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8416U - 带磁性的扣具 - Google Patents

带磁性的扣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8416U
CN213188416U CN202022573238.7U CN202022573238U CN213188416U CN 213188416 U CN213188416 U CN 213188416U CN 202022573238 U CN202022573238 U CN 202022573238U CN 213188416 U CN213188416 U CN 213188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slot
male
magnetic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32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Punctuation Fasten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Punctuation Faste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Punctuation Fasten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Punctuation Faste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32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8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8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8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磁性的扣具,包括公扣和母扣;公扣凸起设置有插入部,母扣凹陷开设有插槽,插入部与插槽活动抵接,公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一容置腔设置有第一磁铁,母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公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柱,母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柱,第一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一绕线孔,第二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二绕线孔。当需要扣合带磁性的扣具时,将公扣的插入部插入母扣的插槽中,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互磁吸,从而将公扣和母扣稳固扣合,当需要解扣时,只需在磁力的反方向上用力即可将带磁性的扣具解开。这样的带磁性的扣具不仅在锁扣或解扣时非常方便,而且在扣合时也非常的牢固。

Description

带磁性的扣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磁性的扣具。
背景技术
扣具的使用范围非常的广,包括背包、手提包、服饰等,其主要的功能是将两个独立的物体活动连接起来。传统的扣具大多数是插扣,且一般由公扣和母扣组成,而插扣通常采用按压式的插拔方式,而这种方式是通过按压扣具,使扣具中的公扣和母扣结合或者解扣,这样的扣具在使用上一般需要双手施加一定的力才可以完成锁扣和解扣,使用起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磁性的扣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磁性的扣具,包括公扣和母扣。
所述公扣凸起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母扣凹陷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插槽活动抵接,所述公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母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公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柱,所述母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一绕线孔,所述第二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二绕线孔,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开设有卡扣槽,所述插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扣槽活动抵接,所述插槽远离所述卡扣的槽壁倾斜设置于所述插槽的槽底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远离与所述插槽的槽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弧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对齐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对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扣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孔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母扣靠近所述第二绕线孔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二挡墙。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公扣和所述第二挡墙齐平,所述母扣和所述第一挡墙齐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柱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墙的厚度,所述第二绕线柱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挡墙的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扣的表面和所述母扣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磨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带磁性的扣具,包括公扣和母扣;所述公扣凸起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母扣凹陷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插槽活动抵接,所述公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母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公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柱,所述母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一绕线孔,所述第二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二绕线孔,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连接。当需要扣合所述带磁性的扣具时,将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中,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将会相互磁吸,从而使得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稳固扣合,当需要解扣所述带磁性的扣具时,只需要在磁力的反方向上用力即可将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分开。这样设置的所述带磁性的扣具,不仅在锁扣或解扣时非常方便,而且在扣合时也非常的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带磁性的扣具一方向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公扣一方向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母扣一方向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磁性的扣具10,包括公扣100和母扣200,所述公扣100凸起设置有插入部104,所述母扣200凹陷开设有插槽204,所述插入部104与所述插槽204活动抵接,所述插入部104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插槽204内,所述公扣100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图未示),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母扣200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图未示),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公扣1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柱101,所述母扣20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柱201,所述第一绕线柱101旁开设有第一绕线孔102,所述第二绕线柱201旁开设有第二绕线孔202,当所述插入部104插入所述插槽204时,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连接。
具体地,所述公扣100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封盖,所述第一封盖密封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母扣200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容置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密封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公扣100的一面与所述母扣200的一面抵接,所述公扣100朝向所述母扣200的一面凸起设置所述插入部104,所述母扣200朝向所述公扣100的一面凹陷形成所述插槽204。当需要扣合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时,将所述插入部104插入所述插槽204中,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将会相互磁吸,从而使得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稳固扣合,当需要解扣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时,只需要在磁力的反方向上用力即可将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分开。这样设置的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不仅在锁扣或解扣时非常方便,而且在扣合时也非常的牢固。所述第一绕线柱101上缠绕有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二绕线柱201上缠绕有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一连接带穿过所述第一绕线孔102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柱101上与所述公扣10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穿过所述第二绕线孔202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柱201上与所述母扣200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可使得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能与衣物、箱包等连接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让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得更牢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104开设有卡扣槽105,所述插槽204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扣205,所述卡扣205和所述卡扣槽105活动抵接,所述插槽204远离所述卡扣205的槽壁倾斜设置于所述插槽204的槽底上。具体地,所述插槽204的槽腔容积大于所述插入部104体积,所述插槽204远离所述卡扣205的槽壁由槽底向槽口逐渐远离所述卡扣205,这样,所述插入部104沿着所述插槽204一侧倾斜的槽壁插入所述插槽204,即可将所述卡扣槽105倾斜地套入所述插槽204,使得所述卡扣205能完全插入所述卡扣槽105内,从而使得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能够扣合得更加牢固。
