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72027U -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72027U
CN213272027U CN202022218791.9U CN202022218791U CN213272027U CN 213272027 U CN213272027 U CN 213272027U CN 202022218791 U CN202022218791 U CN 202022218791U CN 213272027 U CN213272027 U CN 213272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collecting
natura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87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志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Nuobeite Fluid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Nuobeite Fluid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Nuobeite Fluid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Nuobeite Fluid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87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72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72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72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流通天然气的流通管、围绕所述流通管并列设置的第一翅片、流通热油的加热管、围绕所述加热管并列设置的第二翅片、流入液态天然气的第一流通口和排出气态天然气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流通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流通口连通所述流通管的另一端;所述流通管和所述加热管分别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加热管连通热油源;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天然气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通管上;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热油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管上。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翅片表面会形成积霜,随着霜层的厚度不断增加,会影响气化器的换热效果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随着我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基础建设的高密度、大幅度投资,城市燃气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液化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虽然液化天然气更有利于存储和运输,但天然气最终被利用时的状态是气态,因此必须利用液化天然气供站将液态天然转化为气态天然气以供使用。但现有气化器长时间使用后会影响到气化器的换热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方案,采用支撑架支撑住流通管,流通管表面设置有翅片,流通管的一端流入液态天然气,流通管的另一端排出气态天然气。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翅片表面会形成积霜,随着霜层的厚度不断增加,会影响气化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翅片表面会形成积霜,随着霜层的厚度不断增加,会影响气化器的换热效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包括支撑架、流通天然气的流通管、围绕所述流通管并列设置的第一翅片、流通热油的加热管、围绕所述加热管并列设置的第二翅片、流入液态天然气的第一流通口和排出气态天然气的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一流通口连通所述流通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流通口连通所述流通管的另一端;所述流通管和所述加热管分别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加热管连通热油源;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天然气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通管上;所述第二翅片沿所述热油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管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流通管包括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的第一管道和连通相邻所述第一管道的弯管;所述第一管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口和所述第二流通口;所述第一翅片围绕所述第一管道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管包括穿设在相邻所述第一管道之间的第二管道和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翅片围绕所述第三管道并列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吹入空气的风机和固定所述风机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固定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风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架的下端设置有收集液体的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液体的收集槽、导流的锥体、固定所述锥体的收集架和排出所述液体的排泄口;所述收集架设置在所述收集槽内;所述锥体设置在所述收集槽内;所述排泄口开设在所述收集槽的下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收集槽的上端开口;所述锥体靠近所述流通管的一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锥面;所述锥体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一端自下而上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锥面;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的连接处与所述收集槽的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采用第一翅片围绕流通管并列设置,在流通管内流通天然气。采用第二翅片围绕加热管并列设置,在加热管内流通热油。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带来了如下效果:(1)通过在第一管道上设置第一翅片增加了第一管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液态天然气热交换的效率;(2)通过第二翅片增加了加热管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第一翅片和流通管周围的温度,使得第一翅片和流通管表面的积霜可以快速融化保证了气化器可以正常工作;(3)通过风机向下吹入空气,液体分布沿第一翅片的外表面和流通管的外表面向下流动,避免在第一翅片的外表面和流通管的外表面凝结成霜;(4)通过风机向支撑架内吹入空气,使得支撑架内空气可以流通,延长了积霜的形成速度;(5)通过收集机构可以完成液体的收集,并将风机产生的空气排出,可以对液体进行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流通管;21、第一流通口;22、第一流通口;23、第一管道;24、弯管;3、第一翅片;4、加热管;41、第二管道;42、第三管道;5、第二翅片;6、风机;61、固定架;7、收集机构;71、收集槽;72、锥体;73、收集架;74、排泄口;75、第一锥面;76、第二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包括支撑架1、流通天然气的流通管2、围绕流通管2并列设置的第一翅片3、流通热油的加热管4、围绕加热管4并列设置的第二翅片5、流入液态天然气的第一流通口21和排出气态天然气的第二流通口22。第一流通口21连通流通管2的一端。第二流通口22连通流通管2的另一端。流通管2和加热管4分别并列设置在支撑架1内。加热管4连通热油源。第一翅片3沿天然气流通方向设置在流通管2上。第二翅片5沿热油流通方向设置在加热管4上。
流通管2包括并列设置在支撑架1内的第一管道23和连通相邻第一管道23的弯管24。第一管道23分别连通第一流通口21和第二流通口22。第一翅片3围绕第一管道23并列设置。
