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2577U -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2577U
CN213122577U CN202022489243.XU CN202022489243U CN213122577U CN 213122577 U CN213122577 U CN 213122577U CN 202022489243 U CN202022489243 U CN 202022489243U CN 213122577 U CN213122577 U CN 213122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beam
wavelength conversion
illumination system
exci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92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辰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4892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2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2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2577U/zh
Priority to US17/511,587 priority patent/US1155021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8Homogenising, shaping of the illumination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07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 G02B26/0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 controlling the colour, i.e. a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light in the form of devices for effecting sequential colour changes, e.g. colour whe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94Fibers, light pip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06Lamp hou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 G03B21/2033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 G03B21/204LED or laser light sources using secondary light emission, e.g. luminescence or fluorescen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0Lamp housings
    • G03B21/2066Reflectors in illumination bea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3/00Colour photography, other than mere exposure or projection of a colour film
    • G03B33/08Sequential recording or proj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波长转换元件及导光柱。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元件具有波长转换部。波长转换部用于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导光柱配置于光源及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导光柱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第三端面向光源,第四端面向波长转换元件。第三端用于接收激发光束。激发光束从第一端或第四端出射。转换光束经由第四端进入导光柱后从第一端出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导光柱除了具有导光的功能外,还具有分色及匀光的功能,所以能省略部分内部元件,进而简化了整体架构,并达到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光学系统,尤其是一种照明系统,以及配置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激光投影装置的照明系统一般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提供蓝光激发荧光粉转轮上的荧光粉来产生黄光,再经由滤光轮(filter wheel)将所需的红光、绿光过滤出来,再搭配蓝色激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而构成投影画面所需的红、绿、蓝三原色。
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搭配荧光粉转轮的照明系统中,在蓝色激光二极管与荧光粉转轮之间设有分色件(dichroic element),蓝光穿过分色件传递至荧光粉转轮,而荧光粉产生的黄光会被反射至分色件,并被分色件反射至滤光轮(filter wheel)。另一方面,未被荧光粉吸收的蓝光则由多个反射件导引而穿过分色件并传递至滤光轮。此外,在滤光轮的出光侧会设置导光柱,以将通过滤光轮的光束均匀化并调整光形。
由于目前采用蓝色激光二极管搭配荧光粉转轮的照明系统的光学元件较多,所以不仅体积较为庞大,还导致组装困难及精准度不佳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已知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揭露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系统,能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以具有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装置,以具有体积小与影像品质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波长转换元件及导光柱。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波长转换元件具有波长转换部。波长转换部用于将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导光柱配置于光源及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导光柱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第三端面向光源,第四端面向波长转换元件。第三端用于接收激发光束。激发光束从第一端或第四端出射。转换光束经由第四端进入导光柱后从第一端出射。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此照明系统的投影装置。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投影装置包括上述之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光阀配置于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投影镜头配置于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导光柱被设置在光源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位于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而导光柱的第三端面向光源,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则面向波长转换元件。光源提供的激发光束通过第三端与第四端后,能入射到波长转换元件。部分激发光束被波长转换元件转换成转换光束,且转换光束能入射到导光柱内,并由导光柱的第一端出射。另一方面,未被波长转换元件转换的另一部分激发光束可再入射到导光柱内,并由导光柱的第一端出射。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导光柱除了具有导光的功能外,还具有分色的功能,所以能省略背景技术分色件,进而简化了整体架构,并达到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配置上述之照明系统,因此具有体积小与影像品质佳的优点。
