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6776U -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6776U
CN213266776U CN202021217754.XU CN202021217754U CN213266776U CN 213266776 U CN213266776 U CN 213266776U CN 202021217754 U CN202021217754 U CN 202021217754U CN 213266776 U CN213266776 U CN 213266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ishing
base
tool
medical
clamping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177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昱侃
朱永耀
张小红
李鹏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croport Med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177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6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6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6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的表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并用于装载医用支架。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使得所述工装可用于在整个抛光流程中通过机械臂进行自动上下料,提高电解抛光的自动化水平,提高抛光效率,优化抛光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背景技术
心血管支架作为三类植入型医疗器械,其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医用支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光滑镜面的医用支架表观在装载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载体球囊的损伤,在植入过程中不易划伤血管内皮,有效抑制血小板积聚,防止血栓形成及内膜增厚。
目前应用于心血管支架抛光的方法主要是电解抛光,电解抛光以被抛光的心血管支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将两者同时置于电解池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选择性的阳极溶解,达到医用支架内外表面光滑度增加的目的。业内对心血管支架进行电解抛光大多采用手动或半自动的生产模式,该生产模式对于操作人员具有高度依赖性,存在抛光效率低、抛光合格率不高、抛光一致性不佳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该工装可应用于医用支架的全自动电解抛光生产,有助于提高抛光效率、抛光合格率及改善抛光一致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所述装载丝用于装载医用支架。
可选地,所述装载丝为直线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装载丝的直径为0.4mm-0.8mm。
可选地,还包括柔性缓冲部,所述柔性缓冲部套设在所述装载丝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上。
可选地,所述柔性缓冲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端面为球面。
可选地,制造所述柔性缓冲部的材料包括PTFE和PEEK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基座的轴向长度为15mm-20mm,直径为5mm- 10mm。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区和/或所述第二夹持区是沿所述基座之周向延伸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倒角。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区和所述第二夹持区连接为一体。
可选地,制造所述基座的材料包括钛合金;和/或,制造所述装载丝的材料包括铂、钛及铱中的任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前所述的工装,用于在对医用支架电解抛光时装载所述医用支架,且所述基座和所述装载丝均被配置为具有导电性;
抛光槽,用于装载抛光液;
控制单元;
电极装置,包括阳极夹爪、第一驱动装置和阴极板;所述电极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且所述阳极夹爪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所述阴极板设置在所述抛光槽内,并浸没于所述抛光液中,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阳极夹爪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实现电性连接;以及,
机械臂,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一夹持区,以及带动所述工装靠近或远离所述阳极夹爪。可选地,所述医用支架装载在所述装载丝上,且所述医用支架的内径大于所述装载丝的直径;
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抛光槽上,并包括拨杆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杆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工装;所述拨杆用于与所述医用支架接触,并驱动所述医用支架在所述装载丝上转动,以改变所述医用支架与所述装载丝的接触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信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移动。
可选地,所述阴极板设置在所述抛光槽的一个侧壁上,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阴极板的对侧。
可选地,所述拨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杆做水平直线运动。
可选地,所述抛光槽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抛光液。
