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7773U -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 Google Patents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7773U
CN213157773U CN202021495548.5U CN202021495548U CN213157773U CN 213157773 U CN213157773 U CN 213157773U CN 202021495548 U CN202021495548 U CN 202021495548U CN 213157773 U CN213157773 U CN 213157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needle
handle
elastic
elastic buck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55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大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eiq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e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eo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eo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955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7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7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7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针体的左端与带弹性卡扣的手柄的右端固定连接,针体内设有带有测温点的加热丝,所测温度为加热丝的实际温度,避免治疗过程中灼伤或温度不足;带弹性卡扣的手柄内固定有基座,基座的右端连接加热丝和测温点,基座的左端设有金属触点,手柄的左端开设有接口,接口内壁设有弹性胶圈,弹性胶圈一部分嵌入手柄内部形成一个弹性卡扣,插头的右端设有接头卡槽,接头卡槽与弹性胶圈可拆卸地配合连接,接头卡槽的中部设有弹性触点,当接头卡槽与弹性胶圈配合连接时,弹性触点与金属触点连通,当需要更换针头时仅需将插头和手柄分离,更换新的手柄连接即可,大大方便了针头的更换。

Description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针灸治疗主要采用艾灸法,该方法存在着无法精确控制针体温度的缺陷,经实际测定,无论金质针或是银质针还是不锈钢针,当柄部艾蒿燃烧时,针柄温度可高达400℃~450℃,针体和皮肤接触点上温度高达128℃~150℃,而皮下1厘米左右的针体温度仅保持在37℃~37.5℃状态。这就造成了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其皮肤表面虽有灼热感,但皮下深层处却仍处于37℃,导致皮肤表层因高热灼伤皮肤的医源性损害现象经常发生。
此外,目前国内一些用于针灸治疗的内热式针灸针,虽然采用控制针体温度,以达到所需要的治疗温度,但是针管的导热效率差,升温慢,加热范围小,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更换不同的针头,现有的内热针往往电源部分不能拆卸,因此当更换针头是需要连同整个内热针一同更换,十分不便。
因此,亟需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能够解决现有内热针导热效果差、不能进行温度监测且不能方便更换针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以解决上述现有内热针导热效果差、不能进行温度监测且不能方便更换针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包括针体、带弹性卡扣的手柄和插头,所述针体的右端设有针头,所述针体的左端与所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针体内设有带有测温点的加热丝,所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内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端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测温点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基座的左端设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手柄的左端开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内壁设有弹性胶圈,胶圈有一小部分嵌入手柄内部形成弹性卡扣,所述插头的右端设有接头卡槽,所述接头卡槽与所述弹性胶圈可拆卸地配合连接,所述接头卡槽的中部设有弹性触点,所述弹性触点与电源线电性连接,且当所述接头卡槽与所述弹性胶圈配合连接时,所述弹性触点与所述金属触点连通,所述电源线由所述插头的左端伸出。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为折叠状、锯齿状或弹簧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测温点分时工作。
优选地,所述针体采用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针体内填充有灌封胶。
优选地,所述针头为锥型、圆形、弧形或爪形。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内部右侧设有卡箍,所述针体的左端与所述卡箍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内部设有ID芯片,所述ID芯片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包括针体、手柄和插头,针体的左端与手柄的右端固定连接,体内设有带测温点的加热丝,此内置加热丝能够有效提高导热效果,测温点能够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因测温点是加热丝的一部分组成,使得测温点能够直接测得加热丝的实际温度,提高了测温的准确性;手柄内固定有基座,基座的右端连接加热丝和测温点,基座的左端设有金属触点,手柄的左端开设有接口,接口内壁设有弹性胶圈,插头的右端设有接头卡槽,接头卡槽与弹性胶圈可拆卸地配合连接,接头卡槽的中部设有弹性触点,当接头卡槽与弹性胶圈配合连接时,接头卡槽先将嵌入手柄内的胶圈部分顶出直到卡槽完全占据原来胶圈位置后,被顶出的胶圈部分重新恢复嵌入手柄内且和接头卡槽相抵触形成限位和连接,弹性触点与金属触点连通,当需要更换针头时仅需将插头和手柄分离,更换带有新针头的手柄连接即可,大大方便了针头的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插头与手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针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体;2:带弹性卡扣的手柄;3:插头;4:卡箍;5:电路板;6:ID芯片;7:基座;8:弹性胶圈;9:接头卡槽;10:弹性触点;11:电源线;12:针头;13:测温点;14:加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以解决现有内热针导热效果差、不能进行温度监测、且不能方便更换针头的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包括针体1、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和插头3,针体1的右端设有针头12,针体1的左端与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的右端固定连接,针体1内设有带有测温点13的加热丝14,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内固定有基座7,基座7的右端连接有电路板5,加热丝14和测温点13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基座7的左端设有金属触点,金属触点与电路板5电性连接;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的左端开设有接口,接口内壁设有弹性胶圈8,插头3的右端设有接头卡槽9,接头卡槽9与弹性胶圈8可拆卸地配合连接,接头卡槽9的中部设有弹性触点10,弹性触点10与电源线11电性连接,且当接头卡槽9与弹性胶圈8配合连接时,弹性触点10与金属触点连通,电源线11由插头3的左端伸出。
具体地,加热丝14为折叠状结构,其能够有效延长加热丝的长度,提高加热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丝14还可以采用锯齿状或弹簧状结构,只要能够提高加热效果,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加热丝14和测温点13分时工作。
进一步地,针体1采用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针体1内填充有灌封胶,灌封胶具有良好的热传递性能和耐热性能,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
进一步地,针头12为锥型,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圆形、弧形或爪形。
进一步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的内部右侧设有卡箍4,针体1的左端与卡箍4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的内部设有ID芯片6,ID芯片6连接于电路板5的下端,其方便了不同针体的辨别。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工作原理为和使用方法为:根据ID芯片6识别出需要使用的内热针,将插头3的接头卡槽9部分插入到手柄2的接口处,使接头卡槽9与弹性胶圈8配合扣紧,此时弹性触点10与基座7的金属触点即为通路,且防止插头3从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上脱落,将电源线11接电,加热丝14发热,即可进行治疗,测温点13能够实时监测温度,所测温度为加热丝的实际温度,避免灼伤或温度不足,当需要更换其他的内热针时,只需将电源11断电,将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与插头3分离,分离时,弹性胶圈8被接头卡槽9顶出,脱离后弹性胶圈8恢复在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上的位置,再将需要更换的新的内热针的带弹性卡扣的手柄2与插头3连接,再次接通电源线11即可。
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带弹性卡扣的手柄和插头,所述针体的右端设有针头,所述针体的左端与所述手柄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针体内设有带有测温点的加热丝,所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内固定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右端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测温点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基座的左端设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带弹性卡扣的手柄的左端开设有接口,所述接口内壁设有弹性胶圈,胶圈有一小部分嵌入手柄内部形成弹性卡扣,所述插头的右端设有接头卡槽,所述接头卡槽与所述弹性胶圈可拆卸地配合连接,所述接头卡槽的中部设有弹性触点,所述弹性触点与电源线电性连接,且当所述接头卡槽与所述弹性胶圈配合连接时,所述弹性触点与所述金属触点连通,所述电源线由所述插头的左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为折叠状、锯齿状或弹簧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和所述测温点分时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采用合金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内填充有灌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为锥型、圆形、弧形或爪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内部右侧设有卡箍,所述针体的左端与所述卡箍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内部设有ID芯片,所述ID芯片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下端。
CN202021495548.5U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Active CN213157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548.5U CN21315777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5548.5U CN21315777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7773U true CN213157773U (zh) 2021-05-11

