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7114U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97114U CN213197114U CN202022046629.3U CN202022046629U CN213197114U CN 213197114 U CN213197114 U CN 213197114U CN 202022046629 U CN202022046629 U CN 202022046629U CN 213197114 U CN213197114 U CN 2131971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seat
- cover
- cover body
- rotating rods
-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包括机盖本体、机盖固定架、转动支架和机架,所述机盖本体的上部设有压力泵;所述机盖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转动支架设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均设有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位于所述第四轴承座的上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盖固定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准确的将机盖自动安装在抛丸除锈机上,节省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除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背景技术
抛丸除锈机是将钢丸送至高速旋转的转筒上,利用离心力的作用,使高速抛出的钢丸撞击工件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把表面的杂质、杂色及氧化层清除掉,同时使介质表面粗化,消除工件残余应力和提高基材表面硬度的作用。现有的抛丸除锈机通常直接将机盖安装在抛丸除锈机的外壳上,工作时,需要员工手动控制关闭或打开;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包括机盖本体、机盖固定架、转动支架和机架,所述机盖本体的上部设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与所述机盖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机盖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转动支架设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均设有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位于所述第四轴承座的上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盖固定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的两侧还设有第六轴承座,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轴承座和第六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推动气缸。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力泵包括进丸通道和出丸通道,所述机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出丸通道相连通的通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盖本体呈圆形,并设有呈圆环形的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机盖本体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机盖本体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和所述第二推动气缸均设有呈圆柱形的伸缩杆和气缸筒,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气缸筒嵌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便于推动机盖固定架和转动支架转动,通过设置连接杆,使得转动支架上的两个转动杆能够同时同步转动,能够准确的将机盖自动安装在抛丸除锈机上,节省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机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压力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机盖本体10、压力泵11、进丸通道111、出丸通道112、通孔12、刮板13、机盖固定架20、第一轴承座21、第二轴承座22、转动支架30、转动杆31、第三轴承座32、第四轴承座33、第一推动气缸34、伸缩杆341、气缸筒342、第二推动气缸35、连接杆36、机架40、第五轴承座41、第六轴承座4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机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压力泵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包括机盖本体10、机盖固定架20、转动支架30和机架40,所述机盖本体10的上部设有压力泵11,所述压力泵11与所述机盖本体10固定连接;所述机盖固定架2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21和第二轴承座22,所述转动支架30设有两个转动杆31,两个所述转动杆31均设有第三轴承座32和第四轴承座34;所述第三轴承座32位于所述第四轴承座33的上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轴承座22和第四轴承座33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34;两个所述转动杆31的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21与所述机盖固定架20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31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座41与所述机架40转动连接;所述机架40的两侧还设有第六轴承座42,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轴承座32和第六轴承座42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推动气缸35。
优选地,所述压力泵11包括进丸通道111和出丸通道112,所述机盖本体10设有与所述出丸通道112相连通的通孔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通过压力泵11输送钢丸。
优选地,两个所述转动杆31之间设有连接杆36,所述连接杆36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杆31的上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转动杆31能够同时同步转动,防止两个转动杆31转动的角度不同,导致机盖本体10偏移不能准确地盖在抛丸除锈机上。
优选地,所述机盖本体10呈圆形,并设有呈圆环形的刮板13,所述刮板13与所述机盖本体10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12与所述机盖本体10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13的设置,增加了机盖本体10盖上后密封性,同时可以便于观察机盖本体10是否能够准确地盖在抛丸除锈机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4和所述第二推动气缸35均设有呈圆柱形的伸缩杆341和气缸筒342,所述伸缩杆341与所述气缸筒342嵌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推动机盖固定架20和转动支架30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二推动气缸的选型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盖本体、机盖固定架、转动支架和机架,所述机盖本体的上部设有压力泵,所述压力泵与所述机盖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机盖固定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转动支架设有两个转动杆,两个所述转动杆均设有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位于所述第四轴承座的上部;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推动气缸;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机盖固定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部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座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机架的两侧还设有第六轴承座,位于同一侧的第三轴承座和第六轴承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推动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泵包括进丸通道和出丸通道,所述机盖本体设有与所述出丸通道相连通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动杆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盖本体呈圆形,并设有呈圆环形的刮板,所述刮板与所述机盖本体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通孔与所述机盖本体的圆心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气缸和所述第二推动气缸均设有呈圆柱形的伸缩杆和气缸筒,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气缸筒嵌套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6629.3U CN21319711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046629.3U CN21319711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97114U true CN213197114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2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046629.3U Active CN213197114U (zh) | 2020-09-17 | 2020-09-17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97114U (zh) |
-
2020
- 2020-09-17 CN CN202022046629.3U patent/CN2131971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72090B (zh) | 一种湿式喷砂机 | |
CN206839140U (zh) | 一种铸件自动清砂装置 | |
CN213197114U (zh)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机盖 | |
CN209774383U (zh) | 一种抛丸器 | |
CN207669141U (zh) | 滚筒式抛丸机 | |
CN108237145A (zh) | 一种抛散式的无损土壤修复装置 | |
CN215942604U (zh) | 一种精密铸造用喷砂机的回料机构 | |
CN213289941U (zh) | 一种抛丸除锈机 | |
CN203611134U (zh) | 钢管除锈机滤网 | |
CN109693188A (zh) | 一种全自动数控抛丸机 | |
CN204638793U (zh) | 一种钢管矫直设备 | |
CN212095864U (zh) | 一种高效的耐用抛丸设备 | |
CN208657912U (zh) | 核桃破壳机 | |
CN202556253U (zh) | 倾斜滚筒抛丸清理机 | |
CN219311065U (zh) | 一种工件抛丸加工装置 | |
CN207495170U (zh) | 一种转子端环刷光机构 | |
CN219819366U (zh) | 一种转台抛丸机 | |
CN213197125U (zh) | 一种用于抛丸除锈机的收料装置 | |
CN206779017U (zh) | 一种零配件清洗装置 | |
CN205734496U (zh) | 一种筒状部件表面清理抛丸机 | |
CN207578193U (zh) | 一种环保的手机金属外壳用抛光装置 | |
CN209812071U (zh) | 抛丸机转台机构 | |
CN203650261U (zh) | 改进的抛丸机结构 | |
CN220481399U (zh) | 一种新型间歇式喷砂机 | |
CN205630332U (zh) | 长管制造立式内抛丸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