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4905U -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4905U
CN213214905U CN202021861665.9U CN202021861665U CN213214905U CN 213214905 U CN213214905 U CN 213214905U CN 202021861665 U CN202021861665 U CN 202021861665U CN 213214905 U CN213214905 U CN 213214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chamber
cavity
juvenile
ad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16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金岩
赵秀芳
徐曼
韦依伶
周荫庭
汪华清
阳彬
谢志远
朱心宁
李云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gnan Eco and Culture Touris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16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4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4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4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60Fishing; Aquaculture; Aquafarming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包括鱼礁体、鱼礁座,鱼礁体内交错设有多个促生腔、成鱼繁殖腔,所述促生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植物生长腔、幼鱼保护腔,所述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的右侧均与所述鱼礁座内的流通腔连通,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的另一侧均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既可以实现幼鱼的保护,又可以使得幼鱼与水生植物生长相互促进,避免鱼礁后期出现功能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鱼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背景技术
人工鱼礁对于鱼类繁衍和水生态系统的构建至关重要,可以说投放人工鱼礁是构建生态系统的主要手段。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为鱼类等生物提供繁殖、觅食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在渔业资源的增殖和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人工鱼礁缺少对幼鱼的保护措施;同时人工鱼礁缺少对鱼礁内水生植物生长的关注,导致鱼礁功能单一,后期出现功能下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既可以实现幼鱼的保护,又可以使得幼鱼与水生植物生长相互促进,避免鱼礁后期出现功能下降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包括鱼礁体、鱼礁座,鱼礁体内交错设有多个促生腔、成鱼繁殖腔,所述促生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种植有水生植物的植物生长腔、幼鱼保护腔,所述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的右侧均与所述鱼礁座内的流通腔连通,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的另一侧均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的顶壁、底壁均开有侧孔,相邻的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均通过侧孔连通,所述侧孔均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促生腔内设有挡板,挡板内开有连通所述植物生长腔和幼鱼保护腔的流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幼鱼保护腔远离所述流通腔的一端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成鱼繁殖腔远离所述流通腔的一端向上倾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既可以实现幼鱼的保护,又可以使得幼鱼与水生植物生长相互促进,避免鱼礁后期出现功能下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幼鱼保护腔远离流通腔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成鱼繁殖腔远离流通腔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使得鱼卵可以避免被捕食,且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水生植物生长。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相互连通的幼鱼保护腔、成鱼繁殖腔及植物生长腔,使得幼鱼及成鱼均可以在各个腔内随意活动,既可以保护幼鱼、成鱼,又可以不限制鱼类的活动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人工生态立体鱼礁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鱼礁座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鱼礁座;11-流通腔;2-鱼礁体;21-促生腔;211-幼鱼保护腔;212-植物生长腔;2121-水生植物;213-挡板;2131-流通孔;22-成鱼繁殖腔;23-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固定连接”可以是插接、焊接、螺纹连接、螺栓连接等常用的固定连接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包括鱼礁体2、鱼礁座1,鱼礁体2内交错设有多个促生腔21、成鱼繁殖腔22,所述促生腔21包括相互连通的种植有水生植物2121的植物生长腔212、幼鱼保护腔211,所述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右侧均与所述鱼礁座1内的流通腔11连通,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另一侧均与外界连通。
既可以实现幼鱼的保护,又可以使得幼鱼与水生植物2121生长相互促进,避免鱼礁后期出现功能下降的问题。
所述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顶壁、底壁均开有侧孔23,相邻的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均通过侧孔23连通,所述侧孔23均与外界连通。
