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22359U - Mpo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Mpo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22359U
CN213122359U CN202022046553.4U CN202022046553U CN213122359U CN 213122359 U CN213122359 U CN 213122359U CN 202022046553 U CN202022046553 U CN 202022046553U CN 213122359 U CN213122359 U CN 213122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ar end
inner shell
mpo connect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465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业
韩绍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yu Precis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yu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yu Precision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yu Precis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465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22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22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223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MPO连接器,包括具有前后贯通的内腔的内壳、中空且从内壳的前端活动套设至内壳外部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缝隙中用于向内壳的前端方向弹性抵推外壳的辅助弹簧,内壳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适配器对应勾扣配合的卡扣槽,外壳在辅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遮盖住卡扣槽,内壳和外壳两者的长度被配置为:外壳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辅助弹簧的弹力向内壳后端移动至外壳恰好完整地从卡扣槽外侧移开时,外壳后端面与内壳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内壳后端面的后侧。MPO连接器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尺寸较传统MPO连接器尺寸减小,能够适用于要求MPO连接器尺寸小的使用环境。

Description

MPO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MPO连接器。
背景技术
MPO连接器是光纤连接器类型的一种,常被用作高速传输标准的连接器类型,随着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的发展,相关数据中心集成度越来越来高,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无限的数据,为此高密度的MPO光纤连接器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MPO连接器的尺寸越小代表可以安装的MPO连接器就越多,信息传输量就越大,并且在一些狭窄的安装环境中,MPO连接器尺寸要足够小才能放入,MPO连接器包括内壳以及活动套接于内壳上的外壳,MPO连接器在与适配器连接时,技术人员通过手持MPO连接器的外壳完成MPO连接器与适配器的插拔,所以外壳不能过小,在目前的MPO连接器技术中,外壳已经很难进一步缩减尺寸,MPO连接器在与适配器对接后,内壳的后端仍有部分留在外壳外侧,导致MPO连接器整体尺寸偏长,结构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MPO连接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MPO连接器,包括具有前后贯通的内腔的内壳、中空且从所述内壳的前端活动套设至所述内壳外部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缝隙中用于向所述内壳的前端方向弹性抵推所述外壳的辅助弹簧,所述内壳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适配器对应勾扣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外壳在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遮盖住所述卡扣槽,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两者的长度被配置为:所述外壳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向所述内壳后端移动至所述外壳恰好完整地从所述卡扣槽外侧移开时,所述外壳后端面与所述内壳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所述内壳后端面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壳外壁上的卡槽和设置于外壳内壁上并对应容置于所述卡槽内的倒钩,所述倒钩在所述辅助弹簧作用下抵接于卡槽靠内壳前端一侧的槽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壳后端缘处的限位凸缘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后端部内壁用于与所述限位凸缘相配合防止外壳从所述内壳后端脱离的挡止块。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自外壁表面凸起的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所述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均沿内壳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极性导条位于所述内壳的前端部而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位于所述内壳的后端后,在所述极性导条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相距预定距离而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外壳内壁上对应凹陷形成第一导槽,所述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均容置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倒钩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与形成所述第一导槽的一侧内壁相对的另一侧内壁上也形成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也对应形成有所述倒钩。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后端部在与第二导槽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起地设置有自后端缘向前端延伸并对应容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内的第二定位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MPO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内壳的内腔的前端部内且自内腔的前端开口伸出的插接组件、组装于所述内壳的内腔后端部且从内腔的后端开口伸出的止挡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插接组件与止挡件之间的主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壁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后容纳槽,所述内壳的外壁在后容纳槽的后端还向外凸起形成挡块,所述后容纳槽延伸至所述挡块,所述外壳的相对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朝前容纳槽,所述前容纳槽和后容纳槽连同共同构成容纳所述辅助弹簧的弹簧槽。