可选地,所述搅拌装置是磁力搅拌装置或循环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及抛光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前述的工装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的表面设有延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并用于装载医用支架。该工装应用于一抛光系统,并用于在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电解抛光时装载所述医用支架,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机械臂和阳极夹爪,所述机械臂可夹持所述基座的第一夹持区,进而带动所述工装移动,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第二夹持区,使得所述机械臂可自动地将所述工装交接至所述抛光系统的的阳极夹爪上,提高了所述抛光系统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阳极夹爪移动,利用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第一驱动装置及阳极夹爪执行相应操作,以使所述工装及装载于装载丝上的医用支架浸入或脱离抛光液,实现医用支架电解抛光的全自动操作,降低抛光系统对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抛光效率。
第二、所述装载丝为直线型结构,一方面有利于装载丝与所述医用支架内表面的有效、充分接触,另一方面还便于装载所述医用支架。
第三、所述支架抛光工装还包括柔性缓冲部,所述柔性缓冲部套设在所述装载丝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上。通过设置所述柔性缓冲部,可缓冲在机械臂带动所述工装移动过程中因停顿、方向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对所述医用支架的冲击,避免所述医用支架损伤或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缓冲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端面为球面,还有利于抛光过程中气泡的扩散,以及在抛光结束后的清洗过程中起到辅助清洗的作用。
第四、所述第一夹持区是沿所述基体之周向延伸一圈的凹槽,这使得机械臂每次夹持所述基体时,夹持部位相同,有利于提高抛光的一致性。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轴向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倒角,起到辅助定位的作用,便于机械臂准确地夹持在所述凹槽上。
第五、所述医用支架的内径大于所述装载丝的直径,且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抛光槽上;所述拨杆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架在所述装载丝上转动,以改变所述支架与所述装载丝的接触位置,实现医用支架的均匀抛光,提高整体抛光质量。
第六、将抛光过程设计为多次重复抛光,且每次抛光后提拉所述工装,以使所述医用支架脱离抛光液,将所述工装的速度控制在 200mm/s-400mm/s,可使医用支架中积聚的气泡的快速扩散,防止在医用支架内部形成局部绝缘,提高抛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上装载医用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医用支架的抛光系统的机械臂夹持所用于医用支架的工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系统在进行抛光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医用支架;
100-工装;
110-基座;
111-第一夹持区,112-第二夹持区;
120-装载丝;
130-柔性缓冲部,131-球面;
200-抛光槽;
300-电极装置;
310-阴极板;
320-阳极夹爪;
321-第一阳极夹爪,322-第二阳极夹爪;
400-机械臂,410-夹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工装,用于装载医用支架,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所述装载丝用于装载医用支架。
所述工装用于在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电解抛光时装载所述医用支架,且所述基座和所述装载丝均被配置为具有导电性。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机械臂、第一驱动装置、阳极夹爪和抛光槽。所述机械臂用于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区上,以带动所述工装移动,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第二夹持区,使得所述机械臂可将所述工装交接至所述阳极夹爪,以使所述阳极夹爪同时夹持在所述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之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可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至抛光槽中,以对装载在所述装载丝上的医用支架进行抛光处理。抛光结束后,所述机械臂夹持所述基座的第一夹持区,并带动所述工装远离所述阳极夹爪。也就是说,通过在所述基座上设置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使得所述机械臂可自动地在阳极夹爪处上料或下料,提高医用支架抛光的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地,当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在所述控制单元中设置抛光参数,利用所述工装进行医用支架的抛光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各个部件执行相应动作,可将对所述医用支架的精确操作转化为对所述工作的普通操作,实现医用支架电解抛光的全自动化操作。
所述机械臂在带动所述工装及装载于其上的医用支架移动时,会出现停顿、转向等操作,此时所述医用支架极易因惯性而撞击所述基座,进而导致所述医用支架损伤或变形。因此,所述工装还包括柔性缓冲部,所述柔性缓冲部套设在所述装载丝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这样所述医用支架可装载在所述装载丝位于所述柔性缓冲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上,当所述机械臂停顿或转向时,所述医用支架撞击在所述柔性缓冲部上,降低对所述医用支架的冲击,避免所述医用支架损伤或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缓冲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端面被设计为球面,这在抛光过程中有利于气泡扩散,防止出现局部绝缘。此外,在所述抛光结束后还需要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超声清洗,在超声清洗的过程中,所述球面的凸侧向上设置,所述医用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缓冲部的球面接触,球面可避免抛光液残留聚集,还可避免对医用支架的端部造成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支架的抛光系统,包括前述的工装、抛光槽、电极装置、机械臂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工装用于装载医用支架。