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31021U - 数据线收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线收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31021U
CN213231021U CN202021295343.2U CN202021295343U CN213231021U CN 213231021 U CN213231021 U CN 213231021U CN 202021295343 U CN202021295343 U CN 202021295343U CN 213231021 U CN213231021 U CN 213231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ata line
supporting
housing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534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炼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534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31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31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31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包括壳体以及支撑件,其中,壳体限定出收容空间,且壳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供数据线绕设或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数据线;支撑件与壳体铰接从而可相对于壳体转动,使得支撑件可在收容于收容空间的收纳状态与伸出收容空间以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支撑状态之间切换。其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避免数据线弯折损坏而对数据线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同时,支撑件相当于支架用于支撑电子终端从而便于人们看视频等多功能操作,且支撑件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收纳于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同时也能够减小收纳装置整体的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数据线收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线收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每部手机都会配置适配的数据线。每根数据线均包括一个接头以及一根线体,且数据线与手机采用分体设置。
由于数据线的线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数据线散装放置会占据空间且显得杂乱,为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将数据线弯折但又容易造成线体内部的金属线路断裂,损坏数据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对数据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该收纳装置包括:壳体,限定出收容空间,且壳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供数据线绕设或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数据线,支撑件,与壳体铰接从而可相对于壳体转动,使得支撑件可在收容于收容空间的收纳状态与伸出收容空间以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支撑状态之间切换。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线收纳装置,通过将数据线的接头放置在壳体的收容空间内且将数据线的线体绕设于壳体上,或者将数据线整体放置在壳体的收容空间内,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避免数据线弯折损坏而对数据线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支撑件的设置,支撑件相当于支架用于支撑电子终端从而便于人们看视频等多功能操作,且支撑件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收纳于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同时也能够减小收纳装置整体的空间占用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与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支撑件可相对于壳体转动且通过开口收容于收容空间或伸出收容空间;支撑件包括:连接部,与壳体铰接;第一支撑部,与连接部背离壳体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部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部包括位于背离开口的一侧且朝靠近开口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一弯曲面;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背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部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二支撑部包括位于靠近开口的一侧且朝背离开口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二弯曲面;其中,支撑件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二弯曲面用于容置电子终端的一端,第一弯曲面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位于背离第一弯曲面一侧的第三弯曲面,第三弯曲面与第一弯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同,第二支撑部还包括位于背离第二弯曲面一侧的第四弯曲面,第四弯曲面与第二弯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支撑件位于壳体的同侧且均与壳体铰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壳底壁以及绕壳底壁布置的壳侧壁,壳底壁与壳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壳底壁设置有位于收容空间内的卡接部,卡接部用于安装数据线的接头,壳底壁开设有与收容空间连通的通孔,数据线的线体一端与数据线的接头连接,另一端可穿过通孔并绕设于壳体或收容于收容空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还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绕设于壳体的数据线的线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设置于壳体的与壳底壁相对设置的表面,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固定绳,固定绳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其中,数据线的线体穿过通孔并绕设于壳体后,固定绳的背离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连接以固定数据线的线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弹性卡扣,数据线的线体穿过通孔并绕设于壳体后,弹性卡扣与壳体卡接以固定数据线的线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壳底壁以及绕壳底壁布置的壳侧壁,壳底壁与壳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支撑件包括:连接部,与壳体铰接,扣合部,与连接部背离壳体的一端连接,扣合部背离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朝背离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具有第三弯曲面,其中,支撑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扣合部的周缘与壳侧壁卡接配合,支撑件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三弯曲面用于容置电子终端的一端,壳体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扣合部的周缘设置有凸条,壳侧壁背离壳底壁的一端设置有与凸条卡接配合的凹槽。