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内壁后端部在对应于外壁上的第一定位凸块和第二定位凸块、挡块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壁方向凹陷且在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内壳后端面的定位凹槽,所述止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插入所述定位凹槽内而实现定位的定位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MPO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壳后端的尾护套,所述外壳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尾护套相配合的避位缺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MPO连接器在与适配器插拔时,外壳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辅助弹簧的弹力向内壳后端方向移动至外壳恰好完整地从卡扣槽外侧移开时,外壳后端面与内壳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内壳后端面的后侧,外壳的尺寸已很难进一步缩减,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减内壳尺寸,当外壳右移至卡扣槽恰好露出时外壳的后端面与内壳后端面平齐或超出内壳的后端面,使得MPO连接器整体长度更小,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合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分拆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外壳后端面与内壳后端面平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外壳后端面位于内壳后端面后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MPO连接器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内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MPO连接器,包括具有前后贯通的内腔10的内壳1、中空且从内壳1的前端活动套设至内壳1外部的外壳2以及设置于内壳1与外壳2之间的缝隙中用于向内壳1的前端方向弹性抵推外壳2的辅助弹簧3,内壳1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适配器对应勾扣配合的卡扣槽11,外壳2在辅助弹簧3的弹力作用下遮盖住卡扣槽11,内壳1和外壳2两者的长度被配置为:外壳2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辅助弹簧3的弹力向内壳1后端移动至外壳2恰好完整地从卡扣槽11外侧移开时,外壳2后端面与内壳1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内壳1后端面的后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MPO连接器与适配器连接时,通过内壳1外壁上的卡扣槽11与适配器勾扣配合,外壳2此时会遮盖卡扣槽11的位置,外壳2与内壳1配合卡紧适配器的接口使MPO连接器与适配器连接固定,MPO连接器在与适配器插拔时,外壳2要从卡扣槽11的位置移开MPO连接器才能进行插拔,外壳2在外力作用下克服辅助弹簧3的弹力向内壳1后端方向移动至外壳2恰好完整地从卡扣槽11外侧移开时,外壳2后端面与内壳1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内壳1后端面的后侧,因MPO连接器技术中外壳2的尺寸已很难进一步缩减,本实用新型通过缩减内壳1尺寸,当外壳2右移至卡扣槽11恰好露出时外壳2的后端面与内壳1后端面平齐或超出内壳1的后端面,使得MPO连接器整体长度更小,结构更加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内壳1与外壳2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壳1外壁上的卡槽12和设置于外壳2内壁上并对应容置于卡槽12内的倒钩21,倒钩21在辅助弹簧3作用下抵接于卡槽12靠内壳1前端一侧的槽内壁,防止外壳2从内壳1前端脱出。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内壳1后端缘处的限位凸缘13以及设置于外壳2后端部内壁用于与限位凸缘13相配合防止外壳2从内壳1后端脱离的挡止块22,限制外壳2向内壳1后端移动的最大移动行程。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内壳1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自外壁表面凸起的极性导条14和第一定位凸块15,极性导条14和第一定位凸块15均沿内壳1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极性导条14位于内壳1的前端部而第一定位凸块15位于内壳1的后端后,在极性导条14与第一定位凸块15相距预定距离而形成卡槽12;外壳2内壁上对应凹陷形成第一导槽23,极性导条14和第一定位凸块15均容置于第一导槽23内,倒钩21形成于第一导槽23内。
本实施例中,极性导条14在MPO连接器与适配器连接时可以表征MPO连接器的极性,方便技术人员识别MPO连接器的极性进而进行对接,减少技术人员识别MPO连接器的时间。
极性导条14和第一定位凸块15共同与第一导槽23作用对外壳2在内壳1上的移动起导向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7所示,外壳2的与形成第一导槽23的一侧内壁相对的另一侧内壁上也形成有第二导槽24,第二导槽24内也对应形成有倒钩21,即外壳2内壁形成镜像结构,外壳2在与内壳1装配时不需要考虑正反,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内壳1的后端部在与第二导槽24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起地设置有自后端缘向前端延伸并对应容置于第二导槽24内的第二定位凸块16。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凸块16与第二导槽24配合也对外壳2在内壳1上的移动起导向的作用,并且与第一定位凸块15配合使外壳2在内壳1上移动受力更平衡,移动更加平滑。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MPO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内壳1的内腔10的前端部内且自内腔10的前端开口伸出的插接组件4、组装于内壳1的内腔10后端部且从内腔10的后端开口伸出的止挡件5以及设置于插接组件4与止挡件5之间的主弹簧6。
在本实施例中,主弹簧6弹性抵推插接组件4使插接组件4与适配器插口内部充分对接,同时插接组件4在插接过程中受到刚性力时主弹簧6可以缓冲插接组件4受到的刚性力,防止插接组件4受损。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壳1的相对两外壁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后容纳槽17a,内壳1的外壁在后容纳槽17a的后端还向外凸起形成挡块18,后容纳槽17a延伸至挡块18,外壳2的相对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朝前容纳槽17b,前容纳槽17b和后容纳槽17a连同共同构成容纳辅助弹簧3的弹簧槽17,用于收容固定辅助弹簧3,并且通过弹簧槽17的槽壁控制辅助弹簧3在外壳2向内壳1后端移动时的形变,使辅助弹簧3沿预设的压缩方向进行压缩伸长。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8所示,内壳1的内壁后端部在对应于外壁上的第一定位凸块15和第二定位凸块16、挡块18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壁方向凹陷且在长度方向延伸至内壳1后端面的定位凹槽19,止挡件5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插入定位凹槽19内而实现定位的定位凸台51。
