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16851U -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16851U
CN213116851U CN202021382403.4U CN202021382403U CN213116851U CN 213116851 U CN213116851 U CN 213116851U CN 202021382403 U CN202021382403 U CN 202021382403U CN 213116851 U CN213116851 U CN 213116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double
volute
flow channel
input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8240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ntax Tianj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Tianj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Tianj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ntax Tianjin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8240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16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16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168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双泵体包括双侧输入流道和两个蜗壳主体,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包括双泵体、电机、泵轴、叶轮和电机支架;该双泵体被分解成一个双侧输入流道和两个蜗壳主体,双侧输入流道的两个输入流道出口分别与两个蜗壳主体连接,两个蜗壳主体的输出口汇聚形成总输出口,使双泵体的安装过程简洁方便,同时,双侧输入流道以及蜗壳主体的铸造难度也较低,便于双泵体的制造;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采用双泵体,可以实现双体管道泵增大输送管道内介质流量的功能,同时双体管道泵的部件按竖直方向设置节约了所占用的平面面积,并且双体管道泵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方便装配。

Description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背景技术
管道泵属于一种特殊结构的循环泵,通常被接入输送流体介质的闭合循环管道,用于为流体介质的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流体介质传递热量的功能。在有些工况下,需要提高管道内介质的流量,通常的做法是在原有管道泵旁边并联另一台管道泵,使输送管道的流量提高。将两个并联的管道泵设计成一个整体,使两个管道泵的输入口和输出口统一输入和输出,既可以达到提升流量的目的,又能够节省机械部件、减少能量损耗,是一种有利的选择。但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此类管道泵的设计和制造方案,如果将泵体设计成一体化的结构,则铸造难度较大;如果将泵体设计成较多部件连接的结构,则其安装过程又会比较复杂。可见,关于此类管道泵的泵体应采用何种较为合理的结构使其制造和安装更加方便的问题,有待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该双泵体的各个组成部件铸造难度较小,并且双泵体的安装过程较为简洁,该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的制造和安装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侧输入流道和两个蜗壳主体,所述双侧输入流道与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所述双侧输入流道一端设置输入流道进口,从所述输入流道进口延伸形成两段相互独立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末端设置输入流道出口,两个所述输入流道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连接,两个所述蜗壳主体的输出口汇聚形成总输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总输出口与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两个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两个所述蜗壳主体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总输出口内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的输出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止回阀板,所述止回阀板内部为碳钢板,外部包覆有包胶材料。
