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3656U -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3656U
CN213233656U CN202022142917.9U CN202022142917U CN213233656U CN 213233656 U CN213233656 U CN 213233656U CN 202022142917 U CN202022142917 U CN 202022142917U CN 213233656 U CN213233656 U CN 213233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section
communicated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429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郑继隆
刘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Kitchen and Bat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429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3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3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3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出水接头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环流生成段,其连通进水口,并用于生成环形水流;环流加速段,其连通环流生成段并用于对环形水流加速;和第一散射段,其连通环流加速段,其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出水接头的出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接头可使水流向四周散射开来,水流散射面积大,出水装置可在消毒水出水模式下形成圆锥形喷洒范围的喷雾水,消毒安全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水接头通常是接在水龙头的出水口处,对水流进行过滤,功能较为单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水接头有更多的需求,如形成散射水,即当水流通过时可向四周散开,冲洗台盆表面或实现其他的功能,现有技术中散射水流喷射范围往往较窄,为了增大喷射范围,往往将出水接头设置成可相对于供水装置旋转,这种设计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用户使用不便,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散射面积大的出水接头。
此外,现有的出水装置通常只具备出水功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日常消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公共场所的台盆,公共场所台盆需要定期人工进行消毒,目前消毒方式大多通过含氯消毒剂的方式进行消毒,需要定期更换消毒剂且消毒剂不易去除,并含有轻微毒性和刺激性,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安全便捷地可出消毒水的出水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可使水流向四周散射开来且散射面积大的出水接头,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在消毒水出水模式下可对整个台盆表面消毒,安全便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出水接头,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环流生成段,其连通所述进水口,并用于生成环形水流;环流加速段,其连通所述环流生成段并用于对所述环形水流加速;和第一散射段,其连通所述环流加速段,其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过水通道还包括第二散射段,所述第二散射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散射段连通,另一端衔接所述出水口;所述第二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且其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散射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散射段的曲率。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环流生成段包括加速流道、切向流道和环形流道,所述加速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环形流道与所述环流加速段连通,所述切向流道一端与所述加速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流道切向连通。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加速流道和切向流道至少为 2个,并沿所述环形流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加速流道包括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所述第一加速段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加速段一端与所述第一加速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切向流道连通。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相对于所述环形流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出水接头包括壳体和导流芯;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底壁内壁向内收缩形成一收缩口,所述导流芯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收缩口之间;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设有过水槽,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紧密配合以使所述过水槽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围合形成过水槽道,所述导流芯靠近所述收缩口的端面设有环槽和与环槽切向连通的切向槽,所述切向槽还与所述过水槽连通,所述过水槽道形成所述加速流道,所述切向槽形成所述切向流道,所述环槽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所述导流芯靠近收缩口的端面与所述收缩口之间形成碗状腔体,所述碗状腔体形成所述环流加速段;所述收缩口与出水口之间形成伞状腔体,所述伞状腔体上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的弧段形成所述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的弧段形成所述第二散射段。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环流加速段为碗状,其碗口连通所述环流生成段,其碗底设有与第一散射段连通的开口,所述碗口与所述碗底的内径比例为1-8/3,且所述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1-8。
