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43128U -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43128U
CN218843128U CN202221817511.9U CN202221817511U CN218843128U CN 218843128 U CN218843128 U CN 218843128U CN 202221817511 U CN202221817511 U CN 202221817511U CN 218843128 U CN218843128 U CN 218843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vertical plate
cross rod
outer vertical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75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那天晓
冯硕勋
吕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8175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43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43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43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护坡砌块使用的区域对于固定水土性能与植被区域的连续完整性难以兼备。本实用新型中外竖板竖直设置,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的内壁上,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多个上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顶部,多个下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底部,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一个护坡砌块的外竖板加工有插孔,该护坡砌块的插孔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头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的插头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

Description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背景技术
植物护坡砌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植物护坡中的植被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此外植被还能够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而目前使用的现有植被护坡砌块因框架结构固定且边缘宽度较大,占据水平面积总和较大,导致多个护坡砌块铺设时,形成在地面上形成数个自围合的外露框体结构,形成各个框体的单独区域虽然实现了各自固定其框内土体的作用,减轻坡体的水土流失的程度,但因土层砌块框体位置阻挡了土体,导致仅能够实现框内区域种植植物的效果,框体边缘占据位置无法种植植被,导致护坡砌块形成的护坡区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统一且连续植被区域,植被区域的连续完整性与护坡砌块固定性能难以兼备,不利于护坡植被规模化且生态化发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包括沿坡面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排固定条体,每排固定条体包括多个护坡砌块,多个护坡砌块沿坡面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护坡砌块包括外竖板、围合网片和内芯支撑总成,外竖板竖直设置,围合网片为匚字形网片,围合网片的两端分别与外竖板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外竖板和围合网片之间围合形成有种植腔,内芯支撑总成设置在种植腔内,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
所述内芯支撑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内支撑件,内支撑件包括横杆、多个上竖杆和多个下竖杆,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的内壁上,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多个上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顶部,多个下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底部,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
一个护坡砌块的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插孔,该护坡砌块的插孔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头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的插头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横杆的端部至外竖板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的高度小于D1,围合网片的顶侧与外竖板的顶面相齐平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横杆的端部至外竖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的底侧与外竖板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围合网片为双层复合网片,围合网片包括外网片和内网片,外网片和内网片均为匚字形网片,外网片和内网片之间形成有配合土体的过渡间隙,内网片的网孔孔径小于外网片的网孔孔径;
所述外网片包括第一侧部连接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第一侧部连接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均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片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网片包括第三侧部连接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第三侧部连接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均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三侧部连接片通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固定连接为一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网片的一端通过第一条形插块与内网片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条形插块与外竖板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外网片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条形插块与内网片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条形插块与外竖板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外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别倾斜设置在外竖板的两端,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之间并列设置,第一插槽的长度方向与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同向,第一插槽与第一条形插块插接配合,第二插槽与第二条形插块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插头为双杆插头,插头包括主连接块和两个分插杆,两个分插杆并列设置在主连接块的一端处,主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横杆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多个上竖杆和多个下竖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竖杆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其对应的下竖杆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两个内支撑件时,两个内支撑件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内支撑件中处于上方的一个所述内支撑件的多个下竖杆与另一个所述内支撑件的多个上竖杆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横杆为方形杆,横杆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长孔。
