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73565U -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73565U
CN213173565U CN202021865431.1U CN202021865431U CN213173565U CN 213173565 U CN213173565 U CN 213173565U CN 202021865431 U CN202021865431 U CN 202021865431U CN 213173565 U CN213173565 U CN 213173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 plate
unit
planting
peripheral
side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54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炳任
邓观丙
林锦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ongb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ongb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ongb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ongb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54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73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73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73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包括若干块插于边坡上的外围护板单元以及若干个插于边坡上且用于栽培绿植的种植筒,若干所述外围护板单元首尾相连形成包围若干所述种植筒的矩形种植区域,种植筒侧壁贯穿有若干个供绿植根部伸出的种植孔。本申请具有降低河水对绿植正常生长的影响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河道护岸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 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
相关技术中,常在护坡种植绿植,由于植物的根系具有固土效果,除了美化周围环境,形成人为景观,同时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通过在边坡的迎水斜面上栽植植物或播撒植物种子,并随着植物的自然生长,边坡借助植物根系及茎叶的“锚固作用”实现了固土的目的,植物护坡方式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植物种植初期,植物还未完全扎根与边坡的土壤中,容易受河水、雨水等冲刷而倾倒或被水流带走,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绿植护坡后期的固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河水对绿植正常生长的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块插于边坡上的外围护板单元以及若干个插于边坡上且用于栽培绿植的种植筒,若干所述外围护板单元首尾相连形成包围若干所述种植筒的矩形种植区域,种植筒侧壁贯穿有若干个供绿植根部伸出的种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绿植或植物的种子栽培于种植筒内,并将若干种植筒插入边坡上,同时用若干首尾相连的外围护板单元将若干种植筒圈起,外围护板单元形成隔挡河水的屏障,有利于削弱河水对绿植的冲击,降低绿植倾倒的概率,植物筒的设置,有利于降低植物种植被河水冲刷带走的概率,降低了河水或雨水对绿植正常生长的影响;绿植孔的开设,降低了绿植筒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植物扎根于边坡上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固种植筒与边坡的连接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外围护板单元远离边坡的一侧开有四个分置于外围护板单元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槽,相邻所述外围护板单元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U型插杆,所述第一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外围护板单元的第一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U型插杆插入相邻两个外围护板单元的第一连接槽内,提高了相邻外围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同时通过插接的方式便于安装人员对该护岸结构进行安装,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外围护板单元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横向护板单元,若干块所述横向护板单元分成若干行插于边坡上,横向护板单元远离边坡的一侧开有四个第二连接槽,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槽分置于横向护板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相邻所述横向护板单元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U型插杆,所述第二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横向护板单元的第二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横向护板单元的设置,当河水往边坡上端冲刷时,横向护板单元形成了多重阻隔,进一步削弱河水对绿植的冲击,同时通过第二U型插杆插入相邻横向护板单元的第二连接槽内,有利于增强相邻横向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U型插杆设置有第一插孔部,所述横向护板单元与纵向分布的外围护板单元之间设置有第三U型插杆,所述第三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接于横向护板单元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槽内以及第一U型插杆上的所述第一插孔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三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插孔部和第二连接槽上,有利于提高外围护板单元与横向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外围护板单元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纵向护板单元,若干块所述纵向护板单元分成若干列插于边坡上,若干所述横向护板单元、若干纵向护板单元以及若干外围护板单元围成网格状的种植区域;所述纵向护板单元远离边坡的一侧开有四个分置于纵向护板单元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二U型插杆设置有第二插孔部;所述纵向护板单元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U型插杆;位于外围护板单元与纵向护板单元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孔部和第三连接槽内;位于横向护板单元与纵向护板单元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二插孔部和第三连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四U型插杆两端插于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插孔部和纵向护板单元的第三连接槽内,从而提高了外围护板单元与纵向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通过第四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于第二插孔部和第三连接槽内,有利于提高横向护板单元与纵向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
优选的,所述种植筒插入边坡内的一端呈圆锥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种植筒底端设置为圆锥状,便于将种植筒插入边坡泥土内,有利于提高该护岸结构的安装效率。
