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9398U -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9398U
CN213119398U CN202021682090.4U CN202021682090U CN213119398U CN 213119398 U CN213119398 U CN 213119398U CN 202021682090 U CN202021682090 U CN 202021682090U CN 213119398 U CN213119398 U CN 213119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uilding
condenser
fresh air
pas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20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欣
李永
杨一威
刘士龙
张鹏阳
张宁
韩新文
刘建林
李沫
牛思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Hebei Expressway Yanchong Preparation Office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Hebei Expressway Yanchong Preparation Offi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Hebei Expressway Yanchong Preparation Office filed Critical Hebei Academy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20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9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9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93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90Passive houses; Double facade technology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设于建筑物外部的冷凝器及延伸至建筑物内部的蒸发器、换气热回收装置,换气热回收装置的送风管和排风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朝向建筑物内部的出风口和排风口;冷凝器通过介质管道与各个蒸发器并联连接,冷凝器的介质管道上还设有压缩机;送风管的出风口或者蒸发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通过建筑物外部的冷凝器及压缩机,通过介质通道将冷介质输送至多个蒸发器,对内部的多个房间进行制冷;通过各个蒸发器或者加热器加热新风,控制各房间的温度,进而降低系统能耗。

Description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被动式建筑是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的低能耗建筑。这种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建筑所需能耗,对建筑整体气密性要求很高,为了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必须进行机械通风。新风的处理与输送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由于被动式建筑超强的保温隔热性能,使得新风能耗在供暖空调总能耗中占用较大比例。因此,节能与通风就是一对矛盾,如何保证冬季室内与室外合理的通风换气次数,确保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又能使耗能处于一个最佳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另外,对于被动房,由于其保温性能极好,并且不同房间的冷热负荷特点不同,如果不能实现分室控温,则会出现部分房间过热或过冷的现象。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新风冷热一体机,通过在送风管道末端安装阀门来控制房间温度,会出现新风无法满足要求的情况。所以,应尽快解决新风和房间温度的独立控制问题,以便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可在有效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保证室内不会在冬季出现过热以及夏季出现过冷,最大限度降低系统运行能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部的冷凝器及若干个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蒸发器、换气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器通过介质管道与各个蒸发器并联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介质管道上还设有压缩机;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的送风管和排风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朝向建筑物内部的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或者蒸发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各个房间内,各房间内还设有温控器。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中控室内的控制柜,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压缩机、温控器、冷凝器的风扇及各个蒸发器的风扇均与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器与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凝器出口端的介质管道上设有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建筑物的各房间内送风管的出风口均设有空气过滤器。
优选的,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包括送风机、排风机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逆流板式热交换器;所述送风机与送风总管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新风进出口分别与送风总管相连,所述排风机与排风总管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回风进出口分别与排风总管相连;所述送风总管与延伸至建筑物内部的送风管相连,所述排风总管与延伸至建筑物内部的排风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建筑物的各房间均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换气热回收装置实现建筑物内外风量的平衡;借助外部的冷凝器及介质管道对建筑物内部的各个蒸发器输送介质,同时利用加热器实现建筑物内部的温度调控;换气热回收装置可使回风与新风完成热量交换,进而实现热回收的效果。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建筑物各房间新风和温度的独立控制,进而降低系统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热交换器的气流示意图;
图中:00-建筑物,01-房间;1-换气热回收装置,2-送风管,3-排风管,4-冷凝器,5-蒸发器,6-压缩机,7-温控器,8-阀门,9-加热器,10-控制柜,11-介质管道,12-干燥过滤器,13-热交换器;20-送风总管,30-排风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建筑物00外部的冷凝器4及若干个设置于建筑物00内部的蒸发器5、换气热回收装置1,所述冷凝器4通过介质管道11与各个蒸发器5并联连接,所述冷凝器4的介质管道11上还设有压缩机6;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1的送风管2和排风管3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朝向建筑物00内部的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送风管2的出风口或者蒸发器5的一侧设有加热器9,用于当各房间温度过低时,通过加热器对各房间进行辅助加热升温。其中,送风管2和排风管3分别通过送风总管20和排风总管30与换气热回收装置1的出口及进口相连。另外,在蒸发器5的进口和/或出口安装阀门8,用于控制进入蒸发器的介质流量。冷凝器及蒸发器均各自带有风扇,冷凝器的风扇用于对冷凝器散热,蒸发器的风扇用于向各房间内送冷风。图1中,空心箭头表示介质管道11内制冷介质的流向,单线箭头表示换气热回收装置1的新风及回风的空气流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蒸发器5设置于建筑物00内部的各个房间01内,各房间01内还设有温控器7。温控器与加热器、冷凝器及蒸发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各房间内的温度。