作为优选方案:插孔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单体通孔,分插杆与单体通孔一一对应插接配合,单体通孔的形状与排水孔的形状相同,相邻两个排水孔的孔距与两个单体通孔的孔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外竖板和围合网片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面硬质支撑,三面柔性限位的支撑结构形式,外竖板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形成基本支撑骨架形式,降低外露支撑形式占据顶面的面积,转为内外兼顾的支撑形式,使多个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形成顶面贯通连续的植被种植区域,避免植被区域被隔断,贯通的种植区域利于植被稳定且均匀生长,为生态护坡的推广提供有利位置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竖板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竖板、围合网片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外网片的一端、第一条形插块与内网片一端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个护坡砌块之间形成两排固定条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多个护坡砌块之间形成阶梯护坡结构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竖板;2-围合网片;2-1-外网片;2-1-1-第一侧部连接片;2-1-2-第一中间连接片;2-1-3-第二侧部连接片;2-2-内网片;2-2-1-第三侧部连接片;2-2-2-第二中间连接片;2-2-3-第四侧部连接片;3-内支撑件;3-1-横杆;3-2-上竖杆;3-3-下竖杆;4-插头;4-1-主连接块;4-2-分插杆;5-排水孔;6-插孔;6-1-单体通孔;7-第一条形插块;8-第二条形插块;9-第一插槽;10-第二插槽;11-长孔;20-土体;50-护坡砌块;60-贯通植被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沿坡面倾斜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排固定条体,每排固定条体包括多个护坡砌块50,多个护坡砌块50沿坡面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护坡砌块50包括外竖板1、围合网片2和内芯支撑总成,外竖板1竖直设置,围合网片2为匚字形网片,围合网片2的两端分别与外竖板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外竖板1和围合网片2之间围合形成有种植腔,内芯支撑总成设置在种植腔内,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60,每排固定条体对应形成有一个贯通植被区60,贯通植被区60内填充有土体20,在贯通植被区60填充土壤形成土体20,土体20的顶面位置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土体20的底面位置可与外竖板1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所述内芯支撑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内支撑件3,内支撑件3包括横杆3-1、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横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1的内壁上,横杆3-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4,多个上竖杆3-2沿横杆3-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1的顶部,多个下竖杆3-3沿横杆3-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1的底部,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5;
本实施方式中插头4与其配合的横杆3-1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当插头4与其配合的横杆3-1可拆卸连接时,插头4朝向横杆3-1的一个端面加工有凸起,横杆3-1朝向插头4的一端面上加工有盲孔,二者插接配合即可,通过各个护坡砌块50之间装配后通过对护坡系统顶部边沿和底部边沿设置阻隔边框进行限定定位,从而定位了各个护坡砌块50的相对连接位置稳定。
一个护坡砌块50的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插孔6,该护坡砌块50的插孔6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头4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50的插头4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孔6插接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内支撑件3的设置个数根据外竖板1的高度尺寸进行具体设计和确定。
本实施方式中外竖板1的宽度为露出土壤层的唯一硬质支撑构件,外竖板1的内侧面为土壤层接触侧面,外竖板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结构体,外竖板1与横杆3-1之间相配合形成T形支撑结构体系,支撑结构简化、稳定且牢固。
本实施方式中的围合网片2用于包裹并限位土壤层的位置,减轻水土流失程度,确保植被所需基本土体量。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用于倾斜面,还能够用于水平面,还适合用于排水沟或排水渠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根据所在坡面的尺寸和位置选择阶梯形铺设或沿坡面倾斜程度平铺,确保在坡面的尺寸和位置限定下,各个护坡砌块50所在位置平整,相邻护坡砌块50之间连接稳定,处于边缘处的护坡砌块50可拆卸下插头4,确保边缘平整性,也可装配上插头4,将插头4固定在护坡边缘配件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未提及的其他护坡安装过程中的其他必要配件与现有技术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一个内支撑件3时,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一个横杆3-1以及与该横杆3-1相配合的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
该横杆3-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3-2的高度小于D1,上竖杆3-2的高度与D1形成高度差是为了为本实用新型顶面上的植被提供接近土壤表面的种植位置和适当种植空间,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围合网片2为片状结构体,占据横向面积小,不影响植被横向的连贯性,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是为了起到固定土体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横向占地面积。
该横杆3-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3-3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2的底侧与外竖板1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多个内支撑件3时,每个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一个横杆3-1以及与该横杆3-1相配合的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
多个内支撑件3中处于最顶部内支撑件3为最接近土壤植被表面的一个内支撑件3,该内支撑件3的横杆3-1端部至外竖板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3-2的高度小于D1,上竖杆3-2的高度与D1形成高度差是为了为本实用新型顶面上的植被提供接近土壤表面的种植位置和适当种植空间,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围合网片2为片状结构体,占据横向面积小,不影响植被横向的连贯性,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是为了起到固定土体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横向占地面积。
