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8012U -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8012U
CN213238012U CN202022394022.4U CN202022394022U CN213238012U CN 213238012 U CN213238012 U CN 213238012U CN 202022394022 U CN202022394022 U CN 202022394022U CN 213238012 U CN213238012 U CN 213238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refrigerating
container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940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刚
朱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940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8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8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8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该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对置于其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容器的置放区,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置放区对应的位置设有加热部件和制冷片,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制冷片的周向外侧,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制冷片能够分别对所述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本实用新型能够利用加热部件和制冷片分别对置于制冷制热装置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能够实现加热、制冷一体化,无需移动容器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合理、紧凑;加热部件和制冷片均设于主机内,使用时仅需更换容器即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通用性强,且容器仅用作盛放食物,清洗方便。

Description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冷热一体组合器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一面制冷一面发热的特性来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公开号为CN210486266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制冷制热杯,通过调转半导体的正负极来实现制冷功能和加热功能的切换,但是,半导体本身功率小,加热效率低,例如,使用半导体制冷片加热一杯300ml的水,达到稳定状态后,水温基本上只能到60℃左右,无法烧开,而且,加热耗时太久。另一类是利用电阻丝类的发热体进行加热,这类产品把发热体设计在被加热容器的内部,以分别进行制冷或制热。例如,公开号为CN209733518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电热水壶,设置有两个功能区,一侧用于加热,另一侧用于制冷,利用发热体在加热区烧开水,再将热水放到制冷区进行制冷,这样使用不方便,且占用体积较大。公开号为CN2792367Y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制热制冷保温的电水壶,通过设置在被加热容器内的电热体进行加热,并通过设置在被加热容器的下方的底座内的制冷片进行制冷,电热体是设计在容器内部,对于容器的清洗非常不方便,而且这种设计,只能使用随产品配带的容器,通用性不好;或者通过设置在被加热容器底部的电热体进行加热,并将被加热容器内的热水倒入另外的容器中进行制冷,其电热体是设计在容器内部,对于容器的清洗非常不方便,操作不便,且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使用方便,且能够降低占用空间,同时,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容器,通用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对置于其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容器的置放区,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置放区对应的位置设有加热部件和制冷片,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制冷片的周向外侧,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制冷片能够分别对所述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制热装置通过在制冷片的周向外侧设置加热部件,利用加热部件和制冷片能够分别对置于制冷制热装置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加热、制冷一体化,无需移动容器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合理、紧凑;加热部件和制冷片均设于主机内,使用时仅需更换容器即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通用性强,且容器仅用作盛放食物,清洗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上设有耐热部件,所述制冷片上设有传热部件,所述耐热部件位于所述传热部件的周向外侧,且所述耐热部件和所述传热部件之间设有弹性绝缘件。通过耐热部件对容器进行支撑,可以防止加热部件的温度过高对容器造成损坏,且有利于外形美观;通过传热部件可以实现快速传热,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弹性绝缘件可以使加热部件和制冷片的工作互不影响,且可以降低热量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扣合于所述底座形成所述主体的内腔,所述外壳的顶面设有环形凹台,所述耐热部件安装于所述环形凹台,所述环形凹台的内侧围成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环形凹台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加热部件的安装位;