所述幼鱼保护腔211的顶壁、底壁均开有侧孔23,幼鱼通过侧孔23进入幼鱼保护腔211从而逃避危险鱼类的捕食;幼鱼也可以通过幼鱼保护腔211靠近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进入流通腔11,进而进入成鱼繁殖腔22内,以避免被捕食。
底部侧壁开孔,进入幼鱼保护腔211或者成鱼繁殖腔22以避免被捕食。
所述促生腔21内设有挡板213,挡板213内开有连通所述植物生长腔212和幼鱼保护腔211的流通孔2131。
相互连通的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及植物生长腔212,使得幼鱼及成鱼均可以在各个腔内随意活动,既可以保护幼鱼、成鱼,又可以不限制鱼类的活动空间。
所述幼鱼保护腔211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下倾斜。
幼鱼幼鱼保护腔211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即有植物生长腔212的一侧向下倾斜,排泄物可通过流通孔2131进入植物生长腔212内,为水生植物2121的生长提供营养成分,从而避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植物的退化死亡等,实现鱼类的繁衍和水生态系统的构建。
所述成鱼繁殖腔22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上倾斜。
成鱼可以把鱼卵排入成鱼繁殖腔22内,由于成鱼繁殖腔22的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上倾斜,因此鱼卵进入成鱼繁殖腔22的靠近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在水流的扰动作用下,鱼卵可通过成鱼繁殖腔22靠近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进入流通腔11内,进而进入其相邻的幼鱼保护腔211内,避免鱼卵被捕食。
同时,鱼类的排泄物可以排入成鱼繁殖腔22内,由于成鱼繁殖腔22的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上倾斜,排泄物进入成鱼繁殖腔22的靠近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在水流的扰动作用下,排泄物可通过成鱼繁殖腔22靠近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进入流通腔11内,进而进入其相邻的幼鱼保护腔211内。
所述幼鱼保护腔211、成鱼保护腔优选为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
幼鱼保护腔211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成鱼繁殖腔22的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使得鱼卵可以避免被捕食,且鱼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生植物2121提供养分,促进水生植物2121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体(2)、鱼礁座(1),鱼礁体(2)内交错设有多个促生腔(21)、成鱼繁殖腔(22),所述促生腔(21)包括相互连通的种植有水生植物(2121)的植物生长腔(212)、幼鱼保护腔(211),所述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一侧均与所述鱼礁座(1)内的流通腔(11)连通,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另一侧均与外界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的顶壁、底壁均开有侧孔(23),相邻的幼鱼保护腔(211)、成鱼繁殖腔(22)均通过侧孔(23)连通,所述侧孔(23)均与外界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促生腔(21)内设有挡板(213),挡板(213)内开有连通所述植物生长腔(212)和幼鱼保护腔(211)的流通孔(2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幼鱼保护腔(211)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鱼繁殖腔(22)远离所述流通腔(11)的一端向上倾斜。
CN202021861665.9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Active CN213214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1665.9U CN21321490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1665.9U CN21321490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4905U true CN213214905U (zh) 2021-05-18

Family

ID=75903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1665.9U Active CN21321490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4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5528A (zh) 一种箱式鱼菜共生养殖系统
CN105360021A (zh) 一种小龙虾温室育苗装置及稻田种养循环方法
CN103392675A (zh) 刺参池塘多物种立体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1283678A (zh) 克氏原螯虾可控化苗种同步繁育技术
CN102106326A (zh) 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CN102919186B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0839579A (zh) 稻-鱼生态种养系统及方法
CN113728967A (zh) 一种红树林蟹共作生态培育装置
CN213214905U (zh) 一种人工生态立体鱼礁
CN101897307B (zh) 利用网箱的鲤鱼家系选育方法
KR20160136993A (ko) 해마 자, 치어 생산방법
CN218550998U (zh) 一种与水草共生的鱼苗种人工催产箱
KR101184458B1 (ko) 갯지렁이의 종묘 생산을 위한 양식 장치
CN202043534U (zh) 复式三角帆蚌稚蚌培育装置
CN111513017A (zh) 一种温度可控的拟穴青蟹苗种中间培育装置和方法
CN103081825A (zh) 一种秀丽白虾的池塘繁苗方法
CN216821322U (zh) 一种红树林蟹共作生态培育装置
JP3836771B2 (ja) 池内生態系保全方法並びに同方法に用いる浮体構造及びその付属設備
CN211430619U (zh) 一种具有高原特色的螃蟹苗种繁育系统装置
CN208211234U (zh) 增殖型螃蟹人工鱼礁
CN213719443U (zh) 一种基于水质环境管理的鳖分区养殖系统
CN211129418U (zh) 一种水产养殖拦截装置
KR200189410Y1 (ko) 전복 양식용 쉘터
KR101948995B1 (ko) 바이오플락을 이용한 갯지렁이 종묘생산 시스템
CN217657721U (zh) 一种生态鱼巢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