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线收纳装置,通过将数据线的接头放置在壳体的收容空间内且将数据线的线体绕设于壳体上,或者将数据线整体放置在壳体的收容空间内,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避免数据线弯折损坏而对数据线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支撑件的设置,支撑件相当于支架用于支撑电子终端从而便于人们看视频等多功能操作,且支撑件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收纳于壳体的收容空间内同时也能够减小收纳装置整体的空间占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收纳装置的支撑件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壳体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数据线的线体绕设于壳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收纳装置;110、壳体;111、壳底壁;112、壳侧壁;113、收容空间;114、开口;115、通孔;120、支撑件;121、连接部;122、第一支撑部;1221、第一弯曲面;1222、第三弯曲面;123、第二支撑部;1231、第二弯曲面;1232、第四弯曲面;130、卡接部;131、绑定绳;132、绑定端;140、固定组件;141、第一固定部;142、第二固定部;143、固定绳;150、插接部; 151、插口;160、支撑件;161、连接部;162、扣合部;163、第三支撑部;1631、第三弯曲面;164、凸条;16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现有技术中,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每部手机都会配置适配的数据线,且数据线与手机采用分体设置。每根数据线均包括一个接头以及一根线体,线体的一端与接头连接,线体的另一端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充电插口连接。
不同型号的手机等电子设备,其所适配的数据线的型号亦不相同,例如,不同型号的数据线的线体的长度不相同。由于数据线的线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长度,人们使用完数据线后,数据线散乱放置会占据空间且显得杂乱,为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将数据线的线体弯折,单经多次弯折后的数据线的线体的外皮容易出现弯折断裂的情况,尤其是数据线的线体内部还具有金属线路,数据线的线体过度弯折后还可能导致其内部的金属线路断裂,从而造成数据线的功能损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6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100,该收纳装置100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对数据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该收纳装置100包括壳体 110以及支撑件120。
请参照图1-2所示,壳体110主要用于对数据线起承载和收纳作用,壳体 110限定出收容空间113,壳体110可以包括壳侧壁112,壳侧壁112形成用于收纳数据线的收容空间113,壳体110也可以包括壳底壁111以及绕壳底壁111 的外边缘布置的壳侧壁112,壳底壁111以及壳侧壁112共同围设形成用于收容数据线的收容空间113,即可以将壳体110看成一个类似于无盖的盒体,而盒体的中空部分即可视为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壳体110包括与收容空间113连通的开口114,当壳体110仅包括壳侧壁112时,开口114即为壳侧壁112两侧的端口,当壳体110包括壳底壁111以及壳侧壁112时,开口114即为壳侧壁 112背离壳底壁111的一侧的端口。其中,这里对壳体110的材料不做限制,例如,壳体110可以采用塑胶材质的材料制成,壳体110也可以采用金属材质的材料制成。
可以理解的,数据线包括接头和线体,数据线的线体的一端与数据线的接头为可拆卸式连接(既为结构上的物理连接也为通讯上的电连接),数据线的线体的另一端与电子终端(例如手机等)的充电接口亦为可拆卸式连接(既为结构上的物理连接也为通讯上的电连接),则为实现壳体110对数据线的收容放置,具体地,壳体110的至少部分可以用于供数据线绕设,由于数据线的线体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柔性,故可以将数据线的接头以及数据线的线体分开放置,即数据线的接头可以放置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数据线的线体可以绕设于壳体110外。当然,为了方便也可以将数据线收容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 113内,也即将数据线的接头以及数据线的线体(即整个数据线)整体放置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
请参照图1-2所示,支撑件120主要对电子终端起支撑作用,这里对支撑件 120的材质不做限定,只需要支撑件120的刚性强度能够满足其对电子终端的支撑即可,例如,支撑件120可以为塑胶材料制成、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支撑件120与壳体110铰接从而使得支撑件120可以相对于壳体110发生转动,其中,支撑件120可以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铰接,也可以与壳体110的壳侧壁112铰接,支撑件120可以通过合页与壳体110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相对转动,支撑件120也可以通过转轴与壳体110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当支撑件120相当于壳体110转动到位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的状态时,将支撑件120在此时的状态定义为支撑件120的收纳状态,当支撑件120相对于壳体110转动到位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外且可以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状态时,将支撑件120在此时的状态定义为支撑件120的支撑状态,且支撑件120可以在收容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的收纳状态与伸出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 以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支撑状态之间切换,换句话说,支撑件120可在相对于壳体110转动且通过开口114收容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的收纳状态以及相对于壳体110转动伸出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外的支撑状态之间切换,即人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支撑件120处于收纳状态时,将数据线也放置在壳体110 