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4216U -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4216U
CN213124216U CN202022422410.9U CN202022422410U CN213124216U CN 213124216 U CN213124216 U CN 213124216U CN 202022422410 U CN202022422410 U CN 202022422410U CN 213124216 U CN213124216 U CN 213124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rotating wheel
mobile terminal
middle fram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24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224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4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4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4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侧边按键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其包括按键组件和按键电路板,按键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触点;按键组件包括转动轮和转动轮连接的调节部,调节部上设置有触发部,转动轮的部分轮体凸出于中框的侧边;在外界转矩作用下,转动轮转动,用于驱动调节部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运动至与触点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转动轮用于带动调节部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按压触点。该侧边按键结构可显著减小中框侧边按键开口的尺寸,既可以增加中框的强度,也有益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同时也为移动终端的整机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Description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手机等移动终端已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一种娱乐工具和办公工具,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生活中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场景越来越多。
通常情况下,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一般包含电源键、音量+键、音量-键,电源键用于实现开、关机以及熄屏等功能,音量+键和音量-键用于调节音量大小。主流的侧边按键结构均采用实体按键,具体地,侧边按键结构组装在手机上,电源键、音量+键、音量-键竖向排布在手机的一侧,中框需要在相应侧边进行开孔,保证侧边按键结构的部分结构突出中框以便按压。
在中框的侧边设置多个开孔,不仅削弱了中框侧键位置的强度,还影响了移动终端整机的密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边按键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所述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组件和按键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触点;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转动轮和与所述转动轮连接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触发部,所述转动轮的部分轮体凸出于所述中框的侧边;
在外界转矩作用下,所述转动轮转动,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触发部运动至与所述触点对应的位置;
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转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调节部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触发部按压所述触点。
可选地,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调节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作用于所述转动轮上的外界转矩转换为作用于所述调节部上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驱动力。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和形成于所述调节部上的齿条结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转动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层叠设置,所述转动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贯穿所述按键支架的安装空间,所述转动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按键支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第一导向限位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第二导向限位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部配合,对所述调节部进行导向和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筋条,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筋条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侧边按键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和与移动终端的中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按键支架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导向孔;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导向柱;
所述导向柱伸入至所述导向孔中,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运动,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孔中滑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柱,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孔;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孔,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柱;
所述复位辅助柱伸入至所述复位辅助孔中,所述复位辅助柱上套设有弹性复位件,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运动,所述按键支架挤压所述弹性复位件;
沿第二反向的外力消失后,所述按键支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作用下朝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复位辅助孔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固定支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的限位块;
