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83913U -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 Google Patents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83913U
CN213183913U CN202022087986.4U CN202022087986U CN213183913U CN 213183913 U CN213183913 U CN 213183913U CN 202022087986 U CN202022087986 U CN 202022087986U CN 213183913 U CN213183913 U CN 213183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point
receiving coil
wire
mounting panel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79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桂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inz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inz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inz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inz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79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83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83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83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线充电技术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包括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控制模块和锂电池,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在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中间段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和第五接入点,锂电池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背侧面四个拐角处均嵌入安装有吸铁石,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背侧面的中心处均嵌入安装有石墨烯薄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五个接入点,将一个线圈划分为不多个同匝数的线圈,更加灵活;本实用新型通过吸铁石安装在手机内,便于安装和拆卸。

Description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对手机充电的Qi方式,但中兴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式采用感应式。大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谐振式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无线充电包括无线充接收线圈和无线充发射线圈,无线充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器内部,无线充接收线圈安装在手机等用电设备内部。
现有的无线充电技术虽然比有线充电方便,但是因为线圈有一定的电阻,因此传输效率略低,功率损耗大,而且无线充接收线圈一般是固定安装在用电设备的内部,维修时不容易拆卸,人们在充电过程中经常避免不了玩手机,因此无线充接收线圈容易发热,尤其是夏天,线圈和电池过热很容易造成事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包括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控制模块和锂电池,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在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入点和第四接入点,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中间段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和第五接入点,所述第一接入点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远离第一接入点的一端与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入点、第三接入点、第四接入点和第五接入点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六导线和第八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六导线和第八导线远离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的一端均与继电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五导线和第四导线,所述第五导线和第四导线远离继电器模块的一端分别与锂电池和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背侧面四个拐角处均嵌入安装有吸铁石,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背侧面的中心处均嵌入安装有石墨烯薄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锂电池设置有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第一导线远离第一接入点的一端通过正极端与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导线远离继电器模块的一端通过负极端与锂电池电性连接,五个接入点将一个线圈划分为不多个同匝数的线圈,改变接入点便能改变接入线圈的匝数,更加灵活。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继电器模块为集成电路继电器,所述继电器模块设置有四组触点,所述继电器模块的四组触点分别与第二导线、第三导线、第六导线和第八导线电性连接,集成电路继电器所占体积更小,节省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均为导热硅胶安装板,能起到很好地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背侧面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孔,起到散热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包括两根漆包线,两根所述漆包线相互缠绕,减轻集肤效应,减少发热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接入点和第二接入点之间、第二接入点和第三接入点之间、第三接入点和第五接入点之间均相隔两匝漆包线,均匀分出不同匝数的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五个接入点,将一个线圈划分为不多个同匝数的线圈,再根据手机不同时刻所需电流的大小来控制第四导线开通合适接入点的电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匝数的无线充接收线圈,本实用新型更加灵活,能够降低过多匝数线圈带来的功率损耗。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嵌入安装吸铁石,能够将本实用新型通过磁力安装在手机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固定安装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便于安装和拆卸,减少了维修人员的麻烦。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嵌入安装石墨烯薄膜能够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安装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一安装板具有很好地导热效果,再配合散热孔,便能大大降低锂电池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工作时外表面的热度,提高了锂电池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的工作效率,延长了锂电池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2、第一接入点;3、第二接入点;4、第三接入点;5、第一导线;6、第二导线;7、第三导线;8、继电器模块;9、第四导线;10、控制模块;11、锂电池;12、第二安装板;13、正极端;14、负极端;15、第五导线;16、第六导线;17、第八导线;18、第四接入点;19、第五接入点;20、吸铁石;21、散热孔;22、石墨烯薄膜;23、漆包线;24、第一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包括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控制模块10和锂电池11,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在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入点2和第四接入点18,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中间段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点3、第三接入点4和第五接入点19,第一接入点2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5,第一导线5远离第一接入点2的一端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第二接入点3、第三接入点4、第四接入点18和第五接入点19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远离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的一端均与继电器模块8电性连接,继电器模块8电性连接有第五导线15和第四导线9,第五导线15和第四导线9远离继电器模块8的一端分别与锂电池11和控制模块10电性连接,锂电池11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2,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4,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四个拐角处均嵌入安装有吸铁石20,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的中心处均嵌入安装有石墨烯薄膜22。