所述抛光槽用于盛放抛光液。所述电极装置包括阳极夹爪、第一驱动装置和阴极板;所述电极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且所述阳极夹爪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同时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所述阴极板设置在所述抛光槽内,并浸没于所述抛光液中,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阳极夹爪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机械臂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一夹持区,以及带动所述工装靠近或远离所述阳极夹爪。即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来控制所述阳极夹爪、所述机械臂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对所述工装执行相应动作,以完成医用支架的自动抛光。这样所述抛光系统通过对所述工装执行各项操作,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用支架抛光过程的自动化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支架的抛光方法,包括:
步骤S1:所述机械臂夹持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之基座的第一夹持区,并带动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移动至阳极夹爪处,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上装载有医用支架;
步骤S2:所述机械臂将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交接至所述阳极夹爪上,所述阳极夹爪同时夹持所述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
步骤S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以使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和所述医用支架浸入抛光液并位于预定的抛光位置;
步骤S4: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电解抛光。
进一步地,在抛光结束之后,还包括:
步骤S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以使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和所述医用支架脱离所述抛光液;
步骤S6:所述阳极夹爪将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交接至所述机械臂上;
步骤S7:所述机械臂带动所述医用支架抛光工装远离所述阳极夹爪。
利用所述抛光方法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抛光,可完全实现所述医用支架抛光的自动化操作,提高抛光效率,改善抛光均匀性和一致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抛光系统及抛光方法,图1 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所述工装上装载医用支架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抛光系统之机械臂夹持所述工装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抛光系统对医用支架进行电解抛光时的示意图。
请参考图1及图2,所述工装100包括基座110和装载丝120。所述基座110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111和第二夹持区112。所述装载丝120与所述基座110轴向连接,并用于装载医用支架10。
所述工装100用于在对所述医用支架10进行电解抛光时装载所述医用支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10和所述装载丝120均被配置为具有导电性,以使所述医用支架10可顺利地进行电解抛光。
请参考图3及图4,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抛光槽200、电极装置 300、机械臂400和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抛光槽200 用于盛放抛光液。所述电极装置300包括阴极板310、阳极夹爪320 和第一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阴极板310设置在所述抛光槽200内,并浸没于所述抛光液中。所述电极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且所述阴极板310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实现与所述阳极夹爪320的电性连接。所述阳极夹爪320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同时夹持所述工装100之基座110的第二夹持区112和所述装载丝120;或者,所述阳极夹爪320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同时放开所述工装100之基座110的第二夹持区112和所述装载丝12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所述阳极夹爪 320移动,以带动所述工装100浸入所述抛光液或脱离所述抛光液。所述机械臂400上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工装100的夹持槽410,且所述机械臂400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100之基座110的第一夹持区111,以及带动所述工装100靠近或远离所述阳极夹爪320。
所述医用支架100套装在所述装载丝120上。所述阳极夹爪320 可包括分别与所述阴极板310电性连接的第一阳极夹爪321和第二阳极夹爪322,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用于夹持所述基座110的第二夹持区112,所述第二阳极夹爪322夹持所述装载丝120远离所述基座110的一端,以使所述医用支架10位于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与所述第二阳极夹爪322之间。当所述阳极夹爪320带动所述工装100 及其上的医用支架10浸入抛光液时,向所述电极装置300供电便可对所述医用支架10进行电解抛光。
在进行电解抛光的操作中,所述工装100的基座110上同时设置有所述第一夹持区111和所述第二夹持区112,这样所述机械臂 400夹持所述第一夹持区111的同时,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可夹持所述第二夹持区112,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实现机械臂400在所述阳极夹爪320处自动进行抛光的目的,提高抛光操作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320带动所述工装100浸入或脱离抛光液,使得整个抛光过程可全自动地进行。