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壳11内侧壁对应第一定位凸块15、第二定位凸块16及挡块18的位置设有定位凹槽19,有效利用内壳1侧壁的空间,不需要特意增大内壳1厚度形成定位凹槽19,防止MPO连接器尺寸变大。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MPO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内壳1后端的尾护套7,外壳2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与尾护套7相配合的避位缺槽25,防止外壳2在向内壳1后端移动时,外壳2后端面与尾护套7产生抵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MPO连接器,包括具有前后贯通的内腔的内壳、中空且从所述内壳的前端活动套设至所述内壳外部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的缝隙中用于向所述内壳的前端方向弹性抵推所述外壳的辅助弹簧,所述内壳外壁上还设置有用于与对应的适配器对应勾扣配合的卡扣槽,所述外壳在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遮盖住所述卡扣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两者的长度被配置为:所述外壳在外力作用下克服所述辅助弹簧的弹力向所述内壳后端移动至所述外壳恰好完整地从所述卡扣槽外侧移开时,所述外壳后端面与所述内壳的后端面平齐或者位于所述内壳后端面的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还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壳外壁上的卡槽和设置于外壳内壁上并对应容置于所述卡槽内的倒钩,所述倒钩在所述辅助弹簧作用下抵接于卡槽靠内壳前端一侧的槽内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内壳后端缘处的限位凸缘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后端部内壁用于与所述限位凸缘相配合防止外壳从所述内壳后端脱离的挡止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自外壁表面凸起的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所述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均沿内壳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极性导条位于所述内壳的前端部而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位于所述内壳的后端后,在所述极性导条与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相距预定距离而形成所述卡槽;所述外壳内壁上对应凹陷形成第一导槽,所述极性导条和第一定位凸块均容置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倒钩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与形成所述第一导槽的一侧内壁相对的另一侧内壁上也形成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导槽内也对应形成有所述倒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后端部在与第二导槽对应的位置向外凸起地设置有自后端缘向前端延伸并对应容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内的第二定位凸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PO连接器还包括组装于所述内壳的内腔的前端部内且自内腔的前端开口伸出的插接组件、组装于所述内壳的内腔后端部且从内腔的后端开口伸出的止挡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插接组件与止挡件之间的主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相对两外壁后端部分别设置有后容纳槽,所述内壳的外壁在后容纳槽的后端还向外凸起形成挡块,所述后容纳槽延伸至所述挡块,所述外壳的相对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朝前容纳槽,所述前容纳槽和后容纳槽连同共同构成容纳所述辅助弹簧的弹簧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壁后端部在对应于外壁上的第一定位凸块和第二定位凸块、挡块的位置设置有向外壁方向凹陷且在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内壳后端面的定位凹槽,所述止挡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对应插入所述定位凹槽内而实现定位的定位凸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MPO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PO连接器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内壳后端的尾护套,所述外壳的后端面还设置有与所述尾护套相配合的避位缺槽。
CN202022046553.4U 2020-09-17 2020-09-17 Mpo连接器 Active CN213122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6553.4U CN213122359U (zh) 2020-09-17 2020-09-17 Mpo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46553.4U CN213122359U (zh) 2020-09-17 2020-09-17 Mpo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22359U true CN213122359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6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46553.4U Active CN213122359U (zh) 2020-09-17 2020-09-17 Mpo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223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0687B2 (en) Push-pull type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US8770856B2 (en) Shutter member for optical fiber adapter and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the same
US8851763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US20090226141A1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US8491198B2 (en) Optical fiber adapter with shutter member
WO2011116162A1 (en) Fiber optic interface devic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P4283358A1 (en) Photoelectric connector and photoelectric adapter
JP6363781B1 (ja) プラグ及びプラグ付きケーブル
WO2022156077A1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US11754789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unitary housing and fiber optic connector assembly
CN210243897U (zh) 新型mpo光纤适配器
CN214227247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13122359U (zh) Mpo连接器
CN110609356A (zh) Mpo光纤连接器组件及其操作手柄
CN218213573U (zh) 一种有源光缆
CN212160152U (zh) Mpo连接器
CN212160153U (zh) Mpo连接器
CN214375419U (zh) 一种光电混合连接器以及光电混合适配器
CN210243896U (zh) 新型lc适配器
CN209948281U (zh) 一种分体式数据线
CN110618498B (zh) Mpo光纤连接器
CN110609361A (zh) 一种缩短型mpo光纤连接器
CN109149250B (zh) 一种板间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216285836U (zh) 一种mpo插头锁止结构及光模块
CN219552704U (zh) 一种小型化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