的收容空间113内或者将数据线的线体绕设在壳体110上以便于对数据线的收纳,当然人们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支撑件120处于支撑状态时,将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上,此时支撑件120可以看成是电子终端的支架,从而便于人们操作(例如看视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对支撑件120与壳体110的铰接点的具体位置做限定,因为支撑件120与壳体110的铰接点的位置可能会根据支撑件120或者壳体110的实际形状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然,无论支撑件120和壳体110的铰接点位于壳体110的任何部位均能够满足支撑件120能够在收纳状态以及支撑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综上,通过将数据线的接头放置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且将数据线的线体绕设于壳体110上,或者将数据线整体放置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 内,能够有效地对数据线进行收纳以减少数据线的空间占用率以及避免数据线弯折损坏而对数据线起到良好保护作用。同时,通过支撑件120的设置,支撑件120相当于支架用于支撑电子终端从而便于人们看视频等多功能操作,且支撑件120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收纳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同时也能够减小收纳装置100整体的空间占用率。
请参照图1、图2以及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支撑件120相当于支架用于支撑电子终端,也即在支撑件120处于支撑状态时将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 上,支撑件120能够限制电子终端朝某个方向运动。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0包括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以及第二支撑部123,其中,连接部 121的一端与壳体110铰接,连接部121的背离壳体110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 122连接,第一支撑部122背离连接部12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123连接。当第一支撑部122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部122可以包括位于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且朝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一弯曲面1221,当第二支撑部123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二支撑部123可以包括位于靠近壳体110 的开口114的一侧且朝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二弯曲面 1231。同时,减少了支撑件120位于收纳状态时在壳体110的容纳腔室内的空间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第一支撑部122与第二支撑部123的形状可以为任意的,当支撑件120位于收纳状态且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上时,第一支撑部122 以及第二支撑部123能够支撑电子终端即可,则为减轻收纳装置100整体的重量,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22还可以包括位于背离第一弯曲面1221 一侧的第三弯曲面1222,也即第一支撑部122的与第一弯曲面1221相对的表面朝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三弯曲面1222,同理第二支撑部 123也还可以包括位于背离第二弯曲面1231一侧的第四弯曲面1232,也即第二支撑部123的与第二弯曲面1231相对的表面朝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凸起形成第四弯曲面1232。
具体地,请参照图1-2所示,连接部121可以为转轴,第一支撑部122可以为形状呈类圆形的弧形结构,第二支撑部123可以为形状呈类圆形的半环形结构。其中,转轴穿设于壳体110的壳侧壁112的背离壳底壁111的边缘的壁厚内,且转轴的轴线平行于壳体110的壳侧壁112的边缘设置,第一支撑部122的一端与转轴同轴固定连接,第二支撑部12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22背离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以及第二支撑部123连接形成类 S形结构的支撑件120,为便于加工,连接部121、第一支撑部122以及第二支撑部12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当支撑件120位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部122 的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的表面即为第一弯曲面1221,第一支撑部122 的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的表面即为第三弯曲面1222,同理,第二支撑部123的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的表面即为第二弯曲面1231,第二支撑部123的靠近壳体110的开头的一侧的表面即为第四弯曲面1232。当支撑件120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二弯曲面1231用于容置电子终端的一端,第一弯曲面1221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另一端,换句话说,电子终端的一端与第二支撑部 123的第二弯曲面1231抵接,电子终端的另一端与第一弯曲的背离第一弯曲面 1221的表面(即第三弯曲面1222)抵接,即电子终端倾斜放置在支撑件120上以后,电子终端的一端倚靠于第一支撑部122,电子终端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支撑部123的第二弯曲面1231以限制电子终端运动。
可以理解的,支撑件120的数量对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上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例如,支撑件120的数量越多,支撑件120与电子终端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当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上以后电子终端的稳定性越好,但是,由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除了放置支撑件120以外至少还会放置数据线的接头,考虑到支撑件120在收纳状态时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 内的空间占用率,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件120位于壳体110的同侧且均与壳体110铰接。通过将支撑件120的数量设计成两个,相比一个支撑件120而言,两个支撑件120能够增强电子终端放置在支撑件120上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减少支撑件120在收纳状态时在壳体 110的收容空间113内的空间占用率。