所述传热部件穿过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弹性绝缘件固定于所述传热部件的侧壁,并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传热部件固定,所述制冷片固定于所述传热部件的底部。上述结构合理、紧凑,方便加热部件、制冷片、耐热部件和传热部件的安装,且能够降低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位设有具有螺孔的螺丝柱,所述加热部件的外周设有与所述螺丝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拧入所述螺丝柱中以将所述加热部件和固定,安装方便,且连接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热部件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传热部件能够被压缩,以与所述耐热部件齐平,便于加热部件加热时,通过耐热部件对容器的底部进行稳定支撑,并通过传热部件将热量快速传递至设于传热部件内的温度传感器,以准确感应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部件为线圈组件或环状的加热盘;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极性能够调节,以使所述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散热面对调;
所述耐热部件为环形的耐热玻璃;所述传热部件为导热铝块;所述弹性绝缘件为环形的硅胶圈;所述固定支架为硅胶固定支架。通过上述的优选部件,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制热装置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内的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散热风扇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安装于所述制冷片的底部;所述导风部件上设有导风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槽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导风槽设置,以使所述导风槽能够至少将所述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和所述加热部件,提高发热部件的散热效果,保护各零部件;同时通过第一散热片组件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片的制冷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上开设有所述导风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嵌入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所述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中相邻的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导风槽相对,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还设有电源板,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源板上的第二散热片组件,所述电源板靠近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中相邻的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方向一致,结构布置合理,能够对主体内的多个发热部件进行有效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上述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置放区包括与所述加热部件对应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制冷片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容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通过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制热,和/或通过所述制冷片进行制冷;所述第二容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区域,并通过所述制冷片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用性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家用电器的侧视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家用电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家用电器的侧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制冷制热装置;20-第一容器;30-第二容器;
11-置放区、111-第一区域、112-第二区域、12-底座、121-第一散热孔、13-外壳、131-环形凹台、132-通孔、133-第二散热孔、134-控制面板、14-支脚;2-加热部件、21-第一安装孔、22-第一螺丝;3-制冷片;4-耐热部件;5-传热部件;61-弹性绝缘件、62-隔热棉、621-安装通孔;7-固定支架、71-第二安装孔、72-第二螺丝;81-第一散热片组件、811-第一散热片、82-散热风扇、83-导风部件、831-导风槽、832-固定部、833-导风部、84-第二散热片组件、841-第二散热片;91-电源板、92-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6中箭头方向为风向)。