支撑架1为上下方向设置。第一管道23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支撑架1内。弯管24分别连通在第一管道23的上下两端。第一翅片3上下方向设置在第一管道23的外表面。第一流通口21连通流通管2的左端。第二流通口22连通流通管2的右端。
液态天然气通过第一流通口21进入流通管2内,液态天然气在流通管2内完成热交换形成气态天然气,气态天然气通过第二流通口22排出。通过在第一管道23上设置第一翅片3增加了第一管道2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液态天然气热交换的效率。
加热管4包括穿设在相邻第一管道23之间的第二管道41和并列设置在第二管道41上的第三管道42。第三管道42与第二管道41相互连通。第二翅片5围绕第三管道42并列设置。
第二管道41前后方向设置在支撑架1内。第三管道42上下方向并列设置在第二管道41的下端。第三管道42的上端连通第二管道41的下端。第二翅片5设置在第三管道42的外表面。
液态天然气在流通管2内完成热交换时,第一翅片3和流通管2会形成积霜。热油的热量将积霜液化成液体。加热管4内流通热油,通过第二翅片5增加了加热管4的散热面积,提高了第一翅片3和流通管2周围的温度,使得第一翅片3和流通管2表面的积霜可以快速融化,保证了气化器可以正常工作。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吹入空气的风机6和固定风机6的固定架61。固定架61的一端连接支撑架1。固定架61的另一端连接风机6。
固定架61的下端连接支撑架1的上端。固定架61的上端连接风机6。风机6的下端为风机6的出风口。
风机6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F1380ZC380-A的风机。
积霜成融化液体后,液体分布附着在第一翅片3的外表面和流通管2的外表面。为防止液体凝结成积霜,通过风机6向下吹入空气,液体分布沿第一翅片3的外表面和流通管2的外表面向下流动,避免在第一翅片3的外表面和流通管2的外表面凝结成霜。
支撑架1内分别设置有流通管2、第一翅片3、加热管4和第二翅片5,导致支撑架1内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积霜的产生,通过风机6向支撑架1内吹入空气,使得支撑架1内空气可以流通,延长了积霜的形成速度。
第三实施例: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
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收集液体的收集机构7。收集机构7包括收集液体的收集槽71、导流的锥体72、固定锥体72的收集架73和排出液体的排泄口74。收集架73设置在收集槽71内。锥体72设置在收集槽71内。排泄口74开设在收集槽71的下端。
收集槽71的上端开口。锥体72靠近流通管2的一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锥面75。锥体72靠近收集槽71的一端自下而上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锥面76。第一锥面75与第二锥面76的连接处与收集槽71的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
收集槽71设置在支撑架1的下端。锥体72设置在收集槽71内的上端。收集架73的下端连接收集槽71的内表面。收集架73的上端连接第二锥面76。液体滴落到锥体72上,液体沿第一锥面75自上而下流动,风机6产生的空气沿第一锥面75自上而下流动后排出,液体继续沿第二锥面76自上而下流动,液体滴落到收集槽71内。
通过收集机构7可以完成液体的收集,并将风机6产生的空气排出,可以对液体进行再利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流通天然气的流通管(2)、围绕所述流通管(2)并列设置的第一翅片(3)、流通热油的加热管(4)、围绕所述加热管(4)并列设置的第二翅片(5)、流入液态天然气的第一流通口(21)和排出气态天然气的第二流通口(22);所述第一流通口(21)连通所述流通管(2)的一端;所述第二流通口(22)连通所述流通管(2)的另一端;所述流通管(2)和所述加热管(4)分别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所述加热管(4)连通热油源;所述第一翅片(3)沿所述天然气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流通管(2)上;所述第二翅片(5)沿所述热油流通方向设置在所述加热管(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管(2)包括并列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的第一管道(23)和连通相邻所述第一管道(23)的弯管(24);所述第一管道(23)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流通口(21)和所述第二流通口(22);所述第一翅片(3)围绕所述第一管道(23)并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4)包括穿设在相邻所述第一管道(23)之间的第二管道(41)和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41)上的第三管道(42);所述第三管道(42)与所述第二管道(41)相互连通;所述第二翅片(5)围绕所述第三管道(42)并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上端设置有吹入空气的风机(6)和固定所述风机(6)的固定架(61);所述固定架(61)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架(1);所述固定架(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风机(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下端设置有收集液体的收集机构(7);所述收集机构(7)包括收集液体的收集槽(71)、导流的锥体(72)、固定所述锥体(72)的收集架(73)和排出所述液体的排泄口(74);所述收集架(73)设置在所述收集槽(71)内;所述锥体(72)设置在所述收集槽(71)内;所述排泄口(74)开设在所述收集槽(71)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71)的上端开口;所述锥体(72)靠近所述流通管(2)的一端自上而下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锥面(75);所述锥体(72)靠近所述收集槽(71)的一端自下而上开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锥面(76);所述第一锥面(75)与所述第二锥面(76)的连接处与所述收集槽(71)的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
CN202022218791.9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Active CN213272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8791.9U CN213272027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8791.9U CN213272027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72027U true CN213272027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49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8791.9U Active CN213272027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72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3573U (zh) 一种有效抑制糖化醪、发酵醪染菌的专用冷却换热器
CN201852512U (zh) 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
CN213272027U (zh) 一种具有除霜功能的气化器
CN102410773A (zh) 降膜蒸发器的布液装置
CN109326847A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02281526U (zh) 一种冷却塔盘管式散热器
CN203718747U (zh) 一种模块式换热器
CN106595337A (zh) 一种无动力冷却塔
CN217275660U (zh) 一种立式三段冷凝冷却器
CN105823353A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
CN106802027A (zh) 一种复合式风冷管翅式换热器结构
CN115523774A (zh) 一种用于加氢装置中热高分气的热回收系统
CN200972268Y (zh) 循环交换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1463630U (zh) 闭式冷却塔
CN208873849U (zh) 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07922904U (zh) 一种冷却循环水机组
CN214701817U (zh) 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
CN208432139U (zh) 超导换热单元及其装置、系统
CN207407724U (zh) 顺流式换热器
CN206556458U (zh) 一种无动力冷却塔
CN106955558B (zh) 一种冷凝式除尘器
CN206572990U (zh) 一种蒸发器
CN204757754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02501771U (zh) 高效防沉积污水热回收器
CN206152386U (zh) 一种新型含汞烟气冷凝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