为让本实用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转换光束在图1的导光柱内传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示意图。
图4是激发光束在图1的导光柱内传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导光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转换光束在图1的导光柱内传递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照明系统100包括光源110、波长转换元件120及导光柱130。光源110用于提供激发光束Le。波长转换元件120具有波长转换部121。波长转换部121用于将激发光束Le转换成转换光束Lr。导光柱130配置于光源110及波长转换元件120之间,且位于激发光束Le的传递路径上。导光柱1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以及相对的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其中第三端133面向光源110,第四端134面向波长转换元件120。第三端133用于接收激发光束Le。激发光束Le从第一端131或第四端134出射。转换光束Lr经由第四端134进入导光柱130后从第一端131出射。
光源110例如是与导光柱130的第三端133相对设置,且邻近于导光柱130的第二端132。光源110例如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或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其中所述之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举例来说,当所述之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的数量是多个时,发光二极管(或激光二极管)可排列成矩阵。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0例如是发出蓝色的激发光束Le,但不局限于此。
波长转换元件120例如是与导光柱130的第四端134相对,且邻近于第二端132。为更进一步说明波长转换元件120,请参考图3。波长转换元件120除了具有波长转换部121之外,还可具有反射部122。反射部122用于反射一部分的激发光束Le至导光柱130内。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波长转换元件120例如为可转动的波长转换轮,反射部122可连接波长转换部121,并与波长转换部121排列为环形。当波长转换元件120转动时,上述之激发光束Le会轮流照射在波长转换部121与反射部122。在本实施例中,波长转换部121可包括波长转换材料,所述之波长转换材料在接收激发光束Le后,可发出波长与激发光束Le相异的转换光束Lr(绘于图2)。举例来说,激发光束Le例如为蓝色光束,而转换光束Lr可为黄色光束。具体而言,所述之波长转换材料可包括荧光材料或磷光体等磷光性材料;或者,所述之波长转换材料也可包括纳米材料,例如为量子点(QD)。在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部121可区分成多个波长转换区块(未绘示),而上述之各波长转换区块能设置发光波长相异的波长转换材料,以发出波长相异的转换光束Lr。例如,激发光束Le可为蓝色光束,而这些波长转换区块在接收到所述之蓝色光束后,可发出绿色光束与红色光束。
请再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10提供的激发光束Le经由导光柱130的第三端133进入导光柱130,并从导光柱130的第四端134出射而传递至波长转换元件120。当激发光束Le照射到波长转换部121时,如图2所示,波长转换部121会将激发光束Le转换成转换光束Lr,并将转换光束Lr经由第四端134反射回导光柱130中。转换光束Lr在进入导光柱130之后,可在第二端132、第三端133及第四端134之间反射,并从第一端131出射而离开导光柱130。如前文所述,因激发光束Le会通过第三端133,因此第三端133可具有供激发光束Le通过的第一透光部1330。另一方面,如图1与图2所示,由于激发光束Le与转换光束Lr都会通过第四端134,因此第四端134可具有供激发光束Le与转换光束Lr通过的第二透光部13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330与第二透光部1340例如是邻近第二端132。具体而言,因第一透光部1330的位置可配合光源110的位置,因此第一透光部1330可邻近第二端132,以供从光源110出射的激发光束Le通过。同样地,因第二透光部1340的位置可配合波长转换元件120的位置,因此第二透光部1340可邻近第二端132,使激发光束Le能通过第二透光部1340入射到波长转换部121,而从波长转换部121出射的转换光束Lr也能通过第二透光部1340进入导光柱130。在下文中,将先说明第二透光部1340的详细特征,而第一透光部1330的详细特征将在后续段落中说明。第二透光部1340可设有抗反射膜(anti-reflection coating)AR,以增加激发光束Le从第二透光部1340出射的出光量,以及转换光束Lr从第二透光部1340进入导光柱130的进光量。在另一实施例中,设于第二透光部1340的抗反射膜AR也可覆盖整个第四端134。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光部1340的分布范围可依据波长转换部121与第二透光部1340之间的距离而配置,但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二透光部1340的分布范围。
承上述,转换光束Lr中角度较小的部分光线(例如为光线L1)在进入导光柱130后,例如是先入射到第三端133的第一透光部1330,并在被第一透光部1330反射之后,入射到第四端134的第二透光部1340以外的部分(以部分区域P2表示)。进一步来说,为防止光线L1从第一透光部1330漏光,并且让激发光束Le(绘于图1)能通过第一透光部1330,第一透光部1330可设有二向色膜(dichroic coating)D。二向色膜D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并可让激发光束Le通过。如此,便能防止部分的转换光束Lr(例如为光线L1)从第一透光部1330漏光,并且也不影响激发光束Le在通过第一透光部1330之后的亮度,进而提升光利用率。在另一实施例中,二向色膜D也以抗反射膜(anti-reflection coating)取代之,以增加激发光束Le从第一透光部1330进入导光柱130的进光量。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透光部1330的分布范围可依据激发光束Le照射于第三端133范围而配置,但本实施例不限制第一透光部1330的分布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端134标示为部分区域P2的部分可设有反射膜R;或者,反射膜R也可以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的二向色膜取代之。如此,便能防止部分的转换光束Lr(例如为光线L1)从标示为部分区域P2的部分漏光,进而提升光利用率。