其中,锂电池11设置有正极端13和负极端14,所述第一导线5远离第一接入点2的一端通过正极端13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导线15远离继电器模块8的一端通过负极端14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五个接入点将一个线圈划分为不多个同匝数的线圈,改变接入点便能改变接入线圈的匝数,更加灵活;继电器模块8为集成电路继电器,所述继电器模块8设置有四组触点,所述继电器模块8的四组触点分别与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电性连接,集成电路继电器所占体积更小,节省空间;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均为导热硅胶安装板,能起到很好地散热效果;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孔21,起到散热的效果;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包括两根漆包线23,两根所述漆包线23相互缠绕,减轻集肤效应,减少发热量;第一接入点2和第二接入点3之间、第二接入点3和第三接入点4之间、第三接入点4和第五接入点19之间均相隔两匝漆包线23,均匀分出不同匝数的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设置有五个接入点,从而将一个线圈划分为不多个同匝数的线圈,除了第一接入点2直接与正极端13电性连接,其余四个接入点分别通过继电器模块8的四组触点与负极端14电性连接,继电器模块8由控制模块10控制接通哪个接入点,当手机电量较少时,输入电流需要达到手机所需最大电流,此时控制模块10会控制继电器模块8接入第二接入点3或第三接入点4,第二接入点3或第三接入点4与第一接入点2形成的线圈匝数较少,相同电压时获得的电流最大,电阻最小因此功率消耗也最小,当手机电流即将充满,单位时间所需的电流会变小,此时控制模块10会控制继电器模块8接入第四接入点18或第五接入点19,第四接入点18或第五接入点19与第一接入点2形成的线圈匝数最大,从而减少电流,虽然此时功率损耗较大,但持续时间较短。这些接入点使整个充电过程的平均功率损耗较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均为导热硅胶材质,因此能将锂电池11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导出,再配合高导热性的石墨烯薄膜22和散热孔21便能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嵌入安装有吸铁石20,吸铁石20能将本实用新型牢牢地吸附在手机内部,便于拆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包括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控制模块(10)和锂电池(1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在内端和外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接入点(2)和第四接入点(18),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中间段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入点(3)、第三接入点(4)和第五接入点(19),所述第一接入点(2)电性连接有第一导线(5),所述第一导线(5)远离第一接入点(2)的一端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入点(3)、第三接入点(4)、第四接入点(18)和第五接入点(19)分别电性连接有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所述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远离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的一端均与继电器模块(8)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模块(8)电性连接有第五导线(15)和第四导线(9),所述第五导线(15)和第四导线(9)远离继电器模块(8)的一端分别与锂电池(11)和控制模块(10)电性连接,所述锂电池(11)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2),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板(24),所述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四个拐角处均嵌入安装有吸铁石(20),所述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的中心处均嵌入安装有石墨烯薄膜(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11)设置有正极端(13)和负极端(14),所述第一导线(5)远离第一接入点(2)的一端通过正极端(13)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所述第五导线(15)远离继电器模块(8)的一端通过负极端(14)与锂电池(1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模块(8)为集成电路继电器,所述继电器模块(8)设置有四组触点,所述继电器模块(8)的四组触点分别与第二导线(6)、第三导线(7)、第六导线(16)和第八导线(17)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均为导热硅胶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12)和第一安装板(24)背侧面均贯穿设置有散热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本体(1)包括两根漆包线(23),两根所述漆包线(23)相互缠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入点(2)和第二接入点(3)之间、第二接入点(3)和第三接入点(4)之间、第三接入点(4)和第五接入点(19)之间均相隔两匝漆包线(23)。
CN202022087986.4U 2020-09-22 2020-09-22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Active CN213183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7986.4U CN213183913U (zh) 2020-09-22 2020-09-22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7986.4U CN213183913U (zh) 2020-09-22 2020-09-22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83913U true CN213183913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5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7986.4U Active CN213183913U (zh) 2020-09-22 2020-09-22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83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9836A (zh) 一种电池极片结构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CN111696828A (zh) 一种自断电的有效节能电视关闭装置
CN213183913U (zh) 手机无线充接收线圈
CN204316106U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21053570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
CN201966669U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无线充电器
CN209896713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15417767U (zh) 一种手机快充充电器变压器
CN205004809U (zh) 太阳能磁悬浮无线充电装置
CN210111665U (zh)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按摩椅遥控器
CN205039606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8401566U (zh) 一种无线充电手机
CN211018299U (zh) 一种散热型无线充电器
CN215267714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07339767U (zh) 一种可拼接扩展的太阳能光伏充电装置
CN213402580U (zh) 一种无线快充移动电源
CN206628865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数字对讲机充电装置
CN213879391U (zh) 一种双支架磁吸无线充移动电源
CN110767951A (zh) 一种球形无线充电电池
CN205670691U (zh) 一种电源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790869U (zh) 一种带无线充功能的快速手机充电宝
CN110690529A (zh) 一种快速散热电池模组
CN214479858U (zh) 一种无线充电开机控制装置
CN211320968U (zh) 一种多功能多应用场景的无线充电结构装置
CN215071709U (zh) 一种带有过温保护机构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