所述调节部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调节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抵接。
可选地,所述触发部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靠近所述按键电路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对位标识,所述对位标识与所述多个触点中的至少一个触点对应。
可选地,所述按键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移动终端的中框的侧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
可选地,所述中框的侧边开设有侧键安装槽,所述侧边按键结构的转动轮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侧键安装槽伸出至所述移动终端外。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侧边按键结构中,通过转动轮、调节部以及触发部的配合,完成对按键电路板上的触点的触发,以实现触点对应的功能。由于只有转动轮的部分轮体凸出于中框的侧边,因此可显著减小中框侧边按键开口的尺寸,既可以增加中框的强度,也有益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同时也为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处的另一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不包括按键电路板)。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的按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的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包括弹性复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按键电路板上的电源键、音量+键、音量-键等触点竖向排布在手机的一侧,中框需要在相应侧边设置按键开口,保证侧边按键结构的部分结构突出中框以便按压。这种常规的设计导致了中框上的侧边按键开口尺寸较大,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1)削弱了中框在侧边按键结构处的强度,例如,移动终端跌落时,容易造成该位置遭到破坏;2)影响移动终端的密封效果,按键开口尺寸越大,对移动终端的密封造成越大的挑战。此外,该侧边按键结构的形式也会对移动终端的堆叠造成影响,整机堆叠可能因为侧边按键结构的方案固化、单一,而无法有新的突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侧边按键结构,该侧边按键结构中,通过转动轮、调节部以及触发部的配合,完成对按键电路板上的触点的触发,以实现触点对应的功能。由于只有转动轮的部分轮体凸出于中框的侧边,因此可显著减小中框侧边按键开口的尺寸,既可以增加中框的强度,也有益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同时也为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参考图1-4所示,该侧边按键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6,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组件1和按键电路板2,按键电路板2例如为柔性电路板,其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移动终端的中框6的侧壁。同时,为了安装方便,可以在中框6的侧壁上开设定位槽,在按键电路板2上设置定位卡片,在安装时,将定位卡片卡入至定位槽中,提高安装精度的同时,还提升了安装效率。
按键电路板2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触点21,每个触点21对应相应的功能,通过按键组件1与按键电路板2的配合,实现相应的功能。例如,多个触点21中包括:用于实现开、关机以及熄屏等功能的电源键、用于实现调大音量的音量+键、用于实现调小音量的音量-键、用于实现更换移动终端通知模式(静音模式、震动模式、响铃模式等)的模式更换键等。
参考图1、2和4所示,按键组件1包括转动轮11和与转动轮11连接的调节部12,调节部12上设置有触发部13,转动轮11的部分轮体凸出于中框6的侧边。在外界转矩作用下,转动轮11转动,用于驱动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13运动至与触点21对应的位置。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转动轮11用于带动调节部12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13按压触点21。
触发部13与调节部1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为分体式固定连接结构,例如,触发部13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设置于调节部12的靠近按键电路板2的一侧。
基于上述结构,中框6相应侧边的按键开口62的尺寸无需与多个触点21相对应,只要能够满足使得部分转动轮11凸出该侧边即可,进而缩小了中框6的侧边上的按键开口62的尺寸,提高中框6在侧边按键结构处的结构强度,并且,也有益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同时也为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转动轮11上设置对位标识111,对位标识111与多个触点21中的至少一个触点对应,以方便确定触发部13与触点21的位置对应关系。对位标识11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例如,参考图1和2所示,当对位标识111为一个时,其与多个触点21中的一个触点对应,例如,当该对位标识111裸露于中框6外部时,说明触发部13与该对位标识111对应的触点的位置对应。
再例如,当对位标识为多个时,相应的对位标识处于设定位置时,说明触发部与该对位标识对应的触点的位置对应。其中,设定位置例如指与移动终端壳体上设置的相应标识线对齐的位置。另外,对位标识为多个时,对位标识数量优选与触点的数量相同。比如可以设置一个方形对应电源键,设置一个“+”对应音量+键,设置一个“-”对应音量-键,以方便用于通过触摸方式快速确定对应的按键功能,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参考图1-4所示,该侧边按键结构还包括传动组件14,转动轮11通过传动组件14与调节部12啮合连接,传动组件14用于将作用于转动轮11上的外界转矩转换为作用于调节部12上的沿第一方向的驱动力,以实现在外界转矩作用下,转动轮11驱动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13运动至与触点21对应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相互垂直,也可呈其他角度。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的角度与传动组件14的具体结构相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不同角度的配合,为侧边按键结构提供了多种形式,进一步为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4所示,第二方向为横向(例如图1中的X方向),传动组件14构造为,将作用于转动轮11上的外界转矩转换为作用于调节部12上的沿竖向的驱动力,即第一方向为竖向(例如图1中的Y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此时,多个触点21沿竖向布置。
