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4390U -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4390U
CN213204390U CN202022020387.0U CN202022020387U CN213204390U CN 213204390 U CN213204390 U CN 213204390U CN 202022020387 U CN202022020387 U CN 202022020387U CN 213204390 U CN213204390 U CN 213204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rain pipe
building
calandria
foundation d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0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田春丽
高春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engu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engu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engu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engua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0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04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4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4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排水盲沟的领域,公开了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基坑内的土基层、黏土层、基坑填土层、以及设置在基坑填土层内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以及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建筑物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建筑物的底壁的下方,所述加固组件用于将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固定在基坑内,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架,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和第一排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和第二排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穿设过黏土层并通过第一锚钉螺纹连接在土基层内。本申请具有降低盲沟结构发生坍塌的可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盲沟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室浮力是由地下水对建筑物产生的浮力,当低下水位高于建筑物底部时,由于水压力作用,会对建筑物底面、侧面产生水压力,地下水对建筑物底部产生的向上的水压力成为地下室水浮力。地下室水浮力的大小与地下水位(抗浮水位)有关,当地下水浮力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引起建筑物整体上浮或者建筑物地下室局部结构构件的破坏。而且一旦发生破坏,修复比较困难。
相关的,为了降低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会在地下室的下方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又称作抗浮盲沟,通过将排水管预埋在基坑中,对地下水进行渗透导流,从而将基坑装填土内的地下水排走,减小建筑物被地下水挤压而上浮的情况。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排水管底部的装填土为粘土,粘土会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强度减弱,从而随着地下水的渗透作用,排水管下方容易发生塌陷,从而导致整个排水盲沟结构容易塌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排水盲沟结构容易塌陷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基坑内的土基层、黏土层、基坑填土层、以及设置在基坑填土层内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以及加固组件,所述第一排水管位于建筑物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建筑物的底壁的下方,所述加固组件用于将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固定在基坑内,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架,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和第一排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和第二排水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穿设过黏土层并通过第一锚钉螺纹连接在土基层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架分别对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进行稳定支撑,减少了黏土层发生坍塌而导致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发生坍塌的可能,对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位置起到了支撑和加固的作用,从而增强了盲沟结构的稳固性。