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3515U -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3515U
CN213233515U CN202021397535.4U CN202021397535U CN213233515U CN 213233515 U CN213233515 U CN 213233515U CN 202021397535 U CN202021397535 U CN 202021397535U CN 213233515 U CN213233515 U CN 213233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part
open caisson
prefabricated
caisson
met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75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强
管大刚
王迪
张乾辉
陆浩
赵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7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75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3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3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3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包括沉井、由下至上设置的碎石层、混凝土层和底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铺设在所述沉井的最底部,在所述碎石层的一侧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排水机构,所述集水坑上方设有方形的搁置槽,所述搁置槽内放置有预制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高出所述碎石层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预制构件的高度平齐,所述底板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浇混凝土层与预制构件叠合式封底结构,封底结构简洁,利于封底质量的把控,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现象,从而利于底板浇筑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操作简便,方便施工人员学习与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井封底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是土层中修筑地下建筑物的方法之一,沉井为无上盖、无下底的井筒状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在沉井内挖土,让沉井依靠自身重力克服井壁与土体的摩擦阻力从而下沉,最终下沉到设计标高,作为建筑或者桥梁等其他结构的基础。
当沉井下沉到标高位置后,需要对沉井进行封底工作,常规的封底技术有干封底和水下封底,其中水下封底必须采用经过专门配制的混凝土,需要设置导管,按照先底部后四周的顺序进行施工。而因为地下水浑浊,导致施工人员无法看清井底情况,封底浇筑过程难以把控,从而导致封底浇筑质量差,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后续的底板浇筑作业。
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包括沉井、由下至上设置的碎石层、混凝土层和底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铺设在所述沉井的最底部,在所述碎石层的一侧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排水机构,所述集水坑上方设有方形的搁置槽,所述搁置槽内放置有预制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高出所述碎石层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预制构件的高度平齐,所述底板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c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呈倒置的圆台状,所述集水坑最大口径为70c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所述预制构件B为方形砼板,且中间设有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底部中间设有方形孔,所述预制构件A置于所述方形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构件A和所述预制构件B的上表面平齐,且若干钢筋插销穿过所述预制构件A上表面的吊耳和所述预制构件B上表面的吊耳。
更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插销的直径为20mm。
优选的,所述预制构件B的边长为100cm,厚度为10cm,所述方形凹槽的边长为60cm,槽深为5cm,所述方形孔的边长为40cm。
优选的,所述预制构件A的边长为54cm,厚度为4c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A的下表面与所述方形凹槽上表面之间设有一圈隔水胶带,且所述隔水胶带的高度为1cm。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抽水泵和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置于所述集水坑处,所述抽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和沉井外部的水箱。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浇混凝土层与预制构件叠合式封底结构,封底结构简洁,利于封底质量的把控,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现象,从而利于底板浇筑作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操作简便,方便施工人员学习与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的剖视图。
在图中,1、沉井;2、碎石层;3、混凝土层;4、集水坑;41、搁置槽;
5、预制构件;51、预制构件A;52、预制构件B;521、方形凹槽;522、方形孔;53、隔水胶带;
6、排水机构;61、抽水泵;62、抽水管
7、钢筋插;71、吊耳;
8、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包括沉井1、由下至上设置的碎石层2、混凝土层3和底板层(图中未示出,下同),碎石层2铺设在沉井1的最底部,在碎石层2的一侧设有集水坑4,集水坑4内设有排水机构6,集水坑4上方设有方形的搁置槽41,搁置槽41内放置有预制构件5,且预制构件5高出碎石层2的上表面,预制构件5高出碎石层2的部分高度为设计标高,即混凝土层的浇筑高度以设计标高的高度为准,因此,混凝土层3与预制构件5的高度平齐,底板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优选的,碎石层2的厚度为10cm。
优选的,集水坑4呈倒置的圆台状,集水坑最大口径为70cm。
如图3、图4所示,预制构件5包括预制构件A 51和预制构件B 52,预制构件B 52为方形砼板,且中间设有方形凹槽521,方形凹槽521底部中间设有方形孔522,预制构件A 51置于方形凹槽521内,此时预制构件A 51和预制构件B 52的上表面平齐。
预制构件材料为混凝土,预先7天制作完成。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中均布置有单层钢筋网(图中未示出),钢筋网的规格为:钢筋直径8mm,钢筋排距10cm,并在钢筋网上用扎丝绑扎吊耳71,吊耳71的扣环露出预制构件表面,如图2所示,利用若干钢筋插销7穿过预制构件A 51上表面的吊耳71和预制构件B 52上表面的吊耳71,将预制构件A锁在预制构件B的方形凹槽521内。
优选的,钢筋插销7的直径为20mm,更好地将预制构件A锁住。
