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92073U -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92073U CN213192073U CN202021554126.0U CN202021554126U CN213192073U CN 213192073 U CN213192073 U CN 213192073U CN 202021554126 U CN202021554126 U CN 202021554126U CN 213192073 U CN213192073 U CN 2131920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asal cavity
- bending part
- sprayer
- nozzle
- nas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922 nasal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3
- 229940097496 nasal spray Drugs 0.000 claims abstract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2980 postope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484 anatom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877 mucos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41591 Spinal osteoarthr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6319 cervical spondyl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05801 spondyl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09137 Chronic sinus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157 chronic rhinosinus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4453 Ligament sp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085 Rhinitis allergic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040 Sprains and Str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105 allergic rhi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151 chronic rhi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083 rhinit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鼻腔喷头包括喷头本体,喷头本体的顶部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与喷头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50°‑60°的倾角α;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140°‑150°的倾角β;第二弯折部的末端设有喷雾嘴,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内设有吸液管,吸液管一端连通喷雾嘴,另一端用于吸取药液。所述喷雾瓶包括如上的鼻腔喷头。本实用新型更贴合鼻腔结构,能到达中鼻道位置喷涂药液,为术腔有效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操作方便,患者保持常规姿势即可使用,患者体验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背景技术
鼻腔喷涂药液是临床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法,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鼻腔喷涂药液至少两周以上,而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过程需要鼻腔喷涂药液的时间更是长达数月之久。鼻腔喷涂药液时所采用的方式影响着药液能否有效到达术腔,即中鼻道位置,这直接影响着术后恢复效果。
临床实践中,鼻腔喷涂药液通常将药液装置于喷雾瓶中,喷雾瓶上设置有细长平直的鼻腔喷头,可伸入鼻腔内喷涂药液。这种鼻腔喷头在临床使用时,一般由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采用双手交叉喷涂对侧鼻腔。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喷涂方式,由于鼻腔喷头平直的结构,与鼻道整体较为弯曲的结构不相匹配,因而采用常规的鼻腔喷涂药液方式,鼻腔喷头末端往往难以伸入到中鼻道位置,药液也很难有效到达术腔。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实践中,经验丰富的鼻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喷涂药液时,保持跪地低头或仰卧悬头的姿势,使药液能够流动到中鼻道位置。这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药液难以到达中鼻道位置的问题,但是这种喷涂方式比较麻烦,需要患者保持不适的姿势一段时间,这会降低患者就医体验、引起患者不适,并且患者的依从度也较低。更为重要的,跪地低头或仰卧悬头的姿势对于患有颈椎病和老年患者来说非常困难,这类患者无法保持这样的姿势进行药液喷涂过程,且其他患者在保持上述姿势时也存在着组织扭伤等风险。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鼻腔喷头无法简单有效的向中鼻道喷涂药液,导致鼻腔喷涂药液困难、术后恢复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鼻腔喷头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喷雾瓶。本实用新型更贴合鼻腔结构,能到达中鼻道位置喷涂药液,为术腔有效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操作方便,患者保持常规姿势即可使用,患者体验良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鼻腔喷头,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的顶部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喷头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50°-60°的倾角α;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140°-150°的倾角β;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设有喷雾嘴,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内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一端连通所述喷雾嘴,另一端用于吸取药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呈圆管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外表面覆盖有硅胶层。
优选地,所述喷头本体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杆、弹簧和活塞,所述喷头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按压杆相适配的通槽,所述通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喷头本体在所述通槽的正下方设有管状部,所述管状部自所述喷头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管状部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活塞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自所述管状部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与所述通槽相通;