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制热装置10,用于对置于其上的容器内的物料(例如食材)进行制冷或制热,该制冷制热装置包括主体,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置放容器的置放区11,主体内与置放区11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加热部件2位于制冷片3的周向外侧(即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分别独立设置,不重叠,且两者工作时不彼此干扰),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能够分别对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制热装置通过在制冷片3的周向外侧设置加热部件2,利用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能够分别对置于制冷制热装置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加热、制冷一体化,无需移动容器即可实现不同的功能,使用方便,且结构合理、紧凑;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均设于主机内,使用时仅需更换容器即可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通用性强,且容器仅用作盛放食物,清洗方便。例如,容器可以为蒸煮锅,通过加热部件2进行蒸煮食材,同时,当食材温度过高时,通过制冷片3快速制冷;容器也可以为养生壶,通过加热部件2泡茶等;容器也可以为制冷杯,通过制冷片3实现快速制冷。
具体地,加热部件2用于对容器进行加热,由于加热部件2位于制冷片3的周向外侧,加热部件2优选为线圈组件或者环状的加热盘等,通电即可进行加热。加热部件2为线圈组件时,容器的底部优选为导磁性材质,例如,容器为铁质容器,可以保证加热效果;加热部件2为加热盘或加热管等时,容器的底部的材质不具体限定,可以为玻璃材质也可以为导磁性材质等。
制冷片3的上端面为制冷面(吸热面),制冷片3的下端面为散热面,容器的底部与制冷片3的制冷面接触,制冷片3通电后,制冷面的热量能够被移到散热面,从而使制冷面的温度降低,从而使与制冷面接触的容器降温制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制冷片3为半导体制冷片,制冷片3的极性能够调节,以使制冷片3的制冷面与散热面对调,从而使制冷片3既能够用于制冷,又能够用于加热。即,将与上端面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下端面连接的第二电极对调,即可使上端面的制冷面变为散热面,从而实现对容器的加热。
本实施例中,可以仅通过制冷片3来实现制冷和制热效果,例如,容器可以为保温杯等最高温度要求不高的容器,通过制冷片3的散热面进行保温的同时,可以通过制冷面实现降温。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通过加热部件2实现加热的同时,通过制冷片3的制冷面进行降温,并通过散热面实现保温,如此,保温时无需使用加热部件2,可降低保温时的功率,降低电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加热部件2上设有耐热部件4,制冷片3上设有传热部件5,耐热部件4位于传热部件5的周向外侧,且耐热部件4和所述传热部件5之间设有弹性绝缘件61。
容器安装于置放区11时,容器的底部能够与耐热部件4和传热部件5紧贴,通过耐热部件4可以支撑容器,并防止加热部件2的加热温度过高对容器造成损坏;通过传热部件5可以将制冷片3的制冷面制冷时产生的冷量传递至容器的底部,以实现容器的快速制冷,从而提高制冷或制热效率。通过弹性绝缘件61使得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的工作互不影响,并减少制冷或制热时的热量损失,提高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主体还包括底座12和外壳13,外壳13扣合于底座12形成主体的内腔,外壳13的顶面设有环形凹台131,耐热部件4安装于环形凹台131,环形凹台131的内侧围成与主体的内腔连通的通孔132,外壳13对应环形凹台131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安装加热部件2的安装位;
传热部件5穿过通孔132设于内腔,弹性绝缘件61固定于传热部件5的侧壁,并通过固定支架7与外壳13连接,以将传热部件5固定,制冷片3固定于传热部件5的底部。
如图2所示,外壳13包括环形的侧壁和与底座12相对的顶壁,本实施例中,外壳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外壳13的顶壁上加工出上述的环形凹台131;另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3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顶壁上加工出上述的环形凹台131后,顶壁可拆卸地安装于环形的侧壁,从而形成具有内腔的外壳,分体式结构便于环形凹台131的设置,以适应于不同底部尺寸的容器,无需整体更换外壳13,可以降低外壳13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制冷片3的外周还设有隔热棉62,隔热棉62为板状结构,其上开设有贯通的安装通孔621,制冷片3嵌设于安装通孔621中,并通过上端面进行制冷或制热,以减少热量损失。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安装位设有具有螺孔的螺丝柱(图中未示出),加热部件2的外周设有与螺丝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21,第一螺丝22穿过第一安装孔21并拧入螺丝柱中即可将加热部件2固定,拆装方便。多个第一安装孔21沿加热部件2的外周均匀布置,以保证固定可靠。
固定支架7的外周设有第二安装孔71,第二螺丝72可以穿过第二安装孔71并拧入设于外壳13的对应螺丝柱中,将固定支架固定于外壳13的顶壁,从而将传热部件5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传热部件5的上端凸出于外壳13,传热部件5能够被压缩,以使传热部件5的上端面与耐热部件4的上端面齐平,使得通过加热部件2加热时,耐热部件4能够对容器的底部进行稳定支撑。
特别地,传热部件5的上端凸出于外壳13,当容器的体积较大(大于传热部件5的周向尺寸)时,耐热部件4不会对容器造成干扰,可以保证容器与制冷片3接触制冷,即制冷片3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容器,既可以适用于尺寸较小(小于或等于传热部件5的周向尺寸)的制冷杯等,也可以适用于尺寸较大的蒸煮锅等。
当容器为制冷杯等尺寸小于或等于传热部件5的周向尺寸的容器时,容器置于置放区11,传热部件5也可以被容器压缩至位于耐热部件4的上端面的下方,从而可以通过耐热部件4对容器进行防护。