通过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同时在建筑物的底部和外侧为地下水提供排放的通道,提高了对地下水的排放效果,进而提高了对建筑物的抗浮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水管和建筑物的底壁之间设有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包括开口向上的悬挂梁,所述悬挂梁包括水平部以及两个竖直部,一个所述竖直部对应连接在水平部沿长度方向的一边,所述第二排水管支撑在水平部上并限制在两个竖直部之间,所述竖直部远离水平部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建筑物的底壁外侧相贴合,且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二锚钉螺纹连接在建筑物的底壁外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悬挂梁对第二排水管起到吊挂的作用,当第二排水管位置下降时,悬挂梁为第二排水管提供向上的反作用力,进一步减少了第二排水管位置发生塌陷的可能,有利于增强第二排水管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水管朝向建筑物的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建筑物的外侧壁固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第一排水管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固定块朝向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嵌合并限制在限位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排水管的位置下降时,限位槽对限位块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第一固定块对第一排水管在高度位置进行限制;同时,限位块限制在限位槽内,也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一排水管起到了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排水管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基坑的内侧壁上砌接有砂浆水泥层,所述第一排水管背离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和砂浆水泥层之间固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钢筋以及抵板,所述抵板朝向基坑侧壁的一侧共同与多个钢筋固定连接,所述钢筋远离抵板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砂浆水泥层内,所述抵板背离钢筋的一侧与第一排水管的外侧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板抵触在第一排水管的外侧,使得第一排水管固定限制在抵板和第一固定块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对第一排水管起到了进一步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排水管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抵板背离钢筋的一侧设为内弧凹面,所述内弧凹面抱合在第一排水管的外侧,并与第一排水管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弧凹面的设置,增大了抵板与第一排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抵板与第一排水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抵板对第一排水管的限位效果。
优选的:所述黏土层内预设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外沿向上翻折并与基坑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土工布层的外沿通过水泥钉固定在基坑的内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强力高、耐腐蚀、抗拉伸的效果。土工布层的设置,有利于增强黏土层的抗变形能力,从而有利于增强黏土层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了黏土层发生坍塌的可能,从而减少了盲沟结构发生坍塌的可能。同时,土工布层的外沿通过水泥钉与基坑的内侧壁固定,对土工布层起到了加固和撑开的作用,减少了土工布层在黏土层内发生叠加的可能,有利于保证土工布层在黏土层内的位置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黏土层和基坑填土层之间设有砂石层,所述砂石层内预埋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三排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砂石层的设置,对黏土层起到了压制的作用,减少了黏土层发生塌陷的可能;同时,砂石层具有良好的渗水效果,有利于黏土层内的地下水渗透进砂石层,此时第三排水管在砂石层内形成排水通道,有利于砂石层内的地下水通过第三排水管排走,减少了水位上升对建筑物产生浮力的可能,进一步提高了盲沟结构的抗浮效果。
优选的:所述砂石层背离黏土层的一侧布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横向和纵向叠加且交错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均固定在基坑内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对砂石层起到了隔开的作用,从而对黏土层进行隔开,减少了黏土层塌陷而使得基坑填土层以及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发生塌陷的可能,进一步减少了盲沟结构发生塌陷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增强了对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的支撑和固定,减少了黏土层坍塌而导致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发生坍塌的可能,从而减少了盲沟结构发生坍塌的可能;
2.通过设置砂石层和第三排水管道,增强了对黏土层的排水效果,有利于减少黏土层内的地下水不断增多而导致黏土层坍塌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抗浮盲沟的内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1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土基层;2、黏土层;21、土工布层;211、水泥钉;22、砂石层;221、第三排水管;23、加强筋;3、基坑填土层;31、钢筋;32、抵板;321、内弧凹面;4、第一排水管;41、第一固定块;411、限位块;5、第二排水管;6、加固组件;61、支撑架;62、第一锚钉;7、悬挂梁;71、水平部;72、竖直部;721、连接块;722、第二锚钉;8、建筑物;81、第二固定块;811、限位槽;9、砂浆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参照图1,抗浮盲沟结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基坑内的土基层1、黏土层2、基坑填土层3、以及设置在基坑填土层3内的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以及加固组件6,加固件用于对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位置进行固定。土基层1位于基坑底部,黏土层2分布在土基层1的上方,且黏土层2位于建筑物8的下方,基坑填土层3填充在基坑内且铺设在黏土层2的上方。