此外,转换光束Lr中部分出射角度较大的光线(例如为光线L2)在进入导光柱130后,会入射到第三端133的第一透光部1330以外的部分(以部分区域P1表示)。因此,第三端133标示为部分区域P1的部分可设有反射膜R;或者,反射膜R也可以二向色膜取代之,其中所述之二向色膜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并可让激发光束Le通过。如此,便能防止部分的转换光束Lr从第三端133标示为部分区域P1的部分漏光,以提升光利用率。
另一方面,转换光束Lr中另一部分出射角度较大的光线(例如为光线L3)在进入导光柱130后,会入射到第二端132。因此,第二端132可设有反射膜R,以防止转换光束Lr从第二端132漏光,进而提升光利用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131的面积可大于第二端132的面积。具体而言,第一端131可实质平行于第二端132。第四端134可实质垂直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第三端133则相对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倾斜。进一步来说,转换光束Lr中部份的光线(例如为光线L1、L2与L3)在进入导光柱130之后,会入射至第三端133。因此,第三端133可沿着第一端131到第二端132的方向,逐渐朝向第四端134倾斜。如此,被第三端133反射的转换光束Lr能以较大的角度入射到第四端134,进而减少转换光束Lr从第四端134出射的出光量,以提升光利用率。需补充的是,由于转换光束Lr是从第一端131出射,因此,照明系统100还可包括靠近第一端131设置的滤色轮(图未示),以将转换光束Lr的颜色转换所需的颜色。
图4是激发光束在图1的导光柱内传递的示意图。如前文所述,部分的激发光束Le会照射到反射部122,并且被反射部122反射回导光柱130。请参考图4,激发光束Le在被反射部122反射回导光柱130之后,例如是在第二端132、第三端133及第四端134之间反射,并从第一端131出射而离开导光柱130。详细来说,激发光束Le中部分的光线(例如为光线L4)在进入导光柱130后,例如是先入射到第二端132,然后则可依序入射到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光线L4在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之间经过至少一次全反射后,从第一端131出射并离开导光柱130。另一方面,激发光束Le中部分的光线(例如为光线L5)在进入导光柱130后,则可先入射到第三端133,并且在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之间经过至少一次全反射后,从第一端131出射。
图5是图1的导光柱的立体示意图。请参考图5,除了第一端131、第二端132、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之外,导光柱130可还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35与第二表面136,位于第一端131与第二端132之间且连接于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之间。详言之,由于转换光束Lr(绘于图2)在进入导光柱130后,可能会入射到第一表面135与第二表面136。因此,第一表面135与第二表面136可分别设有反射膜(未绘示)或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的二向色膜(未绘示),以防止转换光束Lr从第一表面135与第二表面136漏光。须补充的是,本实施例的导光柱130可为实心柱,而前文中提及的二向色膜、反射膜及抗反射膜例如为设置在所述之实心柱的表面上的薄膜。
相较于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中,导光柱130被设置在光源110与波长转换元件120之间,且导光柱130的第三端133面向光源110,与第三端133相对的第四端134则面向波长转换元件120。光源110提供的激发光束Le通过第三端133与第四端134后,能入射到波长转换元件120。部分激发光束Le被波长转换元件120转换成转换光束Lr,且转换光束Lr能入射到导光柱130内,并由导光柱130的第一端131出射。另一方面,未被波长转换元件120转换的另一部分激发光束Le可再入射到导光柱130内,并由导光柱130的第一端131出射。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导光柱130除了具有导光的功能外,还具有分色的功能。此外,导光柱130的第二端132、第三端133、第四端134、第一表面135与第二表面136还可设有二向色膜D、反射膜R及/或抗反射膜AR等光学膜,借以防止转换光束Lr与激发光束Le从导光柱130内漏光,进而提升光利用率。基于上述,本实施例的照明系统100能省略背景技术提及的分色件,进而简化了整体架构,并达到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波长转换元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之照明系统100a的结构与优点与前一实施例类似,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说明。请参考图6与图7,波长转换元件120a除了包括波长转换部121,还可具有穿透部122a,并且不设置图3所示的反射部122。穿透部122a用于让一部分的激发光束Le通过以形成穿透光束Lp。除了上述特征外,照明系统100a还可包括导引组件140,配置于穿透光束Lp的传递路径上,以导引穿透光束Lp依序通过第二端132与第一端131。在本实施例中,穿透部122a可配置为开孔,以供激发光束Le通过。另一方面,导引组件140例如包括三个反射镜,但不局限于此。导光柱130的第二端132可设有二向色膜D。二向色膜D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绘于图2),并让激发光束Le(绘于图1)通过。具体来说,波长与激发光束Le相同的穿透光束Lp需通过第二端132,而部分的转换光束Lr则会从导光柱130内入射到第二端132。因此,借由在第二端132设置二向色膜D,不但能让穿透光束Lp通过第二端132,也能防止转换光束Lr从第二端132漏光,进而提升光利用率。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之照明系统100b的结构与优点与图1的实施例类似,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例之导光柱130b可为空心柱。前文提及的抗反射膜AR、二向色膜D与反射膜R可设置在导光柱130b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例如,图8绘示的抗反射膜AR、二向色膜D与反射膜R是设置在导光柱130b的外表面,但本实施例不限制抗反射膜AR、二向色膜D与反射膜R的具体位置。此外,抗反射膜AR、二向色膜D与反射膜R也可设于导光柱130b的第二端132b。
图9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之照明系统100c的结构与优点与前文中的各实施例类似,以下仅针对差异处说明。请参考图9,导光柱130c之第一端131c的面积可等于第二端132c的面积。须注意的是,图9的导光柱130c是绘示为空心柱,但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柱130c也可为实心柱。本实施例不限制导光柱130c的具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端133c可实质平行第四端134c,使第一端131c的开口面积能近似于第二端132c的面积。与图1的实施例相似的是,本实施例的第四端134c也可设置反射膜R;或者,反射膜R也可以用于反射转换光束Lr的二向色膜取代之。如此,便能防止转换光束Lr从第四端134c漏光,进而提升光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系统100c还可包括聚光透镜150,配置于第二透光部1340c与波长转换元件120之间。简而言之,聚光透镜150能使转换光束Lr以更集中的光型出射,借此增加转换光束Lr从第二透光部1340c进入导光柱130c的进光量。聚光透镜150例如为凸透镜,但不局限于此。
