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7658U -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7658U
CN213127658U CN202022054837.8U CN202022054837U CN213127658U CN 213127658 U CN213127658 U CN 213127658U CN 202022054837 U CN202022054837 U CN 202022054837U CN 213127658 U CN213127658 U CN 213127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ubator
water
water tank
fish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548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梓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0548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7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7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76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 Hydroponics (AREA)

Abstract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属于家居生态和装饰装置领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为养殖者提供更大的方便性,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包括水箱、水箱底座、培养箱组、水循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置于所述水箱底座上,所述培养箱组置于所述水箱上,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水循环孔,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回水管和水泵,所述第一上水管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座内部,所述第一上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循环孔,所述第一上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置于所述水箱底座内部,所述第二上水管穿过所述水箱底座,所述第二上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上水管在所述水箱底座外的部分紧贴所述水箱的外壁并延伸到所述培养箱组中。

Description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居生态和装饰装置领域,具体地是涉及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观赏类鱼缸在居民家庭、酒店大厅等地随处可见,同时,由于鱼的排泄物及其他杂质等,观赏类鱼缸需要定期放水清洗,费时费力。传统的养鱼缸结构简单,形式单一,水循环系统即用简单的水泵进行内循环。水培绿植也越来越受到家庭的喜爱,无土培养蔬菜或各种无土培养绿植成为居家健康的一种时尚,但仍然需要单独为无土培养的植物供给养分。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将绿植培养和养观赏鱼功能结合到一起,能够彼此提供养分,并且提高利用率和方便性的鱼菜共生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率高,并且可以使鱼菜互相提供养分,水自动循环,为养殖者提供更大的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水箱、水箱底座、培养箱组、水循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置于所述水箱底座上,所述培养箱组置于所述水箱上,所述水箱底部设置有水循环孔,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上水管、第二上水管、回水管和水泵,所述第一上水管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座内部,所述第一上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循环孔,所述第一上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泵,所述水泵置于所述水箱底座内部,所述第二上水管穿过所述水箱底座,所述第二上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所述第二上水管在所述水箱底座外的部分紧贴所述水箱的外壁并延伸到所述培养箱组中,所述第二上水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培养箱组中,所述培养箱组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箱,所述排水箱与所述培养箱组连接面的上部设置于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上设置有连通滤网,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箱的中部连接并穿过所述排水箱,所述回水管的另一端悬空在所述水箱内部。
优选地,所述培养箱组的整体为上表面斜向下的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培养箱组包括第一培养箱、第二培养箱、第三培养箱、第四培养箱和第五培养箱,所述第一培养箱和所述第二培养箱并列分布在所述培养箱组的一端,所述第一培养箱和所述第二培养箱组合的整体、所述第三培养箱、所述第四培养箱、所述第五培养箱依次两两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培养箱与所述第二培养箱的连接面下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二培养箱与所述第三培养箱连接面的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三培养箱与所述第四培养箱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四培养箱与所述第五培养箱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有所述连通口上均设置有连通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培养箱、所述第四培养箱和所述第五培养箱的底部均设置有用排水塞堵住的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培养箱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板。