请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数据线的接头可以直接放置在壳体110 的收容空间113内,数据线的线体的一端与数据线的接头连接,数据线的线体的另一端绕设于壳体110上,即通过数据线的线体的缠绕实现数据线整体与壳体110之间的绑定连接,为进一步加强数据线整体与壳体110的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壳体110设置有用于安装数据线的接头且位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 内的卡接部130,卡接部130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壳侧壁112上,为便于将数据线的接头安装在卡接部130内,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30设置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上,且这里对卡接部130的位置不做限定。卡接部130可以为由壳体110的壳底壁111朝开口114的方向延伸的卡接槽,卡接槽的形状与数据线的接头的形状相适配,即数据线的接头位于卡接槽内时,数据线的接头的外壁面与卡接槽的槽壁面抵接。为减少数据线的接头在安装于卡接槽的过程中卡接槽对数据线接头的造成磨损,卡接槽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性树脂或弹性橡胶。如图2所示,由于数据线的接头与卡接槽之间的连接为接触连接,故在壳体110晃动的过程中存在数据线的接头从卡接槽中脱落的可能,数据线的接头安装于卡接槽后,为进一步增强数据线的接头与卡接槽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在壳体110的壳底壁111上设置一个限制数据线的接头运动的绑定件,例如,绑定件可以包括绑定绳131以及绑定端132,绑定绳131的一端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固定连接,绑定端132设置于与绑定绳131的固定端相对设置的一侧且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固定连接,绑定绳131跨设卡接槽的槽口且另一端与绑定端132为可拆卸式连接。
请参照图1-2所示,可以理解的,数据线的接头安装于卡接部130以后,数据线的线体可以直接从壳体110的开口114穿出并绕设于壳体110上,在该情况下,尤其是数据线的线体靠近数据线的接头的那一段长度的数据线的线体可能因弯折角度过大会导致数据线的线体折断损坏,为避免数据线的线体因弯折而被折断损坏,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壳底壁111开设有与壳体110的收容空间 113连通的通孔115,且壳体110的壳底壁111还设置有用于供数据线的线体插口151插设的插接部150(如图2所示),插接部150具有沿平行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方向延伸的插口151(如图2所示),且插口151朝向通孔115设置,此时,数据线的接头以及数据线的线体可以采用分体放置,即数据线的接头安装在卡接部130中,数据线的线体插口151插设于插接部150的插口151中,且数据线的线体穿过通孔115并绕设于壳体110。当然,数据线的接头安装于卡接部130以后,数据线的线体也可以直接收容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
请参照图3-4所示,可以理解的,数据线的线体绕设于壳体110后,由于数据线的线体本身存在一定的刚性,故绕设于壳体110后的线体在没有外界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数据线的线体存在极容易从壳体110上散开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数据线的线体与壳体1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壳体110还设置有固定组件140,固定组件140用于固定绕设于壳体110上的数据线的线体。其中,固定组件140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壳底壁111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壳侧壁112上。具体地,固定组件140包括第一固定部141、第二固定部142以及固定绳143,第一固定部141以及第二固定部142间隔设置且沿壳体110的长度方向布置,第一固定部141以及第二固定部142均分别与壳体110的壳底壁111固定连接,固定绳14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141固定连接,固定绳14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142连接(这里的“连接”为可拆卸式连接) 以固定绕设于壳体110上的数据线的线体。这里不对第一固定部141以及第二固定部142的形状做限定,第一固定部141主要是给固定绳143提供固定的端点,第二固定部142主要是给固定绳143提供用于绑定的端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140也可以与壳体110可拆卸式连接,例如,固定组件140包括弹性卡扣(图中未示出),弹性卡扣的形状呈类“门形”结构设置,数据线的线体穿过壳底壁111的通孔115且绕设于壳体110后,弹性卡扣跨设于壳体 110且弹性卡扣的两端与壳体110的壳侧壁112抵接以固定数据线的线体,此时,数据线的线体主要是通过弹性卡扣施加给壳体110的壳侧壁112的弹力来实现弹性卡扣对数据线的线体的固定。
请参照图6所示,由于支撑件160只需要在支撑状态时能够支撑电子终端,且支撑件160在收容状态时也不会占据壳体110以外的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160可以包括连接部161以及扣合部162,其中,连接部161一端与壳体110 铰接,连接部161的背离壳体110的一端与扣合部162连接,扣合部162背离连接部161的一端朝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方向延伸有第三支撑部163,第三支撑部 163背离壳体110的开口114一侧且朝靠近壳体110的开口114的一侧凸起形成第三弯曲面1631,且当支撑件160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三弯曲面1631用于容置电子终端的一端,壳体110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另一端。具体地,连接部161可以为合页,此时合页一端与壳体110的壳侧壁112靠近开口114的边缘连接,合页的另一端与扣合部162的边缘连接,连接部161也可以为转轴,此时转轴穿设于壳体110 的壳侧壁112背离壳底壁111一侧的边缘的厚度中,扣合部162与转轴同轴固定连接。扣合部162可以为与壳体110的开口114相适配的板状结构,即支撑件160位于收纳状态时,扣合部162的外周边缘与壳侧壁112的内周边缘相贴合,换句话说,扣合部162可以看成是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的一个盖子,即支撑件160的收纳状态即相当于扣合部162闭合在壳体110的开口114处的状态,支撑件160的支撑状态即相当于扣合部162相对于壳体110的开口114打开的状态。由于扣合部 162在外力作用下可能存在扣合部162因与壳体110的开口114产生松动而脱离壳体110的开口114的情况,故为增强扣合部162与壳体110的开口114在收纳状态时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扣合部162的周缘设置有凸条164,对应的壳侧壁112背离壳底壁111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与凸条164卡接配合的凹槽165。通过将支撑件160设计成包括连接部161以及扣合部162,支撑件160除了在支撑状态时能够支撑电子终端以外,支撑件160在收纳状态时,支撑件160相当于壳体110的盖子,能够对放置在壳体110的收容空间113内的数据线接头或者数据线线体进行防尘保护等,进一步体现了该数据线收纳装置100的功能多样性的优点,且第三支撑部163相当于整个支撑件160的把手,便于开合支撑件160。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数据线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出收容空间,且所述壳体的至少部分用于供数据线绕设或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数据线;