优选的,位于拐角处且横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通过第一U型插杆固定于边坡上,所述第一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内和边坡上;位于拐角处且纵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设置有第五U型插杆,所述第五U型插杆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内和第一插孔部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第一U型插杆的一端插于横向护板单元的第一连接槽内,另一端插入泥土上,同时,将第五U插杆分别插入纵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的第一连接槽内和第一插孔部内,从而提高了拐角处的相邻外围护板单元的连接稳固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种植筒的设置以及外围护板单元围绕种植筒的设置,从而形成两重防护屏障,有利于减低植物受河水冲刷而倾倒的概率,即降低了河水冲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通过横向护板单元和纵向护板单元的设置,以及通过用与第一U型插杆结构相同的第二U型插杆对横向护板进行连接固定,同时用结构相同的第三U型插杆与第四U型插杆分别对外围护板单元、横向护板单元以及纵向护板单元进行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该护岸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种植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边坡;2、外围护板单元;21、第一安装槽;22、第一连接槽;23、第一U型插杆;231、第一插孔部;3、横向护板单元;31、第二安装槽;32、第二连接槽;33、第二U型插杆;331、第二插孔部;4、纵向护板单元;41、第三安装槽;42、第三连接槽;43、第四U型插杆;5、种植筒;51、种植孔;52、安装环;6、第三U型插杆;7、第五U型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参照图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块垂直插于边坡1迎水斜面上的外围护板单元2以及若干个插于边坡1上且用于栽培绿植的种植筒5,若干外围护板单元2首尾相连形成包围若干种植筒5的矩形种植区域。外围护板单元2插入边坡1内的一端朝边坡1深处方向逐渐变窄且呈尖锐设置。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横向延伸的横向护板单元3,若干块横向护板单元3分成若干行垂直插于边坡1上。横向护板单元3插入边坡1内的一端朝边坡1深处方向逐渐变窄且呈尖锐设置。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存在间隙,纵向分布的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形成的间隙位于横向护板单元3的延伸方向上。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纵向护板单元4,若干块纵向护板单元4分成若干列垂直插于边坡1内,纵向护板单元4插入边坡1内的一端朝边坡1深处方向逐渐变窄且呈尖锐设置。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之间存在间隙。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之间形成的间隙位于纵向护板单元4的延伸方向上。若干横向护板单元3、若干纵向护板单元4以及若干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网格状的种植区域。
参照图1和图2,种植筒5侧壁贯穿有若干个均匀分布且供绿植根部伸出的种植孔51。种植孔51远离边坡1的一端开口设置。种植筒5插入边坡1内的一端呈圆锥状,种植筒5外侧壁固定有靠近种植筒5开口边缘的安装环52,安装环52的设置为安装人员搬运种植筒5提供施力点,便于安装人员安装。
参照图1和图3,外围护板单元2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两个分置于外围护板单元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安装槽21,两个第一安装槽21相互背离的一端开口设置。每个第一安装槽21的底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槽22,两个第一连接槽22沿外围护板单元2宽度方向分布。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U型插杆23,每组第一U型插杆23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一安装槽21内的第一连接槽22内。有利于提高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的连接稳固性。
参照图1和图4,横向护板单元3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两个分置于横向护板单元3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二安装槽31,两个第二安装槽31相互背离的一端开口设置。每个第二安装槽31的底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槽32,两个第二连接槽32沿横向护板单元3宽度方向分布。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U型插杆33,每组第二U型插杆33的两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个第二安装槽31内的第二连接槽32内。有利于提高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的连接稳固性。
参照图1和图5,第一U型插杆23设置有第一插孔部231,第一插孔部231位于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的间隙中。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分布的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设置有第三U型插杆6,第三U型插杆6两端分别插接于横向护板单元3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槽32内以及第一U型插杆23上的第一插孔部231,第三U型插杆6穿设于第一插孔部231的一端插入边坡1泥土内。有利于提高外围护板单元2和横向护板单元3的连接稳固性。
参照图3和图4,纵向护板单元4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两个分置于纵向护板单元4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三安装槽41,两个第三安装槽41相互背离的一端开口设置。每个第三安装槽41的底壁均开设有两个第三连接槽42,两个第三连接槽42沿横向护板单元3宽度方向分布。第二U型插杆33设置有第二插孔部331,第二插孔部331位于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之间的间隙中。纵向护板单元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U型插杆43;位于外围护板单元2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孔部2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第四U型插杆43穿设于第一插孔部231的一端插入边坡1内。有利于提高外围护板单元2与纵向护板单元4的连接稳固性。
参照图3和图4,位于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二插孔部3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第四U型插杆43穿设于第二插孔部331的一端插入边坡1内。有利于提高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护板单元4的连接稳固性。
参照图1和图6,位于拐角处且横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通过第一U型插杆23固定于边坡1上,第一U型插杆23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22内和边坡1上;位于拐角处且纵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设置有第五U型插杆7,第五U型插杆7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22内和第一插孔部231内。第五U型插杆7穿设于第一插孔部231的一端插入边坡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生态护岸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对该护岸结构进行安装时,首先将若干外围护板单元2、若干横向护板单元3和纵向护板单元4垂直插入边坡1上,从而形成网格状的种植区域,从而形成屏障,有利于削弱河水的冲击。
然后对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进行连接固定,将第一U型插杆23插入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的第一连接槽22内;对位于拐角处的外围护板单元2进行固定时,将第一U型插杆23一端插入拐角处横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的第一连接槽22内,另一端插边坡1的泥土里,接着将第五U型插杆7两端分别插入拐角处纵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的第一连接槽22和第一插孔部231内,同时第五U型插杆7穿设于第一插孔的一端插入边坡1泥土内,从而完成外围护板单元2的安装。