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泵体以及与所述蜗壳主体数量对应的电机、泵轴、叶轮和电机支架,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蜗壳主体内,所述泵轴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支架分别与所述电机和蜗壳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轴在所述电机支架内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架底、固定侧壁和可拆卸侧壁,所述架底中心设置轴孔,所述泵轴穿过所述轴孔,所述固定侧壁和可拆卸侧壁均位于所述架底上方,所述固定侧壁与所述架底一体化成型,所述可拆卸侧壁与所述固定侧壁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机封压盖,所述机封压盖位于所述轴孔处,与所述架底可拆卸连接,用于密封所述泵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空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可拆卸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轴通过夹壳联轴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体被分解成分体设置的双侧输入流道和两个蜗壳主体,双侧输入流道的两个输入流道出口分别与两个蜗壳主体连接,两个蜗壳主体的输出口汇聚形成总输出口,构成了专用于双体管道泵的双泵体,使双泵体的安装过程简洁方便,同时,双侧输入流道以及蜗壳主体的铸造难度也较低,便于双泵体的制造;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采用双泵体,可以实现双体管道泵增大输送管道内介质流量的功能,同时双体管道泵的部件按竖直方向设置节约了所占用的平面面积,并且双体管道泵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方便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双泵体的爆炸图。
图2为双侧输入流道的俯视图。
图3为双侧输入流道的后视图。
图4为分体设置的蜗壳主体的俯视图。
图5为一体成型的蜗壳主体的前视图。
图6为一体成型的蜗壳主体的俯视图。
图7为一体成型的蜗壳主体的仰视图。
图8为总输出口的后视图。
图9为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的爆炸图。
图10为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的立体图。
图11为电机、泵轴、叶轮和夹壳联轴器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13为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架底、固定侧壁和机封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双侧输入流道、2-蜗壳主体、3-总输出口、4-止回阀板、5-电机、6-泵轴、7-叶轮、8-电机支架、801-架底、802-固定侧壁、803-可拆卸侧壁、804- 机封压盖、9-夹壳联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14,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双泵体,包括双侧输入流道1和两个蜗壳主体2。
在本实施方式中,双侧输入流道1为“总——分”式结构,包括一个输入流道进口和两个输入流道出口,其一端为输入流道进口,双侧输入流道1从此处向后延伸形成两段相互独立的分流道,两段分流道的末端即为输入流道出口。双侧输入流道1和两个蜗壳主体2分体设置。两个蜗壳主体2上分别设置有与两个输入流道出口相匹配的开口,两个输入流道出口在此两个开口处与两个蜗壳主体2连接,使流体介质可以通过双侧输入流道1分别进入两个蜗壳主体2 内。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紧密排列,并汇聚成一路,在末端设置总输出口3,用于两个蜗壳主体2内的流体介质统一排出,即两个蜗壳主体2内介质排出的流道为“分——总”式结构。其中,作为管道泵的泵体,输入流道进口和总输出口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口径相同。双侧输入流道1与两个蜗壳主体2相互连接构成用于双体管道泵的双泵体,能够实现采用双体管道泵增加输送管道内介质流量的目的,与此同时,双侧输入流道1和蜗壳主体2分体设置,与一体化成型的结构相比,它们的形状、结构不复杂,铸造难度较低,而且双泵体的各个部件的连接简单,使双泵体的制造和装配都较为方便简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总输出口3与蜗壳主体2分体设置。总输出口3 为一单独的部件,将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紧密排列在一起,总输出口3再与两个输出口固定连接,从而将两个输出口汇聚成一路,使蜗壳主体2内的介质统一排出。总输出口3与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可以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如焊接),也可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如法兰连接)。通过将总输出口3与蜗壳主体2分体设置,可以将总输出口3和蜗壳主体2分别单独铸造,进一步降低了双泵体的制造难度,并且其装配过程仍然较为简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两个蜗壳主体2为分体设置。这样,两个蜗壳主体2之间相互分离,在装配双泵体时将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贴紧,则每个蜗壳主体2可以单独铸造,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蜗壳主体2的模具即可实现,进一步降低了双泵体的制造难度,并且其装配过程仍然较为简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两个蜗壳主体2一体成型。在两个蜗壳主体2 之间设置连接部,连接部将两个蜗壳主体2连接成一体,并使两个蜗壳主体2 之间保持预设的距离、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贴紧。