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6163U -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6163U
CN213276163U CN202021493769.9U CN202021493769U CN213276163U CN 213276163 U CN213276163 U CN 213276163U CN 202021493769 U CN202021493769 U CN 202021493769U CN 213276163 U CN213276163 U CN 213276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te
dielectric layer
dazzl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37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e World Op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e World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e World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e World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37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6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6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6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包括:基片;设置在基片上的聚酯基膜;设置在聚酯基膜上的变色膜层;设置在变色膜层上的防眩光膜层,防眩光膜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第二层电介质层、第三层氧化镧层、第四层电介质层和第五层氧化铟锡层;设置在防眩光膜层上的增透膜层;设置在增透膜层上的加硬膜层;设置在加硬膜层上的防护膜层。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片上设置聚酯基膜,增加膜层之间的依附力,在防眩光膜层之间设置电介质层将各个膜层之间过渡连接,相较于以往利用二氧化硅过渡连接的膜层设计来看,该膜层结构防眩光效果更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镜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背景技术
变色镜片,也有人称为"感光镜片"。玻璃镜片添加的是卤化银,但是目前主流是树脂变色镜片,在亚克力树脂镜片上加入吡螺环等化学物质,让原本透明无色的的镜片,遇上强光照射,就会变成有色镜片,来做防护,所以是适合于室内室外同时使用。变色镜片用含卤化银微晶体的光学玻璃制作,根据光色互变可逆反应原理,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变暗,完全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呈中性吸收;回到暗处,能快速恢复无色透明。现有的变色镜片大多不具备防眩光的功能,而防眩光镜片的防眩光膜层之间大多利用二氧化硅过渡连接,其防眩光的效果较差,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通过在基片上设置聚酯基膜,增加膜层之间的依附力,在防眩光膜层之间设置电介质层将各个膜层之间过渡连接,相较于以往利用二氧化硅过渡连接的膜层设计来看,该膜层结构防眩光效果更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包括:基片;设置在基片上的聚酯基膜;设置在聚酯基膜上的变色膜层;设置在变色膜层上的防眩光膜层,防眩光膜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第二层电介质层、第三层氧化镧层、第四层电介质层和第五层氧化铟锡层;设置在防眩光膜层上的增透膜层;设置在增透膜层上的加硬膜层;设置在加硬膜层上的防护膜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聚酯基膜的厚度为300nm。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加硬膜层的材料为有机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层电介质层和第四层电介质层的材料为氟化钾。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层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00nm,第四层电介质层的厚度为50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基片上设置聚酯基膜,增加膜层之间的依附力,在防眩光膜层之间设置电介质层将各个膜层之间过渡连接,相较于以往利用二氧化硅过渡连接的膜层设计来看,该膜层结构防眩光效果更优。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片10,聚酯基膜20,变色膜层30,防眩光膜层40,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41,第二层电介质层42,第三层氧化镧层43,第四层电介质层44,第五层氧化铟锡层45,增透膜层50,加硬膜层60,防护膜层7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示意图。
如图所示,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包括:基片10;设置在基片10上的聚酯基膜20;设置在聚酯基膜20上的变色膜层30;设置在变色膜层30上的防眩光膜层40,防眩光膜层4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41、第二层电介质层42、第三层氧化镧层43、第四层电介质层44和第五层氧化铟锡层45;设置在防眩光膜层40上的增透膜层50;设置在增透膜层50上的加硬膜层60;设置在加硬膜层60上的防护膜层7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基片10上设有聚酯基膜20,聚酯基膜20可以增加膜层之间的依附力,使得各个膜层之间依附的更加紧密。聚酯基膜20上设有变色膜层30,使得镜片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变暗,完全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呈中性吸收,当回到暗处时,能快速恢复无色透明。
变色膜层30上设有防眩光膜层40,防眩光膜层4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41、第二层电介质层42、第三层氧化镧层43、第四层电介质层44和第五层氧化铟锡层45。其中,第二层电介质层42和第四层电介质层44的材料为氟化钾。第二层电介质层42的厚度为200nm,第四层电介质层44的厚度为500nm。第二层电介质层42和第四层电介质层44将各个膜层之间过渡连接,相较于以往利用二氧化硅过渡连接的膜层设计来看,该膜层结构防眩光效果更优。
防眩光膜层40上设有增透膜层50,用于减少反射,增加光的透过率,增加镜片的清晰度。增透膜层50上设有加硬膜层60,加硬膜层的材料为有机硅,用于加强镜片的强度,提供镜片的抗冲击能力。加硬膜层60上设有防护膜层70,保护镜片的表面。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
设置在所述基片上的聚酯基膜;
设置在所述聚酯基膜上的变色膜层;
设置在所述变色膜层上的防眩光膜层,所述防眩光膜层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层三氧化二铟层、第二层电介质层、第三层氧化镧层、第四层电介质层和第五层氧化铟锡层;
设置在所述防眩光膜层上的增透膜层;
设置在所述增透膜层上的加硬膜层;
设置在所述加硬膜层上的防护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聚酯基膜的厚度为3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加硬膜层的材料为有机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层电介质层和所述第四层电介质层的材料为氟化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层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00nm,所述第四层电介质层的厚度为500nm。
CN202021493769.9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Active CN213276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3769.9U CN213276163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3769.9U CN213276163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6163U true CN21327616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67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3769.9U Active CN213276163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6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03274B1 (en) Ophthalmic lens comprising a thin antireflective coating with a very low reflection in the visible
US20170003520A1 (en) Mirror-coated lens
JPWO2004031813A1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CN210514840U (zh) 一种变色镜片
CN105629509A (zh) 一种清洁型防蓝光眼镜片
KR101243717B1 (ko) 색감 및/또는 시인성이 우수한 터치 윈도우
CN213276163U (zh) 一种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CN107110998A (zh) 防炫光膜以及包括该防炫光膜的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212623423U (zh) 一种具有打底层的有色镜片
CN209373263U (zh) 一种变色镜片
KR101605093B1 (ko) 후면투사 스크린 세트 제조 방법
CN112596271B (zh) 一种抗紫外线的变色眼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1718644U (zh) 一种高折射率的变色镜片
CN211786446U (zh) 一种抗辐射变色镜片
CN211786445U (zh) 一种低折射率的变色镜片
KR100573834B1 (ko) 기능성 고글 및 안경용 렌즈 제조 방법
CN213276171U (zh) 一种安装稳固的近视眼镜片
CN211786447U (zh) 一种基片变色镜片
CN219225238U (zh) 一种减反射防紫外线防眩光快变变色镜片
CN213122479U (zh) 一种防眩光基层变色镜片
CN212515257U (zh) 一种新型pc变色镜片
CN212135088U (zh) 一种带警示作用的高清晰变色防蓝光镜片
CN211718645U (zh) 一种金属电介质高效防眩光的变色镜片
CN216956551U (zh) 一种新型的防蓝光镜片
CN205665481U (zh) 一种膜层变色的多功能镜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