技术方案九,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其设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第一出水端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道,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道;电解组件,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流道内;控制组件,其装设于所述本体内,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端或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以及所述电解组件的开启或关闭;和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装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
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还包括限流件,所述限流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流道内,并位于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电解组件之间。
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一,技术方案十一中,所述本体包括出水本体和控制盒;所述出水本体设有第一接水口、第二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一水路,所述第二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二水路;所述控制盒设有入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三水路,所述入水口和第四出水口连通形成第四水路;所述入水口形成所述本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形成所述本体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三出水口与第一接水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三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道,所述第四出水口与第二接水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水路和第四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二过流道;所述电解组件装设于所述控制盒内,并位于所述第四水路上;所述控制组件装设于所述控制盒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入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或所述第四出水口的连通以及所述电解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基于技术方案十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十二,技术方案十二中,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和安装支架,所述电解组件和控制组件装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安装支架预装于墙面上,所述盒体和安装支架卡接。
基于技术方案十二,还设有技术方案十三,技术方案十三中,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凸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卡槽以及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让位槽,所述凸台穿过所述让位槽进入所述卡槽以与所述卡槽卡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接头,水自进水口进入环流生成段,在环流生成段内做离心式旋转运动,形成环形水流,随后环形水流进入环流加速段,在环流加速段内水流做流速越来越大的圆周运动,最后进入第一散射段,由于第一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水流进入第一散射段后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从而使得水流自第一散射段流出后可向四周散射开来,增大了水流的散射面积。
2、技术方案二中,设置第二散射段,第二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由于第一散射段的曲率大于第二散射段的曲率,即第一散射段相对第二散射段更陡,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第二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第一散射段形成的风车状切向水流进入第二散射段后,水流贴着第二散射段的表面,并在第二散射段的表面形成柯恩达效应,使得水流紧贴着第二散射段的表面旋转并向四周散射出来,水流在脱离第二散射段及出水口后,水颗粒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克服自身表面张力再次被细化成更细小的颗粒,从而形成一个圆锥形喷洒范围的颗粒状喷雾水,进一步增大了水流的散射面积。
3、技术方案三中,环流生成段包括加速流道、切向流道和环形流道,水流在加速流道内加速及碰撞,形成颗粒小、流速快的水滴,随后通过切向流道进入环形流道,在环形流道内做离心式旋转运动形成湍流,从而生成环形水流,结构简单实用。
4、技术方案四中,加速流道和切向流道至少为2个,并沿环形流道的周向均匀分布,切向流道内的水流进入环形流道后,切向水流在环形流道内碰撞,进一步破裂成颗粒更小流速更快的水滴,且至少2个切向流道的水流进入环形流道可使得环形水流的旋转更为平衡,从而使得散射出来的水雾更为均匀。
5、技术方案五中,加速流道包括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两个加速段可实现对水流的两次加速及碰撞,水滴破裂形成颗粒更小流速更快的水滴,使得环流生成段生成的环形水流流速更快,旋转更为平衡。
6、技术方案六中,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相对于环形流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加强了水流的撞击效果,使得水流可破裂形成颗粒更小流速更快的水滴。
7、技术方案七中,出水接头包括壳体和导流芯,壳体和导流芯相配合形成环流生成段、环流加速段、第一散射段和第二散射段,结构简单实用。