如图3所示,为了让所述卡扣205和所述卡扣槽105之间能更容易结合或拆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205远离与所述插槽204的槽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弧面。在扣合或解扣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时,通过顺着所述卡扣205的弧面的弧度来调整所述卡扣槽105的套入或拔出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卡扣205能顺畅地插入或拔出所述卡扣槽10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槽204远离所述卡扣205的一侧的侧壁设置为倾斜面。这样,插入部104能够沿着倾斜面逐渐插入至插槽204内,以使得卡扣205能够顺利地插入卡扣槽105内,并且,也使得拆卸时,插入部104能够沿着倾斜面反向滑出插槽204外。这样设置的卡扣205,能使得所述卡扣205和所述卡扣槽105之间能更容易结合或拆分。
为了使得所述插入部104能够顺利地沿着倾斜面,逐渐滑入所述插槽204内,以使得所述卡扣205能够顺利地插入所述卡扣槽105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20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插槽204的长度的二分之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10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插槽204的长度,优选地,所述插入部104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插槽204的长度的二分之一,这样,使得所述插入部104在所述插槽204能够具有较大的滑动距离,从而能够沿着倾斜面滑出或者滑入,以使得所述卡扣205能够顺利地插入所述卡扣槽105内。
为了能让所述公扣100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母扣200上的所述第二磁铁磁吸得更加稳固,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插入部104插入所述插槽204,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对齐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对齐。这样设置的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磁吸面积将更大,磁力将更大,使得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在扣合时更加稳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扣100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孔102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一挡墙103,所述母扣200靠近所述第二绕线孔202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二挡墙203。所述公扣100上的所述第一挡墙103与所述母扣200抵接,所述母扣200上的所述第二挡墙203与所述公扣100抵接,这样相互抵接,可使得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相互限制移动,从而让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时更稳固。
如图1所示,为了让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更平整,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插入部104插入所述插槽204,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时,所述公扣100和所述第二挡墙203齐平,所述母扣200和所述第一挡墙103齐平。所述公扣100和所述母扣200扣合时,所述第一挡墙103与所述母扣200平齐,所述第二挡墙203与所述公扣100平齐,这样,使得扣合后的所述磁性扣具的两表面平齐。
为了让所述第一绕线柱101上所缠绕的带和所述第二绕线柱201上缠绕的带的厚度小于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的厚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柱10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墙103的厚度,所述第二绕线柱201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挡墙203的厚度。通过这样设置,所述第一绕线柱101上缠绕的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绕线柱201上缠绕的第二连接带分别小于所述第一挡墙103的厚度和所述第二挡墙203的厚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绕线柱101上缠绕的第一连接带和所述第二绕线柱201上缠绕的第二连接带的厚度小于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的厚度。
为了增加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表面的摩擦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公扣100的表面和所述母扣200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上的凹凸不平的表面能增大手与所述磨砂层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增大手与所述带磁性的扣具10的摩擦力,有效地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手打滑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扣和母扣;
所述公扣凸起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母扣凹陷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入部与所述插槽活动抵接,所述公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母扣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公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绕线柱,所述母扣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一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一绕线孔,所述第二绕线柱旁开设有第二绕线孔,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开设有卡扣槽,所述插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扣槽活动抵接,所述插槽远离所述卡扣的槽壁倾斜设置于所述插槽的槽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远离与所述插槽的槽壁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对齐设置,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相互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靠近所述第一绕线孔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一挡墙,所述母扣靠近所述第二绕线孔的一端凸起设置有第二挡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槽,所述公扣和所述母扣扣合时,所述公扣和所述第二挡墙齐平,所述母扣和所述第一挡墙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柱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挡墙的厚度,所述第二绕线柱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挡墙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中所述的带磁性的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的表面和所述母扣的表面分别设置有磨砂层。
CN202022573238.7U 2020-11-10 2020-11-10 带磁性的扣具 Active CN213188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3238.7U CN213188416U (zh) 2020-11-10 2020-11-10 带磁性的扣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3238.7U CN213188416U (zh) 2020-11-10 2020-11-10 带磁性的扣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8416U true CN213188416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827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3238.7U Active CN213188416U (zh) 2020-11-10 2020-11-10 带磁性的扣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8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77109B1 (ko) 버클
US7506419B2 (en) Buckle using a slide cover type female buckle member
US6615460B1 (en) Optionally manual or automatic breakaway lanyard buckle
US4672725A (en) Snap buckle
KR101258702B1 (ko) 이중 잠금 버클
US10758019B2 (en) Flap fixing buckle
US20090100652A1 (en) Buckle with Safety Latch
CN112841818B (zh) 搭扣
US7174609B2 (en) Buckle
US20090265899A1 (en) Pull-tab for zipper
US20090094809A1 (en) Buckle
US7047602B2 (en) Tab mechanism
CN213188416U (zh) 带磁性的扣具
CN113163910A (zh) 改进的拉锁系统
US7181813B2 (en) Low-profile heavy-duty buckle
CN106805377B (zh) 简易安全卡扣
US9901145B2 (en) Buckle
US6704977B1 (en) Strap buckle
CN210054829U (zh) 扣合牢固的磁性扣具
EP3629822A1 (en) Zip fastener
TWM513608U (zh) 連接釦
CN210227112U (zh) 一种磁扣及使用该磁扣的产品
CN111853002B (zh) 侧向释锁扣具
JP2000116412A (ja) バックル
CN213550223U (zh) 一种塑胶扣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