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68186U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368186U CN212368186U CN202022176628.0U CN202022176628U CN212368186U CN 212368186 U CN212368186 U CN 212368186U CN 202022176628 U CN202022176628 U CN 202022176628U CN 212368186 U CN212368186 U CN 2123681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il water
- culture area
- carbon
- fish
- carbon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包括:生物碳源养殖区,其上设有供外部尾水进入的尾水进水口,用于排放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尾水的尾水排水口,以及用于使外部尾水进入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后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内循环流动的自循环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进入到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生物碳源养殖区将尾水的碳含量提高,以代替人工补碳,进而通过尾水排水口进入其他养殖池塘。在尾水短缺的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自循环通道能够自成循环体系,维持生物碳源养殖区内的微生物系统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养殖鱼类仅能消化吸收投喂饵料中的20%~40%的蛋白质,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留在养殖水环境中。目前的池塘高密度养殖普遍存在碳氮比过低的状况,从而抑制了水体脱氮的过程,因此在净化池塘养殖水体时通常采用人工补碳的方式,以甲醇、乙醇、乙酸和葡萄糖等作为为碳源补充进养殖水环境中,但是此方式存在投入原料及施用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而且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养殖池塘尾水的排放是有季节性的,因此尾水的排放会受养殖时间、出塘过于集中问题等因素影响,具有间隙性排放的特点。因此,目前的生物技术尾水处理手段,在尾水短缺的季节时会出现尾水处理设备无法运行及微生物系统崩溃的情况,当再次排放尾水时生物净化功能得不到及时恢复造成养殖尾水无法净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独立的生物碳源养殖区和调节养殖鱼类饲料碳氮比及连续补碳技术解决了,解决了池塘养殖尾水中的碳氮比低、在使用葡萄糖等作为碳源补充时导致成本高、在尾水不排放的时期出现尾水处理设备无法运行及微生物系统崩溃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方法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碳源养殖区,其上设有供外部尾水进入的尾水进水口,用于排放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尾水的尾水排水口,以及用于供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内水体循环流动的自循环通道,外部尾水进入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后通过所述自循环通道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内循环流动。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包括:
补碳鱼类养殖区,其用于养殖鱼类,并通过投喂高碳源低蛋白饲料提高其内水体的碳含量;
固体废弃物发酵区,其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连通,且对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沉淀和发酵处理;
尾水处理池塘,其与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连通,且与所述尾水进水口连通以供外部尾水进入。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还包括与所述尾水处理池塘连通的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所述尾水排水口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连通以排放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的尾水,所述自循环通道连通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和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以供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的尾水进入到所述碳鱼类养殖区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尾水处理池塘包括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所述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用于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所述尾水处理池塘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连通。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和所述自循环通道依次连通,且所述自循环通道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连通,以形成供外部尾水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内循环流动的自循环系统。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水体的碳氮比。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碳氮比的检测模块、用于显示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结果的显示模块、用于发射所述检测模块检查结果至移动终端的信号发射模块,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结果的存储模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警示模块,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结果超出预设碳氮比值时所述警示模块发出警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进入到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生物碳源养殖区将尾水的碳含量提高,以代替人工补碳,进而通过尾水排水口进入其他养殖池塘。不但能够降低补碳成本,而且资源利用率高,不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尾水短缺的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自循环通道能够自成循环体系,维持生物碳源养殖区内的微生物系统正常运行,不但能够防止生物碳源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崩溃,还能实现尾水的零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布局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循环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碳源养殖区1,其上设有供外部尾水进入的尾水进水口2,用于排放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尾水的尾水排水口3,以及用于供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水体循环流动的自循环通道4,外部尾水进入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后通过所述自循环通道4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循环流动。在密集型养殖池塘的水环境中,会存在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来源于饲料以及鱼类粪便,其中含有大量可生化降解的物质,固体废弃物水解释放有机物的同时约有51%的氮。随着氮含量的增加,导致水体的碳氮比低,因为碳源缺乏而造成水体中亚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对鱼类有潜在的胁迫和毒性影响,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鱼类死亡。因此必须对碳氮比低的水体,即尾水进行处理。
尾水处理主要包括利用残饵和鱼类粪便等固体废弃物经过发酵或水解的产物用作系统中反硝化的补充碳源,但是此方式难以人工进行调节,而且处理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对密集型养殖池塘的脱氮处理。此时再采用曝气净化的方法对尾水进行脱氮处理。当上述两种方式依旧不能满足对生态鱼塘的尾水脱氮的要求时,需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提高碳氮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进入到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生物碳源养殖区将尾水的碳含量提高,以代替人工补碳,进而通过尾水排水口进入其他养殖池塘。不但能够降低补碳成本,而且资源利用率高,不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尾水短缺的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自循环通道能够自成循环体系,维持生物碳源养殖区内的微生物系统正常运行,不但能够防止生物碳源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崩溃,还能实现尾水的零排放。通过将生物碳源养殖区的含碳量高的水体与尾水混合,从而提高尾水的碳氮比。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包括:
补碳鱼类养殖区11,其用于养殖鱼类,并提高其内水体的碳含量;往补碳鱼类养殖区中投喂低蛋白含量的饲料,鱼类进食低蛋白含量的饲料的后的排放的鱼类粪便中主要成分为有机物,以减少残饵和鱼类粪便中的含氮量,进一步提升补碳鱼类养殖区水体中的碳氮比。
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其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连通,且对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沉淀和发酵处理;补碳鱼类养殖区产生的尾水排放至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中进行静置,进行第一次沉淀,使得固体废弃物积累在补碳鱼类养殖水槽底部形成沉淀物,固体废弃物在沉淀的过程中同时完成发酵处理,转换成碳水化合物。沉淀到底部的固体废弃物经过发酵处理后的发酵产物能为异养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碳源。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是使在污泥外部好氧区形成的NOx -,通过内层缺氧区反硝化作用降低从而减少主体溶液中NOx -(NO2 -+NO3 -)的积累。
尾水处理池塘13,其与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连通,且与所述尾水进水口2连通以供外部尾水进入。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还包括与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连通的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所述尾水排水口3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连通以排放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的尾水,所述自循环通道4连通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和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以供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的尾水进入到所述碳鱼类养殖区11中。尾水在进行曝气脱氮处理的时候,水体同时会得到增氧的效果,富氧的水体环境有利于藻类,水草类的生长,而水草、藻类丰富的水体环境适合虾类、贝类的成长,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包括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所述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用于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连通。
尾水处理池塘13包括用于进行第一次脱氮处理的沉淀反硝化还原区131,以及用于进行第二次脱氮处理的曝气净化区132,所述沉淀反硝化还原区131与所述曝气净化区132依次连通。尾水进入沉淀反硝化后对尾水中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沉淀,然后通过经过发酵或水解的产物用作系统中反硝化的补充碳源,不但能够脱氮,而且还可以提高碳含量。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设置在曝气净化区内,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包括用于搅拌装置1321和曝气装置1322,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使得固体废弃物从水体底层往上层悬浮,之后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停止工作,此为间隙性。固体废弃物悬浮后静置沉淀,在再次沉降的过程中,与微生物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均用于对水体进行曝气脱氮处理。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和所述自循环通道4依次连通,且所述自循环通道4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连通,以形成供外部尾水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循环流动的自循环系统5。在尾水短缺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内部水体自循环,防止微生物系统崩溃,此时可以投喂中高蛋白含量的饲料,提高鱼类的成长速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还包括检测装置7,所述检测装置7用于检测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水体的碳氮比。检测装置可以选用Primacs SNC-100-IC碳氮比燃烧法全自动分析仪。Primacs SNC-100是灵活的固体/液体样品分析仪,内置100位自动进样器用于测定氮N/蛋白质,总碳TC,总有机碳TIC总无机碳TIC和总有机碳TOC,总元素碳TEC)。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检测装置7包括用于检测碳氮比的检测模块71、用于显示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的显示模块72、用于发射所述检测模块71检查结果至移动终端的信号发射模块73,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的存储模块74。显示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信号发射模块与检测模块电连接,用于发送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至移动终端上,移动终端包括手机等,这样就能实时检测尾水的碳氮比,以便于对尾水的碳氮比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限定,所述检测装置7还包括警示模块75,当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超出预设碳氮比值时所述警示模块75发出警报。当检测模块检测出的结果不在预设碳氮比值范围内,警示模块发出警报。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一个养殖池塘划分为补碳鱼类养殖区11、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尾水处理池塘13和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2进入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
S2:当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水体的碳氮比高于或低于预设碳氮比值时,控制外部尾水及补碳鱼类养殖区排放流量比,当达到预设碳氮比值时,所述尾水处理池塘对外部尾水进行脱氮处理;本实施例中预设碳氮比值为6-10;
S3:所述尾水处理池塘的尾水经过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后通过尾水排水口排出,步骤结束;
当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水体的碳氮比低于预设碳氮比值时,进行下一步;
S4: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的尾水经过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后通过自循环通道4进入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
S5:在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投喂低蛋白饲料以提高其区域内水体的碳含量;本实施例中低蛋白饲料指蛋白质含量少于30%的饲料
S6: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的尾水进入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进行沉淀和发酵处理;
S7: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尾水进入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返回步骤S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进入到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生物碳源养殖区将尾水的碳含量提高,以代替人工补碳,进而通过尾水排水口进入其他养殖池塘。不但能够降低补碳成本,而且资源利用率高,不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尾水短缺的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通过自循环通道能够自成循环体系,维持生物碳源养殖区内的微生物系统正常运行,不但能够防止生物碳源养殖区的生态环境崩溃,还能实现尾水的零排放。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一个养殖池塘划分为补碳鱼类养殖区、固体废弃物发酵区、尾水处理池塘和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外部尾水通过尾水进水口进入所述尾水处理池塘;
S2:当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水体的碳氮比高于或低于预设碳氮比值时,控制外部尾水及补碳鱼类养殖区排放流量比,当达到预设碳氮比值时,所述尾水处理池塘对外部尾水进行脱氮处理;