须注意的是,虽然图9绘示的聚光透镜150是搭配导光柱130c,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聚光透镜150也可搭配导光柱130、130a或130b。举例来说,请参考图10的照明系统100d,聚光透镜150也可与搭配导光柱130b,设置于第四端134b的第二透光部1340b与波长转换元件120之间。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影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1,投影装置200包括上述之照明系统100、光阀210及投影镜头220。照明系统100用于提供照明光束La。光阀210配置于照明光束La的传递路径上,以将照明光束La转换成影像光束Lb。投影镜头220则配置于影像光束Lb的传递路径上。
如前文所述,照明系统100可包括光源110、波长转换元件120与导光柱130。照明光束La例如为从导光柱130的第一端131出射的光束。详言之,由于本实施例之波长转换元件120具有波长转换部121与反射部122(皆绘于图3),因此照明光束La可包括图1的激发光束Le与图2的转换光束Lr。进一步说明照明光束La代表的是当图1的激发光束Le与图2的转换光束Lr时序性传递的光束。在另一实施例中,波长转换元件例如是以穿透部122a(绘于图7)取代反射部122,而照明光束La则可包括图6的穿透光束Lp与图2的转换光束Lr。因照明系统100的其他特征已在前文中详细说明,故不于此重复描述。
光阀210例如是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硅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LCoS)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但本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此外,本实施例不限定光阀210的数量。举例来说,本实施例之投影装置200可采用单片式液晶显示面板或是三片式液晶显示面板的架构,但本实施例仍不局限于此。
投影镜头220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光学镜片,而所述之光学镜片的屈光度可彼此相同或相异。例如,所述之光学镜片可包括双凹透镜、双凸透镜、凹凸透镜、凸凹透镜、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等各种非平面镜片,或是包括上述各非平面镜片的任意组合。另一方面,投影镜头220也可以包括平面光学镜片。本实施例不对投影镜头220的型态及其种类加以限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投影装置200配置照明系统100,而照明系统100具有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因此,投影装置200能具有体积小与影像品质佳的优点。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中,导光柱被设置在光源与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导光柱的第三端面向光源,与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则面向波长转换元件。光源提供的激发光束通过第三端与第四端后,能入射到波长转换元件。部分激发光束被波长转换元件转换成转换光束,且转换光束能入射到导光柱内,并由导光柱的第一端出射。另一方面,未被波长转换元件转换的另一部分激发光束可再入射到导光柱内,并由导光柱的第一端出射。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导光柱除了具有导光的功能外,还具有分色及匀光的功能,所以能省略部分内部元件,进而简化了整体架构,并达到易于组装、光路精准度佳与体积小的优点。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投影装置配置上述之照明系统,因此具有体积小与影像品质佳的优点。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0、100a、100b、100c、100d:照明系统
110:光源
120、120a、120c:波长转换元件
121:波长转换部
122:反射部
122a:穿透部
130、130a、130b、130c:导光柱
131、131c:第一端
132、132a、132b、132c:第二端
133、133c:第三端
134、134b、134c:第四端
135:第一表面
136:第二表面
1330:第一透光部
1340、1340b、1340c、1340b:第二透光部
140:导引组件
150:聚光透镜
200:投影装置
210:光阀
220:投影镜头
AR:抗反射膜
D:二向色膜
La:照明光束
Lb:影像光束
Le:激发光束
Lp:穿透光束
Lr:转换光束
L1、L2、L3、L4、L5:光线
P1、P2:部分区域
R:反射膜。

Claims (18)

1.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波长转换元件及导光柱,其中:
所述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
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具有波长转换部,所述波长转换部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以及
所述导光柱配置于所述光源及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导光柱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所述第三端面向所述光源,所述第四端面向所述波长转换元件,所述第三端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束,所述激发光束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四端出射,所述转换光束经由所述第四端进入所述导光柱后从所述第一端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具有供所述激发光束通过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四端具有供所述激发光束通过的第二透光部,所述转换光束经由所述第二透光部进入所述导光柱并于所述导光柱内部反射后从所述第一端出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具有穿透部,所述穿透部用于让一部分的所述激发光束通过以形成穿透光束,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导引组件,其配置于所述穿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导引所述穿透光束依序通过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二向色膜,所述二向色膜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并让所述激发光束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还具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用于反射一部分的所述激发光束至所述导光柱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设有反射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与所述第二透光部邻近所述第二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的所述第一透光部设有二向色膜或抗反射膜,所述二向色膜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并让所述激发光束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的所述第一透光部以外的部分设有反射膜或二向色膜,所述二向色膜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并让所述激发光束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的所述第二透光部设有抗反射膜。