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3653U - 一种瓶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瓶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3653U
CN213263653U CN202021362101.0U CN202021362101U CN213263653U CN 213263653 U CN213263653 U CN 213263653U CN 202021362101 U CN202021362101 U CN 202021362101U CN 213263653 U CN213263653 U CN 213263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bottle cap
opener
cap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21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政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nn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nn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nn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nni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21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3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3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3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Opening Bottles Or C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盖,用于与开瓶器配合开盖,其中:开瓶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本体部的底部的至少2个底部凸起;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设置在瓶盖本体的顶面上的至少2个瓶盖凹槽;瓶盖凹槽用于与开瓶器对应的底部凸起嵌合,向开瓶器施加力以驱动开瓶器时,开瓶器带动瓶盖转动,实现开盖。本实用新型的瓶盖,与配套的开瓶器配合使用,不仅开瓶器材料用量少,成本低,且开瓶效率高,不会导致瓶盖的外侧壁变形,不影响瓶盖的再次拧紧。

Description

一种瓶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瓶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盖。
背景技术
根据瓶口的形状以及内容物的不同,瓶盖的种类也有很多种。例如,适合于啤酒瓶的齿合式金属瓶盖,适用于罐头瓶的螺纹式金属瓶盖,以及适合于饮料瓶的螺纹式塑料瓶盖。现有技术中,对于徒手较难打开的瓶盖,针对不同的类型有多种不同的开瓶器。有适合于啤酒瓶的瓶盖的扳手式开瓶器,也有适合于红酒的螺旋式开瓶器,还有适用于罐头、饮料瓶的瓶盖的钳式开瓶器。
如图1所示,钳式开瓶器使用时是将瓶盖夹持在钳式开瓶器的弧形夹持段内,然后手握住钳式开瓶器的把手用力旋转。但钳式开瓶器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1)、钳式开瓶器通过增大开瓶器于瓶盖接触面的摩擦力,并通过一定长度的手柄,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开瓶目的,要求钳式开瓶器的外径较大且长度较长(长度需要满足能够使整只手握住),同时要求其材料具有一定的刚性,以免在多次旋转开瓶后发生形变。导致其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高,开瓶效率低。
(2)、现有的钳式开瓶器的内壁虽然设置了齿条,以增大与瓶盖的外壁之间的摩擦,但还是存在摩擦力小,易打滑,导致瓶盖虽然打开了,但是内容物洒出,不仅开盖难度较大,开瓶效率低,且造成卫生问题。例如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瓶盖上会产生水汽凝结,造成摩擦力减小而打滑的现象,导致开瓶失败。
(3)、钳式开瓶器易导致瓶盖形变。因为开瓶器的半径大小与瓶盖不一定完全相同,则在开瓶器缺口处就容易把瓶盖的外侧壁夹的坑坑洼洼的,导致瓶盖变形,影响瓶盖再次拧紧的效果。
(4)、另外,通常钳式开瓶器采用金属材质,多为不锈钢材质。因此其重量较大,且成本较高,售价也较贵。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有可调节直径的螺旋式开瓶器,但这种开瓶器易导致瓶盖的外侧壁发生形变,瓶盖虽然打开了,但是再拧紧就存在困难,因此,不适用于瓶盖需要再次盖合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设计新型的开瓶器或配套的瓶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与配套的开瓶器配合使用,不仅开瓶器材料用量少,成本低,且开瓶效率高,不会导致瓶盖的外侧壁变形,不影响瓶盖的再次拧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瓶盖,用于与开瓶器配合开盖,其中:
所述开瓶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底部的至少2个底部凸起;所述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上的至少2个瓶盖凹槽;
所述瓶盖凹槽用于与开瓶器对应的底部凸起嵌合,向所述开瓶器施加力以驱动所述开瓶器时,所述开瓶器带动所述瓶盖转动,实现开盖。
优选地,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嵌入所述瓶盖凹槽内后,在开盖方向上,所述瓶盖凹槽与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相互接触的受力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优选地,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瓶盖凹槽的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更优选地,所述瓶盖凹槽与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相互接触的受力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即所述瓶盖凹槽的平面为垂直平面。