本实施例中,耐热部件4优选为环形的耐热玻璃,保证容器平稳放置的同时,有利于外形美观;传热部件5优选为导热铝块,以实现快速传热;弹性绝缘件61优选为环形的硅胶圈;固定支架7优选为硅胶固定支架,通过使用硅胶圈和硅胶固定支架,在保证连接可靠的同时,由于其耐高温,可以减少加热时的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在另一实施例中,耐热部件4也可以为耐热陶瓷等,本实用新型不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设于主体内的散热部件,散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81、散热风扇82和导风部件83,第一散热片组件81安装于制冷片3的底部;导风部件83上设有导风槽831,第一散热片组件81位于所述导风槽831的一侧,散热风扇82靠近导风槽831设置,以使导风槽831能够至少将散热风扇82吹出的风引导至第一散热片组件81和加热部件2。
第一散热片组件81用于为制冷片3的散热面散热,以降低散热面的温度,此时,制冷面的温度也相应的下降,从而使制冷面达到更低的温度,提高制冷面的制冷效果。
散热风扇82能够产生吹向第一散热片组件81以及主体内的发热部件(例如加热部件2)的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部件83包括固定部832和与固定部832连接的导风部833,导风部833上开设有导风槽831,第一散热片组件81嵌入固定部832并位于导风槽831的一侧,且第一散热片组件81中相邻的第一散热片811之间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与导风槽831相对,实现快速散热。
进一步地,导风部833为沿竖向和横向延伸的弧形结构,具有弧形导风面,弧形导风面上开设有弧形的导风槽831,以使散热风扇82吹出的风既能吹向第一散热片组件81,又能吹向加热部件2,保证散热效果。
通过一体设置的固定部832和导风部833,在方便固定第一散热片组件81的同时,保证通过导风槽831对散热风扇832吹出的风进行有效引导;且结构合理、紧凑。
如图4和图6所示,主体内还设有电源板91,散热部件还包括设于电源板91上的第二散热片组件84,电源板91靠近散热风扇82设置,电源板91设于第一散热片组件81的下方,第二散热片组件84位于第一散热片组件81的下方,散热风扇82位于第一散热片组件81和第二散热片组件84的横向一侧,第二散热片组件84中相邻的第二散热片841之间形成的第二散热通道与上述的第一散热通道的方向一致,可以使散热风扇82吹出的风横向流向第一散热片组件81和第二散热片组件84,保证散热效果。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底座12上设有第一散热孔121,外壳13上设有第二散热孔133,第一散热孔121为进风孔,第二散热孔133为出风孔,散热风扇82工作时,能够将空气中的冷风从第一散热孔121快速引入主体内,并在散热后,将热风从第二散热孔133排出,以便于空气循环流动,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第一散热孔121设于底座12的底部,且靠近散热风扇82设置,以提高进风速率;第二散热孔133设置在外壳21的侧壁,且设置的较大,以便于排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制热装置10还包括靠近外壳13的顶部设置的温度传感器92,以监测容器的温度,提高控制准确性。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温度传感器92设于传热部件5内,传热部件5可以将热量及时传递给温度传感器92,以灵敏地感应容器底部的温度,提高检测准确性。
特别地,传热部件5的上端凸出于外壳13,且传热部件5能够被容器压缩,可以保证加热部件2工作时,传热部件5与容器的底部接触,以使温度传感器92准确感应容器底部的温度。
外壳13上设有用于对制冷制热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面板134,控制面板分别与加热部件2、制冷片3、散热风扇82、电源板91、温度传感器92等用电部件电连接,以实现精确控制。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底座12的底部设有支脚14以使制冷制热装置10稳定放置,该支脚14为胶脚,稳定支撑的同时,能够防止制冷制热装置损坏。
在上述制冷制热装置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第一容器20、第二容器30和上述的制冷制热装置10,制冷制热装置10的置放区11包括与加热部件2对应的第一区域111和与制冷片3对应的第二区域112,第一容器2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并通过加热部件2进行制热,和/或通过制冷片3进行制冷;第二容器3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区域112,并通过制冷片3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家用电器,通用性强,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第一容器20可以为蒸煮锅,通过加热部件2可以实现快速加热蒸煮,通过制冷片3实现快速制冷,以降低蒸煮锅的温度,满足用户需求,加热部件2和制冷片3分别独立设置,不重叠,且两者工作时不彼此干扰;第二容器30可以为制冷杯,通过制冷片3的制冷面进行制冷,通过改变制冷片3的极性,将制冷面变为散热面进行保温。家用电器可以随机配有第一容器20以适用于多人使用,以及配有第二容器30以适用于单人。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家用的锅具作为第一容器20和第二容器30,使用和清洗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冷制热装置,用于对置于其上的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用于置放所述容器的置放区,所述主体内与所述置放区对应的位置设有加热部件和制冷片,所述加热部件位于所述制冷片的周向外侧,所述加热部件和所述制冷片能够分别对所述容器进行制冷或制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上设有耐热部件,所述制冷片上设有传热部件,所述耐热部件位于所述传热部件的周向外侧,且所述耐热部件和所述传热部件之间设有弹性绝缘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底座和外壳,所述外壳扣合于所述底座形成所述主体的内腔,所述外壳的顶面设有环形凹台,所述耐热部件安装于所述环形凹台,所述环形凹台的内侧围成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环形凹台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加热部件的安装位;