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还包括设置于中控室内的控制柜10,所述阀门8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换气热回收装置1、压缩机6、温控器7、冷凝器4的风扇及各个蒸发器5的风扇均与控制柜10无线或有线连接。同时,加热器9与控制柜10无线或有线连接。同时,可将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风扇均由控制柜控制。工作人员在中控室即可通过控制柜控制压缩机的启停,通过控制各个电磁阀控制进入各个蒸发器的介质流量,进而控制各个房间的制冷温度;或者控制柜控制加热器的启停,来控制进入各房间的新风温度,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同时,通过控制柜控制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风扇启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冷凝器4出口端的介质管道上设有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12,通过干燥过滤器李收集制冷介质中的固体杂质,用于防止介质管道和毛细管堵塞,确保介质管道畅通。
另外,在建筑物00的各房间01内送风管2的出风口均设有空气过滤器,用于净化空气,确保进入各房间的空气干净、清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1包括送风机、排风机及热交换器13,所述热交换器13为逆流板式热交换器;所述送风机与送风总管20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新风进出口分别与送风总管20相连,所述排风机与排风总管30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回风进出口分别与排风总管30相连;所述送风总管20与延伸至建筑物00内部的送风管2相连,所述排风总管30与延伸至建筑物00内部的排风管3相连。送风总管20和排风总管30在热交换器13内逆流而过,新风与回风充分进行热交换。借助热交换器可使新风与回风完成热交换,有效降低能耗。夏季冷凝器及蒸发器对建筑物内部各房间进行降温,内部低温空气经排风管汇总至排风总管,在热交换器内与室外高温新风进行热交换,可降低新风温度,进而降低冷凝器及蒸发器的能耗;反之,冬季,建筑物内部空气经加热器升温后,风外部高温空气经排风管汇总至排风总管,在热交换器内与室外低温新风进行热交换,可升高新风温度,进而降低加热器的能耗。图3中的空心箭头表示新风及回风的空气流向。利用热交换器能够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满足进入建筑物内部的新风处于较适宜的温度,进而降低系统的整体能耗。另外,将换气热回收装置1设置于建筑物00的内部,在方便检修维护的同时也避免了风吹雨淋,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物的各房间均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可将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与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根据检测数据灵活调节新风输送量,进而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方便的优点,通过热交换器实现新风或回风的热量再利用,通过控制柜协调控制加热器、冷凝器及蒸发器,能够实现分室控温,避免出现部分房间过热现象。根据需要灵活控制各房间的温度,无需对所有房间同步进行升温或降温,实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建筑物外部的冷凝器及若干个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蒸发器、换气热回收装置,所述冷凝器通过介质管道与各个蒸发器并联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介质管道上还设有压缩机;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的送风管和排风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朝向建筑物内部的出风口和排风口;所述送风管的出风口或者蒸发器的一侧设有加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置于建筑物内部的各个房间内,各房间内还设有温控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中控室内的控制柜,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压缩机、温控器、冷凝器的风扇及各个蒸发器的风扇均与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控制柜无线或有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出口端的介质管道上设有毛细管和干燥过滤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各房间内送风管的出风口均设有空气过滤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热回收装置包括送风机、排风机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为逆流板式热交换器;所述送风机与送风总管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新风进出口分别与送风总管相连,所述排风机与排风总管相连,所述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回风进出口分别与排风总管相连;所述送风总管与延伸至建筑物内部的送风管相连,所述排风总管与延伸至建筑物内部的排风管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的各房间均设有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
CN202021682090.4U 2020-08-13 2020-08-13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19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2090.4U CN213119398U (zh) 2020-08-13 2020-08-13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2090.4U CN213119398U (zh) 2020-08-13 2020-08-13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9398U true CN213119398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209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119398U (zh) 2020-08-13 2020-08-13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9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8991B (zh)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74858B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室外回风预处理方法
CN111306646B (zh)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1488386U (zh) 双级耦合热泵机组
CN108662714B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热回收独立新风机组
CN101881495B (zh) 基于蒸发冷却的蓄冷式辐射空调系统
CN111520857A (zh) 一种双工况新风除湿调温处理装置
CN103438553A (zh) 一种室内新风与温度调节系统
CN213119398U (zh) 被动式建筑用新风系统
CN216346649U (zh) 新风设备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13955487U (zh) 一种改变风量与冷媒流量调温的除湿装置
CN214038855U (zh) 一种空调冷却水热回收系统
CN104819523A (zh)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的冷冻除湿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CN201740145U (zh) 一种采用蒸发冷却和蓄冷冷源的辐射空调装置
CN201944959U (zh) 双系统空调装置
CN211011666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高送风温度新风除湿机组
CN210345762U (zh) 一种适用于南方建筑内区的多联机系统
CN203068711U (zh) 空调耦合应用系统
CN216814447U (zh) 一种恒温恒湿恒氧安装系统
CN110925889A (zh) 一种多回程洁净新风处理系统
CN220229371U (zh) 一种厨房新风净油烟空调组合机组
CN101220986A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的冷量回收方法
CN218296102U (zh) 一种新风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CN2639786Y (zh) 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
CN214581494U (zh) 一种风道循环的节能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