8、技术方案八中,环流加速段的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为1-8/3,如果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大于8/3,环形水流在环流加速段的碗底处收缩过大,水流出水后散射面积偏小,如果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小于1,环形水流在环流加速段的碗底没有收缩,环形水流无法通过收缩增大流速,水流不易散射出去,散射面积小;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1-8,如果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大于8,环形水流的落差较小,环形水流的加速效果不理想,不易散射出去,如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小于1,环形水流在内部旋转损失的能量过大,出水后旋转动能不足,使得水流的散射面积偏小。
9、技术方案九中,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具有普通出水模式和消毒水出水模式,在普通水出水模式,控制组件控制进水端与第一出水端连通,在消毒水出水模式,控制组件控制进水端与第二出水端连通,并控制电解组件开启,电解组件对水电解形成次氯酸钠、羟基和溶解氧等阴离子,产生具有强力的杀菌效果,无需另外添加消毒剂,从而避免了含氯消毒剂使用后不易冲洗干净、有毒性和刺激性的问题;技术方案一至八中任一项的出水接头装设于第二出水端,使得第二出水端喷洒出来的消毒水向四周散射开来,可附着于台盆表面,对台盆消毒除菌,从而给用户创造一个健康的使用环境。
10、技术方案十中,设置限流件,可将水流量限制在电解组件工作的流量范围内,防止进入电解组件的水流量偏大,影响水的电解效果。
11、技术方案十一中,本体包括出水本体和控制盒,出水本体和控制盒相配合形成第一过流道和第二过流道,便于安装和维护。
12、技术方案十二中,安装支架和盒体卡接,控制盒的盒体安装方便,拆卸便捷,便于维护。
13、技术方案十三中,安装支架上设置凸台,盒体上设置与凸台相配合的卡槽及与卡槽连通的让位槽,安装时,将让位槽对准凸台,移动盒体,凸台即穿过让位槽进入卡槽并与卡槽卡接,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水接头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水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水龙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盒的盒体的内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盒的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控制盒的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出水龙头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处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出水接头;20、壳体,21、进水口,22、出水口,23、收缩口,24、第一段,25、第二段,251、上弧段,252、下弧段;
30、导流芯,31、过水槽,311、第一缩紧口,312、第二缩紧口,313、第一斜段,314、第二斜段,32、环槽,33、切向槽;
40、碗状腔体;
50、本体,51、出水龙头,511、第一接水口,512、第二接水口,513、第一出水口,514、第二出水口;
52、控制盒,521、盒体,5211、入水口,5212、第三出水口,5213、第四出水口,5214、卡槽,5215、让位槽,522、安装支架,5221、凸台;
60、电解组件,61、第一过水口,62、第二过水口,70、控制组件,71、控制器,72、第一电磁阀,73、第二电磁阀,80、限流件,90,过滤件,100、感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3,图1示出了一种出水接头10,包括壳体20和导流芯30。
壳体20上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壳体20靠近出水口22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一收缩口23,壳体20在该收缩口23处的内径小于其他部分;进水口21至收缩口23的部分为壳体20的第一段24,收缩口23至出水口22的部分为壳体20的第二段25,收缩口23与出水口22之间形成伞状腔体,壳体20的第二段25的内壁由上弧段251和下弧段252组成,上弧段251为衔接收缩口23的弧段,下弧段252为衔接出水口22的弧段,壳体20在上弧段251 和下弧段252的内径沿着出水方向均逐步增大。其中,上弧段251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下弧段252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即上弧段251相对于平行于出水方向的轴线向内凸设成喇叭状,而下弧段252相对于平行于出水方向的轴线向外凸设成伞状,上弧段251的曲率大于下弧段252的曲率,也即上弧段251相对下弧段252更陡。
如图2-3所示,导流芯30为圆柱状,其外侧壁设有过水槽31,过水槽31的上端延伸至导流芯30的上端面,过水槽31上具有第一缩紧口311和第二缩紧口312,第二缩紧口312位于过水槽31的下端,过水槽31在第一缩紧口311和第二缩紧口312的宽度小于其他部分,第一缩紧口311至过水槽31的上端的部分为过水槽31的第一斜段313,第一缩紧口311至第二缩紧口312的部分为过水槽31的第二斜段314,第一斜段313和第二斜段314相对导流芯30的轴线倾斜,且倾斜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斜段313和第二斜段314的延长线相交形成锐角;导流芯30的下端面上设有环槽32和切向槽33,环槽32与导流芯30同轴,切向槽33位于环槽32的切线上并延伸至导流芯30的外侧壁,切向槽33一端与环槽32切向连通,另一端与过水槽31的第二缩紧口312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过水槽31和切向槽33的数量均为2个,切向槽33沿着环槽32的周向均匀布设。
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之间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环流生成段、环流加速段、第一散射段和第二散射段。环流生成段连通进水口21用于生成环形水流;环流加速段为碗状,环流加速段的碗口连通环流生成段,碗底设有开口以对环形水流加速;第一散射段连通环流加速段碗底的开口,其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第二散射段一端与第一散射段连通,另一端衔接所述出水口,第二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且其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所述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散射段的曲率大于第二散射段的曲率。
