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4251U -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274251U CN213274251U CN202021610520.1U CN202021610520U CN213274251U CN 213274251 U CN213274251 U CN 213274251U CN 202021610520 U CN202021610520 U CN 202021610520U CN 213274251 U CN213274251 U CN 2132742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vel
- rotating
- scale
- graduated scale
- horizon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水平转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转体快就位时要提前放缓转体速度,由专人反复测量梁体位置,根据测量结果不断调整转体的速度,耗时较长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转体梁,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固定梁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设置于转体梁梁端的刻度尺定位装置,刻度尺定位装置包括支腿,支腿底部设有三角支架,支腿顶部通过夹持机构固定有刻度尺;激光发射装置投射激光至刻度尺上,刻度尺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的横断面重合,激光发射装置与转体梁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的就位刻度线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平转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跨越深谷、急流、铁路、公路等特殊条件下,采用水平转体技术是桥梁上部结构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具有不干扰交通、不中断交通等优点。平转法作为跨越重要既有线连续梁的重要施工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又分为墩顶转体法和墩底转体法两种方法。
现有的观测转体过程的方法是采用在连续梁的转盘位置张贴带有角度和长度的刻度尺方式实现的,为防止梁体超转,在上、下转盘之间设置防超转装置,但该种观测方法是利用梁端与转盘同心的原理进行的,受制于梁端半径远大于转盘半径的影响,转盘刻度尺的测量误差将成倍的放大到梁端位置,直接影响最终的观测精度,进而最终影响梁体精准和龙的精度。而且传统方法在转体快就位时要提前放缓转体速度,由专人反复测量梁体位置,根据测量结果不断调整转体的速度,耗时较长。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转体快就位时要提前放缓转体速度,由专人反复测量梁体位置,根据测量结果不断调整转体的速度,耗时较长的问题。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转体梁,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固定梁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设置于转体梁梁端的刻度尺定位装置,所述刻度尺定位装置包括支腿,所述支腿底部设有三角支架,所述支腿顶部通过夹持机构固定有刻度尺;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投射激光至刻度尺上,所述刻度尺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的横断面重合,所述激光发射装置与转体梁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的就位刻度线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
可选地,所述支腿包括第一支腿及第二支腿,所述第一支腿套接在第二支腿上,所述第二支腿上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外端设有手柄。
可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板、一个滑轨、两个滑块、两个连杆以及一个气缸,所述夹持板成开口相对的U型且其一侧边与刻度尺相抵接,其另一侧边与滑块相固定,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上,并且所述夹持板靠近滑块的一侧边还与连杆相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于气缸的输出轴上。
可选地,所述刻度尺定位装置上安装有配重块。
可选地,所述激光发射装置为激光全站仪。
可选地,所述刻度尺的精度为1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体连续梁的转动带动刻度尺的移动,形成激光发射装置的激光连续指示转体连续梁梁端位移的效果,进而可以计算出梁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连续梁差多少距离到达设计位置,实现了转体就位前的快速精准观测,大大缩短了转体过程时间,提高了转体工作的效率、可控性、和质量及精度,为转体工作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投入成本小,无需在水平转体连续梁的上下转盘之间安装防超转限位装置,既减少了预埋限位装置的工作量,又扩大了上下转盘之间的空间,有利于转体工作的进行;无需作业人员反复测量转体时连续梁梁端位置,实现了转体梁梁端位移实时精确收集的功能,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中刻度尺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中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固定梁;02、转体梁;1、激光发射装置;2、刻度尺定位装置;21、支腿;211、第一支腿;212、第二支腿;213、手柄;22、三角支架;23、配重块;31、刻度尺;32、夹持板;33、滑轨;34、滑块;35、连杆;36、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01、转体梁02,该装置包括安放于固定梁01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1、放置在转体梁02梁端的刻度尺定位装置2。其中,刻度尺定位装置2包括支腿21,支腿21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22,支腿21顶部通过夹持机构固定有刻度尺31,从而根据实际环境、施工需求,选择长度、高度匹配的刻度尺31,在本实用新型此实施例中,刻度尺31的精度为1cm。激光发射装置1投射激光至刻度尺定位装置2的刻度尺31上,用以指示转体梁02梁端移动的距离,刻度尺31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02的横断面重合,即转体梁02逆时针转动时,刻度尺31的满量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转体梁02顺时针转动时,刻度尺31的满量程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激光发射装置1与转体梁02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31的就位刻度线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本方案通过转体连续梁的转动带动刻度尺31的移动,形成激光发射装置1的激光连续指示转体连续梁梁端位移的效果,进而可以计算出梁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连续梁差多少距离到达设计位置,实现了转体就位前的快速精准观测,大大缩短了转体过程时间,提高了转体工作的效率、可控性、和质量及精度,为转体工作的成功实施创造了条件,同时操作简单方便,投入成本小,无需在水平转体连续梁的上下转盘之间安装防超转限位装置,既减少了预埋限位装置的工作量,又扩大了上下转盘之间的空间,有利于转体工作的进行;无需作业人员反复测量转体时连续梁梁端位置,实现了转体梁梁端位移实时精确收集的功能,适宜于广泛推广应用。