所述基座110采用刚性材料制造,便于所述机械臂400夹持。请返回参考图1和图2,所述工装100还包括柔性缓冲部130,所述柔性缓冲部130优选具有绝缘性。所述柔性缓冲部130套设在所述装载丝120靠近所述基座110的一端上,较佳地,所述柔性缓冲部130 与所述基座110接触。在装载所述医用支架10时,所述医用支架套设在所述装载丝120位于所述柔性缓冲部130远离所述基座110的一侧上。当所述机械臂400夹持所述工装100并带动所述工装100 移动时,若发生停顿、转向,所述医用支架10在惯性的作用下撞击所述柔性缓冲部130,避免所述医用支架10直接撞击硬质的基座110 而出现损伤变形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缓冲部130的硬度小于所述医用支架10 的硬度,但其硬度又不能过小,否则所述医用支架10易嵌入所述柔性缓冲部130中,不利于抛光。作为优选,所述柔性缓冲部130可采用PTFE(聚四氟乙烯)、PEEK(聚醚醚酮)或其他硬度相当的材料制作。特别地,当采用PEEK制作所述柔性缓冲部130时,所述柔性缓冲部130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重复使用。
优选,所述柔性缓冲部130远离所述基座110的一端的端面被设计为球面131,有利于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气泡的扩散,避免形成局部绝缘。另外,所述医用支架10在进行电解抛光之后还需要超声清洗,以去除附着于医用支架10内外表面的抛光液。在清洗时,所述基座110和所述装载丝120自下而上地布置,所述柔性缓冲部130 的呈球面131的端面朝向上方设置,防止抛光液聚集,以及所述医用支架10的端边磨损。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基座110优选为钛合金制造的回转体结构,钛合金的材质有利于减小电流损耗。所述基座110的轴向长度为 15mm-20mm,直径为5mm-10mm。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该尺寸可方便所述机械臂400夹持,另一方面在电解抛光的过程中,可降低对抛光电流的消耗,避免造成电流密度不均,再一方面在抛光之后的清洗过程中,还可减少对超声空化所产生的气泡的阻挡,进而防止所述医用支架10靠近所述基座110的一端出现端边效应,有利于快速清洗。
请进一步参考图1,优选所述第一夹持区111是沿所述基座110 之周向延伸一圈的凹槽,这样所述以夹持区111和所述第二夹持区 112分界明确,每次所述机械臂400夹持所述工装100时,其夹持位置恒定,对于同一型号的所述医用支架10而言,在保持机械臂400的夹持位置恒定的情况下,无需调整其他的抛光参数就可以包括医用支架10抛光的一致性。所述凹槽的轴向两端上分别形成有倒角,所述倒角在所述机械臂400夹持所述基座110时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所述机械臂400快速地定位至所述凹槽。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为1mm-2mm,轴向长度为4mm-7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区112也可以是沿所述基座110之周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夹持区111相隔离的凹槽,此时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在所述基座110上的夹持位置也保持恒定。或者,在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区111和所述第二夹持区112可连接为一体,即所述基座110的表面上具有一连续区域,所述连续区域的一部分可供所述机械臂400夹持以作为所述第一夹持区111,同时所述连续区域的另一部分可供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夹持以作为所述第二夹持区112。
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装载丝120为直线型结构,其可以是铂、钛或铱等材质的矫直丝材。直线型的所述装载丝120,一方面便于穿设所述医用支架10,避免装载时出现卡顿,另一方面使得所述装载丝120与所述医用支架10充分有效地接触,提高抛光效果。所述装载丝120的直径可为0.4mm-0.8mm,轴向长度可为45mm-80mm,使得整个所述工装的轴向长度可在60mm-100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工装100,结构简单,根据待抛光的医用支架10可选择合适材质的抛光丝120,并将所述医用支架10装载于所述抛光丝120上。然后配合所述机械臂400、电极装置300及抛光槽200,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可实现医用支架10电解抛光的全自动操作,提高抛光效率、改善抛光一致性和合格率。
接着,本文将结合图3及图4介绍利用所述抛光系统对医用支架 10进行电解抛光的过程。
首先,如图3所示,所述机械臂400夹持所述工装100之基座 110的第一夹持区111,并带动所述工装100移动至所述阳极夹爪 320处。所述工装100上装载有所述医用支架10。
接着,所述阳极夹爪320的第一阳极夹爪321和所述第二阳极夹爪322打开,所述机械臂400将所述工装100交接至所述阳极夹爪320上,其中所述基座100的第二夹持区112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上,所述装载丝120远离所述基座110的一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阳极夹爪322上。所述第一阳极夹爪321和所述第二阳极夹爪322共同夹持所述工装100,所述机械臂400放开所述工装100。
接着,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320朝向所述抛光槽 200内移动,以将所述工装100转移至所述抛光槽200内并浸没于所述抛光液中(如图4所示)。
接着,向所述阳极夹爪320和所述阴极板310供电,便可进行电解抛光。
抛光结束后,停止向所述阳极夹爪320和所述阴极310供电,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320移动,以提拉所述工装100,使所述工装100脱离所电解光液。
最后,所述机械臂400夹持所述工装100之基座110的第一夹持区111,所述阳极夹爪320打开,以将所述工装100交接至所述机械臂400上。所述机械臂400带动所述工装100远离所述阳极夹爪 320。至此,所述医用支架10的整个抛光流程结束。
在以上过程中,通过在所述控制单元中设定抛光参数,以使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机械臂4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阳极夹爪320对所述工装100执行相应操作,并控制所述阳极夹爪320与所述阴极板310之间的通断电,从而实现医用支架10的电解抛光过程的全自动化操作。
为进一步改善电解抛光的均匀性,所述医用支架10的内径大于所述装载丝120的直径。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拨杆组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抛光槽200上,用于驱动所述医用支架10在所述装载丝120上转动,以改变所述医用支架120与所述装载丝120相接触的位置。
