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1077U -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1077U
CN213151077U CN202022434784.2U CN202022434784U CN213151077U CN 213151077 U CN213151077 U CN 213151077U CN 202022434784 U CN202022434784 U CN 202022434784U CN 213151077 U CN213151077 U CN 213151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pper
copper needle
shell
ho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347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祖荣
韩子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eps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ep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eps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ep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347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1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1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1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孔端导电铜针,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有轴端导电铜针,所述孔端导电铜针内孔与轴端导电铜针的轴端的截面均为圆锥面,且圆锥面倾斜角度为5°,此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通过设置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采用圆锥接触面接触,且两个圆锥接触面倾斜角度均为5°,进而在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进行安装时,只要轴向走位,即可使两个圆锥面进行稳定接触,实现面接触替代点接触,大大提高接触面积,保证了整个圆环式接触,面积远超四个点接触,有效的提高导电铜针的导电性能,且降低内阻,同时减小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的发热热量。

Description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插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中的导电铜针由孔端导电铜针和轴端导电铜针组成,如附图1,A1面为圆柱体,A1面接触导电,而导电铜针的实际接触面积大小决定导电能力,但是由于装配公差问题,公差大了就假接触,有可能没有真正接触到,负公差或公差太小根本插不进去,所以通常采用正公差,孔端导电铜针前面开槽后用钳子夹紧后,靠前端小于轴端的孔硬插进去以确保有效接触,如附图2,但是由于铜针孔端开槽,夹变形接触面仅为四个点,进而大大的减小了孔端导电铜针和轴端导电铜针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导电铜针的导电性能,同时增加了导电铜针的电阻,导致连接插头热量较大,影响连接插头使用寿命,影响过电流能力和耐高电压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孔端导电铜针,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有轴端导电铜针,所述孔端导电铜针内孔与轴端导电铜针的轴端的截面均为圆锥面,且圆锥面倾斜角度为5°;
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之间设有对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插接时进行稳定插接的锁紧件。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一外壳外侧的若干个锁紧螺母,所述第二外壳对应若干个锁紧螺母的位置分别设有卡槽;
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处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中心处连接有锁紧螺钉,且锁紧螺钉螺纹与连接槽螺纹连接;
所述孔端导电铜针远离内孔的一端贯穿连接板,所述孔端导电铜针一端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和孔端导电铜针的外侧固定连接,从而使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连接的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钉为树脂材料制成,且第一外壳对应锁紧螺钉的位置设有通孔,从而便于对锁紧螺钉进行拆卸更换。
优选的,所述孔端导电铜针和轴端导电铜针均通过固定树脂分别与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连接,从而起到对导电铜针外侧进行绝缘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均为金属材料制成,从而提高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强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时,通过设置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采用圆锥接触面接触,且两个圆锥接触面倾斜角度均为5°,进而在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进行安装时,只要轴向走到位,即可使两个圆锥面进行稳定接触,实现面接触替代点接触,大大提高接触面积,即使考虑到公差、角度公差以及变形量,仍然保证了整个圆环式接触,面积远超四个点接触,有效的提高导电铜针的导电能力,耐高电压能力,且降低内阻,同时减小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的发热热量,提高连接器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导电铜针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孔端导电铜针孔端卡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孔端导电铜针与轴端导电铜针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外壳;2-第二外壳;3-孔端导电铜针;4-轴端导电铜针; 5-锁紧件;6-锁紧螺母;7-卡槽;8-连接槽;9-连接板;10-锁紧螺钉;11- 缓冲弹簧;1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内部设有孔端导电铜针3,所述第二外壳2内部设有轴端导电铜针4,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内孔与轴端导电铜针4的轴端的截面均为圆锥面,且圆锥面倾斜角度为5°,实现锥度更加容易插接;
