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9370U -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9370U
CN213159370U CN202022089612.6U CN202022089612U CN213159370U CN 213159370 U CN213159370 U CN 213159370U CN 202022089612 U CN202022089612 U CN 202022089612U CN 213159370 U CN213159370 U CN 213159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rotating shaft
gear
w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896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Hual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Hua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Hual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gong Hual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896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9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9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9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恐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翅膀,所述翅膀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所述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三齿轮、连杆机构、翅膀、第二转轴、躯壳和空槽的配合设置,因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翅膀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翅膀能够灵活的扇动,使得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在扇动时动作灵活,显得较为逼真。

Description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恐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翅膀的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为了使得其更加生动,会将恐龙的翅膀设置成可开合的形式。目前的市场上的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在扇动时一般都是以翅膀的中部的某一点作为支撑点来扇动,在扇动翅膀时显得动作过于生硬,显得不够逼真,并且市场上的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因其支撑点在翅膀中部,在扇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现象,其结构不够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翅膀,所述翅膀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座,所述机座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躯壳,所述躯壳的一侧开设有空槽,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承,所述限位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承架。
可选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三转轴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可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关于第一齿轮的中线对称分布。
可选的,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机构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转轴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翅膀的翅根处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三齿轮、连杆机构、第二转轴和机座均位于躯壳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两端均与躯壳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空槽的高度大于翅膀的上下活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该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通过所述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转轴、第三齿轮、连杆机构、翅膀、第二转轴、躯壳和空槽的配合设置,启动所述电机,所述第一齿轮将会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三齿轮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杆机构活动,因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翅膀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翅膀能够灵活的扇动,使得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在扇动时动作灵活,显得较为逼真。
2、该该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转轴、连杆机构、翅膀和第二转轴的配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当第一转轴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随之转动,所述第二连杆也随之活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绕第三转轴转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翅膀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翅膀绕第二转轴转动,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和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并且所述空槽的高度大于翅膀的上下活动的高度,使得所述翅膀的支撑处在翅膀根部,极大的避免了所述翅膀在扇动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并且一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的数量为两个,达到了增加该结构稳定性的效果,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一转轴,5-第三齿轮,6-连杆机构,601-第一连杆,602-第二连杆,603-第三连杆,604-第三转轴,605-连接杆,7-翅膀,8-第二转轴,9-机座,10-躯壳,11-空槽,12-限位轴承,13-支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3所示,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它包括电机1,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第一齿轮2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3,第二齿轮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6,连杆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翅膀7,翅膀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8,电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座9,机座9远离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躯壳10,躯壳10的一侧开设有空槽11,通过电机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转轴4、第三齿轮5、连杆机构6、翅膀7、第二转轴8、躯壳10和空槽11的配合设置,启动电机1,第一齿轮2将会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3转动,第一转轴4和第三齿轮5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带动连杆机构6活动,因为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翅膀7能够灵活的扇动,使得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在扇动时动作灵活,显得较为逼真,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承12,限位轴承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承架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杆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01、第二连杆602、第三连杆603、第三转轴604和连接杆605,第一连杆60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602,第二连杆602远离第一连杆60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603,第三连杆603远离第二连杆602的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604,第三连杆603远离第二连杆602的