接着,通过同样的插接操作将第二U型插杆33对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进行连接固定,同时用第三型插杆两端分别插于第一插孔部231和横向护板单元3的第二连接槽32内,从而完成外围护板单元2与横向护板单元3的连接固定。
紧接着,通过第四U型插杆43分别对外围护板单元2和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以及横向护板单元3和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位于外围护板单元2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的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孔部2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第四U型插杆43穿设于第一插孔部231的一端插入边坡1内。位于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二插孔部3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第四U型插杆43穿设于第二插孔部331的一端插入边坡1内。该护岸结构通过插接固定的方式完成安装,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最后将种植有绿植的种植筒5插入边坡1内,种植筒5对绿植根系起保护作用,有利于降低河水冲刷对植物正常生长的影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插于边坡(1)上的外围护板单元(2)以及若干个插于边坡(1)上且用于栽培绿植的种植筒(5),若干所述外围护板单元(2)首尾相连形成包围若干所述种植筒(5)的矩形种植区域,种植筒(5)侧壁贯穿有若干个供绿植根部伸出的种植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护板单元(2)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四个分置于外围护板单元(2)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一连接槽(22),相邻所述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一U型插杆(23),所述第一U型插杆(23)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外围护板单元(2)的第一连接槽(2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横向护板单元(3),若干块所述横向护板单元(3)分成若干行插于边坡(1)上,横向护板单元(3)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四个第二连接槽(32),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槽(32)分置于横向护板单元(3)长度方向的两端,相邻所述横向护板单元(3)之间设置有两组第二U型插杆(33),所述第二U型插杆(33)两端分别插接于相邻横向护板单元(3)的第二连接槽(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插杆(23)设置有第一插孔部(231),所述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分布的外围护板单元(2)之间设置有第三U型插杆(6),所述第三U型插杆(6)两端分别插接于横向护板单元(3)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槽(32)内以及第一U型插杆(23)上的所述第一插孔部(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的矩形种植区域内设置有若干块纵向护板单元(4),若干块所述纵向护板单元(4)分成若干列插于边坡(1)上,若干所述横向护板单元(3)、若干纵向护板单元(4)以及若干外围护板单元(2)围成网格状的种植区域;所述纵向护板单元(4)远离边坡(1)的一侧开有四个分置于纵向护板单元(4)长度方向两端的第三连接槽(42),所述第二U型插杆(33)设置有第二插孔部(331);所述纵向护板单元(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U型插杆(43);位于外围护板单元(2)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一插孔部(2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位于横向护板单元(3)与纵向护板单元(4)之间的第四U型插杆(43)两端分别插接于第二插孔部(331)和第三连接槽(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筒(5)插入边坡(1)内的一端呈圆锥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拐角处且横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通过第一U型插杆(23)固定于边坡(1)上,所述第一U型插杆(23)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22)内和边坡(1)上;位于拐角处且纵向设置的外围护板单元(2)设置有第五U型插杆(7),所述第五U型插杆(7)两端分别插于第一连接槽(22)内和第一插孔部(231)内。
CN202021865431.1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Active CN213173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5431.1U CN21317356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5431.1U CN21317356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73565U true CN213173565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69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5431.1U Active CN213173565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735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9771A (zh) * 2023-04-24 2023-06-23 广东景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景观河道的生态护岸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89771A (zh) * 2023-04-24 2023-06-23 广东景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景观河道的生态护岸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5259B (zh) 水利工程防汛护坡
CN213173565U (zh)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CN219280737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CN211531989U (zh) 一种用于生态护坡的植生袋修复坡面系统
CN210782233U (zh) 一种桥梁边坡的立体绿化装置
CN218027503U (zh) 一种水利生态墙
CN212358333U (zh) 一种干旱沙漠地区边坡防护结构
CN218843128U (zh)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CN112064656A (zh) 一种用于破碎坚硬岩质边坡的生态防护结构及方法
CN219908998U (zh) 一种园林绿化设计用生态护坡
CN213203996U (zh) 一种装配式护坡结构
CN212714977U (zh) 一种园林用防斜坡水土流失装置
CN210561987U (zh) 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14783648U (zh) 河道堤坝生态护坡
CN219478630U (zh) 地质灾害治理用边坡复绿结构
CN213173564U (zh) 一种河岸边坡
CN220080057U (zh)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
CN219470810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保护防护坡
CN219951995U (zh) 一种陡坡支护结构
CN213044366U (zh) 一种用于治理石漠化幼苗培育装置
CN214757846U (zh) 一种坡地林木栽培固土装置
CN216973436U (zh) 土质路堑边坡的支护结构
CN216075023U (zh) 农田生态沟渠
CN115024042B (zh) 一种土地整理绿化方法
CN212426955U (zh) 一种城郊硬质化驳岸疏松改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