所述传热部件穿过所述通孔设于所述内腔,所述弹性绝缘件固定于所述传热部件的侧壁,并通过固定支架与所述外壳连接,以将所述传热部件固定,所述制冷片固定于所述传热部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设有具有螺孔的螺丝柱,所述加热部件的外周设有与所述螺丝柱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第一螺丝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并拧入所述螺丝柱中以将所述加热部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部件的上端凸出于所述外壳,所述传热部件能够被压缩,以与所述耐热部件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为线圈组件或环状的加热盘;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极性能够调节,以使所述制冷片的制冷面与散热面对调;
所述耐热部件为环形的耐热玻璃;所述传热部件为导热铝块;所述弹性绝缘件为环形的硅胶圈;所述固定支架为硅胶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制热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内的散热部件,所述散热部件包括第一散热片组件、散热风扇和导风部件,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安装于所述制冷片的底部;所述导风部件上设有导风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位于所述导风槽的一侧,所述散热风扇靠近所述导风槽设置,以使所述导风槽能够至少将所述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引导至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和所述加热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上开设有所述导风槽,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嵌入所述固定部并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所述一侧,且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件中相邻的第一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导风槽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还设有电源板,所述散热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源板上的第二散热片组件,所述电源板靠近所述散热风扇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片组件中相邻的第二散热片之间形成的第二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散热通道的方向一致。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制热装置,所述置放区包括与所述加热部件对应的第一区域和与所述制冷片对应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容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并通过所述加热部件进行制热,和/或通过所述制冷片进行制冷;所述第二容器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区域,并通过所述制冷片进行制冷或制热。
CN202022394022.4U 2020-10-23 2020-10-23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3238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4022.4U CN2132380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94022.4U CN2132380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8012U true CN213238012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94022.4U Active CN213238012U (zh) 2020-10-23 2020-10-23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8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6064432A1 (en) A thermoelectric cooling/heating appliance
US20180028012A1 (en) Slow cooker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JP2007113805A (ja) 容器入り飲料の保温保冷装置
CN112113366A (zh)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CN213238012U (zh) 制冷制热装置及家用电器
JP560438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6060138U (zh) 外锅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12815867U (zh) 一种制冷保鲜多功能煮食煲
CN211432097U (zh) 恒温杯
JPH11318695A (ja) 家庭用加熱機器
CN110613368A (zh) 一种可快速散热的料理杯及食物料理装置
CN221044716U (zh) 一种冷暖水杯
CN215305103U (zh) 一种桌面冷热器
CN212912667U (zh) 一种冷热杯垫
CN212157854U (zh) 一种液体加热散热制冷装置
CN215127279U (zh) 一种电加热底座
CN214341678U (zh) 一种内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20546158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595749U (zh) 冷热器
CN210018788U (zh) 制冷加热装置
CN219374380U (zh) 一种全玻璃电热烧水壶的降温散热结构
JP2013100950A (ja) 冷却装置
CN209944876U (zh) 一种制冷器
CN111297170B (zh) 一种具有保鲜功能的电饭锅
CN215723404U (zh) 一种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