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38563U -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38563U
CN213138563U CN202022181082.8U CN202022181082U CN213138563U CN 213138563 U CN213138563 U CN 213138563U CN 202022181082 U CN202022181082 U CN 202022181082U CN 213138563 U CN213138563 U CN 213138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arm
fixed
valv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10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ongde textile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Rudder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Rudder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Rudder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10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38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38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38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座椅下方对称设置的多个减震弹簧、设置于减震弹簧两侧的两组交叉固定臂,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座椅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椅的平面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包括中部互相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两交叉固定臂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铰接点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同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铰接于座椅前或后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另一侧的端部分别活动铰接于座椅后或前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本新型座椅减震装置不仅可以保证竖直方向减震效果,而且前后左右位置稳定牢固,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偏移。

Description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常应用于交通工具中,现有座椅一般与地板硬连接,然后通过座椅内的填充物来达到减震效果,减震效果不明显;在有颠簸或者高低不平的路线上行驶时,乘坐人员舒适度差;目前部分座椅有带底部弹簧,但座椅平稳性差,容易前后左右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座椅下方对称设置的多个减震弹簧、设置于减震弹簧两侧的两组交叉固定臂;所述交叉固定臂包括中部互相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两交叉固定臂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铰接点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同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铰接于座椅前或后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另一侧的端部分别活动铰接于座椅后或前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本新型座椅减震装置不仅可以保证竖直方向减震效果,而且前后左右位置稳定牢固,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座椅下方对称设置的多个减震弹簧、设置于减震弹簧两侧的两组交叉固定臂,所述减震弹簧一端与座椅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椅的平面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包括中部互相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两交叉固定臂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铰接点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同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铰接于座椅前或后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位于铰接点立面另一侧的端部分别活动铰接于座椅后或前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
其中,所述两交叉固定臂在座椅底端的投影处设置有两对称的L形上固定阀,在座椅前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与上固定阀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与上固定阀滑动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在固定座椅的平面的投影处设置有L形下固定阀,在座椅前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与下固定阀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与下固定阀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在座椅后侧设置有J字形滑槽,所述J字形滑槽内活动设置有一滑轮,所述交叉固定臂一端与滑轮铰接。
其中,所述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在座椅后侧设置有方形滑槽,所述方形滑槽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块,所述方形滑槽侧面设置有一开槽,所述交叉固定臂一端通过开槽与方形滑槽内的滑块铰接。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阀、下固定阀设置为双轨式,所述交叉固定臂端部两侧同时与上固定阀、下固定阀连接。
其中,座椅在与所述减震弹簧连接处设置有一圆形沉孔,所述减震弹簧与座椅连接端沉入沉孔内并抵扣于座椅底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原有座椅减震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座椅减震装置在减震弹簧两侧设置有两组交叉固定臂,两交叉固定臂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铰接于一水平固定杆的两端,此减震装置结构简单,减震装置不仅可以保证竖直方向减震效果,而且前后左右位置稳定牢固,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偏移。
2、本实用新型交叉固定臂一端与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上固定阀、下固定阀活动连接,使交叉固定臂能与座椅一起上下移动。
3、本实用新型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在座椅后侧设置有J字形滑槽,J字形滑槽能防止滑槽内滑轮脱出,限位结构简单有效。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在座椅后侧设置有方形滑槽,方形滑槽侧面设置有一开槽,交叉固定臂通过开槽与滑槽内的滑块连接,此结构有效避免滑块从滑槽内脱出,提高了减震装置的可靠性。
5、本实用新型上固定阀、下固定阀可设置为双轨式,双轨式设计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减震装置的故障率。
6、本实用新型座椅下方设置有沉孔,减震弹簧与座椅连接端沉入沉孔内并抵扣于座椅底端,沉孔可有效避免减震弹簧左右错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座椅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位置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圆圈位置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固定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固定阀双轨式设计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座椅沉孔位置局部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上固定阀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减震弹簧、2-交叉固定臂、201-第一支臂、202-第二支臂、3-固定杆、4-上固定阀、5-下固定阀、6-J字形滑槽、7-滑轮、8-方形滑槽、9-滑块、10-开槽、11-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5,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包括座椅下方对称设置的多个减震弹簧1、设置于减震弹簧1两侧的两组交叉固定臂2,所述减震弹簧1一端与座椅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椅的平面连接,通过减震弹簧1能达到较好的座椅减震效果;所述交叉固定臂2包括中部互相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所述两交叉固定臂2的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的铰接点