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7706U -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187706U CN213187706U CN202022124792.7U CN202022124792U CN213187706U CN 213187706 U CN213187706 U CN 213187706U CN 202022124792 U CN202022124792 U CN 202022124792U CN 213187706 U CN213187706 U CN 2131877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eeding
- pipe
- support
- density
- brack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种植盘、设置在支架四周且位于种植盘下方的养殖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架外围的供氧组件;养殖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养殖管内部为中空设置,养殖管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支架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交错设置;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沙鳅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金沙江下游、岷江、嘉陵江、沱江等水系,在一些水流较急的支流亦有分布。中华沙鳅为底栖性鱼类,怕光,喜洞穴和石缝中生活,以底栖动物为食,生存环境单一,受刺激后体表会出现大量的粘液,在产区被称为“玄鱼子”,是长江水系特有及重要经济鱼类。
中华沙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丰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中华沙鳅在长江上游渔获物中占有较大比例,但由于近年来长江上游生境改变,尤其是受到长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河道采砂采石、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水域环境的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沙鳅栖息环境、食物条件和繁殖场所逐渐丧失,对野生中华沙鳅资源带来巨大的威胁,使野生中华沙鳅资源量明显枯竭。目前在产区市场售价高达600-1000元/kg,且供不应求。
目前,中华沙鳅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已经成功,在商品鱼的养殖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养殖产量不高。中华沙鳅属于小型底栖鱼类,喜荫,自然状态下喜欢在卵石缝中栖息,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需设置遮蔽物。一般在养殖池设置卵石,模拟自然状态下环境,但该种模式养殖密度较小,而且不容易捕捞,多次捕捞操作又容易使鱼体损伤;也有养殖者在养殖池中使用漂浮板、沉板、PE管等遮蔽物,但该种遮蔽方式一方面在养殖池中不能固定,对于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地点投喂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该遮蔽物对水体空间利用效率低,也难以进行高密度养殖,否则容易出现缺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以解决现有中华沙鳅养殖养殖产量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包括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端的种植盘、设置在支架四周且位于种植盘下方的养殖管组件以及设置在支架外围的供氧组件;
养殖管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养殖管内部为中空设置,养殖管远离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且支架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交错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通过支架为装置整体提供可靠的安装定位基础,通过种植盘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供养组件保证充足的氧气,提高养殖效果,通过多组养殖管设置,提供高密度养殖条件,提高养殖产量。
进一步,种植盘内设置有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且横向隔条与纵向隔条相交设置,通过横向隔条和纵向隔条将种植盘分割为多个种植单元,种植单元的底壁内开设有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种植盘的结构设计,形成多个相邻的种植单元,通过种植单元实现植物的可靠种植,从而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提高养殖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供氧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架外围的氧气盘以及连接在氧气盘上的进气管,进气管远离氧气盘的端部向上延伸至养殖管的外部,氧气盘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排气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氧气盘通过进气管与增氧设备连接,为水体中提高充足的氧气,保证养殖的足氧环境。
进一步,养殖管的开口的上沿端向远离养殖管中心方向延伸,并与养殖管中心的夹角呈45°。
进一步,养殖管的开口的上沿端与养殖管的中心的距离D1大于所述养殖管的开口的下沿端与养殖管的中心的距离D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养殖管的开口上沿端的方向角度设置,便于下方氧气盘溢出的氧气更易进入养殖管内。
进一步,支架包括支柱以及设置在支柱上的支座,种植盘安装在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通过支架为装置整体提供可靠的安装定位基础,通过种植盘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供养组件保证充足的氧气,提高养殖效果,通过多组养殖管设置,提供高密度养殖条件,提高养殖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养殖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养殖管侧视图;
图1至图3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支架,2-种植盘,3-养殖管组件,4-供氧组件,30-养殖管,31-开口,20-横向隔条,21-纵向隔条,22-种植单元,23-通孔,40-氧气盘,41-进气管,42-排气孔,301-上沿端,302-下沿端,10-支柱,11-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顶端的种植盘2、设置在支架1四周且位于种植盘2下方的养殖管组件3以及设置在支架1外围的供氧组件4;养殖管组件3包括设置在支架1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30,养殖管30内部为中空设置,养殖管30远离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31,且支架1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30交错设置。