环流生成段包括依次连通的加速流道、切向流道和环形流道,加速流道和切向流道至少为2个,并沿所述环形流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加速流道包括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所述第一加速段与进水口21连通,所述第二加速段一端与第一加速段连通,另一端与切向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相对于所述环形流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如图1所示,导流芯30装设于壳体20的第一段24内,并与壳体20的收缩口23保持设定的距离,其中,导流芯30的下端面靠近收缩口23,即导流芯30的环槽32和切向槽33所在的端面靠近收缩口23,导流芯30的外侧壁与壳体20的内侧壁紧密配合,导流芯30的过水槽31与壳体20的内侧壁相围合形成过水槽道,所述过水槽道形成所述加速流道,其中,过水槽31的第一斜段313和第一缩紧口311与壳体20的第一段24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加速流道的第一加速段,过水槽31的第二斜段314和第二缩紧口312与壳体20的第一段24的内侧壁围合形成加速流道的第二加速段,所述切向槽33形成所述切向流道,所述环槽32形成所述环形流道;导流芯30的下端面与收缩口23之间形成碗状腔体40,其中导流芯30的下端面位于碗状腔体40碗口的一端,收缩口23位于碗底的一端并形成碗底的开口,所述碗状腔体40形成所述环流加速段,其中,所述环流加速段的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为1-8/3,所述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1-8;伞状腔体的上弧段251形成第一散射段,伞状腔体的下弧段252形成第二散射段。
工作原理如下:
水自进水口21进入环流生成段,水流分别在2个加速流道内加速及碰撞,形成颗粒小、流速快的水滴,具体而言,水流先在第一加速段内加速,随后进入第二加速段内加速,由于第一斜段313和第二斜段314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的倾斜方向相反,加强了水流的撞击效果,两个加速段可实现对水流的两次加速及碰撞,水滴破裂形成颗粒更小流速更快的水滴,使得环流生成段生成的环形水流流速更快,旋转更为平衡;随后水流分别通过2个切向流道进入环形流道,由于切向槽33沿环槽32的周向均匀分布,切向流道的切向水流进入环形流道在环形流道的流动方向相同,切向水流在环形流道内碰撞,进一步破裂成颗粒更小流速更快的水滴,且至少2个切向流道的水流进入环形流道可使得环形水流的旋转更为平衡,从而使得散射出来的水滴更为均匀,水流在环形流道内做离心式旋转运动形成湍流,从而生成环形水流,结构简单实用;随后环形水流进入环流加速段,在碗状的环流加速段内水流做流速越来越大的圆周运动,最后进入第一散射段,由于第一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且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水流进入第一散射段后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增大了水流的散射面积;第一散射段形成的风车状切向水流进入第二散射段后,水流贴着第二散射段的表面,并在第二散射段的表面形成柯恩达效应,使得水流紧贴着第二散射段的表面旋转并向四周散射出来,水流在脱离第二散射段及出水口后,水颗粒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克服自身表面张力再次被细化成更细小的颗粒,从而形成一个圆锥形喷洒范围的颗粒状喷雾水,增大了水流的散射面积。
环流加速段的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为1-8/3,如果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大于8/3,环形水流在环流加速段的碗底处收缩过大,水流出水后散射面积偏小,如果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小于1,环形水流在环流加速段的碗底没有收缩,环形水流无法通过收缩增大流速,水流不易散射出去,散射面积小;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1-8,如果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大于8,环形水流的落差较小,环形水流的加速效果不理想,不易散射出去,如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小于1,环形水流在内部旋转损失的能量过大,出水后旋转动能不足,使得水流的散射面积偏小。在本实施例中,环流加速段的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1.9,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2.45,环形水流在环流加速段的碗底处收缩后易于散射,且环形水流在内部旋转损失的能量较小,从而使得水流的散射面积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接头10,水流经环流生成段、环流加速段、第一散射段和第二散射段后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并在脱离出水口后,形成一个圆锥形喷洒范围的颗粒状喷雾水,水流的散射面积大,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水装置,如图4-10所示,出水装置包括本体50、电解组件60、控制组件70、限流件80、过滤件90、感应件10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出水接头10。
如图4所示,本体50包括出水龙头51和控制盒52。
如图5所示,出水龙头51在本实施例中设有第一接水口511、第二接水口512、第一出水口513和第二出水口514,所述第一接水口511和第一出水口513连通形成第一水路,所述第二接水口512和第二出水口514连通形成第二水路。
如图6所示,控制盒52包括盒体521和安装支架522,如图7所示,盒体521设有入水口5211、第三出水口5212和第四出水口5213,所述入水口5211和第三出水口5212连通形成第三水路,所述入水口5211和第四出水口5213连通形成第四水路;盒体521的背面设有卡槽5214和让位槽5215,让位槽5215位于卡槽5214的下方并大于卡槽5214的宽度。
安装支架522上设有凸台5221,预装于墙面上,其背离凸台5221的表面贴靠于墙面上。
盒体521与安装支架522卡接,主要通过盒体521的卡槽5214与安装支架522的凸台5221卡接,安装时,将让位槽5215对准凸台5221,移动盒体521,凸台5221即穿过让位槽5215进入卡槽5214并与卡槽5214卡接,结构简单实用。
本实施例中,控制盒52的入水口5211形成所述本体50的进水端,所述出水龙头51的第一出水口513和第二出水口514分别形成所述本体50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三出水口5212与第一接水口511连通,使得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三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道;所述第四出水口5213与第二接水口512连通,使得所述第二水路和第四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二过流道。
电解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为电解水模块,电解水模块包括电解槽,电解水模块工作时水电解形成次氯酸钠、羟基和溶解氧等阴离子,产生具有强力的杀菌效果,电解槽具有两个过水口,分别为第一过水口61和第二过水口62。
控制组件70在本实施例中主要为控制器71、第一电磁阀72和第二电磁阀73,控制器 71与第一电磁阀72和第二电磁阀73电连接或信号连接。