具体地,传动组件14包括传动齿轮142和形成于调节部12上的齿条结构121,传动齿轮142与齿条结构121啮合。传动组件14还包括传动轴141,转动轮11和传动齿轮142分别套设于传动轴141外,转动轮11与传动齿轮142层叠设置,转动轮11和传动齿轮142分别与传动轴141固定连接。在外界转矩作用下,转动轮11转动,转动轮11的转动驱动传动轴141转动,传动轴141的转动驱动传动齿轮142转动,传动齿轮142转动驱动齿条结构121沿竖向运动,进而使得调节部12沿竖向运动,带动触发部13沿竖向运动至与触点21对应的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图中未示出该示例),第二方向为横向,传动组件构造为,将作用于转动轮上的外界转矩转换为,作用于调节部上的沿与第二方向呈45度的方向的驱动力,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45度。此时,多个触点沿与第二方向呈45度的方向布置。
具体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组和形成于调节部上的齿条结构,传动齿轮组中输出齿轮与齿条结构啮合。传动齿轮组还包括输入齿轮,转动轮和传动齿轮组的输入齿轮分别套设于传动轴外,转动轮与输入齿轮层叠设置,转动轮和输入齿轮分别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传动齿轮组还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传动齿轮,用于将输入齿轮的转矩传递给输出齿轮,输入齿轮与输出齿轮呈45度角设置。在外界转矩作用下,转动轮转动,转动轮的转动驱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的转动驱动输入齿轮转动,输入齿轮通过中间传动齿轮驱动输出齿轮转动,输出齿轮转动驱动齿条结构沿第一方向运动,进而使得调节部沿第一方向运动,带动触发部沿第一方向运动至与触点对应的位置。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参考图1-5所示,该侧边按键结构包括传动齿轮142,还包括按键支架3,按键支架3设置有贯穿按键支架3的安装空间,转动轮11、传动轴141和传动齿轮142安装于安装空间中,传动轴141与按键支架3转动连接。按键支架3保证了转动轮11、传动轴141以及传动齿轮142的可靠安装,确保了该侧边按键结构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按键支架3设置有第一导向限位部,调节部12上设置第二导向限位部,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时,第一导向限位部与第二导向限位部配合,对调节部12进行导向和限位,以保证调节部12严格地沿第一方向运动,提高通过该侧边按键结构实现相应功能的准确性。
其中,第一导向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限位部,二者之一包括限位筋条,二者另一包括限位槽1,限位筋条卡入限位槽1中,以实现对调节部的导向和限位。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5所示,第一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筋条31,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槽122,限位槽122为燕尾槽,限位筋条31与燕尾槽适配,限位筋条31伸入至燕尾槽中。通过限位筋条31和燕尾槽的配合,既能确保调节部12严格沿第一方向运动,又能更好地避免调节部12从按键支架3脱落,更好地保证该侧边按键结构的使用。
在一个示例中(图中未示出该示例),第一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槽,限位槽为燕尾槽,第二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筋条,限位筋条与燕尾槽适配,限位筋条伸入至燕尾槽中。该结构同样既能确保调节部沿严格沿第一方向运动,又能更好地避免调节部从按键支架脱落,更好地保证该侧边按键结构的使用。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参考图1-6所示,该侧边按键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4和与移动终端的中框6固定连接,固定支架4与按键支架3形成沿第二方向的滑动连接,以实现: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转动轮11带动调节部12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触发部13按压触点21。其中,固定支架4可以采用比如螺钉、螺栓等螺纹紧固件与中框6固定连接,以提高连接可靠性。
上述滑动连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通过相互配合滑动槽和滑动块的配合实现、通过导向孔32和导向柱41的配合实现或者通过滑动槽和滑动条的配合实现等。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6所示,固定支架4设置有导向柱41,按键支架3设置有导向孔32,导向柱41伸入至导向孔32中,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导向柱41在导向孔32中滑动,按键支架3朝向固定支架4运动,以带动触发部13按压触点21。
在一个示例中(图中未示出该示例),导向柱设置在按键支架上,导向孔设置在固定支架上,可实现与上述示例中类似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该侧边按键结构中,固定支架和按键支架,二者之一设置有复位辅助柱,二者另一设置有复位辅助孔,复位辅助柱伸入至复位辅助孔中,复位辅助柱上套设有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例如为弹簧、弹性橡胶件等。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按键支架朝向固定支架运动,按键支架挤压弹性复位件;沿第二反向的外力消失后,按键支架在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作用下朝远离固定支架的方向运动,恢复至原位。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6所示,固定支架4设置有复位辅助柱42,按键支架3设置有复位辅助孔33,复位辅助柱42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外径大于复位辅助孔33的内径,复位辅助柱42部分伸入至复位辅助孔33中。
当需要通过侧边按键实现触点21对应的功能时(例如需要调大音量时),向转动轮11施加沿第二方向(即图1中X方向)的外力,转动轮11带动按键支架3和触发部13朝向固定支架4运动,触发部13按压相应触点21,实现相应功能。与此同时,按键支架3挤压弹簧,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当撤销上述外力后,按键支架3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朝远离固定支架4的方向运动,恢复至原位,至此,结束相应功能的操作(例如音量的调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导向柱41和复位辅助柱42可以共用同一个柱形结构,相应的,导向孔32和复位辅助孔33也共用同一孔结构。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参考图1-6所示,该侧边按键结构中,固定支架4还包括限位结构,固定支架4沿第一方向延伸,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固定支架4的两端的限位块43;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极限位置时,调节部12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43抵接,以实现对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限位,避免其位移过大。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图1-6所示,固定支架4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为一体成型结构,并在固定支架4的两端形成限位块43,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极限位置例如为,触发部13与第一方向的最外侧的触点21的位置对应的位置。此时,调节部12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对应的限位块43抵接,以实现对调节部12沿第一方向运动的限位,避免其位移过大。
