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13163U -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13163U
CN213213163U CN202022654480.7U CN202022654480U CN213213163U CN 213213163 U CN213213163 U CN 213213163U CN 202022654480 U CN202022654480 U CN 202022654480U CN 213213163 U CN213213163 U CN 213213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transistor
terminal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5448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锦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65448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13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13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131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包括电源E、变压器B、三极管Q1‑Q8、电阻R1‑R15、二极管D1‑D6、二极管LED1‑LED2、二极管Q10和电容C1‑C5;所述电源E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电阻R12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源E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4‑15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7‑Q8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元器件少,能够自动识别电极充电,免去了以往需要人工转换极性的操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控制领域,尤其设计到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对锂电池充电的充电器只能通过固定的正负极充电,在某些特定的设计,不区分正负极,对电路提出了更高的兼容性要求,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在正负极接错时很容易充不上电和损伤电池的实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来解决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包括电源E、变压器B、三极管Q1-Q8、电阻R1R9、R11-R15、二极管D1-D6、二极管LED1-LED2、二极管Q10和电容C1-C5;所述电源E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电阻R12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源E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4-15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7-Q8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二极管LED1-LED2的负极、电阻R9的第二端、二极管Q10的正极和电容C4的第二端均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6,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6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正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5,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一端和二极管Q10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和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1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1的第二端、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3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2,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4、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容C2-C3的第二端均连接市电,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市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为1.2KΩ,所述电阻R2的电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3的电阻值为14 KΩ,所述电阻R4的电阻值为47 KΩ,所述电阻R5的电阻值为1 KΩ,所述电阻R6的电阻值为150 KΩ,所述电阻R7的电阻值为23 KΩ,所述电阻R8的电阻值为14.5 KΩ,所述电阻R9的电阻值为20.5 KΩ,所述电阻R11的电阻值为150 KΩ,所述电阻R12-R15的电阻值均为410 KΩ。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容C1-C2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3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4的电容量为100μF,所述电容C5的电容量为104μF。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13001,所述三极管Q2-Q3、Q6和Q8的型号均为8050,所述三极管Q4-Q5和Q7的型号均为8550。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极管D1-D3和二极管D5-D6的型号均为1N4937,所述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所述二极管Q10的型号为TL431。
上述方案的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通过由Q5~Q8、R12~R15组成的极性自动识别电路,能够有效的自动识别电极充电,同时使用的元器件少,能够自动识别电极充电,免去了以往需要人工转换极性的操作.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线束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包括电源E、变压器B、三极管Q1-Q8、电阻R1R9、R11-R15、二极管D1-D6、二极管LED1-LED2、二极管Q10和电容C1-C5;所述电源E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电阻R12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源E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4-15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7-Q8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二极管LED1-LED2的负极、电阻R9的第二端、二极管Q10的正极和电容C4的第二端均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6,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6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正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5,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一端和二极管Q10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和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1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1的第二端、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3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2,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4、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容C2-C3的第二端均连接市电,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市电。