如图2所示,支腿21包括第一支腿211及第二支腿212,第一支腿211套接在第二支腿212上,通过伸缩第一支腿211来改变支腿21的高度,且第二支腿212上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外端设有手柄213。当需要调整刻度尺定位装置2高度以配合激光发射装置1时,利用手柄213操作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板32、一个滑轨33、两个滑块34、两个连杆35以及一个气缸36,夹持板32成开口相对的U型且其一侧边与刻度尺31相抵接,其另一侧边与滑块34相固定,滑块34滑动连接在滑轨33上,并且夹持板32靠近滑块34的一侧边还与连杆35相铰接,连杆35的另一端设置于气缸36的输出轴上。由于连杆35是活动连接在夹持板32和气缸36输出轴之间的,所以,开启气缸36,可通过连杆35带动夹持板32沿滑轨33方向位移,从而夹紧刻度尺31,既便于刻度尺31的更换,又能有效防止在转体过程中出现上下摆动。
如图2所示,刻度尺定位装置2上安装有配重块23,以增强刻度尺定位装置2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激光发射装置1采用激光全站仪,激光精度高,光放散现象不明显,方便用角度控制方向,实现不提前降低转体速度或中断转体工作,也可以精确测算转体速度及转体剩余距离。使用本装置观测转体过程前,为防止无关人员和物品触碰导致激光全站仪精度降低,激光全站仪在使用前必须将水平角归零,可便于观测激光全站仪是否被扰动。而且为防止激光发射装置1投射的激光因距离原因产生较明显的光放散现象,刻度尺定位装置2和激光发射装置1的布置距离不宜大于5m。激光投射至刻度尺定位装置2的刻度尺31零刻度线时,本装置即开始工作,通过观测激光在刻度尺31上的位移即可精确观测转体梁02的转动位移,当转体梁02平转接近设计位置1m时降低平转速度,距设计位置0.5m时采用点动牵引法就位。
本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的工作原理:根据实际环境、施工需求,选择长度、高度匹配的刻度尺31,从而开启气缸36,通过连杆35带动夹持板32沿滑轨33方向位移,夹紧刻度尺31,同时利用手柄213调整刻度尺定位装置2高度以配合激光发射装置1,然后通过转体连续梁的转动带动刻度尺31的移动,形成激光发射装置1的激光连续指示转体连续梁梁端位移的效果,进而可以计算出梁体转动的角速度和连续梁差多少距离到达设计位置,实现了转体就位前的快速精准观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水平转体连续梁包括固定梁(01)、转体梁(0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固定梁(01)梁端的激光发射装置(1)、设置于转体梁(02)梁端的刻度尺定位装置(2),所述刻度尺定位装置(2)包括支腿(21),所述支腿(21)底部设有三角支架(22),所述支腿(21)顶部通过夹持机构固定有刻度尺(31);
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呈中心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持板(32)、一个滑轨(33)、两个滑块(34)、两个连杆(35)以及一个气缸(36),所述夹持板(32)成开口相对的U型且其一侧边与刻度尺(31)相抵接,其另一侧边与滑块(34)相固定,所述滑块(34)滑动连接在滑轨(33)上,并且所述夹持板(32)靠近滑块(34)的一侧边还与连杆(35)相铰接,所述连杆(35)的另一端设置于气缸(36)的输出轴上;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投射激光至刻度尺(31)上,所述刻度尺(31)的满量程方向与水平转体连续梁的转动方向相反,且与转体梁(02)的横断面重合,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与转体梁(02)转至设计位置后的刻度尺(31)的就位刻度线设置于同一纵断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21)包括第一支腿(211)及第二支腿(212),所述第一支腿(211)套接在第二支腿(212)上,所述第二支腿(212)上贯穿设置有螺栓,螺栓外端设有手柄(2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定位装置(2)上安装有配重块(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1)为激光全站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31)的精度为1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10520.1U CN213274251U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610520.1U CN213274251U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274251U true CN213274251U (zh) | 2021-05-25 |
Family
ID=7596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610520.1U Active CN213274251U (zh) | 2020-08-05 | 2020-08-05 |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274251U (zh) |
-
2020
- 2020-08-05 CN CN202021610520.1U patent/CN21327425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36699B (zh) | 摆臂式三维轮廓仪 | |
FI80790B (fi) |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bestaemning av ett spaors laege. | |
CN109373988B (zh) | 隧道内接触网无轨施工测量仪器及方法 | |
CN102636137B (zh) | 关节臂式坐标测量机中revo测头位置姿态标定方法 | |
CN110487258B (zh) | 一种棱镜支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007046U (zh) | 一种高支模立柱垂直度测量装置 | |
CN202350789U (zh) | 激光放线仪 | |
CN209688381U (zh) | 一种土木工程用测量仪支撑装置 | |
CN201318935Y (zh) | 激光测拱仪 | |
CN219914439U (zh) | 一种可测钢结构垂直度、坐标、标高装置 | |
CN202661047U (zh) | 大跨度行车架空轨道的轨距测量装置 | |
CN111190162B (zh) | 盾构隧道接触网锚螺栓孔定位装置的调整定位机构及其应用 | |
CN213274251U (zh) | 一种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
CN206616468U (zh) | 水平转体连续梁转体就位前快速精准观测装置 | |
CN108895989B (zh) | 一种轨道平顺度连续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2347376U (zh) | 尖轨降低值测量仪 | |
CN212358005U (zh) | 一种斜拉桥桥面索道方向的激光指示装置 | |
CN103983256B (zh) | 一种隧道内接触网下锚施工测量方法 | |
CN202304828U (zh) | 地铁圆形盾构区段接触网无轨测量专用工具 | |
CN211452219U (zh) | 盾构隧道接触网锚螺栓孔定位装置 | |
CN206274260U (zh) | 一种简易坡度测量仪 | |
CN212721306U (zh) | 一种巷道位移监测装置 | |
CN203132545U (zh) | 铁路隧道接触网连接点快速放样的自动测量系统 | |
CN203173699U (zh) | 用于测量检测起重机轨道的激光发射装置 | |
CN211148913U (zh) | 一种用于隧道衬砌雷达检测的多方位检测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