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7988U -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7988U
CN213207988U CN202021570893.0U CN202021570893U CN213207988U CN 213207988 U CN213207988 U CN 213207988U CN 202021570893 U CN202021570893 U CN 202021570893U CN 213207988 U CN213207988 U CN 21320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reflecting surface
sub
heating tub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08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雁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Wei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Wei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Wei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Wei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08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7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7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所述电暖器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反射罩、设置在所述反射罩内的发热管;所述反射罩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远区;所述第二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近区。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使更多的热辐射线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距离电暖器较远的远区,补偿远区中直射的热辐射线的不足,进而使所述近区和所述远区内的总热量均衡,提高用户的适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电器用品,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通常由电热管、反射罩和壳体组成,其中电热管、反射罩位于壳体内。较佳的电暖器热源对热能的要求应该是照射的有效范围扩散,使热能分布均匀。现有技术中的反射罩大多为对称的抛物线结构,使用这种反射罩的电暖器的热量辐射线较为集中,导致部分位置的热量过于集中甚至使用户具有灼热感,部分位置的热量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所述反射罩能够使电暖器的照射范围内的热量分布更均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射罩,其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连接形成一半包围空间,所述半包围空间内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第一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远区;
所述第二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近区。
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通过设置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且将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使更多的热辐射线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距离电暖器较远的远区,补偿远区中直射的热辐射线的不足。同时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远离所述发热管设置,使更少的热辐射线反射至所述近区内,避免近区内过热而使用户产生灼热感。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能将不同数量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近区和距离电暖器较远的远区,使所述近区和所述远区内的总热量均衡,提高用户的适用体验。
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整体为弧形曲面,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曲率。
进一步,所述远区与所述反射罩的距离大于所述近区与所述反射罩的距离;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且所述近区、远区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二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二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进一步,所述反射罩还包括第三反射面,其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反射的热辐射线反射至所述远区;所述第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依次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三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三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进一步,在所述反射罩的端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的两端或每个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的两端或每个所述第三子反射平面的两端与所述发热管的轴心形成一钝角三角形,且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或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或所述第三子反射平面所对应的边为该钝角三角形的其中一条钝角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射罩,所述电暖器还包括外壳和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反射罩里。
进一步,所述反射罩的两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反射罩的端面形状相适配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外壳固定的安装孔。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的热辐射线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的部分第一子反射平面的热辐射线反射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及防护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1包括: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 12;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连接形成一半包围空间,所述半包围空间内设置有发热管13;所述第一反射11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13发出的热辐射线2反射至远区3;所述第二反射面12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 2反射至近区4;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通过设置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且将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使更多的热辐射线被所述第一反射面反射至距离电暖器较远的远区,补偿远区中直射的热辐射线的不足。同时所述第二反射面相对远离所述发热管设置,使更少的热辐射线反射至所述近区内,避免近区内过热而使用户产生灼热感。本实用新型的反射罩能将不同数量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近区和距离反射罩较远的远区,如图2所示,反射至所述远区3内的热辐射线更加密集,以使所述近区4和所述远区3内的总热量均衡,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所述的近区4和远区3为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的两个区域,且所述远区3与所述反射罩1的距离大于所述近区4与所述反射罩1的距离。如图2所示,所述反射罩的反射面朝下,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为所述反射罩的宽度方向,第一反射面11、第二反射面12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在图2中,C方向表示所述第一水平方向。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反射面11和第二反射面12整体为弧形曲面,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曲率。所述第二反射面12的曲率较小,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反射面11反射的热辐射线被所述第二反射面12再次反射而进入近区,进而避免所述近区内的热量过多。