参照图1,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预埋在基坑填土层3内,且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均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均可以采用PE材料制成的硬式透水管制成,具有良好透水性和结构强度。第一排水管4位于建筑物8侧壁的外侧,第二排水管5位于建筑物8的底壁的下方。当水位上升至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高度位置时,地下水可以渗透进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内并排走,从而减小地下水对建筑物8的底壁和侧壁的浮力,起到了抗浮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基坑的内侧上砌筑有一侧砂浆水泥层9,黏土层2内预铺设有一层土工布层21,土工布层21的外沿向上翻折并与砂浆水泥层9背离基坑的一侧相贴合,土工布层21的外沿通过水泥钉211固定在砂浆水泥层9上,使得土工布层21的外沿得到固定,从而有利于土工布层21稳定平铺在土工布层21内。土工布又称土工织物,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具有强力高、耐腐蚀、抗拉伸的性能,土工布层21设置在黏土层2内,有利于增强黏土层2的结构强度,减少了黏土层2内的地下水水位上升时黏土层2变形并塌陷的可能。
参照图1,黏土层2和基坑填土层3之间铺设有砂石层22,砂石层22的砂石之间存在空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砂石层22内预埋有第三排水管221,第三排水管221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第三排水管221在砂石层22内形成排水通道。当黏土层2内的水位上升时,地下水渗透进砂石层22内,并通过渗水孔进入第三排水管221,并通过第三排水管221道排走,减少了地下水积蓄在黏土层2和砂石层22内而使得黏土层2和砂石层22发生塌陷的可能。
参照图1和图3,砂石层22背离黏土层2的一侧布设有多个加强筋23,多个加强筋23沿横向和纵向叠加且交错设置,加强筋23的两端均插接固定在砂浆水泥层9内。加强筋23的设置,使得基坑填土层3与砂石层22和黏土层2被隔开,有利于减少砂石层22和黏土层2塌陷,而导致基坑填土层3与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也发生塌陷的可能,从而提高了盲沟结构的结构稳固性。
参照图1,加固组件6包括两个支撑架61,一个支撑架61的顶端和第一排水管4的外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架61的顶端和第二排水管5的外侧粘接固定,支撑架61的底端依次穿设过基坑填土层3、砂石层22以及黏土层2,支撑架61的底端支撑在土基层1上,并通过第一锚钉62螺纹连接在土基层1内。
参照图1和图4,第一排水管4朝向建筑物8的外侧壁的一侧粘接有第一固定块41,建筑物8的外侧壁固设有第二固定块81,第二固定块81通过水泥砂浆砌接在建筑物8的外侧壁上,第一固定块41远离第一排水管4的一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块411,第二固定块81朝向限位块41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11,限位块411可以是梯形块,限位槽811可以是梯形槽,限位块411嵌合并限制在限位槽811内。这样设置,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对第一排水管4的位置进行限位,从而增强了第一排水管4位置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一排水管4随着下方的支撑土体塌陷而发生坍塌的可能。
参照图1,第一排水管4背离第一固定块41的一侧和砂浆水泥层9之间固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多个钢筋31以及抵板32,钢筋31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砂浆水泥层9内,钢筋31远离砂浆水泥层9的一端焊接在抵板32背离第一排水管4的一侧,抵板32背离钢筋31的一侧设为内弧凹面321,内弧凹面321与第一排水管4的外侧相贴合并抵触。钢筋31和抵板32对第一排水管4起到了进一步固定的作用,有利于增强第一排水管4位置的稳定性。
参照图1,第二排水管5和建筑物8的底壁之间设有吊挂件,吊挂件包括开口向上的悬挂梁7,悬挂梁7包括水平部71以及两个竖直部72,一个竖直部72对应连接在水平部71沿长度方向的一边,两个竖直部72朝向建筑物8的底壁设置,竖直部72远离水平部7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一体连接有连接块721,连接块721与建筑物8的底壁外侧相贴合,且连接块721通过第二锚钉722螺纹连接在建筑物8的底壁外侧。两个竖直部72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排水管5的外径,第二排水管5限制在两个竖直部72之间并支撑在水平部71上,从而实现对第二排水管5的吊挂,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第二排水管5位置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二排水管5位置发生坍塌而导致盲沟结构发生坍塌的可能,增强了盲沟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抗浮盲沟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随着基坑内地下水水位的不断上升,地下水自下而上渗透,此时砂石层22内的地下水渗透进第三排水管221,并通过第三排水管221排走;随着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基坑填土层3内的地下水渗透进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并通过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排走,有利于降低地下水对建筑物8底部和侧壁的浮力,起到了抗浮的效果。