限流件80为现有技术,用于对水流限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过滤件90为现有技术,用于对水流过滤,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感应件100为现有技术,用于感应是否有物体靠近,如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在检测到热量变化时发送信号,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赘述。
装配过程如下:
如图7-9所示,电解组件60装设于控制盒52内的盒体521内,电解槽的第一过水口61 与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连通,第二过水口62与盒体521的第四出水口5213连通,从而使电解槽位于第四水路上;控制组件70装设于控制盒52的盒体521内,第一电磁阀72和第二电磁阀73分别设于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上,控制器71控制第一电磁阀72或第二电磁阀73 的通断,从而使入水口5211与第三出水口5212或第四出水口5213连通,控制器71还与电解组件60电连接或信号连接,以控制电解组件60的开启和关闭;过滤件90装设于控制盒 52的盒体521内,用于对水流过滤,避免造成控制盒水路堵塞;在本实施例中,过滤件90 装设于控制盒52的第三水路和第四水路上,并位于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与第一电磁阀72 及第二电磁阀73之间;限流件80在本实施例中为2个,1个装设于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 处以对自来水管道内的水流限流,另一个装设于第三水路上,并位于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 和电解槽的第一过水口61之间;感应件100与控制器71信号连接,感应件100装设于出水龙头51的第一出水口513和第二出水口514所在的端面上,并在感应到物体靠近时向控制器 71发送信号;如图10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出水接头10装设于出水龙头51的第二出水口 514处,出水龙头51的进水口21与出水龙头51的第二水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出水接头 10相对于第二出水口514的轴线倾斜安装,以更多的朝向台盆表面。
工作过程如下:
感应件100一直处于开启状态,第一电磁阀72和第二电磁阀73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关闭状态,控制器71每隔设定的第一期间控制第二电磁阀73打开设定的第二期间,并控制电解水模块开启,电解水模块开始工作,水流即由限流件80、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经过滤件 90过滤后,由打开的第二电磁阀73经限流件80后进入电解槽的第一过水口61,限流件80可将水流量限制在电解组件60工作的流量范围内,防止进入电解组件60的水流量偏大,影响水的电解效果,电解后的消毒水由电解槽的第二过水口62经第四出水口5213进入出水龙头51的第二接水口512,随后进入第二出水口514处,在第二出水口514处由出水接头10 将第二出水口514处的消毒水向四周散射开来,消毒水可附着于台盆表面,对台盆消毒除菌,从而给用户创造一个健康的使用环境,实现消毒水出水模式;同时,感应件100实时检测是否有物体靠近第一出水口513所在的表面,检测到有物体靠近时,即向控制器71发送信号,控制器71接收信号后判断第二电磁阀73是否处于开启状态,若是,则先控制第二电磁阀73关闭,并存储第二电磁阀73开启的时间,再控制第一电磁阀72打开,水流即由限流件80、盒体521的入水口5211经过滤件90过滤后,由打开的第一电磁阀72进入第三出水口5212、出水接头10的第一接水口511,随后自第一出水口513流出,实现普通水出水模式;当感应件100不再向控制器71发送信号时,即表明用户已经使用完,控制器71即控制第二电磁阀 73开启,继续由第二出水口514处喷洒消毒水,直至第二电磁阀73开启的时间达到设定第二期间,对台盆表面消毒除菌。
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装置,该出水装置具有普通出水模式和消毒水出水模式,在普通水出水模式,在普通水出水模式,控制组件70控制进水端与第一出水端连通,在消毒水出水模式,控制组件70控制进水端与第二出水端连通,并控制电解组件60开启,电解组件60对水电解形成次氯酸钠、羟基和溶解氧等阴离子,产生具有强力的杀菌效果,无需另外添加消毒剂,从而避免了含氯消毒剂使用后不易冲洗干净、有毒性和刺激性的问题,使得第二出水端的消毒水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出水接头10形成一个圆锥形喷洒范围的颗粒状喷雾水,可附着于台盆表面,对台盆消毒除菌,从而给用户创造一个健康的使用环境。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过水通道,所述过水通道包括:
环流生成段,其连通所述进水口,并用于生成环形水流;
环流加速段,其连通所述环流生成段,并用于对环形水流加速;和
第一散射段,其连通所述环流加速段,其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以形成风车状切向水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通道还包括第二散射段,所述第二散射段一端与所述第一散射段连通,另一端衔接所述出水口;
所述第二散射段的内径沿出水方向逐渐增大,且其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一散射段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散射段的曲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生成段包括加速流道、切向流道和环形流道,所述加速流道连通所述进水口,所述环形流道与所述环流加速段连通,所述切向流道一端与所述加速流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环形流道切向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流道和切向流道至少为2个,并沿所述环形流道的周向均匀分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流道包括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所述第一加速段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加速段一端与所述第一加速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切向流道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速段和第二加速段相对于所述环形流道的轴向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头包括壳体和导流芯;
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靠近出水口的内壁向内收缩形成一收缩口,所述导流芯装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收缩口之间;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设有过水槽,所述导流芯的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紧密配合以使所述过水槽和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相围合形成过水槽道,所述导流芯靠近所述收缩口的端面设有环槽和与环槽切向连通的切向槽,所述切向槽还与所述过水槽连通,所述过水槽道形成所述加速流道,所述切向槽形成所述切向流道,所述环槽形成所述环形流道;