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为1.2KΩ,所述电阻R2的电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3的电阻值为14 KΩ,所述电阻R4的电阻值为47 KΩ,所述电阻R5的电阻值为1 KΩ,所述电阻R6的电阻值为150 KΩ,所述电阻R7的电阻值为23 KΩ,所述电阻R8的电阻值为14.5 KΩ,所述电阻R9的电阻值为20.5 KΩ,所述电阻R11的电阻值为150KΩ,所述电阻R12-R15的电阻值均为410 KΩ。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C2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3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4的电容量为100μF,所述电容C5的电容量为104μF。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13001,所述三极管Q2-Q3、Q6和Q8的型号均为8050,所述三极管Q4-Q5和Q7的型号均为8550。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D3和二极管D5-D6的型号均为1N4937,所述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所述二极管Q10的型号为TL43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市电经变压器B降压、D5整流后在C4上得到9.4v的直流电压。通过R6限流,Q10稳压后,在Q3发射极输出4.2v电压供锂电池充电,其极性自动识别电路由Q5~Q8、R12~R15组成;当A点接电池正极,B点接负极时,Q8因为有R12提供正偏电压而导通,Q5由R14提供偏压导通。充电电流由Q5-A点一电池E→8点一Q8的C极形成充电回路。兰A点接电池负极,而已接电池正极时充电电流则由Q7-8点→电池E→A点→Q6的C极形成充电回路;当有充电电流流过R6时,Q4导通,LED1闪烁发光(LED1为自带振荡器的三色发光二极管,能够随机变幻出多彩的闪光);充电完成后Q4因为没有足够的导通电压而截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E、变压器B、三极管Q1-Q8、电阻R1-R9、R11-R15、二极管D1-D6、二极管LED1-LED2、二极管Q10和电容C1-C5;所述电源E的正极分别连接三极管Q5-Q6的集电极、电阻R12的第一端和电阻R13的第二端,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5的第一端,电阻R8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所述电源E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4-15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7-Q8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电阻R15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2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二极管LED1-LED2的负极、电阻R9的第二端、二极管Q10的正极和电容C4的第二端均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6,所述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电阻R6的第一端、二极管D6的正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5,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7的第一端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电容C5的第一端和二极管Q10的负极,所述电容C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和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1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LED1的正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1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电容C1的第二端、三极管Q1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3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和电容C2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B的抽头2,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和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变压器B的抽头4、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容C2-C3的第二端均连接市电,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市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的电阻值为1.2KΩ,所述电阻R2的电阻值为1MΩ,所述电阻R3的电阻值为14 KΩ,所述电阻R4的电阻值为47 KΩ,所述电阻R5的电阻值为1 KΩ,所述电阻R6的电阻值为150 KΩ,所述电阻R7的电阻值为23 KΩ,所述电阻R8的电阻值为14.5 KΩ,所述电阻R9的电阻值为20.5 KΩ,所述电阻R11的电阻值为150 KΩ,所述电阻R12-R15的电阻值均为410 K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C1-C2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3的电容量为2.2μF,所述电容C4的电容量为100μF,所述电容C5的电容量为104μ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的型号为13001,所述三极管Q2-Q3、Q6和Q8的型号均为8050,所述三极管Q4-Q5和Q7的型号均为85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D3和二极管D5-D6的型号均为1N4937,所述二极管D4为稳压二极管,所述二极管Q10的型号为TL431。
CN202022654480.7U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3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480.7U CN21321316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54480.7U CN21321316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13163U true CN213213163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5448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213163U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13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12255A (zh) 一种低损耗高可靠性的双路电源切换电路
CN204206069U (zh) 一种太阳能移动电源箱
CN213213163U (zh) 一种充电电池极性自动识别电路
CN203589793U (zh) 一种风光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01733491U (zh) 一种无电解电容的大功率led驱动电路
CN201048304Y (zh) 数码产品手动发电充电电路
CN209994135U (zh) 一种新型智能充电器
CN105449768A (zh) 一种scr和微处理器控制的蓄电池充电器
CN209838739U (zh) 一种低成本便携式风扇控制器
CN205670707U (zh) 一种抗干扰智能充电控制器
CN211405524U (zh) 一种电池自动充放电电路
CN202817831U (zh) 交直流电两用手机锂电池充电器
CN213637167U (zh) 一种阶梯式双电池充电器
CN204793470U (zh) 一种多功能定时插座
CN203589794U (zh) 一种太阳能发电无线充电器
CN216774626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产品电池充电电路
CN2150657Y (zh) 多功能保护式充电器
CN205029411U (zh) 一种无静态功耗的节能充电器
CN215267710U (zh) 一种智能门锁电池usb充电管理电路
CN214100957U (zh) 一种电压双向保护电源切换电路
CN216625346U (zh) 充电指示电路、充电指示装置及锂电池充电系统
CN211405518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CN220156251U (zh) 一种直流电源升压限流转换电路
CN208369903U (zh) Led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CN215268791U (zh) 带指示灯的太阳能led灯串手机app控制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