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齿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齿轮3关于第一齿轮2的中线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个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杆机构6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03固定连接,连接杆605的另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机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转轴4、第三齿轮5、连杆机构6、第二转轴8和机座9均位于躯壳10的内部,第二转轴8和第三转轴604的两端均与躯壳10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转轴4、连杆机构6、翅膀7和第二转轴8的配合设置,第一连杆601与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当第一转轴4转动时,第一连杆601随之转动,第二连杆602也随之活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603绕第三转轴604转动,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03固定连接,连接杆605的另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翅膀7绕第二转轴8转动,第一连杆601与第二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2与第三连杆603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并且空槽11的高度大于翅膀7的上下活动的高度,使得翅膀7的支撑处在翅膀根部,极大的避免了翅膀7在扇动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并且一个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达到了增加该结构稳定性的效果,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空槽11的高度大于翅膀7的上下活动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电机1,第一齿轮2将会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3转动,第一转轴4和第三齿轮5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带动连杆机构6活动,翅膀7穿过空槽11并绕着第二转轴8扇动,翅膀7的根部靠近空槽11,空槽11的高度大于翅膀7的上下活动的高度,从而使翅膀7灵活的扇动。
综上所述:通过电机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转轴4、第三齿轮5、连杆机构6、翅膀7、第二转轴8、躯壳10和空槽11的配合设置,启动电机1,第一齿轮2将会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3转动,第一转轴4和第三齿轮5也会随之转动,进而带动连杆机构6活动,因为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翅膀7能够灵活的扇动,使得玩具恐龙或仿真恐龙的翅膀在扇动时动作灵活,显得较为逼真,通过第一转轴4、连杆机构6、翅膀7和第二转轴8的配合设置,第一连杆601与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当第一转轴4转动时,第一连杆601随之转动,第二连杆602也随之活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杆603绕第三转轴604转动,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03固定连接,连接杆605的另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从而使翅膀7绕第二转轴8转动,第一连杆601与第二连杆602和第二连杆602与第三连杆603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并且空槽11的高度大于翅膀7的上下活动的高度,使得翅膀7的支撑处在翅膀根部,极大的避免了翅膀7在扇动过程中出现卡死的情况,并且一个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达到了增加该结构稳定性的效果,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第一齿轮(2)的外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3),所述第二齿轮(3)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杆机构(6),所述连杆机构(6)的一侧设置有翅膀(7),所述翅膀(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8),所述电机(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座(9),所述机座(9)远离电机(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躯壳(10),所述躯壳(10)的一侧开设有空槽(11),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轴承(12),所述限位轴承(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承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6)包括第一连杆(601)、第二连杆(602)、第三连杆(603)、第三转轴(604)和连接杆(605),所述第一连杆(601)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602),所述第二连杆(602)远离第一连杆(601)的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603),所述第三连杆(603)远离第二连杆(602)的一端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604),所述第三连杆(603)远离第二连杆(602)的一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6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齿轮(3)关于第一齿轮(2)的中线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的连杆机构(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机构(6)均匀的分布在第一转轴(4)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05)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0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05)的另一端与翅膀(7)的翅根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第一齿轮(2)、第二齿轮(3)、第一转轴(4)、第三齿轮(5)、连杆机构(6)、第二转轴(8)和机座(9)均位于躯壳(10)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8)和第三转轴(604)的两端均与躯壳(10)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槽(11)的高度大于翅膀(7)的上下活动的高度。
CN202022089612.6U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Active CN213159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9612.6U CN213159370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89612.6U CN213159370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9370U true CN213159370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7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89612.6U Active CN213159370U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9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79166U (zh) 一种土壤风干装置
CN210509678U (zh) 风扇的摆动机构
CN108860595A (zh) 一种具有被动扭转的扑翼仿鸽飞行器
CN213159370U (zh) 一种恐龙翅膀的开合结构
CN109326191B (zh) 一种鸟类机械结构模型
CN208963314U (zh)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微型扑翼飞行器
CN102287324B (zh) 自动改变作动面积之风车叶片结构
CN109080829A (zh) 一种基于柔性铰链的微型扑翼飞行器
CN216219507U (zh) 禽类养殖场通风装置
CN117550069A (zh) 一种五翼仿生扑翼飞行器
CN213262900U (zh) 一种仿生蜂鸟扑翼飞行器
CN209838594U (zh) 风力发电机桨叶助力装置
CN208559757U (zh) 高效静音型直升机螺旋桨
CN211898020U (zh) 一种扇形门用转动闸机装置
CN109469863B (zh) 一种遮雨路灯
CN112076665A (zh) 一种用于月饼加工的月饼馅料搅拌装置
CN207974913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机头定位装置
CN220667862U (zh) 一种可调节进风量的助燃风机
CN206202679U (zh) 一种简易直升机
CN112258959A (zh) 一种模拟鸟类动物机械结构
CN201730839U (zh) 一种扇叶收拢式的风扇
CN110447631A (zh) 一种用于防护和稳定电力设备的驱鸟装置
CN215595791U (zh) 一种可调节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19774402U (zh) 一种用于循环扇的摆头结构
CN217918414U (zh) 一种可穿戴的翅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