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46429U -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46429U
CN213246429U CN202021823826.5U CN202021823826U CN213246429U CN 213246429 U CN213246429 U CN 213246429U CN 202021823826 U CN202021823826 U CN 202021823826U CN 213246429 U CN213246429 U CN 213246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culture pond
shrimp
density
microalg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38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焕
王林华
段健诚
高威
赵思哲
邓高威
欧阳乐飞
王攀攀
阎斌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8238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46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46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46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包括:虾养殖池;集污池,其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将集污池分隔成第一池和第二池,第一池和第二池通过过滤部件相连通;微藻养殖池;轮虫养殖池;虾养殖池与第一池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养虾废水排放至第一池,第二池、微藻养殖池、轮虫养殖池以及虾养殖池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构成流体循环的回路,集污池高于微藻养殖池,微藻养殖池高于轮虫养殖池,轮虫养殖池高于虾养殖池,虾养殖池连通至第一池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污泵。以微藻、轮虫和虾构成循环养殖,虾的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都会有所提高,能节约养殖成本,废水几乎达到零排放,为水产养殖开辟新模式。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摄入营养物质。但投放的饵料、化学品和抗生素等仅有9.0%~17.4%的能量成功传递到水产品,其余均残余在水体中。养殖动物将外部能量转化为自身能量的同时会产生排泄物,使养殖水体富含氮磷。这使得邻近海域出现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等现象,威胁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同时增大了养殖成本。目前循环养殖系统已经在工厂养殖中广泛运用,但是传统的循环养殖模式成本高,利用生物絮团来净化水质,对技术要求高。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长臂虾属、白虾亚属,广泛分布于黄海、东海与南海。脊尾白虾为近岸广盐、广温、广布物种,产于中国附近海域,它还是对虾养殖池和海水鱼类养殖池中的重要副产品,近年来养殖面积日益扩大,苗种需求日益增加,完善和发展脊尾白虾的人工育苗技术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亟待找出一个对环境友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养殖水体污染,提高虾的生长率、存活率和抗逆性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包括:
虾养殖池;
集污池,其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将所述集污池分隔成第一池和第二池,所述第一池和所述第二池通过所述过滤部件相连通;
微藻养殖池;
轮虫养殖池;
所述虾养殖池与所述第一池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养虾废水排放至所述第一池,所述第二池、所述微藻养殖池、所述轮虫养殖池以及所述虾养殖池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构成流体循环的回路,所述集污池高于所述微藻养殖池,所述微藻养殖池高于所述轮虫养殖池,所述轮虫养殖池高于所述虾养殖池,所述虾养殖池连通至所述第一池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污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以微藻、轮虫、虾为基础的循环养殖系统,微藻可以喂养轮虫,而经过微藻营养强化过的轮虫来喂养虾,虾的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都会有所提高,养虾的废水又可以供于微藻的繁殖,形成绿色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能节约养殖成本,废水几乎达到零排放,为水产养殖开辟新模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在线监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分别检测所述虾养殖池和所述微藻养殖池内微藻密度的微藻密度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所述虾养殖池和所述轮虫养殖池内轮虫密度的轮虫密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虾养殖池内水体氨氮浓度的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用于对外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模块,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微藻密度检测模块、所述轮虫密度检测模块、所述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报警模块分别信号连接。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池连通至所述微藻养殖池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微藻养殖池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阀打开。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藻养殖池连通至所述轮虫养殖池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轮虫养殖池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打开。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微藻养殖池连通至所述轮虫养殖池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所述轮虫养殖池连通至所述虾养殖池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虾养殖池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三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和所述第三阀打开;当所述虾养殖池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四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三阀打开。