具体地,所述拨杆组件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拨杆,所述拨杆设置在所述抛光槽200内。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拨杆靠近或远离所述工装100,所述拨杆用于与所述医用支架10接触,以驱动所述医用支架10在所述装载丝120上转动。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阴极板310设置在所述抛光槽200的一个侧壁上,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阴极板310的对侧,且所述拨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做水平的直线运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工装100。
再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槽200的底部还设置有搅拌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抛光液,以使所述抛光液的温度均匀。所述搅拌装置可以是磁力搅拌装置、循环泵或机械搅拌装置。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搅拌装置为磁力搅拌装置或循环泵,便于为所述机械臂400提供足够的运行空间。
基于前述的抛光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医用支架的抛光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所述机械臂夹持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一夹持区,并带动工装移动至所述阴极夹爪处,所述工装上装载有医用支架。
步骤S2:所述机械臂将所工装交接至所述阳极夹爪上,所述阳极夹爪同时夹持所述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
步骤S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向下移动至所述抛光槽中,以使所述工装浸没于抛光液中并位于预定的抛光位置。所述预定抛光位置一般是指与所述阴极板的中线齐平的位置,在该位置进行电解抛光,可改善医用支架上的电流均匀性,优化抛光效果。
步骤S4:对所述医用支架进行电解抛光。
在所述医用支架抛光结束之后,所述抛光方法还进一步包括:
步骤S5: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以提拉所述工装,使所述工装脱离所述抛光液。
步骤S6:所述阳极夹爪将所述工装交接至所述机械臂上。
步骤S7:所述机械臂带动所述工作远离所述阳极夹爪。
在上述过程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各个部件执行相应的操作,使得整个抛光过程,包括阳极夹爪处的上下料过程均可全自动地进行,显著地提高了医用支架的抛光效率、合格率及一致性,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的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S41:向所述阳极夹爪和所述阴极板供电,以进行电解抛光;
步骤S42:停止向所述阳极夹爪和所述阴极板供电,同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向上移动,以提拉所述工装至预定的停止位置;
步骤S4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阳极夹爪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工装回到所述抛光位置;
重复执行所述步骤S41至所述步骤S43至少两次,所述步骤S41 的执行时间为10s-30s,且所述步骤S42和所述步骤S43中,所述阳极夹爪的移动速度为200mm/s-400mm/s。这样操作的好处是,在所述阳极夹爪带动所述工装快速移动的过程中,积聚在医用支架内部的气泡可快速扩散,防止在所述医用支架的内部形成局部绝缘,进而影响抛光均匀性。可理解,这里所述预定的停止位置可以在抛光液的液面以下,也可以在抛光液的液面以上,一般所述停止位置高于所述抛光位置10mm-40mm,具体根据需要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支架的内径大于所述装载丝的直径,这样所述医用支架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绕所述装载丝转动。因此,所述抛光方法还包括步骤S8:所述拨杆组件驱动所述医用支架在所述装载丝上转动,以改变所述医用支架与所述装载丝的接触位置,进一步提高抛光均匀性。所述步骤S8与所述步骤S42同时执行,或者所述步骤S8与所述步骤S43同时执行。
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移动,以使所述拨杆远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一端到达所述工装的移动路径上,这样当所述工装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时,所述医用支架可与所述拨杆接触,两者之间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驱动所述医用支架在所述装载丝上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改变所述医用支架与所述装载丝的接触位置。应理解,这里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开始移动的时刻不做限定,只要在执行所述步骤S42或所述步骤S43的过程中,所述支架能够与所述拨杆接触即可。还应理解,在所述医用支架转动之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朝向远离所述工装的方向移动,以避免对所述阳极夹爪的移动造成阻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工装、抛光系统及抛光方法,所述工装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和所述装载丝均被配置为具有导电性,且所述基座的表面上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并用于装载医用支架。所述工装结构简单,在所述抛光系统中,机械臂和阳极夹爪可分别夹持所述第一夹持区和所述第二夹持区,从而机械臂可在阳极夹爪处自动上料或下料,提高电解抛光的自动化程度。当然,该工装也可用于半自动或纯手工的电解抛光过程。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装载丝;所述基座的表面设有沿其轴向布置的第一夹持区和第二夹持区;所述装载丝与所述基座轴向连接,所述装载丝用于装载医用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丝为直线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丝的直径为0.4mm-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缓冲部,所述柔性缓冲部套设在所述装载丝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缓冲部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的端面为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柔性缓冲部的材料包括PTFE和PEEK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轴向长度为15mm-20mm,直径为5mm-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区和/或所述第二夹持区是沿所述基座之周向延伸的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区和所述第二夹持区连接为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基座的材料包括钛合金;和/或,制造所述装载丝的材料包括铂、钛及铱中的任一种。