并通过加固组件6对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的位置进行加固,增强了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位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盲沟结构位置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基坑内的土基层(1)、黏土层(2)、基坑填土层(3)、以及设置在基坑填土层(3)内的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以及加固组件(6),所述第一排水管(4)位于建筑物(8)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二排水管(5)位于建筑物(8)的底壁的下方,所述加固组件(6)用于将第一排水管(4)和第二排水管(5)固定在基坑内,所述加固组件(6)包括两个支撑架(61),一个所述支撑架(61)的顶端和第一排水管(4)的外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支撑架(61)的顶端和第二排水管(5)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61)的底端穿设过黏土层(2)并通过第一锚钉(62)螺纹连接在土基层(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5)和建筑物(8)的底壁之间设有吊挂件,所述吊挂件包括开口向上的悬挂梁(7),所述悬挂梁(7)包括水平部(71)以及两个竖直部(72),一个所述竖直部(72)对应连接在水平部(71)沿长度方向的一边,所述第二排水管(5)支撑在水平部(71)上并限制在两个竖直部(72)之间,所述竖直部(72)远离水平部(71)的一端沿水平方向连接有连接块(721),所述连接块(721)与建筑物(8)的底壁外侧相贴合,且所述连接块(721)通过第二锚钉(722)螺纹连接在建筑物(8)的底壁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4)朝向建筑物(8)的外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41),所述建筑物(8)的外侧壁固设有第二固定块(81),所述第一固定块(41)远离第一排水管(4)的一端固接有限位块(411),所述第二固定块(81)朝向限位块(41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811),所述限位块(411)嵌合并限制在限位槽(8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内侧壁上砌接有砂浆水泥层(9),所述第一排水管(4)背离第一固定块(41)的一侧和砂浆水泥层(9)之间固设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钢筋(31)以及抵板(32),所述抵板(32)朝向基坑侧壁的一侧共同与多个钢筋(31)固定连接,所述钢筋(31)远离抵板(32)的一端插接固定在砂浆水泥层(9)内,所述抵板(32)背离钢筋(31)的一侧与第一排水管(4)的外侧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板(32)背离钢筋(31)的一侧设为内弧凹面(321),所述内弧凹面(321)抱合在第一排水管(4)的外侧,并与第一排水管(4)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2)内预设有土工布层(21),所述土工布层(21)的外沿向上翻折并与基坑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土工布层(21)的外沿通过水泥钉(211)固定在基坑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土层(2)和基坑填土层(3)之间设有砂石层(22),所述砂石层(22)内预埋有第三排水管(221),所述第三排水管(221)的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浮盲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层(22)背离黏土层(2)的一侧布设有多个加强筋(23),多个所述加强筋(23)沿横向和纵向叠加且交错设置,所述加强筋(23)的两端均固定在基坑内侧壁上。
CN202022020387.0U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Active CN213204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0387.0U CN213204390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0387.0U CN213204390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4390U true CN213204390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0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0387.0U Active CN213204390U (zh) 2020-09-15 2020-09-15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04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8453A (zh) 复合型套箱围堰及其建造方法
CN105421500A (zh) 一种基于低水平帷幕和抽水降压的地下室抗浮系统
CN113957913A (zh) 一种膜袋充砂结合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
CN216640547U (zh) 一种适合弱透水软土地层用的排水减压抗浮系统
CN210439302U (zh) 一种地下室与支护桩构成的基础结构
CN213204390U (zh) 一种抗浮盲沟结构
CN113529765A (zh) 一种抗浮锚杆的快速降水施工方法
CN107178088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32288A (zh) 一种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70162U (zh) 一种软土加固路基
CN212223491U (zh) 一种临河路基结构
KR101045019B1 (ko) 블록식 옹벽의 설치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08457273B (zh) 一种钢管护坡桩成桩回收方法
CN112609731A (zh) 一种柔性透水路堑挡墙及施工方法
JP2018044337A (ja) 盛土の補強構造及び盛土の補強方法
CN111827097A (zh) 一种拼接式钢筋砼桥桥台结构
CN206477347U (zh)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
CN213389553U (zh) 一种抗沉降路基
CN214061687U (zh) 一种柔性透水路堑挡墙
CN219773037U (zh) 一种高质量砌筑检查井结构
CN214883521U (zh) 一种分离式闸室结构
CN214143756U (zh) 一种高灵敏度土基坑支护结构
CN214882661U (zh) 一种台背路基的回填泡沫轻质材料路基结构
CN115492144B (zh) 沙洲区域顶管沉井施工方法
CN216664037U (zh) 一种河道抢险吸力式组合桩坝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