更优选地,所述瓶盖凹槽上与所述平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瓶盖凹槽呈弧形,所述瓶盖凹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向外凸,并沿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优选地,所述瓶盖凹槽的数量为2~4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在瓶盖的顶面开设有至少2个瓶盖凹槽,与底面设置有至少 2个底部凸起的开瓶器相匹配,通过底部凸起插入瓶盖凹槽内,然后对开瓶器施加切向力,很容易实现开盖,且操作十分便捷,开瓶效率高。同时不会导致瓶盖的外侧壁变形,不影响瓶盖的再次拧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钳式开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瓶器和瓶盖组合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开瓶器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开瓶器的左视图。
图6为开瓶器沿图3中A-A向剖视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开瓶器的俯视图,其中底部凸起为弧形柱状,2个底部凸起沿本体部的底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图8为实施例1的瓶盖的俯视图,其中瓶盖凹槽为弧形,2个瓶盖凹槽沿瓶盖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图9为实施例1的开瓶器的俯视图,其中底部凸起为弧形柱状,3个底部凸起沿本体部的底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图10为实施例1的瓶盖的俯视图,其中瓶盖凹槽为弧形,3个瓶盖凹槽沿瓶盖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图11为实施例2的开瓶器的俯视图(安装了1个侧壁凸起)。
图12为实施例2的开瓶器的俯视图(未安装侧壁凸起)。
图13为图12的B-B向剖视图。
图14为侧壁凸起的俯视图。
图15为侧壁凸起的侧视图。
图16为实施例2的开瓶器的俯视图(安装了2个侧壁凸起)。
图17为16的C-C向剖视图。
图18为开瓶器和瓶盖组合的爆炸图,其中底部凸起的直面与本体部的底面的夹角θ小于90度,瓶盖凹槽的直面与顶面的夹角α小于90度。
图中:
10-本体部、11-底部凸起、12-防滑凸条、13-侧壁凸起;
20-瓶盖、21-瓶盖凹槽;
101-卡槽、102-第一部分、103-第二部分、104-端部凹槽;
111-底部凸起的垂直面、112-底部凸起的弧形面;
211-瓶盖凹槽的垂直面、212-瓶盖凹槽的弧形面;
131-凸起本体、132-卡部、133-端部凸起、134-弧形部、135-凸起本体的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及开瓶器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瓶盖,包括瓶盖本体20,和设置在所述瓶盖本体20的顶面上的2个瓶盖凹槽21。还提供一种开瓶器,包括圆形柱状的本体部10,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的底部的2个底部凸起11。
本实用新型的瓶盖20开盖时,与特定结构的开瓶器配合使用。所述瓶盖凹槽21 用于与对应的底部凸起11嵌合,向所述开瓶器施加力以驱动所述开瓶器时,所述开瓶器带动所述瓶盖转动,实现开盖。
优选地,如图2至图4和图6所示,所述底部凸起11在开盖方向的受力面为底部凸起的垂直平面111,所述瓶盖本体20的顶面为平面,在重新拧紧瓶盖的方向上,所述底部凸起11上与所述底部凸起的垂直平面111相对的另一面为底部凸起的弧形面112。
所述底部凸起11嵌入所述瓶盖凹槽21内后,在开盖方向上,所述瓶盖凹槽21 与所述底部凸起11相互接触的受力面为瓶盖凹槽的垂直平面211;在重新拧紧瓶盖的方向上,与所述瓶盖凹槽的垂直平面211相对的另一面为瓶盖凹槽的弧形面21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受力面指的是当开盖时,所述底部凸起11与所述瓶盖凹槽 21相互抵靠并能传递施加在所述开瓶器上的力矩的接触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和图18所示,所述底部凸起11在开盖方向的受力面可以为平面。所述瓶盖本体20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底部凸起的平面与所述本体部10的底部的夹角θ≤90度即可。对应地,所述瓶盖凹槽的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20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如此设置,所述底部凸起11的平面与对应的瓶盖上的瓶盖凹槽的平面相匹配。有利于提高开盖效率。
通常,人们习惯用右手开瓶或旋紧瓶盖。相对于右手而言,所述瓶盖的开盖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旋紧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开盖方向为常规方向,即为逆时针方向。当逆时针开盖时,所述底部凸起的垂直平面111与所述瓶盖凹槽的垂直平面211相抵靠,所述底部凸起的弧形面112与所述瓶盖凹槽的弧形面212相匹配,从而通过相互匹配的直面传递力矩,实现所述瓶盖20的开启。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瓶盖的开盖方向,开盖方向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瓶盖和开瓶器的使用。所述瓶盖的开盖方向也可以为顺时针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底部凸起11可插入所述瓶盖凹槽21内,且大小和深度均与所述瓶盖凹槽21相匹配,不会因所述瓶盖凹槽21过大、所述底部凸起 11过小,或所述瓶盖凹槽21过小,所述底部凸起11过大而影响插入和开瓶效果。
同时,不限定所述底部凸起11和瓶盖凹槽21的具体形状。只要能够相互匹配,且传递力矩即可。所述底部凸起11的形状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形状,例如还可以为方块状,楔形,圆柱形,椭圆柱形和弧形柱状等。
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适用于啤酒瓶盖、罐头瓶盖及饮料瓶盖等的开启,特别适用于较难打开的罐头瓶盖。例如,可在罐头瓶的所述瓶盖20上通过铆钉机打出2个所述瓶盖凹槽21,以与所述本体部10底部的2个底部凸起11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所述本体部的具体形状,可以为本领域的常规形状,例如还可以为椭圆形,方形,五角星形状,花瓣形,还可以设计成各种动物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所述底部凸起11的具体数量,但均至少为2个。优选地,所述底部凸起11的数量为2~4个。对应的所述瓶盖凹槽的数量为2~4个。对应地,不限定所述瓶盖凹槽21的具体数量,所述瓶盖凹槽21的数量与所述底部凸起11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2~4个所述底部凸起11沿所述本体部10的底面的圆心圆周均布。对应地,2~4个所述瓶盖凹槽11沿所述瓶盖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不仅结构简单,且材料用量少,因而成本低。同时操作十分便捷,很容易实现开盖,开瓶效率高。且不会导致瓶盖的外侧壁变形,不影响瓶盖的再次拧紧。