本公开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例如为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POS机或车载电脑等。参考图1-6所示,移动终端包括中框6,中框6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
中框6的侧边开设有侧键安装槽61,侧边按键结构的转动轮11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侧键安装槽61伸出至移动终端外,以便于实现按压操作。
该移动终端中,通过转动轮11、调节部12以及触发部13的配合,完成对按键电路板2上的触点21的触发,以实现触点21对应的相应功能。由于只有转动轮11的部分轮体凸出于中框6的侧边,因此可显著减小中框6侧边按键开口62的尺寸,既可以增加中框6的强度,也有益于移动终端的整体密封,同时也为移动终端的堆叠设计提供了多种选择。
在一个示例中,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参考图1-6所示,该移动终端中,侧边按键结构组装在中框6的侧键安装槽61内,中框6的一侧边设置一个按键开口62,供转动轮11的按压部分漏出,便于用户按压,以实现相应功能。侧边按键结构的按键电路板2为柔性电路板(FPC),其贴附在侧键安装槽61的内侧壁,柔性电路板上焊有三个开关(switch)触点21,分别是音量+键、电源键、音量-键,通过按压上述触点21,实现相应的功能。为了方便用户对触点的位置进行识别,可以将电源键设置在音量+键和音量-键之间。
侧边按键结构包括静子部分和动子部分,这两部分又分别由若干零件组装而成。在进行安装时,首先分别组装静子部分和动子部分,然后,再将静子部分与动子部分组装在一起,最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在中框6上。例如,通过两枚紧固螺钉安装在中框6上。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柔性电路板上的开关触点21在组装时被刮掉,应先将柔性电路板安装到侧键安装槽61内,然后再将上述静子部分和动子部分安装在侧键安装槽61内。
静子部分主要包括固定支架4和一对弹簧,弹簧套设在固定支架4的复位辅助柱42上。动子部分主要包括按键支架3、转动轮11、传动齿轮142、滑动齿条(设置有齿条结构121的调节部12)、由橡胶件形成的触发部13和传动轴141。触发部13通过点胶的方式安装在滑动齿条的靠近触点21的一侧,用于与电源键、音量+键或音量-键接触。转动轮11和传动齿轮142通过传动轴141安装在按键支架3上,并且做同步的转动运动,滑动齿条通过燕尾槽以及与燕尾槽配合的限位筋条31安装在按键支架3上,并使齿条结构121与传动齿轮142实现啮合,滑动齿条在传动齿轮142的带动下可沿着燕尾槽的延伸方向做直线运动。
运动的传递流程是:转动轮11转动带动传动齿轮142做同步的转动,在传动齿轮142与齿条结构121的啮合下,滑动齿条作直线运动,使得触发部13移动至与触点21的位置对应的位置。
由上述介绍可知,音量+键、电源键、音量-键竖排布置(参照图1中示出的方位),转动轮11及滑动齿条的运动是连续的,为了标识出转动轮11的位置与相关触点21的对应关系,在转动轮11上雕出了线纹槽(对位标识111),当线纹槽裸露于中框6外部时,说明触发部13与电源键对应。此外,当以线纹槽位置为中心左右转动滚轮时,固定支架4的侧壁对滑动齿条具有限位的作用,当转动到不能继续转动的位置时,即已经转动到音量键+/-的位置。
当侧边按键结构处于初始状态时,线纹槽裸露出中框6,此时,触发部13与电源键的位置对应,且二者处于分开的状态。当对转动轮11施加一个第二方向的径向力时,动子部分在导向柱41与导向孔32的配合下,沿第二方向向靠近固定支架4的方向作直线运动,使得触发部13与电源键接触,在触发部13的压力下触发电源键的相应功能。撤销外力后,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动子部分恢复至初始状态的位置。该移动终端中,沿第二方向的连续按压,可实现移动终端的反复息屏/亮屏、开/关机等功能。
当需要调大音量时,逆时针转动转动轮11,在转动轮11的带动下传动齿轮142做同步转动,在传动齿轮142的带动下滑动齿条沿着第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当运动到其端面和固定支架4接触时,固定支架4的侧壁对其产生限位的作用,此时,转动轮11不能继续转动,与滑动齿条连接的触发部13运动到与音量+键的对应的位置。在此状态下,施加一个第二方向的径向力时,动子部分移动,触发部13与音量+键接触,触发音量+键的功能,实现调大音量的效果。沿第二方向连续按压转动轮11,可实现不断调大音量的作用。
调小音量的操作与调大音量的操作类似。当需要调小音量时,顺时针转动转动轮11,在转动轮11的带动下滑动齿条沿第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当在固定支架4的限位下运动到指定位置时,给转动轮11施加一个沿第二方向的径向力,此时,触发部13触发音量-键的功能,实现调小音量的效果。沿第二方向连续按压,可实现不断减小音量的作用。
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如下效果:
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多个触点21在竖排方向排列紧凑,有效减小侧键安装槽61的长度,且中框6上仅仅设置一个供转动轮11的部分结构凸出的按键开口62,有效的增强了中框6的强度,及整个移动终端的密封效果,尤其是移动终端电池盖处的密封效果。
第二,该移动终端中,转动轮11在某一位置时,只能实现一种触点21对应的功能,即,该侧边按键结构的电源键、音量+键、音量-键分别工作,不会发生误触。
第三,电源键、音量+键和音量-键的按压方向(第二方向)一致,保持了和传统侧边按键结构一致的操作习惯,用户易于上手。
第四,该侧边按键结构中,柔性电路板上的多个触点21排列紧凑,在第一方向上,侧边按键结构的尺寸较传统方案缩小很多;并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多种配合形式,给移动终端的整机堆叠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6)

1.一种侧边按键结构,设置于移动终端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按键组件和按键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触点;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转动轮和与所述转动轮连接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有触发部,所述转动轮的部分轮体凸出于所述中框的侧边;
在外界转矩作用下,所述转动轮转动,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触发部运动至与所述触点对应的位置;
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转动轮用于带动所述调节部沿第二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触发部按压所述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转动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调节部啮合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用于将作用于所述转动轮上的外界转矩转换为作用于所述调节部上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驱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齿轮和形成于所述调节部上的齿条结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结构啮合;