所述按压杆穿设于所述通槽中,且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按压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喷头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4-5cm,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1-2cm。
一种喷雾瓶,应用于鼻腔药液喷涂过程中,包括瓶身以及如上所述的鼻腔喷头;所述瓶身用于盛放药液,所述鼻腔喷头与所述瓶身相适配,所述鼻腔喷头盖合在所述瓶身上。
优选地,所述鼻腔喷头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鼻腔喷头,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喷头结合临床及人体鼻部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分别设置了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贴合人体的鼻腔结构,使得患者在采用正常的喷药姿势时,鼻腔喷头末端的喷雾器也能伸入到中鼻道位置,使得鼻腔喷头能有效为术腔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采用该鼻腔喷头进行鼻腔喷药时,患者采用正常的喷药姿势即可,操作简易方便,患者体验良好。能适用于颈椎病、老年或其他行动不便的患者的鼻腔喷药过程,适用性更加广泛。
2、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呈圆管状,使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外周面均为圆弧面,可降低鼻腔喷头伸入过程中划伤鼻腔粘膜的风险。
3、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的外周面覆盖有硅胶层,硅胶层质软,可使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和鼻腔内部接触温和,可进一步降低鼻腔喷头伸入过程中划伤鼻腔粘膜的风险。
4、在喷头本体的一侧设有按压组件,当鼻腔喷头与瓶身配合使用时,按压组件用于通过按压增大瓶身内部的压强,进而使瓶身内的药液从喷雾嘴处呈雾状喷出。按压组件喷雾效果好,操作方便。
5、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4-5cm,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1-2cm。上述长度,根据人体鼻部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使得鼻腔喷头能顺畅伸入到中鼻道位置,为术腔有效给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喷雾瓶,其优点在于:该喷雾瓶能到达中鼻道位置喷涂药液,为术腔有效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操作方便,患者保持常规姿势即可使用,患者体验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鼻腔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喷雾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喷头本体,11-第一弯折部,12-第二弯折部,13-通槽,14-管状部,141-滑动槽,2-喷雾嘴,3-吸液管,4-按压组件,41-按压杆,42-弹簧,43-活塞,5-瓶身。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鼻腔喷头,包括喷头本体1,喷头本体1呈圆形瓶盖状,内部为空腔结构。喷头本体1的顶部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11,本实施例中,以图1所示方向为例,第一弯折部11自喷头本体1的上表面向右上方延伸,其与喷头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50°-60°的倾角α。第一弯折部11的末端向左上方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12,第二弯折部12与第一弯折部11之间形成140°-150°的倾角β。
在第二弯折部12的末端设有喷雾嘴2,喷雾嘴2可直接采购获得,喷雾嘴2上设有多个细小的出水孔,使得流经喷雾嘴2的液体转化为雾状喷出。
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在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内设有吸液管3,吸液管3的上端连通喷雾嘴2,然后沿着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延伸,从第一弯折部11的下端向下穿出,下端用于插入药液内部,吸取药液。
本实施例所述鼻腔喷头的实际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在使用时配合相适配的瓶身使用,将所述鼻腔喷头旋合或盖合在瓶身上,瓶身内部盛放有药液,使吸液管3的下端伸入到药液底部。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手持瓶身,将鼻腔喷头小心的伸入到鼻腔内,根据鼻腔喷头外露的长度来判断鼻腔喷头的伸入深度,当判断鼻腔喷头的末端,即喷雾嘴2到达中鼻道位置时,加大瓶身内部的压强,在压强作用下,药液会被吸入吸液管3内,并且向上流动至喷雾嘴2处,从喷雾嘴2处呈雾状喷出,实现术腔给药,根据用药量喷涂适当次数的药液,待喷药完成后,将鼻腔喷头小心的从鼻腔内部退出,鼻腔喷涂药液过程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鼻腔喷头结合临床及人体鼻部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分别设置了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弯折角度贴合人体的鼻腔结构,使得患者在采用正常的喷药姿势时,鼻腔喷头末端的喷雾器也能伸入到中鼻道位置,使得鼻腔喷头能有效为术腔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采用该鼻腔喷头进行鼻腔喷药时,患者采用正常的喷药姿势即可,操作简易方便,患者体验良好。能适用于颈椎病、老年或其他行动不便的患者的鼻腔喷药过程,适用性更加广泛。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均呈圆管状,使第一弯折部11和第二弯折部12的外周面均为圆弧面,可降低鼻腔喷头伸入过程中划伤鼻腔粘膜的风险。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1与第二弯折部12的外周面覆盖有硅胶层,硅胶层质软,可使第一弯折部11与第二弯折部12和鼻腔内部接触温和,可进一步降低鼻腔喷头伸入过程中划伤鼻腔粘膜的风险。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喷头本体1在远离第一弯折部11的一侧设有按压组件4,按压组件4包括按压杆41、弹簧42和活塞43,喷头本体1上表面在左侧(以图2所示方向为例)设有通槽13,通槽13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贯穿喷头本体1。通槽13为圆柱形槽,按压杆41为圆柱形杆。按压杆41的杆径略小于通槽13的内径,使得按压杆41在插入通槽13内后,可在通槽13内沿着上下方向往复滑动。喷头本体1在通槽13的正下方设有管状部14,管状部14的外形呈圆柱形,管状部14自喷头本体1的下表面竖直向下延伸,在管状部14的中部设有与活塞43相适配的滑动槽141,滑动槽141自管状部14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与通槽13相通,使管状部14整体呈圆管状,即滑动槽141呈侧面封闭,上端与通槽13相通,下端开口的结构。滑动槽141呈圆柱形槽,活塞43也呈圆柱形,采用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滑动槽141的直径略大于活塞43的直径,活塞43滑动设置在滑动槽141内,且其边沿位置通过密封圈密封。按压杆41的下端与活塞43相连接,可通过按压杆41来带动活塞43在滑动槽141内的运动。弹簧42一端连接喷头本体1的下表面,另一端连接活塞43,用于活塞43的自动复位。
上述的按压组件4的工作原理具体是这样的,请参阅图4,将上述的喷头本体1盖合在瓶身5上,使喷头本体1与瓶身5紧密连接,盖合后,管状部14伸入到瓶身5内,滑动槽141的下端与瓶身5内部相通,吸液管3的下端伸入到瓶身5的底部接触药液。滑动槽141内部与瓶身5内部气体相通,当向下按压按压杆41时,按压杆41带动活塞43向下运动,弹簧42拉伸积蓄弹性势能,活塞43将滑动槽141内的空气挤压进入瓶身5内部,使瓶身5内部的空气密度增大,压强随之增大。受压强增大影响,瓶身5底部的药液会被挤压流入吸液管3中,并流动至喷雾嘴2处,在喷雾嘴2的作用下,呈雾状喷出。当松开按压杆41时,在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按压杆41自动回弹复位,带动活塞43向上运动,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外界气体从喷雾嘴2处吸入,流动到瓶身5和滑动槽141内部中。