Family

ID=7579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5548.5U Active CN213157773U (zh) 2020-07-23 2020-07-23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7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86944A (en) Microcautery device
JP5908977B2 (ja) ラ−効果またはラプラス−効果による皮膚改善装置及び方法
CA2300430A1 (en) Apparatus and device for use therein and method for ablation of tissue
CN109199549B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一次性穿刺器
CN213157773U (zh) 基于弹性卡扣的用于软组织疼痛手术治疗的控温内热针
CN204364438U (zh) 内热式电热针灸针
CN201426776Y (zh) 多功能软组织消融电极
CN211724002U (zh) 一种电热针灸针
CN204468684U (zh) 一种温度可调的针灸设备
CN209404940U (zh) 一种新型神经外科双极电凝器
CN217724093U (zh) 一种加热保温的针灸装置
CN207270380U (zh) 一种双极电凝和超声功能的手术器械
CN103519885B (zh) 一种肾动脉内高度选择性的多功能导管
CN205054852U (zh) 一种针灸用电疗针
CN112914713A (zh) 一种治疗仪主机、治疗仪及加热控制方法
CN206183365U (zh) 一种夹力可显示电凝镊
CN215384558U (zh) 一种治疗器具和治疗仪
CN209122432U (zh) 氩离子束发生装置
CN219331885U (zh) 一种内窥镜用高频切开刀
CN214388223U (zh) 一种内热针具
CN215536560U (zh) 一种改良电针温灸仪机构
CN214105211U (zh) 带测温功能的内热式针灸针
CN217489264U (zh) 一种便于控温的内热针
CN216136015U (zh) 一种治疗仪主机和治疗仪
CN220735488U (zh) 一种配合冷冻消融的电消融系统和消融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5, Four Seasons Sunshine Science Park, 375 Jushan Villa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eiq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5, sijiyangguang Science Park, 375 Jushan village,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NEO SCIENC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