优选地,所述水箱在设置有排水箱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斜向上的遮板。
优选地,所述回水管为“士”字型,所述回水管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阀门,所述回水管悬空在所述水箱内部的四个端口均用软性出水塞堵住。
优选地,所述水箱的底面为四棱锥形。
优选地,所述水箱底部在所述水循环孔处设置有池底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现了鱼类和植物培养共生共赢,既避免了传统鱼类喂养需要经常换水,减少了换水频次,陶粒可以过滤较大的水中杂质,生物絮团可以过滤微生物杂质等,水缸内抽出的流动水为绿色植物提供无土培养的种植环境,互相提供养分,水自动循环,为养殖者提供更大的方便性,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培养箱和第二培养箱装料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回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第一培养箱、2为第二培养箱、3为第三培养箱、4为第四培养箱、5为第五培养箱、6为排水箱、7为第二上水管、8为水泵、9为水箱底座、10为水箱、11为遮板、12为回水管、13为池底滤网、14为连通滤网、15为排水塞、16为密封盖板、17为生物絮团、18为陶粒、19为阀门、20为软性出水塞、21为水循环孔、22为第一上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所示,包括水箱10、水箱底座9、培养箱组、水循环组件,水箱10置于水箱底座9上,培养箱组置于水箱10上,水箱10的底面为四棱锥形,四棱锥形结构能够使水中杂质均汇聚于水箱10底面中心,水箱10底部设置有水循环孔21,水箱10底部在水循环孔21处设置有池底滤网13,池底滤网13用于过滤水箱10中的杂物,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上水管22、第二上水管7、回水管12和水泵8,第一上水管22设置在水箱底座9内部,第一上水管22的一端连接水循环孔21,第一上水管22的另一端连接水泵8,水泵8置于水箱底座9内部,水泵8用于将水箱10中的水抽出并通过第一上水管22和第二上水管7导入培养箱组中,为培养箱组中培养的绿植提供水分和养料,水泵8为低速静音水泵8,当水泵8工作时,水缓慢从水箱10中抽取,不在水箱10内形成漩涡,第二上水管7穿过水箱底座9,第二上水管7的一端连接水泵8,第二上水管7在水箱底座9外的部分紧贴水箱10的外壁并延伸到培养箱组中,第二上水管7的另一端插入培养箱组中,培养箱组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箱6,排水箱6能够把培养箱组溢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通过回水管12流回到水箱10中,回水管12的一端与排水箱6的中部连接并穿过排水箱6,回水管12的另一端悬空在水箱10内部。
培养箱组包括第一培养箱1、第二培养箱2、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和第五培养箱5,第一培养箱1和第二培养箱2并列分布在培养箱组的一端,第一培养箱1和第二培养箱2组合的整体、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第五培养箱5依次两两相连。形成的培养箱组的整体为上表面斜向下的矩形结构,斜向下的结构可以增加光照面积,减少植物之间相互遮挡。
第一培养箱1与第二培养箱2的连接面下部设置有连通口,第二培养箱2与第三培养箱3连接面的上部设置有连通口,第三培养箱3与第四培养箱4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第四培养箱4与第五培养箱5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有连通口上均设置有连通滤网14。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和第五培养箱5的底部均设置有用排水塞15堵住的排水孔。第一培养箱1内装满陶粒18、第二培养箱2内装满生物絮团17,陶粒18可以过滤较大的水中杂质,生物絮团17可以过滤微生物杂质等。第二培养箱2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6,防止生物絮团17从上面漂浮溢出。
水箱10在设置有排水箱6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斜向上的遮板11,用于承接排水箱6外溢的水。
回水管12为“士”字型,回水管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阀门19,可以灵活控制水流入水箱10的速度,回水管12悬空在水箱10内部的四个端口均用软性出水塞20堵住,使用哪个端口就拔出哪个软性出水塞20。
循环时,水经过上水管流入第一培养箱1,第一培养箱内1的陶粒18可过滤水中较大的杂质;水经过第一培养箱1一侧下部连通口流入第二培养箱2,第二培养箱内2的生物絮团17可过滤水中的微生物及细小杂质;水经第二培养箱2前侧上部带滤网的连通口流入第三培养箱3,再经过第三培养箱3前侧上部带滤网的连通口流入第四培养箱4,再经过第四培养箱4前侧上部带滤网的连通口流入第五培养箱5,再经过第五培养箱5前侧上部带滤网的连通口流入排水箱6;通过排水箱6流入回水管12,调节回水管12上的阀门19可控制出水的速度,水经过软性出水塞20流回水箱10,由于水从空中流出,同时可产生制氧效果。
装置中,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第五培养箱5内种植无土培养的绿色植物,第一培养箱1、第二培养箱2、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第五培养箱5均可独立从水箱10上部拆卸下来。遮板11斜向上的角度为45°角;由于水箱10底面为四棱锥形,水中杂质均汇聚于水箱10底面中心,一段时间后,需更换或清洗滤网;同时,水泵8可将水中杂质抽出水箱10,通过陶粒18及生物絮团17净化,净化的水给绿色植物提供;一段时间后,需清洗陶粒18及更换生物絮团17。