该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可靠稳定,使用性能好,能有效利用水体空间,进行高密度养殖,保证充足氧气,同时采用在装置上方设有水生植物种植区,利用光照、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能量循环,能大大提高中华沙鳅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光照、植物、动物之间物质能量循环,达到生态和高密度养殖的结合的目的。通过支架1为装置整体提供可靠的安装定位基础,通过种植盘2形成水生植物种植区,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供养组件保证充足的氧气,提高养殖效果,通过多组养殖管30设置,提供高密度养殖条件,提高养殖产量。
种植盘2内设置有横向隔条20和纵向隔条21,且横向隔条20与纵向隔条21相交设置,通过横向隔条20和纵向隔条21将种植盘2分割为多个种植单元22,种植单元22的底壁内开设有通孔23。通过对种植盘2的结构设计,形成多个相邻的种植单元22,通过种植单元22实现植物的可靠种植,从而便于植物与水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提高养殖的生态环境。
供氧组件4包括设置在支架1外围的氧气盘40以及连接在氧气盘40上的进气管41,进气管41远离氧气盘40的端部向上延伸至养殖管30的外部,氧气盘40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排气孔42。氧气盘40通过进气管41与增氧设备连接,为水体中提高充足的氧气,保证养殖的足氧环境。
如图3所示,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上沿端301向远离养殖管30中心方向延伸,并与养殖管30中心的夹角呈45°。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上沿端301与养殖管30的中心的距离D1大于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下沿端302与养殖管30的中心的距离D2。通过对养殖管30开口31上沿端301的方向角度设置,便于下方氧气盘40溢出的氧气更易进入养殖管30内。
支架1包括支柱10以及设置在支柱10上的支座11,种植盘2安装在支座1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设置在所述支架(1)顶端的种植盘(2)、设置在所述支架(1)四周且位于所述种植盘(2)下方的养殖管组件(3)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1)外围的供氧组件(4);
所述养殖管组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四轴外围且呈上下依次排列的多组养殖管(30),所述养殖管(30)内部为中空设置,所述养殖管(30)远离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31),且所述支架(1)的相邻侧面的养殖管(30)交错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盘(2)内设置有横向隔条(20)和纵向隔条(21),且所述横向隔条(20)与所述纵向隔条(21)相交设置,通过所述横向隔条(20)和所述纵向隔条(21)将所述种植盘(2)分割为多个种植单元(22),所述种植单元(22)的底壁内开设有通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氧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架(1)外围的氧气盘(40)以及连接在所述氧气盘(40)上的进气管(41),所述进气管(41)远离所述氧气盘(40)的端部向上延伸至养殖管(30)的外部,所述氧气盘(40)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排气孔(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上沿端(301)向远离养殖管(30)中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养殖管(30)中心的夹角呈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上沿端(301)与所述养殖管(30)的中心的距离D1大于所述养殖管(30)的开口(31)的下沿端(302)与所述养殖管(30)的中心的距离D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支柱(1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柱(10)上的支座(11),所述种植盘(2)安装在所述支座(11)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4792.7U CN213187706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24792.7U CN213187706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187706U true CN213187706U (zh) | 2021-05-14 |
Family
ID=7582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2479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87706U (zh) | 2020-09-24 | 2020-09-24 |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187706U (zh) |
-
2020
- 2020-09-24 CN CN202022124792.7U patent/CN21318770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19676A (zh) | 花鳗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104957072A (zh) | 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系统和亲虾培育方法 | |
CN211430639U (zh) | 蟹鱼循环供氧分离养殖系统装置 | |
CN202043542U (zh) | 甲鱼野生养殖场 | |
CN209546605U (zh) | 一种小龙虾育苗用的高效培养装置 | |
CN104770317A (zh) | 一种鳑鲏和小龙虾生态混合养殖方法 | |
CN208047746U (zh) | 立体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虾巢 | |
CN109984068A (zh) | 一种高效人工繁育克氏原螯虾的土池连体式温棚及其应用 | |
CN213187706U (zh) | 一种中华沙鳅高密度立体生态养殖装置 | |
CN104335957A (zh) | 一种水产养殖池用平行线型供氧系统 | |
CN206994112U (zh) | 一种用于泥鳅养殖池 | |
CN104982386A (zh) | 一种大鲵人工生态循环池 | |
CN205213873U (zh) | 小型鱼类繁殖用饲养池 | |
CN210869399U (zh) | 一种红螯螯虾大规格苗种双层棚培育系统 | |
CN205106048U (zh) | 水产养殖池 | |
CN210137732U (zh) | 一种克氏原螯虾土池规模化高效人工繁育池 | |
CN210168755U (zh) | 一种河道绿色渔业活水养殖大棚结构 | |
CN210695515U (zh) | 适用于浮游植物卤虫凡纳滨对虾养殖方法的卤虫养殖装置 | |
CN208609591U (zh) | 一种用于鱼塘净化的水生植物种植浮板 | |
CN114051958A (zh) | 一种深远海鲍鱼养殖方法 | |
CN208692076U (zh) | 一种斑点叉尾鮰养殖人工鱼巢 | |
CN114304018A (zh) | 一种河蟹生态化养殖系统及方法 | |
CN203555035U (zh) | 一种水产养殖池系统 | |
CN202958477U (zh) | 一种能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产量的育苗池构建结构 | |
CN206686912U (zh) | 一种泥鳅苗种孵化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