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转动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分别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所述转动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层叠设置,所述转动轮和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按键支架,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贯穿所述按键支架的安装空间,所述转动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传动齿轮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按键支架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第一导向限位部,所述调节部上设置第二导向限位部,所述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部配合,对所述调节部进行导向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筋条,所述第二导向限位部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筋条伸入至所述限位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按键结构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和与移动终端的中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与所述按键支架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导向柱,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导向孔;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导向孔,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导向柱;
所述导向柱伸入至所述导向孔中,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运动,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导向孔中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柱,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孔;或者,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孔,所述按键支架设置有复位辅助柱;
所述复位辅助柱伸入至所述复位辅助孔中,所述复位辅助柱上套设有弹性复位件,在沿第二方向的外力作用下,所述按键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运动,所述按键支架挤压所述弹性复位件;
沿第二反向的外力消失后,所述按键支架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恢复力作用下朝远离所述固定支架的方向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复位辅助孔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固定支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的限位块;
所述调节部沿第一方向运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调节部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通过点胶方式固定设置于所述调节部的靠近所述按键电路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上设置有对位标识,所述对位标识与所述多个触点中的至少一个触点对应。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移动终端的中框的侧壁。
15.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侧边按键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侧边开设有侧键安装槽,所述侧边按键结构的转动轮的至少部分结构通过所述侧键安装槽伸出至所述移动终端外。
CN202022422410.9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213124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2410.9U CN21312421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2410.9U CN21312421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4216U true CN213124216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2410.9U Active CN21312421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421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087A (zh) * 2021-08-02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334509A (zh) * 2022-01-26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0087A (zh) * 2021-08-02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334509A (zh) * 2022-01-26 2022-04-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334509B (zh) * 2022-01-26 2024-0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76054B1 (ko)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3124216U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EP1073080B1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CN109192593B (zh) 一种多功能按键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穿戴设备
US20220322550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2007189A1 (zh) 镜头传动装置及移动终端
JP2000099242A (ja) キースイッチ
KR101775155B1 (ko) 전자 기기의 스위블 힌지 장치
CN216812500U (zh) 铰链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0933210A (zh) 电子设备
CN107706031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566398A (zh) 电子设备
CN114496623A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11090232B (zh) 电子设备
CN213025891U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US8253374B2 (en) Charger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4496622A (zh) 一种侧边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JP2004362979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211174975U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US11339816B2 (en) Fastening and releasing pushing module
CN113708450A (zh) 充电设备
JPH06151119A (ja) シーソー操作型電子部品
CN220341080U (zh) 一种压电驱动同轴开关
CN216479793U (zh) 一种实现正反转180度锁止且带止挡结构的铰链
CN218316516U (zh) 夹持性能稳定的车载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