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固定杆3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位于铰接点立面同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铰接于座椅前或后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位于铰接点立面另一侧的端部分别活动铰接于座椅后或前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通过交叉固定臂2和固定杆3的连接支撑作用,减震装置前后左右位置稳定牢固,不会产生水平方向的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两交叉固定臂2在座椅底端的投影处设置有两对称的L形上固定阀4,在座椅前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上固定阀4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上固定阀4滑动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2在固定座椅的平面的投影处设置有L形下固定阀5,在座椅前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下固定阀5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下固定阀5滑动连接,交叉固定臂2一端为活动设置,使交叉固定臂2限位座椅水平方向移动的同时,能与座椅一起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在座椅后侧设置有J字形滑槽6,所述J字形滑槽6内活动设置有一滑轮7,所述交叉固定臂2一端与滑轮7铰接,J字形滑槽6能防止滑槽内滑轮7脱出,限位结构简单有效。
进一步的,参见图6,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设置为双轨式,所述交叉固定臂2端部两侧同时与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连接,双轨式设计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减少减震装置的故障率。
进一步的,参见图7,座椅在与所述减震弹簧1连接处设置有一圆形沉孔11,所述减震弹簧1与座椅连接端沉入沉孔11内并抵扣于座椅底端,沉孔11可有效避免减震弹簧1左右错位。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参见图8,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在座椅后侧设置有方形滑槽8,所述方形滑槽8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块9,所述方形滑槽8侧面设置有一开槽10,所述交叉固定臂2一端通过开槽10与方形滑槽8内的滑块9铰接,此结构有效避免滑块9从滑槽内脱出,提高了减震装置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椅下方对称设置的多个减震弹簧(1)、设置于减震弹簧(1)两侧的两组交叉固定臂(2),所述减震弹簧(1)一端与座椅底端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座椅的平面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2)包括中部互相交叉铰接的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所述两交叉固定臂(2)的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的铰接点分别设置于一水平固定杆(3)的两端;所述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位于铰接点立面同一侧的端部分别固定铰接于座椅前或后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第一支臂(201)和第二支臂(202)位于铰接点立面另一侧的端部分别活动铰接于座椅后或前侧底端和支撑座椅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交叉固定臂(2)在座椅底端的投影处设置有两对称的L形上固定阀(4),在座椅前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上固定阀(4)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底端,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上固定阀(4)滑动连接;所述交叉固定臂(2)在固定座椅的平面的投影处设置有L形下固定阀(5),在座椅前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下固定阀(5)固定铰接;在座椅后侧下方,所述交叉固定臂(2)与下固定阀(5)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在座椅后侧设置有J字形滑槽(6),所述J字形滑槽(6)内活动设置有一滑轮(7),所述交叉固定臂(2)一端与滑轮(7)铰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在座椅后侧设置有方形滑槽(8),所述方形滑槽(8)内滑动设置有一滑块(9),所述方形滑槽(8)侧面设置有一开槽(10),所述交叉固定臂(2)一端通过开槽(10)与方形滑槽(8)内的滑块(9)铰接。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设置为双轨式,所述交叉固定臂(2)端部两侧同时与上固定阀(4)、下固定阀(5)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座椅在与所述减震弹簧(1)连接处设置有一圆形沉孔(11),所述减震弹簧(1)与座椅连接端沉入沉孔(11)内并抵扣于座椅底端。
CN202022181082.8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Active CN213138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1082.8U CN213138563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1082.8U CN213138563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38563U true CN213138563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9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1082.8U Active CN213138563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38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981A (zh) * 2022-05-18 2022-07-0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3981A (zh) * 2022-05-18 2022-07-01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7012C (zh) 一种座椅组件及使用者自行调节座椅组件的方法
US10383445B2 (en) Dynamically balanced seat assembly having independently and arcuately movable backrest and method
CN103108572B (zh)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US9783304B2 (en) Headrest structure, headrest cushion and passenger seat
CN213138563U (zh) 一种座椅减震装置
US11452378B1 (en) Mechanical stretching device for movable seat unit and seat unit
JP2015526340A (ja) 車両座席
CA1237973A (en) Chair with tilting seat and back rest
CN108602454A (zh) 汽车用座椅
US10206508B2 (en) Chair, in particular office chair
CN2894442Y (zh) 趴坐两用椅
CN203207581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座椅
CN202753952U (zh) 客车翻转座椅
CN209225013U (zh) 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座椅
CN109774550A (zh) 头靠高度调整机构及其幼儿载具
CN209331518U (zh) 一种可调节沙发
US20200054138A1 (en) Multifunctional balance chair
CN220756982U (zh) 一种座椅框架的联动机构及座椅
CN205737561U (zh) 火车驾驶员座椅
CN109263523A (zh) 一种座椅框架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座椅
CN109910698A (zh) 可调式座椅和包含该可调式座椅的车辆
EP4062800B1 (en) Device for moving the backrest of a seating furniture
CN218228742U (zh) 一种具有两侧边缘伸缩调节功能的汽车座椅骨架
CN219564861U (zh) 头枕机构、安全座椅及车辆
CN204383231U (zh) 一种防潜滑汽车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8

Address after: 515300 No.2, North Xiaxi Road, east side of Mahua South Road, Magha village, Liusha South Street, Puning City,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ongde textile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3, zone B, Qianpu Industrial Zone, Yongning Town, Shishi City, Quan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362711

Patentee before: QUANZHOU RUDDER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