12.一种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装,用于在对医用支架电解抛光时装载所述医用支架,且所述基座和所述装载丝均被配置为具有导电性;
抛光槽,用于装载抛光液;
控制单元;
电极装置,包括阳极夹爪、第一驱动装置和阴极板;所述电极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且所述阳极夹爪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二夹持区和所述装载丝;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所述阳极夹爪移动;所述阴极板设置在所述抛光槽内,并浸没于所述抛光液中,所述阴极板与所述阳极夹爪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实现电性连接;以及,
机械臂,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并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夹持或放开所述工装之基座的第一夹持区,以及带动所述工装靠近或远离所述阳极夹爪。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支架装载在所述装载丝上,且所述医用支架的内径大于所述装载丝的直径;
所述抛光系统还包括拨杆组件,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抛光槽上,并包括拨杆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杆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工装;所述拨杆用于与所述医用支架接触,并驱动所述医用支架在所述装载丝上转动,以改变所述医用支架与所述装载丝的接触位置;
所述控制单元还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通信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拨杆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板设置在所述抛光槽的一个侧壁上,所述拨杆组件设置在所述阴极板的对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拨杆做水平直线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槽的底部设置有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所述抛光液。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抛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是磁力搅拌装置或循环泵。
CN202021217754.XU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Active CN213266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7754.XU CN213266776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17754.XU CN213266776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6776U true CN213266776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17754.XU Active CN213266776U (zh) 2020-06-28 2020-06-28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6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6408B2 (en) Device for microelectrodeposition through laser assisted flexible following tool electrode and deposition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thereof
CN112695372B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清洗设备
CN104619892A (zh) 用于电抛光的夹具、系统和方法
CN111636095B (zh) 一种增材制造金属管状件的电化学逐层抛光装置
CN213266776U (zh) 一种工装及抛光系统
CN113846372A (zh) 一种工装、抛光系统及抛光方法
KR20160009816A (ko) 와이어 방전 가공을 이용한 실리콘 웨이퍼 슬라이싱 장치
CN115142102A (zh) 一种利用激光辐照实现薄壁件背面诱导定域电沉积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86855B (zh) 一种电化学、机械复合抛光装置
US3616289A (en) Electroplate honing method
CN107858746B (zh) 一种心血管支架电解抛光装置
JP5796842B2 (ja) 電解研磨装置および電解研磨方法
US5935411A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electropolishing surgical needles
WO2010039491A2 (en) Electrolytic debur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KR101696144B1 (ko) 미세 금속박판 전해연마 장치
KR100647805B1 (ko) 음극롤러를 이용한 수평식 연속도금장치
KR101510043B1 (ko) 전해연마 장치
CN214271103U (zh) 一种主动式旋转电解抛光设备
KR100587992B1 (ko) 전해연마장치
CN212771038U (zh) 一种针对血管支架周期性转动电化学抛光装置
CN205556843U (zh) 电解抛光装置
CN214142604U (zh) 一种镂空铜工艺品表面抛光机
CN219808029U (zh) 一种管状植入物的电化学抛光装置
JPH06146066A (ja) 連続電解処理装置
CN112442728B (zh) 一种旋转式电解抛光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