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50576U -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50576U
CN213150576U CN202021522867.0U CN202021522867U CN213150576U CN 213150576 U CN213150576 U CN 213150576U CN 202021522867 U CN202021522867 U CN 202021522867U CN 213150576 U CN213150576 U CN 21315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us capacitor
negative
positive
stray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2286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楠
向礼
辛纪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2286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5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5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505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属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领域。所述母线电容端子包括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所述正极性端子和所述负极性端子中的一者的数量为另一者的数量的两倍,所述一者均布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所述另一者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的所述正极性端子或所述负极性端子分别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通过采用正极性端子或负极性端子分裂排布,在直流母线电容的内部形成等效于两个电容并联的结构,从而将等效串联电感(ESL)降低了一半。

Description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背景技术
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中,直流母线电容自身的寄生电感,以及直流母线电容与开关器件连接线上的寄生电感,在开关器件关断瞬间会产生电压过冲,对开关器件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或需要对开关器件耐压进行降额使用,降低了开关器件耐压的有效利用率。
传统的直流母线电容端子结构为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分别单点引出,该结构不利于减小电容内部的等效串联电感(Equivalent Series Inductance,ESL),也不利于直流母排设计,增加了直流母线电容与开关器件连接线上的寄生电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该母线电容端子能够降低直流母线的爱内容和开关器件连接线上的寄生电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所述母线电容端子包括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所述正极性端子和所述负极性端子中的一者的数量为另一者的数量的两倍,所述一者均布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所述另一者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的所述正极性端子或所述负极性端子分别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母线电容端子进一步包括基板,所述正极性端子和所述负极性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通过采用正极性端子或负极性端子分裂排布,在直流母线电容的内部形成等效于两个电容并联的结构,从而将等效串联电感(ESL)降低了一半。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的俯视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异实施方式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的三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母线电容端子包括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中的一者的数量可以为另一者的数量的两倍。其中的一者可以均布于另一者的两侧,另一者可以相互连接,位于另一者的两侧的正极性端子+或负极性端子-可以分别相互连接。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母线电容端子进一步包括基板01。该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可以设置于基板01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正极性端子+的数量可以是负极性端子-的两倍。该正极性端子+可以均布于负极性端子-的两侧。负极性端子-相互连接,位于负极性端子-的两侧的正极性端子+相互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通过采用正极性端子或负极性端子分裂排布,在直流母线电容的内部形成等效于两个电容并联的结构,从而将等效串联电感(ESL)降低了一半。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2)

1.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端子包括正极性端子和负极性端子,所述正极性端子和所述负极性端子中的一者的数量为另一者的数量的两倍,所述一者均布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所述另一者相互连接,位于所述另一者的两侧的所述正极性端子或所述负极性端子分别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线电容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电容端子进一步包括基板,所述正极性端子和所述负极性端子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CN202021522867.0U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Active CN21315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2867.0U CN21315057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22867.0U CN21315057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50576U true CN213150576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34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22867.0U Active CN213150576U (zh) 2020-07-28 2020-07-28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505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79346B1 (en) Power conversion unit and module for its construction
US10164519B2 (en) Semiconductor stack for converter with snubber capacitors
CN112187038A (zh)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用集成式emi滤波器
CN213150576U (zh) 一种低杂散电感的母线电容端子
JP5322554B2 (ja) 半導体電力変換装置
EP2490334A2 (en) Semiconductor switch
CN111292963A (zh) 低寄生电感的直流母线电容器及母排
JP2020054059A (ja) 高電圧フィル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CN211929308U (zh) 低寄生电感的直流母线电容器及母排
JP6524919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7910675U (zh) 一种变流器纹波抑制设备
CN212278128U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CN213151907U (zh) 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用集成式emi滤波器
CN212750884U (zh) 一种集成门极吸收电路的功率半导体模块
CN111277150A (zh) 低寄生电感且适用于器件并联的叠层母排结构
CN212909346U (zh) 升压功率变换电路
CN211180687U (zh) 一种均流电源
EP3442108B1 (e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CN205356165U (zh) 电气柜
CN215496714U (zh) 半导体器件的并联装置
CN209375474U (zh) 一种三电平模块及结构
JP2019176639A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5089185A (ja) 3レベル電力変換装置
CN219086990U (zh) 集成电容、电机控制器及电机组件
CN213660384U (zh) 一种igbt模块功率端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114 Room 101, building 23, No. 588, Xinjun R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7.208, East District, building 1, 68 xiupu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15

Patentee before: Zhizhan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