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包括水箱(10)、水箱底座(9)、培养箱组、水循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置于所述水箱底座(9)上,所述培养箱组置于所述水箱(10)上,所述水箱(10)底部设置有水循环孔(21),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第一上水管(22)、第二上水管(7)、回水管(12)和水泵(8),所述第一上水管(22)设置在所述水箱底座(9)内部,所述第一上水管(22)的一端连接所述水循环孔(21),所述第一上水管(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水泵(8),所述水泵(8)置于所述水箱底座(9)内部,所述第二上水管(7)穿过所述水箱底座(9),所述第二上水管(7)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8),所述第二上水管(7)在所述水箱底座(9)外的部分紧贴所述水箱(10)的外壁并延伸到所述培养箱组中,所述第二上水管(7)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培养箱组中,所述培养箱组的一侧设置有排水箱(6),所述排水箱(6)与所述培养箱组连接面的上部设置于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上设置有连通滤网(14),所述回水管(12)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箱(6)的中部连接并穿过所述排水箱(6),所述回水管(12)的另一端悬空在所述水箱(10)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组的整体为上表面斜向下的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组包括第一培养箱(1)、第二培养箱(2)、第三培养箱(3)、第四培养箱(4)和第五培养箱(5),所述第一培养箱(1)和所述第二培养箱(2)并列分布在所述培养箱组的一端,所述第一培养箱(1)和所述第二培养箱(2)组合的整体、所述第三培养箱(3)、所述第四培养箱(4)、所述第五培养箱(5)依次两两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培养箱(1)与所述第二培养箱(2)的连接面下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二培养箱(2)与所述第三培养箱(3)连接面的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三培养箱(3)与所述第四培养箱(4)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第四培养箱(4)与所述第五培养箱(5)的连接面上部设置有连通口,所有所述连通口上均设置有连通滤网(1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培养箱(3)、所述第四培养箱(4)和所述第五培养箱(5)的底部均设置有用排水塞(15)堵住的排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培养箱(2)的上部设置有密封盖板(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在设置有排水箱(6)的一侧中部设置有斜向上的遮板(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12)为“士”字型,所述回水管(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阀门(19),所述回水管(12)悬空在所述水箱(10)内部的四个端口均用软性出水塞(20)堵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的底面为四棱锥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0)底部在所述水循环孔(21)处设置有池底滤网(13)。
CN202022054837.8U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Active CN213127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4837.8U CN21312765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4837.8U CN21312765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7658U true CN213127658U (zh) 2021-05-07

Family

ID=75718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54837.8U Active CN213127658U (zh) 2020-09-18 2020-09-18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76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116A (zh) * 2021-06-11 2021-09-03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生物絮团鱼菜共生系统
CN114982624A (zh) * 2022-07-19 2022-09-02 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番茄种植用大棚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1116A (zh) * 2021-06-11 2021-09-03 湖州师范学院 一种生物絮团鱼菜共生系统
CN114982624A (zh) * 2022-07-19 2022-09-02 浙江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番茄种植用大棚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27658U (zh) 一种鱼菜共生装置
CN208016700U (zh) 适于北方地区的双面连体温室鱼菜种养系统
CN202958379U (zh) 一种植物水培和鱼类养殖为一体的装置
CN209073256U (zh) 家用水培式鱼菜共生装置
CN103202260A (zh) 一种生态观赏鱼缸
WO2021184400A1 (zh) 一种鱼植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
CN103766269B (zh) 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5161591U (zh) 水培共生鱼缸
CN211581231U (zh) 一种水循环生态系统
CN109156420A (zh) 一种阳台景观鱼菜共生装置
CN203709049U (zh) 紫黑翼蚌早期幼蚌的双循环养殖系统
CN207040584U (zh) 一种花鱼共养装置
CN100998307A (zh) 大储液室多功能无土花盆
CN211322202U (zh) 一种绿植栽培装置
CN210492213U (zh) 一种桌面景观鱼菜共生系统
CN209473369U (zh) 一种移动花架
CN212212376U (zh) 一种自动浇花的智能鱼缸
CN208016427U (zh) 一种多功能种植盆
CN202514424U (zh) 小型抽屉式水族缸
CN206949270U (zh) 一种太极型立体生态水产养殖设施
CN2334170Y (zh) 观赏植物培植装置
CN208227987U (zh) 复合养殖装置
CN220859222U (zh) 一种鱼菜共生系统
CN109463341A (zh) 一种移动花架
CN109937949A (zh) 流水循环养鱼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