支撑件,与所述壳体铰接从而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使得所述支撑件可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收纳状态与伸出所述收容空间以用于支撑电子终端的支撑状态之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撑件可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且通过所述开口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或伸出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支撑件包括:
连接部,与所述壳体铰接;
第一支撑部,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位于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朝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一弯曲面;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位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且朝背离所述开口的一侧凸起形成的第二弯曲面;
其中,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二弯曲面用于容置所述电子终端的一端,所述第一弯曲面用于支撑所述电子终端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部还包括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弯曲面一侧的第三弯曲面,所述第三弯曲面与所述第一弯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支撑部还包括位于背离所述第二弯曲面一侧的第四弯曲面,所述第四弯曲面与所述第二弯曲面的弯曲方向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侧且均与所述壳体铰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壳底壁以及绕所述壳底壁布置的壳侧壁,所述壳底壁与所述壳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壳底壁设置有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安装所述数据线的接头,所述壳底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数据线的线体一端与所述数据线的接头连接,另一端可穿过所述通孔并绕设于所述壳体或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绕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数据线的线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壳底壁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数据线的线体穿过所述通孔并绕设于所述壳体后,所述固定绳的背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以固定所述数据线的线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弹性卡扣,所述数据线的线体穿过所述通孔并绕设于所述壳体后,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壳体卡接以固定所述数据线的线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壳底壁以及绕所述壳底壁布置的壳侧壁,所述壳底壁与所述壳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
所述支撑件包括:
连接部,与所述壳体铰接;
扣合部,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扣合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具有朝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具有第三弯曲面;
其中,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扣合部的周缘与所述壳侧壁卡接配合;
所述支撑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三弯曲面用于容置所述电子终端的一端,所述壳体用于支撑所述电子终端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扣合部的周缘设置有凸条,所述壳侧壁背离所述壳底壁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条卡接配合的凹槽。
CN202021295343.2U 2020-07-03 2020-07-03 数据线收纳装置 Active CN213231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343.2U CN213231021U (zh) 2020-07-03 2020-07-03 数据线收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343.2U CN213231021U (zh) 2020-07-03 2020-07-03 数据线收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31021U true CN213231021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88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5343.2U Active CN213231021U (zh) 2020-07-03 2020-07-03 数据线收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31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39967B1 (en) Flexible scree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US20120211626A1 (en) Hold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512615A (ja) 携帯デバイ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KR200430966Y1 (ko) 절곡형 usb 젠더
JP3902074B2 (ja) 可動プラグヘッド
CN213231021U (zh) 数据线收纳装置
EP2978083A1 (en) A mobile terminal fitting and an electric connector for the same
EP1235312A1 (en) Power conversion adapter
US8254994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eceiver
CN213584506U (zh) 插座
CN211742104U (zh) 转接盒
KR200478291Y1 (ko) 휴대폰 거치대
US20060216981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JP2011044236A (ja) カバー支持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218472402U (zh) 一种数据线
CN101945553A (zh) 限位结构及具有该限位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18219440U (zh) 一种智能眼镜收纳盒
US7040923B1 (en) Supporting apparatus
JP2000152511A (ja) 充電装置
JP3240021U (ja) 電源プラグ
CN213071639U (zh) 带可拆卸支架的数据线
CN220456838U (zh) 一种插座
CN220066327U (zh) 一种磁吸收纳扣
CN213026816U (zh) 充电器接口扩展器
CN112769176B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