所述导流芯靠近收缩口的端面与所述收缩口之间形成碗状腔体,所述碗状腔体形成所述环流加速段;
所述收缩口与出水口之间形成伞状腔体,所述伞状腔体上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增大的弧段形成所述第一散射段,基于沿出水方向的直径的导数逐渐减小的弧段形成所述第二散射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流加速段为碗状,其碗口连通所述环流生成段,其碗底设有与第一散射段连通的开口,所述碗口与碗底的内径比例为1-8/3,且所述环流加速段的碗口直径与碗高的比例为1-8。
9.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其设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第一出水端之间形成第一过流道,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第二出水端之间形成第二过流道;
电解组件,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流道内;
控制组件,其装设于所述本体内,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端与所述第一出水端或所述第二出水端连通以及所述电解组件的开启或关闭;和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装设于所述第二出水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流件,所述限流件装设于所述第二过流道内,并位于所述进水端和所述电解组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出水本体和控制盒;
所述出水本体设有第一接水口、第二接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一水路,所述第二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二水路;所述控制盒设有入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连通形成第三水路,所述入水口和第四出水口连通形成第四水路;
所述入水口形成所述本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形成所述本体的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
所述第三出水口与第一接水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水路和第三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一过流道,所述第四出水口与第二接水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二水路和第四水路连通形成所述第二过流道;
所述电解组件装设于所述控制盒内,并位于所述第四水路上;
所述控制组件装设于所述控制盒内,并用于控制所述入水口与所述第三出水口或所述第四出水口的连通以及所述电解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和安装支架,所述电解组件和控制组件装设于所述盒体内;所述安装支架预装于墙面上,所述盒体和安装支架卡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凸台;所述盒体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配合的卡槽以及与所述卡槽连通的让位槽,所述凸台穿过所述让位槽进入所述卡槽以与所述卡槽卡接。
CN202022142917.9U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Active CN213233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917.9U CN213233656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42917.9U CN213233656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3656U true CN213233656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7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42917.9U Active CN213233656U (zh) 2020-09-25 2020-09-25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36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114A (zh) * 2020-09-25 2020-11-24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0114A (zh) * 2020-09-25 2020-11-24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0114A (zh)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CN109382013B (zh) 微细气泡水生成器
KR101053229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 샤워헤드
JP4636420B2 (ja) 微細気泡発生装置
CN213233656U (zh) 一种出水接头及出水装置
EP3298205B1 (en) Hospital sink and faucet
WO2013120605A1 (en) Shower arm for shower wc
ES2931962T3 (es) Cartucho, método de funcionamiento del cartucho, inserto y salida de boquilla de agua
CN110891674A (zh) 微气泡产生设备和微气泡产生方法,以及具有该微气泡产生设备的淋浴装置和油水分离装置
CN213295834U (zh) 一种洗衣机
CN211395013U (zh) 微气泡喷头及具有该微气泡喷头的洗涤设备
KR101178550B1 (ko) 미세기포 발생 샤워헤드
CN114471979B (zh) 一种香薰花洒
CN216756812U (zh) 一种香薰花洒
KR101284267B1 (ko) 수위 조절이 가능한 용해탱크를 이용한 버블 발생장치
JP7569754B2 (ja) 微細気泡水生成器を備えた洗濯機用ホース及びシャワー用ホース
CN212153596U (zh) 一种具有调节冲水速度功能的马桶冲水系统
CN208742823U (zh) 一种节水淋浴喷头
JPH06165806A (ja) 気泡発生装置
CN104302850A (zh) 带除味单元的抽水马桶
CN107131327B (zh) 一种水龙头
CN217989684U (zh) 一种陶瓷喷洒装置
CN214440094U (zh) 一种带水雾发生装置的花洒
CN219931150U (zh) 一种可消杀灭菌的智能马桶
CN220597162U (zh) 一种游泳池杂散电流导流与静态混合集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