S3:所述尾水处理池塘的尾水经过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后通过尾水排水口排出,步骤结束;
当所述尾水处理池塘水体的碳氮比低于预设碳氮比值时,进行下一步;
S4:所述尾水处理池塘的尾水经过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后通过自循环通道进入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
S5:在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投喂低蛋白饲料以提高其区域内水体的碳含量;
S6: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的尾水进入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进行沉淀和发酵处理;
S7: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尾水进入所述尾水处理池塘,返回步骤S3。
通过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在需要为外部尾水进行补碳以提高碳氮比时,生物碳源养殖区能够作为产生碳源对生态养殖区进行补碳。在外部尾水短缺的时期,生物碳源养殖区可以正常养殖,以带来经济效益。这样不但能用生物碳源养殖区代替人工补碳,而且还能用生物碳源养殖区进行养殖,资源利用率高,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如上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碳源养殖区(1),其上设有供外部尾水进入的尾水进水口(2),用于排放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尾水的尾水排水口(3),以及用于供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水体循环流动的自循环通道(4),外部尾水进入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后通过所述自循环通道(4)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包括:
补碳鱼类养殖区(11),其用于养殖鱼类,并通过投喂高碳源低蛋白饲料提高其内水体的碳含量;
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其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连通,且对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内的固体废弃物进行沉淀和发酵处理;
尾水处理池塘(13),其与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连通,且与所述尾水进水口(2)连通以供外部尾水进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还包括与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连通的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所述尾水排水口(3)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连通以排放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的尾水,所述自循环通道(4)连通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和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以供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的尾水进入到所述碳鱼类养殖区(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包括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所述间歇性曝气悬浮和再沉降装置(130)用于进行硝化与反硝化作用,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与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所述固体废弃物发酵区(12)、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所述无投饲鱼虾类贝类养殖区(14)和所述自循环通道(4)依次连通,且所述自循环通道(4)与所述补碳鱼类养殖区(11)连通,以形成供外部尾水在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内循环流动的自循环系统(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碳源养殖区(1)还包括检测装置(7),所述检测装置(7)用于检测所述尾水处理池塘(13)水体的碳氮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7)包括用于检测碳氮比的检测模块(71)、用于显示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的显示模块(72)、用于发射所述检测模块(71)检查结果至移动终端的信号发射模块(73),以及用于存储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的存储模块(7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7)还包括警示模块(75),当所述检测模块(71)检测结果超出预设碳氮比值时所述警示模块(75)发出警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628.0U CN212368186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76628.0U CN212368186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368186U true CN212368186U (zh) | 2021-01-19 |
Family
ID=74172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76628.0U Active CN212368186U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36818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90323A (zh) * | 2020-09-28 | 2020-11-27 | 珠海南方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22176628.0U patent/CN21236818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90323A (zh) * | 2020-09-28 | 2020-11-27 | 珠海南方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CN111990323B (zh) * | 2020-09-28 | 2023-09-29 | 珠海南方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Hargreaves | Biofloc production systems for aquaculture | |
CN109548720B (zh) | 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 | |
CN204848572U (zh) | 一种禽畜养殖废水处理装置 | |
CN107751085B (zh) |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 |
KR102103668B1 (ko) | 내염성 호기성 그래뉼 슬러지 기반 친환경 순환여과 양식시스템 | |
CN114600825B (zh) |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 |
CN112931366A (zh) | 微藻驱动的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品生态养殖系统和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 | |
CN212368186U (zh)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 | |
KR20030019554A (ko) | 동물 플랑크톤의 배양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한 배양장치 및배양물 | |
CN111096259A (zh) | 一种采用全封闭循环水养殖虾的方法和装置 | |
CN216058832U (zh) | 一种海水稻鱼虾生态循环种养殖装置 | |
CN110301393A (zh) | 一种sbr水处理的循环水养虾系统 | |
CN111990323B (zh) | 一种养殖池塘尾水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
CN112723543B (zh) | 浮动式多功能水质净化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
CN113767873A (zh) | 一种海水稻鱼虾生态循环种养殖装置及方法 | |
CN212368187U (zh) | 一种带有生物碳源循环水养殖系统 | |
CN111096260B (zh) | 一种对虾养殖封闭式水循环方法及装置 | |
CN111887193A (zh) | 一种基于“生物絮团”技术的池塘尾水治理系统 | |
CN205455446U (zh) | 淡水轮虫培育系统 | |
CN116138205A (zh) | 一种水产分区养殖尾水净化营养闭路循环系统 | |
CN106719159A (zh) | 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 | |
CN115536154A (zh) | 一种鱼菜生态种养复合水处理循环系统 | |
CN214653905U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用硝化型絮团培养罐 | |
CN108911146A (zh) |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 | |
CN112021247B (zh) | 一种带有生物碳源循环水养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