上述的按压组件4结构,当鼻腔喷头与瓶身5配合使用时,按压组件4可通过按压增大瓶身5内部的压强,进而使瓶身5内的药液从喷雾嘴2处呈雾状喷出。按压组件4喷雾效果好,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第一弯折部11的长度为4-5cm,第二弯折部12的长度为1-2cm。上述长度,根据人体鼻部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使得鼻腔喷头能顺畅伸入到中鼻道位置,为术腔有效给药。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喷雾瓶,应用于鼻腔药液喷涂过程中,包括瓶身5以及如上所述的鼻腔喷头,瓶身5为常见的药瓶瓶身,与鼻腔喷头相适配,鼻腔喷头盖合在瓶身5上。该喷雾瓶能到达中鼻道位置喷涂药液,为术腔有效给药,能促进术后恢复,且操作方便,患者保持常规姿势即可使用,患者体验良好。
进一步的,鼻腔喷头与瓶身5螺纹连接,鼻腔喷头呈圆形瓶盖状,其内边沿上设有内螺纹,瓶身5的瓶口处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鼻腔喷头与瓶身5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旋合相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时气密性良好,方便拆卸装置药液,且便于加工。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鼻腔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喷头本体,所述喷头本体的顶部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喷头本体的上表面之间形成50°-60°的倾角α;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之间形成140°-150°的倾角β;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末端设有喷雾嘴,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内部均为中空结构,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内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一端连通所述喷雾嘴,另一端用于吸取药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鼻腔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均呈圆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鼻腔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的外表面覆盖有硅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鼻腔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本体在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侧设有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压杆、弹簧和活塞,所述喷头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与所述按压杆相适配的通槽,所述通槽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喷头本体在所述通槽的正下方设有管状部,所述管状部自所述喷头本体的下表面向下延伸,所述管状部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活塞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自所述管状部的下表面向上延伸至与所述通槽相通;
所述按压杆穿设于所述通槽中,且与所述通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且与所述按压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喷头本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鼻腔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为4-5cm,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为1-2cm。
6.一种喷雾瓶,应用于鼻腔药液喷涂过程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瓶身以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鼻腔喷头;所述瓶身用于盛放药液,所述鼻腔喷头与所述瓶身相适配,所述鼻腔喷头盖合在所述瓶身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喷雾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腔喷头与所述瓶身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54126.0U CN21319207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54126.0U CN21319207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92073U true CN213192073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36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5412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92073U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92073U (zh)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21554126.0U patent/CN21319207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971761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asal passage rinse | |
US5030214A (en) | Ocular delivery system | |
US8092434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washing nasal passages | |
CN203971094U (zh) | 耳鼻喉科用喷药器 | |
US7309329B2 (en) | Aseptic eyedropper with collecting trough and convex release surface | |
US20140350492A1 (en) | Eyedrop dispenser | |
US20060081726A1 (en) | Controlled drop dispensing tips for bottles | |
CN205287223U (zh) | 一种耳鼻喉科喷药装置 | |
ES2590208T3 (es) | Kit para irrigación nasal | |
CN204219543U (zh) | 一种耳鼻喉科喷药装置 | |
US6228070B1 (en) | Device for irrigating or washing the nasal cavities and the rhinopharynx | |
CN213192073U (zh) | 一种鼻腔喷头及喷雾瓶 | |
CN204521955U (zh) |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喷药装置 | |
CN208492956U (zh) | 滴管辅助胶头和辅助给药滴管 | |
CN206261937U (zh) | 一种新型耳用喷雾器 | |
CN214762686U (zh) | 一种鼻腔喷雾器喷头 | |
CN203694384U (zh) | 循环内科医疗用面罩 | |
CN210844937U (zh) | 一体式清洗给药喷药器 | |
CN109011047B (zh) | 新生儿专用雾化器 | |
CN208212184U (zh) | 一种中医内科刮痧装置 | |
CN209019731U (zh) | 一种耳鼻喉临床用喷药装置 | |
CN208770588U (zh) | 一种五官科口腔自动压舌的喷药装置 | |
CN201912620U (zh) | 一种口腔喷药器 | |
CN2383512Y (zh) | 一种洗鼻器 | |
CN206381487U (zh) | 一种鼻腔上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