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面11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发热管13的发热效果,调整所述若干第一子反射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使所述近区4和远区3内的热量均衡。
所述第二反射面12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二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发热管13的发热效果,调整所述若干第一子反射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使所述近区4和远区3内的热量均衡。
如图3所示,在所述反射罩的端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111的两端或每个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121的两端与所述发热管13的轴心形成一钝角三角形15,且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111或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121所对应的边为该钝角三角形15的其中一条钝角边。由此,由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不会垂直入射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或第二子反射平面,避免经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或第二子反射平面反射后的热辐射线再次返回所述发热管,以达到避免所述发热管易于损坏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所述最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两个第一子反射平面111为了避免所述发热管的热辐射线垂直入射,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整体弧度发生了一定角度的偏转。
如图4所示,由于部分第一子反射平面为了避免所述发热管的热辐射线垂直入射,相对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整体弧度发生了一定角度的偏转,其反射的热辐射线的方向也随之改变,为使这部分方向发生改变的热辐射线尽可能多地落入所述远区,所述反射罩还包括第三反射面14,其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反射的热辐射线2反射至所述远区3;所述第三反射面14、第一反射面 11、第二反射面12依次连接。
同时,所述第三反射面14还能阻挡部分原本直射入所述近区4的热辐射线进入所述近区4,以减少所述近区内的热量,避免产生灼热感。
其中,所述第三反射面14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三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所述发热管的发热效果,调整所述若干第三子反射平面的倾斜角度,以使所述近区和远区内的热量均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暖器,其包括上述反射罩1,所述电暖器还包括外壳和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反射罩里。
作为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反射罩1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反射罩的侧面形状相适配的防护板5;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外壳固定的安装孔51。设置所述防护板5,能够避免所述发热管13发出的热辐射线从所述反射罩1的两侧射出,影响所述电暖器内的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所述安装孔51将所述反射罩1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能够避免所述反射罩上设置连接件,进而所述反射罩的反射面在生产、装配的过程中被刮花。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连接形成一半包围空间,所述半包围空间内设置有发热管;
所述第一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远区;
所述第二反射面主要用于将所述发热管发出的热辐射线反射至近区;
所述发热管靠近所述第一反射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整体为弧形曲面,且所述第一反射面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的曲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区与所述反射罩的距离大于所述近区与所述反射罩的距离;
所述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且所述近区、远区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依次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一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二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罩还包括第三反射面,其用于将部分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反射的热辐射线反射至所述远区;
所述第三反射面、第一反射面、第二反射面依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反射面由若干个具有不同倾斜角度的第三子反射平面互相连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射罩的端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的两端与所述发热管的轴心形成一钝角三角形,且所述第一子反射平面所对应的边为该钝角三角形的其中一条钝角边。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反射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射罩的端面上,每个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的两端或每个所述第三子反射平面的两端与所述发热管的轴心形成一钝角三角形,且所述第二子反射平面或所述第三子反射平面所对应的边为该钝角三角形的其中一条钝角边。
10.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的反射罩;
所述电暖器还包括外壳和发热管,所述反射罩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反射罩里;
所述反射罩的两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反射罩的端面形状相适配的防护板;
所述防护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所述外壳固定的安装孔。
CN202021570893.0U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Active CN213207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893.0U CN21320798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893.0U CN21320798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7988U true CN213207988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36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0893.0U Active CN213207988U (zh) 2020-07-31 2020-07-31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7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0441A (en) Solar concentrator array
CN213207988U (zh) 一种电暖器及其反射罩
US20080031603A1 (en) Infrared heater
KR200491825Y1 (ko) 적외선 가열기구 및 장치
JP3607223B2 (ja) 電気ストーブ
JP6455749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支持構造
JP2008139006A (ja) ヒーター用保護網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ヒーター
CN204665451U (zh) 一种发热装置及电暖器
KR102230541B1 (ko) 난방용 벽판넬
JP3334711B1 (ja) 電気ストーブ
CN110925861A (zh) 一种散热供暖踢脚线
JP4741929B2 (ja) 赤外線電球及び加熱装置
CN219775851U (zh) 一种电暖器结构
CN105337570A (zh) 光电转换模块及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方法
CN101625138B (zh) 一种盘式电热取暖器
CN210241734U (zh) 一种高效的鸟笼取暖器
CN212431045U (zh) 一种取暖器新型反射板
CN219802603U (zh) 一种加热组件及含有其的电器
CN219962606U (zh) 一种远红外加热机构及应用其的远红外烧烤装置
CN219460524U (zh) 一种发热梳
CN218627035U (zh) 发热组件及取暖器
US10794592B2 (en) Infrared ray generation mesh
KR100346905B1 (ko) 전기 스토브용 보조 반사갓
CN215583903U (zh) 烤箱
US20230324659A1 (en) Light concentrating method, light concentrating device using same, and solar power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