)内与所述定电极(5)断开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3)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绝缘间隔开,所述动电极(4)适于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或所述第二活动腔(21)的内周壁贴合,所述定电极(5)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复位件(6),所述动电极(4)适于在所述复位件(6)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活动腔(21)内运动至所述第一活动腔(11)内与所述定电极(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6)弹性连接于所述动电极(4)和所述定电极(5)之间,所述复位件(6)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定电极(5)和所述动电极(4)相连,且所述弹簧与所述定电极(5)的连接处、所述弹簧与所述动电极(4)的连接处均设有绝缘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3)包括主体部(31)和变形部(32),所述变形部(32)构造为沿轴向可伸缩变形,所述主体部(31)用于与所述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变形部(32)与所述主体部(31)相连且所述变形部(32)朝向所述动电极(4)延伸设置,所述主体部(3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变形部(32)的径向尺寸,且所述变形部(32)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活动腔(21)的内径以及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31)的外周壁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主体部(31)的内部、所述变形部(32)均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变形部(32)与所述主体部(31)的内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阀(3)连接于所述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与所述动电极(4)之间且所述膨胀阀(3)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1)的内周壁沿径向间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1)和内壳(2),所述外壳(1)套设于所述内壳(2)外,所述外壳(1)限定出所述第一活动腔(11),所述内壳(2)限定出所述第二活动腔(21),且所述第一活动腔(11)与所述第二活动腔(21)沿轴向连通,所述内壳(2)的内周壁与所述外壳(1)的内周壁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保护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件(7),所述绝缘件(7)安装于所述外壳(1)内,且所述热保护器(100)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绝缘件(7)支撑于所述外壳(1)内以与所述外壳(1)间隔开。
10.一种电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保护器(100)。
CN202022496380.6U 2020-11-02 2020-11-02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Active CN213277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6380.6U CN213277941U (zh) 2020-11-02 2020-11-02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6380.6U CN213277941U (zh) 2020-11-02 2020-11-02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7941U true CN213277941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2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6380.6U Active CN213277941U (zh) 2020-11-02 2020-11-02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7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93449U (zh) 一种带热保护的温度控制器
CN100517534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系统
CN213277941U (zh) 热保护器和电连接设备
CN104823257A (zh) 故障电流限制器装置
US8895883B2 (en) Dual current path for high rated currents
CN111952111B (zh) 一种双断口快速真空灭弧室
JP2020009736A (ja) 熱破壊式電力切断スイッチ及び該スイッチを備えたコンセント
CN101226832A (zh) 用于电气开关装置的电接触系统
CN216250541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
CN111276359A (zh) 一种装配式断路器灭弧室
CN109449784B (zh) 一种具有过载或短路后自动继电的配电箱
CN212907474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断路器
KR101860101B1 (ko) 가스절연 개폐장치에서 회전 가능한 가동 아크 접점을 포함하는 복합 소호형 차단기
CN106785945B (zh) 一种用于柜中槽形母线与开关断路器连接装置
CN214956625U (zh) 一种过大电流的温控保护器
KR20100022395A (ko) 재현기능을 갖는 온도퓨즈
CN218038898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静触头机构
CN210429670U (zh) 一种应用于热保护器的复合动触点组件及热保护器
US20230170175A1 (en) Multifunctional fuse
KR101604277B1 (ko) 배전계통용 스위치기어의 퓨즈 어셈블리
JP7242905B2 (ja) バイパススイッチ
CN210743896U (zh) 一种用于断路器的导杆组件
CN116759246B (zh) 一种电力用开关装置
Yurenkov et al. Current-limiting equipment based on liquid metal self-healing fuse (LMSF)
CN220065610U (zh) 分断器及浪涌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