多个内支撑件3中处于最底部内支撑件3中横杆3-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3-3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2的底侧与外竖板1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围合网片2为双层复合网片,围合网片2包括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均为匚字形网片,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之间形成有配合土体20的过渡间隙30。
本实施方式中过渡间隙30能够起到对每个护坡砌块50内的土体提供扩容缓冲的区域,实现对土壤土体进行稳定固定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内网片2-2的网孔孔径小于外网片2-1的网孔孔径,从而实现内松外紧的固定土壤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网片2-1包括第一侧部连接片2-1-1、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第一侧部连接片2-1-1、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均为网片体,第一侧部连接片2-1-1、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均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片2-1-1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固定连接为一体,三者相配合形成匚字形网片。
所述内网片2-2包括第三侧部连接片2-2-1、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第三侧部连接片2-2-1、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均为网片,第三侧部连接片2-2-1、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均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三侧部连接片2-2-1通过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固定连接为一体,三者相配合形成匚字形网片。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网片2-1的一端通过第一条形插块7与内网片2-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条形插块7与外竖板1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外网片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条形插块8与内网片2-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条形插块8与外竖板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第一条形插块7和第二条形插块8的设置方便围合网片2与外竖板1的装配。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外竖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分别倾斜设置在外竖板1的两端,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之间并列设置,第一插槽9的长度方向与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同向,第一插槽9与第一条形插块7插接配合,第二插槽10与第二条形插块8插接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均为倾斜槽体。外竖板1的每个端面由竖直平面和倾斜面组成,竖直平面用于外竖板1与其他外竖板1紧密贴靠相连接,倾斜面用于为第一插槽9或第二插槽10的设置提供加工位置,从而确保围合网片2与外竖板1的连接位置更加合理,能够实现连接角度较大的广角范围内,避免围合网片2端部与外竖板1连接时出现过大的弯折角度,利于围合网片2围合形状不受限,且能够在围合网片2两端横向方向展开向外进行偏移,利于多种角度的匚字形的围合网片2的装配,能够不同体量的土体。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9与第一条形插块7插接配合,第二插槽10与第二条形插块8插接配合,上述两个位置的插接连接关系是为了方便围合网片2与外竖板1的快速安装,可在现场进行装配操作,方便调节围合网片2的纵向方向的连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插头4为双杆插头,插头4包括主连接块4-1和两个分插杆4-2,两个分插杆4-2并列设置在主连接块4-1的一端处,主连接块4-1的另一端与横杆3-1可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竖杆3-2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其对应的下竖杆3-3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两个内支撑件3时,两个内支撑件3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内支撑件中处于上方的一个所述内支撑件3的多个下竖杆3-3与另一个所述内支撑件3的多个上竖杆3-2交错设置。
本实施方式中内支撑件3为处于地表以下的隐藏支撑件,外竖板1为外露支撑件,内支撑件3与外竖板1相配合形成半隐蔽半外露支撑结构形式,内支撑件3交错设置即能够提供多位置的支撑效果,使支撑效果更加均匀,还能够实现为植被根系提供多位置的深入区域,利于植被均匀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或八的进一步限定,横杆3-1为方形杆,横杆3-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长孔11。长孔11的加工位置以及开孔面积大小基于不影响横杆3-1的支撑强度以及不影响横杆3-1、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之间连接关系的前提下开设,目的是为了增加植被根部的纵向穿设空间,为植被均匀生长提供更多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插孔6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单体通孔6-1,分插杆4-2与单体通孔6-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单体通孔6-1的形状与排水孔5的形状相同,相邻两个排水孔5的孔距与两个单体通孔6-1的孔距相等。
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单体通孔6-1配合插头4的结构形式,实现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护坡砌块50的有效装配连接,增强多个护坡砌块50相配合形成护坡系统时的整体连接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排水孔5的孔距与两个单体通孔6-1的孔距相等,从而为插头4提供多个可调节的插接位置,插头4选定相邻两个排水孔5进行插接后,其他剩余的未被插接的排水孔5则用于直接排水即可,实现及时排放积水,利于缓解本实用新型的所受雨水冲刷的压力。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头4穿过两个单体通孔6-1后,其两个分插杆4-2分别夹持在其穿过的另一个护坡砌块50的横杆3-1的两侧。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其他所述实施方式中。

Claims (10)

1.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面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排固定条体,每排固定条体包括多个护坡砌块(50),多个护坡砌块(50)沿坡面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护坡砌块(50)包括外竖板(1)、围合网片(2)和内芯支撑总成,外竖板(1)竖直设置,围合网片(2)为匚字形网片,围合网片(2)的两端分别与外竖板(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外竖板(1)和围合网片(2)之间围合形成有种植腔,内芯支撑总成设置在种植腔内,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60);
所述内芯支撑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内支撑件(3),内支撑件(3)包括横杆(3-1)、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横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1)的内壁上,横杆(3-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4),多个上竖杆(3-2)沿横杆(3-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1)的顶部,多个下竖杆(3-3)沿横杆(3-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1)的底部,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5);