就像充电器的标准插接头一样,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手机充电,只要手机的充电接头与充电器的标准插接头相匹配即可。同理,本实施例的开瓶器,其底部凸起的形状和间距可以设置成标准数据,瓶盖上相应的瓶盖凹槽也可设置成与底部凸起相匹配的标准形状和间距,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可适用于多种瓶体上的瓶盖的开启。
同时,所述本体部10设计为圆形柱状,加工更加容易,且材料用量最少。
另外,可在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上进一步设置若干个锯齿状的防滑凸条12,以提高手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的摩擦力,从而更有利于打开瓶盖,开瓶效率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技术方案,如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底部凸起11 呈弧形柱状,所述底部凸起21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向外凸,并沿所述本体部10的底面的圆心圆周均布。对应地,所述瓶盖凹槽21呈弧形,所述瓶盖凹槽21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均向外凸,并沿所述瓶盖本体20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如此设置,所述底部凸起11与所述瓶盖凹槽21能够实现更好的配合和传递力矩,因此,开瓶稳定性提高,且开瓶效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所述开瓶器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或塑料等常规材料。金属中,较常用的是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2
如图1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开瓶器,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上的至少1个侧壁凸起13。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可拆卸地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壁凸起13也可与所述本体部10一体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壁凸起13用于与手配合以向所述本体部10的外周施加切向力,以使所述本体部10能够带动所述瓶盖20旋转。
优选地,如图11、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侧壁凸起13包括凸起本体131,及设置在所述凸起本体131的末端的卡部132;如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本体部10的上表面的外缘具有卡槽101,所述侧壁凸起13从上往下卡入所述卡槽101内,实现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的可拆卸安装。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2至图15所示,所述卡槽101整体呈T型,包括第一部分 102和第二部分103,所述第一部分102位于所述本体部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部分 103贯通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
所述第一部分102的两端具有端部凹槽104,两个所述端部凹槽104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连接处的所述第二部分103的宽度;所述卡部132的两端具有与所述端部凹槽 104相匹配的端部凸起133;安装时,所述卡部132嵌入所述卡槽101的第一部分102 内,所述端部凸起133嵌入所述端部凹槽104内,所述凸起本体131的内端嵌入所述卡槽101的第二部分103内,外端凸出在所述外侧壁外。
如此设置,能够有效实现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的可拆卸安装。且所述侧壁凸起13被所述卡槽101水平限位,当对所述侧壁凸起13施加切向力时,所述侧壁凸起13不会从所述本体部10的上表面掉出,提高了所述侧壁凸起13的安装使用稳定性,进而确保开盖效率。
如图16至图17所示,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的另一种可拆卸安装方式是:设置所述第一部分102在所述本体部10上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部分103的深度,形成限位槽,所述卡部132的底部具有限位凸块。安装时,所述卡部132嵌入所述卡槽101的第一部分102内,所述限位凸块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凸起本体131的内端嵌入所述卡槽101的第二部分103内,外端凸出在所述外侧壁外。
如此设置,也能有效实现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的可拆卸安装,且确保所述侧壁凸起13的安装使用稳定性,进而确保开盖效率。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可行的方式实现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的可拆卸安装。所述侧壁凸起13与所述本体部10也可以一体成型。
如图14和图15所示,优选地,所述凸起本体131的外壁两侧设置有弧形部134,所述弧形部134与所述圆形柱状的本体部10的外侧壁相匹配。当所述侧壁凸起13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本体部10上时,所述弧形部134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抵靠。如此设置,不仅提高了所述侧壁凸起13的结构强度,也提高了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6所示,所述凸起本体131在与所述手指接触的侧面具有与手指匹配的凸起本体的弧形面135。弧形的设计使得手指在向所述侧壁凸起13施力时,施力更加均匀,且手部受到的反作用力更均匀,手的异物感降低,手感更好。
当所述侧壁凸起13为2个时,两个所述凸起本体的弧形面135分别位于所述侧壁凸起13的对称中心线的两侧。如此设置,当2个手指(通常采用施力较好的拇指和食指)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起本体的弧形面135相抵靠,并逆时针用力,则所述瓶盖能够更容易被旋转打开。
更优选地,如图16所示,所述凸起本体131的两个侧面均具有与手指匹配的凸起本体的弧形面135。
如此设置,使用时随意拿住所述开瓶器都能用到弧形的一边,使得开瓶时更加随意,因而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所述侧壁凸起13的具体数量,但至少为1个。通常所述侧壁凸起13可设置为1~5个。当设置有5个侧壁凸起13时,每一个手指头与一个侧壁凸起13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制所述侧壁凸起13凸出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的长度,可以设置为较长,类似于手柄。