预制构件B 52的边长为100cm,厚度为10cm,方形凹槽521的边长为60cm,槽深为5cm,而预制构件A 51的边长为54cm,厚度为4cm,将预制构件A放置在方形凹槽内,且预制构件A和方形凹槽521之间留有空隙,并在预制构件A 51的下表面与预制构件B 52的方形凹槽521上表面之间设置一圈隔水胶带53,且隔水胶带53的高度为1cm,从而保持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的上表面平齐。隔水胶带用于防止液体流入集水坑4内。
预制构件B的方形凹槽521中间还设有方形孔522,方形孔522的边长为40cm,便于施工人员放置抽水泵61。
排水机构6包括抽水泵61和抽水管62,抽水泵61置于集水坑4处,抽水管62连接抽水泵61和沉井外部的水箱8,用于将集水坑内的液体抽取至水箱处。
具体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
1)提前7天预制好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预制构件的尺寸按照设计图纸(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的尺寸如图2和图3所示,预制构件B的边长为100cm,厚度为10cm,方形凹槽的边长为60cm,槽深为5cm,方形孔的边长为40cm;预制构件A的边长为54cm,厚度为4cm);
2)在沉井底部铺设一层碎石,直至形成10cm厚的碎石层;
3)在一侧挖集水坑,集水坑呈倒置的圆台状,且上方最大的口径为70cm,且集水坑的上方有方形的搁置台,搁置台尺寸与预制构件B的尺寸相当;
4)将预制构件B放置在搁置台上,预制构件B高出碎石层的上表面,高出的部分记为设计标高;
5)通过预制构件B的方形孔,将抽水泵放置在集水坑内,且抽水泵连接一根抽水管,抽水管另一端连接到沉井外部的水箱;
6)启动抽水泵,将集水坑内的液体抽至沉井外部的水箱处,随着集水坑内的液体减少,碎石层其他部分的液体也会慢慢流向集水坑,进而被抽出沉井;
7)当大量液体被抽排出沉井底部,显露出碎石层的抛石顶面时,在碎石层上方浇筑混凝土层,混凝土层的浇筑厚度以设计标高为准,抽水过程中,抽水泵持续抽水,当浇筑完成之后,混凝土层与预制构件的高度平齐;
8)抽水泵继续抽水24小时,尽可能减少沉井底部的液体;
9)取出抽水泵,盖上预制构件A,用钢筋插销穿过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上表面的吊耳,锁住预制构件A;
10)最后浇筑底板层,底板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浇混凝土层与预制构件叠合式封底结构,封底结构简洁,利于封底质量的把控,避免出现渗水、漏水现象,从而利于底板浇筑作业,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操作简便,易于学习与施工,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包括沉井、由下至上设置的碎石层、混凝土层和底板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铺设在所述沉井的最底部,在所述碎石层的一侧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内设有排水机构,所述集水坑上方设有方形的搁置槽,所述搁置槽内放置有预制构件,且所述预制构件高出所述碎石层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层与所述预制构件的高度平齐,所述底板层为钢筋混凝土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厚度为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坑呈倒置的圆台状,所述集水坑最大口径为70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构件A和预制构件B,所述预制构件B为方形砼板,且中间设有方形凹槽,所述方形凹槽底部中间设有方形孔,所述预制构件A置于所述方形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A和所述预制构件B的上表面平齐,且若干钢筋插销穿过所述预制构件A上表面的吊耳和所述预制构件B上表面的吊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插销的直径为2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B的边长为100cm,厚度为10cm,所述方形凹槽的边长为60cm,槽深为5cm,所述方形孔的边长为40c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A的边长为54cm,厚度为4c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A的下表面与所述方形凹槽上表面之间设有一圈隔水胶带,且所述隔水胶带的高度为1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抽水泵和抽水管,所述抽水泵置于所述集水坑处,所述抽水管连接所述抽水泵和沉井外部的水箱。
CN202021397535.4U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Active CN213233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535.4U CN213233515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7535.4U CN213233515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3515U true CN213233515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8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7535.4U Active CN213233515U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3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2913B (zh) 一种强透水地层深基坑封底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35488B (zh) 一种高水位地下室底板防水施工方法
CN104711994A (zh) 基坑深井降水及封堵施工方法
CN103015456B (zh) 地下混凝土构筑物基础底板中的坑中坑快速支模法
CN101096852B (zh) 一种地下建筑物抗浮的方法
CN207003499U (zh)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抗浮起装置
CN110847199A (zh) 深基坑地下水暗埋引流施工方法
CN105484277A (zh) 一种电梯基坑或集水坑内管井降水施工用构件及施工方法
CN101319501B (zh) 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0670613B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233515U (zh) 一种叠合式沉井封底结构
WO2009137848A2 (en) A well and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well
CN207727514U (zh) 一种库盆防渗抗抬动结构
CN211547830U (zh) 一种防止地面泛潮的结构
CN203475486U (zh) 一种不产生水浮力的地下室
CN202850062U (zh)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水浮力控制装置
CN204825916U (zh) 一种强透水地层深基坑封底止水结构
CN104846837A (zh) 一种明排水基坑中超深井坑的施工方法
CN108755724A (zh) 综合管廊体外疏排水防水方法
CN210946854U (zh) 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
CN205062744U (zh) 一种半悬臂半重力式两级景观防洪墙
CN211312563U (zh) 一种防渗抗冲过水围堰结构
CN113605380A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112695779A (zh) 电梯井基坑局部降水的高层建筑基坑构筑方法
CN206477347U (zh)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