一个护坡砌块(50)的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插孔(6),该护坡砌块(50)的插孔(6)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头(4)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50)的插头(4)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孔(6)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横杆(3-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3-2)的高度小于D1,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横杆(3-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3-3)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2)的底侧与外竖板(1)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围合网片(2)为双层复合网片,围合网片(2)包括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均为匚字形网片,外网片(2-1)和内网片(2-2)之间形成有配合土体(20)的过渡间隙(30),内网片(2-2)的网孔孔径小于外网片(2-1)的网孔孔径;
所述外网片(2-1)包括第一侧部连接片(2-1-1)、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第一侧部连接片(2-1-1)、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均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片(2-1-1)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片(2-1-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1-3)固定连接为一体;
所述内网片(2-2)包括第三侧部连接片(2-2-1)、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第三侧部连接片(2-2-1)、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均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三侧部连接片(2-2-1)通过第二中间连接片(2-2-2)和第四侧部连接片(2-2-3)固定连接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网片(2-1)的一端通过第一条形插块(7)与内网片(2-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条形插块(7)与外竖板(1)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外网片(2-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条形插块(8)与内网片(2-2)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条形插块(8)与外竖板(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外竖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分别倾斜设置在外竖板(1)的两端,第一插槽(9)和第二插槽(10)之间并列设置,第一插槽(9)的长度方向与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同向,第一插槽(9)与第一条形插块(7)插接配合,第二插槽(10)与第二条形插块(8)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插头(4)为双杆插头,插头(4)包括主连接块(4-1)和两个分插杆(4-2),两个分插杆(4-2)并列设置在主连接块(4-1)的一端处,主连接块(4-1)的另一端与横杆(3-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上竖杆(3-2)和多个下竖杆(3-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竖杆(3-2)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其对应的下竖杆(3-3)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两个内支撑件(3)时,两个内支撑件(3)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内支撑件中处于上方的一个所述内支撑件(3)的多个下竖杆(3-3)与另一个所述内支撑件(3)的多个上竖杆(3-2)交错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横杆(3-1)为方形杆,横杆(3-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长孔(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插孔(6)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单体通孔(6-1),分插杆(4-2)与单体通孔(6-1)一一对应插接配合,单体通孔(6-1)的形状与排水孔(5)的形状相同,相邻两个排水孔(5)的孔距与两个单体通孔(6-1)的孔距相等。
CN202221817511.9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Active CN218843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7511.9U CN21884312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7511.9U CN21884312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43128U true CN218843128U (zh) 2023-04-11

Family

ID=8729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7511.9U Active CN218843128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43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37723A (zh) 一种生态护岸装置及生态护岸方法
CN218843128U (zh)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CN204662492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
CN219280737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生态护坡
CN106088119A (zh) 一种绿化砌块和护坡及护坡的建造方法
CN111719500A (zh) 一种基于建筑工程的生态护坡系统
KR100363435B1 (ko) 경사면 구축방법
CN100516371C (zh) 一种植生型挡土块
KR100636085B1 (ko) 조립식 옹벽 구조체
CN111778925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869134A (zh) 一种鱼巢式生态护岸系统及其建构方法
KR100694874B1 (ko) 사면안정용 방틀형 조립블록
CN104818731A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工艺
CN112359863A (zh) 一种生态挡土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16739489U (zh) 一种斜坡式生态护岸模块结构
JP2000129650A (ja) 護岸用敷石セグメント
JP3266876B2 (ja) 客土・覆土ブロック、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CN218667812U (zh) 一种植草沟
CN114687519B (zh) 一种防水地下室种植顶板
JP3056699B2 (ja) 覆土ブロック
CN103981836A (zh) 一种湿地型河岸格宾网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0797587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护坡
CN216892230U (zh) 榫卯式多功能生态砌块护岸
CN213952121U (zh) 一种预制拼接板块的生态护坡结构
CN216108302U (zh) 一种格栅型生态挡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