优选地,所述侧壁凸起13凸出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的长度为10~30mm。如此设置,所述侧壁凸起13刚好能够抵住手指,能够很好地传递手指及手部施加的切向力。同时也不会过长导致材料浪费或者产生携带、收纳不便等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侧壁凸起13凸出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锯齿状的防滑凸条12凸出于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的长度。
当所述本体部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侧壁凸起13时,可不设置所述防滑凸条12。
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使用时,所述底部凸起11可嵌入所述瓶盖上对应的凹槽21内,然后通过手向所述侧壁凸起13施力,从而使所述本体部10能够带动所述瓶盖旋转,实现所述瓶盖的开启。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不仅结构简单,且材料用量少,因而成本低。同时手的施力能够更好地传递给所述本体部和瓶盖,因为开平效率更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瓶盖,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开瓶器配合开盖,其中:
所述开瓶器包括本体部,和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底部的至少2个底部凸起;所述瓶盖包括瓶盖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上的至少2个瓶盖凹槽;
所述瓶盖凹槽用于与开瓶器对应的底部凸起嵌合,向所述开瓶器施加力以驱动所述开瓶器时,所述开瓶器带动所述瓶盖转动,实现开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嵌入所述瓶盖凹槽内后,在开盖方向上,所述瓶盖凹槽与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相互接触的受力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凹槽与所述开瓶器的底部凸起相互接触的受力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为平面,所述瓶盖凹槽的平面与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夹角α≤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凹槽上与所述平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凹槽呈弧形,所述瓶盖凹槽的外侧壁和内侧壁分别向外凸,并沿所述瓶盖本体的顶面的圆心圆周均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凹槽的数量为2~4个。
CN202021362101.0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瓶盖 Active CN213263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2101.0U CN213263653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瓶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2101.0U CN213263653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瓶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3653U true CN213263653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5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2101.0U Active CN213263653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瓶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3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23465A (en) Bottle cap and can tab opener
US4979407A (en) Bottle opener
JP4783866B2 (ja) ペットボトル用キャップ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ペットボトル、並びに、ペットボトル用キャップのオープナー
US3600982A (en) Jar cover remover
US4911038A (en) Multi-purpose device for opening containers
US20050252343A1 (en) Arthritis sufferers multi purpose beverage container opener/sealer with printable surface
CA2502931A1 (en) Tamper evident tube closure with twist-away centring
US4583429A (en) Tab top can opener
US20060179978A1 (en) Jar lid vacuum release tool
CN213263653U (zh) 一种瓶盖
CN213265673U (zh) 一种开瓶器
US20100186553A1 (en) Bottle Cap Remover
AU3888093A (en) Tool for breaking a vacuum in a preserving jar closed with a screw cap
WO1983002265A1 (en) Bottle opener
EP0741106B1 (en) Unscrewing device for threaded plastic caps
US20110088516A1 (en) Container lid opening device
CN220116195U (zh) 一种便携式开瓶器
JP2007091272A (ja) キャップ開封器具
CN220640957U (zh) 一种安全易开瓶盖
CN214734331U (zh) 一种简易开盖装置
CN214114874U (zh) 一种大小可调节的开瓶器
US8146459B2 (en) Opener for plastic bottle twist caps
CN215479608U (zh) 一种多功能开瓶器
CA1252431A (en) Beverage container and cap remover
CN214567422U (zh) 一种包装袋用t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