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端的所述第二透光部以外的部分设有抗反射膜、二向色膜或反射膜,所述二向色膜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还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且连接于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第四端之间,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别设有反射膜或二向色膜,所述二向色膜用于反射所述转换光束。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平行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端垂直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三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倾斜。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柱为实心柱或空心柱。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聚光透镜,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为波长转换轮。
18.一种投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装置包括照明系统、光阀及投影镜头,所述照明系统用于提供照明光束,所述光阀配置于所述照明光束的传递路径上,以将所述照明光束转换成影像光束,而所述投影镜头配置于所述影像光束的传递路径上,其中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光源、波长转换元件及导光柱,其中:
所述光源用于提供激发光束;
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具有波长转换部,所述波长转换部用于将所述激发光束转换成转换光束;以及
所述导光柱配置于所述光源及所述波长转换元件之间,且位于所述激发光束的传递路径上,所述导光柱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相对的第三端与第四端,其中所述第三端面向所述光源,所述第四端面向所述波长转换元件,所述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端接收所述激发光束后所述激发光束从所述第一端出射,所述第三端用于接收所述激发光束,所述激发光束从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四端出射。
CN202022489243.XU 2020-11-02 2020-11-02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Active CN213122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9243.XU CN213122577U (zh) 2020-11-02 2020-11-02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US17/511,587 US11550211B2 (en) 2020-11-02 2021-10-27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9243.XU CN213122577U (zh) 2020-11-02 2020-11-02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2577U true CN213122577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7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9243.XU Active CN213122577U (zh) 2020-11-02 2020-11-02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0211B2 (zh)
CN (1) CN213122577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85255U (en) 2002-10-09 2004-04-21 Young Optics Inc Projection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a wedge prism
CN202600341U (zh) 2012-05-31 2012-12-12 苏州智能泰克有限公司 一种投影装置
CA2929118C (en) * 2014-01-28 2017-01-17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6157096A (ja) * 2015-02-20 2016-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JP7238294B2 (ja) * 2018-08-24 2023-03-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50211B2 (en) 2023-01-10
US20220137495A1 (en) 2022-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4157B2 (en) Light source optical system,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mage projection apparatus
CN100367076C (zh) 发光单元和使用该发光单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设备
US20070132962A1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11258159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0133857B (zh) 投影装置及光机模块
CN211348976U (zh) 光源模块及投影装置
CN110133950A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12207949U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10199482U (zh) 透镜模块及投影装置
CN213122577U (zh) 照明系统与投影装置
CN210075447U (zh) 光机模块以及投影装置
CN112445051A (zh) 透镜模块及投影装置
CN214311267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3805415B (zh) 投影装置
CN218158706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4167670B (zh) 投影装置
CN213690210U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20208078U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设备
US11796901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3805419B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213814259U (zh) 照明系统、投影装置及匀光元件
US20240012320A1 (en) Lighting system and projection device
CN117471832A (zh) 照明系统及投影装置
CN116339056A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117518693A (zh) 投影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