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虾养殖池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蓄水池连通至所述虾养殖池的管路上设置有补水泵和补水阀,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补水阀打开。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微藻养殖池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与/或所述轮虫养殖池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与/或所述虾养殖池内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向外发出报警信号。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声光报警器,当所述微藻养殖池内的微藻密度低于所述第一密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橙色光信号;当所述轮虫养殖池内的轮虫密度低于所述第二密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黄色光信号;当所述虾养殖池内的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所述浓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红色光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池与所述虾养殖池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过滤后的部分水流输送至所述虾养殖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过滤部件包括活性炭生化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流程示意图;
其中:100、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1、虾养殖池;11、排污泵;
2、集污池;21、过滤部件;22、第一池;23、第二池;
3、微藻养殖池;
4、轮虫养殖池;
5、第一阀;
6、第二阀;
7、第三阀;
8、蓄水池;81、补水泵;82、补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的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100,它包括虾养殖池1、集污池2、微藻养殖池3、轮虫养殖池4以及蓄水池8。
虾养殖池1内部可用于养殖脊尾白虾,其整体上为圆柱桶状结构,直径为10m,高1m。
集污池2的尺寸规格为0.5m*0.5m*0.5m,集污池2上方设置有紫外灭菌灯,集污池2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21,过滤部件21将集污池2分隔成第一池22和第二池23,第一池22和第二池23通过过滤部件21相连通。过滤部件21采用活性炭生化棉。该活性炭生化棉可拆卸和冲洗,经过活性炭生化棉过滤的残渣可通过管路排出。第二池23连通至微藻养殖池3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5。通过第一阀5的开闭来选择将第二池23内的水流流入至下游的微藻养殖池3内。
微藻养殖池3的尺寸规格为0.6m*0.6m*0.5m,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能在3至4天内达到高密度,微藻养殖池3连通至轮虫养殖池4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6。通过第二阀6的开闭来选择将微藻养殖池3内的水流(其中含有微藻)流入至下游的轮虫养殖池4内。
轮虫养殖池4的尺寸规格为1m*1m*0.5m,轮虫达到一定密度后可单独收集起来,对外出售或用作虾的饵料。轮虫养殖池4连通至虾养殖池1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7。通过第三阀7的开闭来选择将轮虫养殖池4内的水流(其中含有轮虫)流入至下游的虾养殖池1内。
虾养殖池1与第一池22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养虾废水排放至第一池22。第二池23、微藻养殖池3、轮虫养殖池4以及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构成流体循环的回路,集污池2高于微藻养殖池3,微藻养殖池3高于轮虫养殖池4,轮虫养殖池4高于虾养殖池1,虾养殖池1连通至第一池22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污泵11。
结合图2所示,由于集污池2高于微藻养殖池3,微藻养殖池3高于轮虫养殖池4,轮虫养殖池4高于虾养殖池1,并且虾养殖池1连通至第一池22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污泵11。在集污池2内,第一池22能够接收来自虾养殖池1排放的养虾废水,并通过过滤部件21进行过滤同时经由紫外灭菌灯灭菌,过滤和灭菌后的水流储存在第二池23内,第二池23基于重力势能将水流(含氨氮等微量元素)通过管路输送至下游的微藻养殖池3内,从而为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提供养料,这是因为在微藻等藻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从而促使氨氮转化,使得微藻等大量繁殖。微藻养殖池3基于重力势能将水流(含有微藻)输送至下游的轮虫养殖池4内,从而为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提供养料,轮虫养殖池4基于重力势能将水流(含有轮虫)输送至下游的虾养殖池1内,从而为虾养殖池1的脊尾白虾提供饵料,而虾养殖池1产生的废水经由排污泵11再泵送至最上游的集污池2内,以此形成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因此,该循环养殖系统100以微藻、轮虫、虾为基础,微藻可以喂养轮虫,而经过微藻营养强化过的轮虫来喂养虾,虾的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都会有所提高,养虾的废水又可以供于微藻的繁殖,形成绿色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能节约养殖成本,废水几乎达到零排放,为水产养殖开辟新模式。
此外,第二池23与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过滤后的部分水流输送至虾养殖池1。从而为虾养殖池1内提供部分补水。
蓄水池8与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相连通,蓄水池8连通至虾养殖池1的管路上设置有补水泵81和补水阀82,当虾养殖池1内的水体氨氮含量过高时,可通过蓄水池8向虾养殖池1内注入水流,从而达到换水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养殖池之间连通的管路均可采用PVC水管,水管的直径为25㎜,具体可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对象来调整。并且,微藻养殖池3和轮虫养殖池4均为半透明的PE加厚材料制成,虾养殖池1为水泥池。