所述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对孔端导电铜针3与轴端导电铜针4插接时进行稳定插接的锁紧件5,所述锁紧件5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一外壳 1外侧的若干个锁紧螺母6,所述第二外壳2对应若干个锁紧螺母6的位置分别设有卡槽7;
所述第一外壳1内部设有连接槽8,且连接槽8处设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中心处连接有锁紧螺钉10,所述锁紧螺钉10为树脂材料制成,且第一外壳1对应锁紧螺钉10的位置设有通孔12,且锁紧螺钉10螺纹与连接槽8 螺纹连接;
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远离内孔的一端贯穿连接板9,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 一端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9和孔端导电铜针3的外侧固定连接。
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和轴端导电铜针4均通过固定树脂分别与第一外壳1 和第二外壳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工作原理:通过设置孔端导电铜针3与轴端导电铜针4采用圆锥接触面接触,且两个圆锥接触面倾斜角度均为5°,进而在孔端导电铜针3与轴端导电铜针4进行安装时,只要轴向走位,即可使两个圆锥面进行稳定接触,且轴端导电铜针4与孔端导电铜针3连接的过程中,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 通过锁紧螺母6与卡槽7进行稳定连接,且通过在孔端锁紧螺母6外侧的一端设置的缓冲弹簧11,在插接的过程中,缓冲弹簧11是轴向浮动,只要锁紧螺母6锁紧的过程中,轴向浮动距离足够,即可保证每对轴端导电铜针4与孔端导电铜针3紧密配合,进一步的实现面接触替代点接触,大大提高接触面积,即使考虑到公差、角度公差以及变形量,仍然保证了整个圆环式接触,面积远超四个点接触,有效的提高导电铜针的导电能力,耐高电压能力,且降低内阻,同时减小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的发热热量,提高连接器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包括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所述第一外壳(1)内部设有孔端导电铜针(3),所述第二外壳(2)内部设有轴端导电铜针(4),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内孔与轴端导电铜针(4)的轴端的截面均为圆锥面,且圆锥面倾斜角度为5°;
所述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对孔端导电铜针(3)与轴端导电铜针(4)插接时进行稳定插接的锁紧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5)包括环绕设置在第一外壳(1)外侧的若干个锁紧螺母(6),所述第二外壳(2)对应若干个锁紧螺母(6)的位置分别设有卡槽(7);
所述第一外壳(1)内部设有连接槽(8),且连接槽(8)处设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中心处连接有锁紧螺钉(10),且锁紧螺钉(10)螺纹与连接槽(8)螺纹连接;
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远离内孔的一端贯穿连接板(9),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一端的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11),所述缓冲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9)和孔端导电铜针(3)的外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钉(10)为树脂材料制成,且第一外壳(1)对应锁紧螺钉(10)的位置设有通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端导电铜针(3)和轴端导电铜针(4)均通过固定树脂分别与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与第二外壳(2)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CN202022434784.2U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Active CN213151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4784.2U CN21315107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34784.2U CN21315107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1077U true CN213151077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21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34784.2U Active CN213151077U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1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03776A1 (en) Socket Contact
CN20700979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脱落电连接器
CN201274361Y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触对轴向弹性施力连接的装置
CN213151077U (zh) 一种全接触锥面连接插头
CN110277682B (zh) 电缆接线端子
CN107369939B (zh)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的安装装置
CN108806982A (zh) 一种快接式电容器盖板
CN209692008U (zh) 插孔电接触组件和电连接器
CN206364230U (zh) 一种栅格电连接件
CN113346295A (zh) 一种弹簧压力快锁式电连接器
CN218448538U (zh) 一种插座内导电运动块
CN2593374Y (zh) 一种电池用的具有低电阻的电极极柱结构
CN102222835A (zh) 电连接器弹性接触对柔性施力连接的方法
CN211265782U (zh) 一种耐高温电连接器
CN206194980U (zh) 一种接触元件
CN117175306B (zh) 一种用于车辆换电站的电源转换系统的转接头
TWI794649B (zh) 連接插座
CN209913173U (zh) 一种大电流快速插拔连接器及连接器总成
CN217933197U (zh) 一种卷制导电衬套
CN220066155U (zh) 一种导电弹环及其连接器
CN220272843U (zh) 一种线束连接端子以及线束
CN213460181U (zh) 一种带限位补偿的40g毫米波连接器
CN220253422U (zh) 电池包
CN218448542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11509085B2 (en) Connecting socket having electronic member with cantilever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