为了实现该绿色循环养殖系统100的自动化养殖,对上述各个阀实现自动控制,以便其在适宜的时机开闭,该系统100还包括在线监测装置和控制装置。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分别检测虾养殖池1和微藻养殖池3内微藻密度的微藻密度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虾养殖池1和轮虫养殖池4内轮虫密度的轮虫密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虾养殖池1内水体氨氮浓度的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用于对外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模块,控制装置与微藻密度检测模块、轮虫密度检测模块、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报警模块分别信号连接。
其中,微藻密度检测模块和轮虫密度检测模块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迅数F310浮游生物智能鉴定计数仪。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ZXAD-1在线氨氮仪。报警模块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声光报警器,其可以对外发出颜色信号和峰鸣信号,从而向养殖户发出提醒。
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实现的:当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与/或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与/或虾养殖池1内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控制报警模块向外发出报警信号。
其中,当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5打开。与此同时,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橙色光信号。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阀5的开闭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这样的:当微藻养殖池3的微藻密度低于1*106cell/ml时,即第一密度阈值,可在控制装置中预置,声光报警器提供自动报警并亮橙色的灯,第一阀5打开,集污池2的第二池23向微藻养殖池3内补入含氨氮的水流,当微藻养殖池3内的水位达到0.4m的时候,第一阀5关闭。
其中,当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阀6打开。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阀6的开闭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这样的:当轮虫养殖池4的轮虫密度低于100cell/ml时,即第二密度阈值,可在控制装置中预置,声光报警器提供自动报警并亮黄灯,第二阀6打开,轮虫养殖池4内的水位达到0.4m的时候,第二阀6关闭。
其中,当虾养殖池1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三密度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阀6和第三阀7打开;当虾养殖池1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四密度阈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阀7打开。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阀6和第三阀7的开闭的一个应用例子可以是这样的:当微藻的密度低于6*103cell/ml时,即第三密度阈值,可在控制装置中预置,第二阀6、第三阀7打开,使藻液进入轮虫养殖池4内再进入虾养殖池1内,当微藻的密度达到6*103cell/ml时,第二阀6关闭。当轮虫的密度低于30cell/ml时,即第四密度阈值,可在控制装置中预置,第三阀7打开,当轮虫的密度达到30cell/ml时,第三阀7关闭。
当虾养殖池1内的水体氨氮浓度高于0.4mg/L时,即浓度阈值,可在控制装置中预置,控制装置控制补水阀82打开,与此同时,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红色光信号。
当然,上述控制各个阀的关闭的方式是在相应养殖池内设置液位传感器等结构,通过液位信号来控制阀的关闭,当然也可是设置阀的开闭时间来实现阀开启后一段时间自动关闭,或者是根据上述各个检测模块的检测信号来判定。
本申请的技术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说明书中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前提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形和修改,而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应当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虾养殖池(1);
集污池(2),其内部设置有过滤部件(21),所述过滤部件(21)将所述集污池(2)分隔成第一池(22)和第二池(23),所述第一池(22)和所述第二池(23)通过所述过滤部件(21)相连通;
微藻养殖池(3);
轮虫养殖池(4);
所述虾养殖池(1)与所述第一池(22)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养虾废水排放至所述第一池(22),所述第二池(23)、所述微藻养殖池(3)、所述轮虫养殖池(4)以及所述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构成流体循环的回路,所述集污池(2)高于所述微藻养殖池(3),所述微藻养殖池(3)高于所述轮虫养殖池(4),所述轮虫养殖池(4)高于所述虾养殖池(1),所述虾养殖池(1)连通至所述第一池(22)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污泵(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线监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在线监测装置包括用于分别检测所述虾养殖池(1)和所述微藻养殖池(3)内微藻密度的微藻密度检测模块、用于分别检测所述虾养殖池(1)和所述轮虫养殖池(4)内轮虫密度的轮虫密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虾养殖池(1)内水体氨氮浓度的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用于对外发出报警信号的报警模块,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微藻密度检测模块、所述轮虫密度检测模块、所述水体氨氮浓度检测模块以及所述报警模块分别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23)连通至所述微藻养殖池(3)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5),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阀(5)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养殖池(3)连通至所述轮虫养殖池(4)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6),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6)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养殖池(3)连通至所述轮虫养殖池(4)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阀(6),所述轮虫养殖池(4)连通至所述虾养殖池(1)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阀(7),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虾养殖池(1)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三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阀(6)和所述第三阀(7)打开;当所述虾养殖池(1)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四密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三阀(7)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水池(8),所述蓄水池(8)与所述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相连通,所述蓄水池(8)连通至所述虾养殖池(1)的管路上设置有补水泵(81)和补水阀(82),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虾养殖池(1)内的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补水阀(82)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配置成:当所述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密度低于第一密度阈值时,与/或所述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密度低于第二密度阈值时,与/或所述虾养殖池(1)内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浓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报警模块向外发出报警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声光报警器,当所述微藻养殖池(3)内的微藻密度低于所述第一密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橙色光信号;当所述轮虫养殖池(4)内的轮虫密度低于所述第二密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黄色光信号;当所述虾养殖池(1)内的水体氨氮浓度高于所述浓度阈值时,所述声光报警器对外发出红色光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池(23)与所述虾养殖池(1)通过管路相连通且配置成将过滤后的部分水流输送至所述虾养殖池(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21)包括活性炭生化棉。
CN202021823826.5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Active CN213246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3826.5U CN21324642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3826.5U CN21324642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46429U true CN213246429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78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3826.5U Active CN213246429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46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9711A (zh) 一种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一体化处理净化系统及方法
CN211091384U (zh) 一种低能耗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9914686U (zh) 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的复合种养殖系统
CN203105348U (zh) 太阳能与空气热源的恒温水产养殖系统
CN113767873A (zh) 一种海水稻鱼虾生态循环种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12544546A (zh) 一种自净化循环水鱼菜禽共生养殖装置
CN213246429U (zh) 一种用于虾的绿色循环养殖系统
CN112616769A (zh) 一种淡水工厂化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CN208191898U (zh) 一种加州鲈鱼良种繁育封闭式循环水育苗系统
CN213961378U (zh) 一种设施内规模化深水养殖系统
CN216058832U (zh) 一种海水稻鱼虾生态循环种养殖装置
CN212368187U (zh) 一种带有生物碳源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12368186U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CN205367901U (zh) 畜禽水产稻草基质消纳池
CN115536154A (zh) 一种鱼菜生态种养复合水处理循环系统
CN111990323B (zh)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209882835U (zh) 一种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生态循环净化系统
CN207525106U (zh) 内陆海水养殖系统
CN111034665A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标粗系统
CN105000761A (zh) 去除高密度鱼类养殖循环水中氮元素的方法
CN213784865U (zh) 一种利用光唇鱼养殖尾水流水培育壶状臂尾轮虫的装置
CN219019943U (zh) 一种适用于海上大黄鱼繁育平台的生物饵料生产装置
CN217609008U (zh) 一种新型跑道鱼养殖系统
CN215012720U (zh) 一种基于鱼藻共生的水循环水族箱
CN215123386U (zh) 一种海水循环水养殖的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JIANGSU (LIANYUNGANG)

Assignor: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826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green circular aquaculture system for shrimp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2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1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