将模具设置成上述形状进行铸造,使两个蜗壳主体2一体成型,尽管蜗壳主体2的形状的复杂程度有一定的提高,但其制造难度仍然较低,与此同时,形成了单一的铸件,可以使双泵体的结构更加简单,进一步简化其装配过程,铸件一次性加工成型,形位公差更容易保证。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总输出口3内与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止回阀板4,可以防止介质从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回流到蜗壳主体2内。止回阀板4安装在总输出口3的内壁上,止回阀板4在介质流出时开启,平时则由于自身的重力而落下,将两个蜗壳主体2的输出口关闭。在总输出口3内设置止回阀板4,可以防止介质回流,止回阀板4的内部采用碳钢板,外部包覆有包胶材料,使止回阀板4表面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弹性,可以实现止回阀板4对输出口的软接触密封,使止回效果更加可靠。
请同时参见图9至图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包括双泵体以及与蜗壳主体2数量对应的电机5、泵轴6、叶轮7和电机支架8。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5、泵轴6、叶轮7和电机支架8的数量均为两个。为了减少双体管道泵的占地面积,电机5、泵轴6和蜗壳主体2位于同一条竖直的直线上。叶轮7安装在蜗壳主体2内,泵轴6的一端穿过蜗壳主体2与叶轮7 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上地与电机5的输出轴形成轴连接,电机5位于泵轴6上方,在电机5和蜗壳主体2之间安装有电机支架8,电机支架8为中空结构,电机支架8的两端分别与泵体和电机5的机体固定连接,电机5的输出轴和泵轴6 相互连接的部分位于电机支架8内,使电机支架8可以支撑电机5的重力,从而电机5转动可以带动泵轴6和叶轮7转动,构成两个并联的分泵,每个分泵均能够实现提升流体介质动力的功能。通过将在双泵体上竖直方向依次安装泵轴6、叶轮7、电机支架8和电机5,实现了双体管道泵增大输送管道内介质流量的功能,同时节约了所占用的平面面积,并且双体管道泵的结构简单,方便装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电机支架8为无盖的筒状,其顶部无盖,与电机5的机身固定连接,底部为架底801,架底801与蜗壳主体2固定连接,架底 801的中心设置轴孔,泵轴6穿过该轴孔在电机支架8内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电机支架8的侧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固定侧壁802,与架底801一体化成型,是电机支架8用于支撑电机5的主要部分;另一部分为可拆卸侧壁803,以可拆卸方式与固定侧壁802固定连接,可拆卸侧壁803拆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位于电机支架8内的电机5输出轴与泵轴6连接的部分进行维护和检修。通过将电机支架8305的侧壁分为固定侧壁802和可拆卸侧壁803两部分,可在不完全拆卸电机支架8的情况下打开其侧壁,方便对其内部的电机5输出轴与泵轴6 连接的部分进行维护和检修。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在架底801中心的轴孔处安装有机封压盖804,将泵轴6与架底801之间的空隙密封,机封压盖804与架底801可拆卸连接。通过在架底801中心的轴孔处安装与架底801可拆卸连接的机封压盖804,机封压盖804为独立设置,可以在不拆卸电机支架8的情况下独立拆卸机封压盖804,方便对机封压盖804的检修和更换。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可拆卸侧壁803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当管道泵用于输送温度较高的介质时,叶轮7、泵轴6、机封压盖804以及电机5输出轴会升到较高的温度,机封压盖804温度升高会减弱密封效果,造成泵体泄漏,另外较高的温度也会影响电机5正常工作,为此,可以使用冷却液通过可拆卸侧壁803上的通孔冲洗机封压盖804,使机封压盖804降温,保持密封状态,防止蜗壳主体2泄漏,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机5的温度,保证电机5 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通过在可拆卸侧壁803上设置若干个通孔,使电机支架8 具有可冲洗结构,可以满足高温工况下冲洗机封压盖804以降低温度的要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的,电机5的输出轴与泵轴6通过夹壳联轴器9连接。利用夹壳联轴器9将电机5的输出轴与泵轴6进行轴连接,夹壳联轴器9 的两部分壳体将电机5输出轴和泵轴6包夹在其内部,实现电机5输出轴和泵轴6之间的传动,同时夹壳联轴器9易于拆装,可在不卸下电机5的情况下维护或更换夹壳联轴器9,以及对位于夹壳联轴器9内的电机5输出轴和泵轴6进行维护和检修。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双泵体由双侧输入流道1、总输出口3、蜗壳主体2和止回阀板4装配而成,双侧输入流道1和总输出口3均可以单独铸造成型,两个蜗壳主体2可以分别单独铸造,也可以将两个蜗壳主体2一体铸造,止回阀板4采用铸造和包胶工艺制成,这些工件均与现有管道泵的泵体结构类似,制造难度不高,易于实现。与此同时,双侧输入流道1、总输出口3和蜗壳主体2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止回阀板4铰接在总输出口3内,可见上述各个工件之间的连接装配也较为简单,从而可以实现双泵体的制造和装配都较为简洁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工作时,双侧输入流道1和总输出口3 分别与其前后两端的输送管道连接,位于其前端的管道将介质输送至双侧输入流道1后,介质分开流动,分别被吸入两个蜗壳主体2中,介质的动力分别在两个蜗壳主体2内得到提升,介质的能量增大,然后分别流向两个蜗壳主体2 的输出口,并在输出口末端汇聚成一路,从总输出口3排出,进入其后端的输送管道中,此时介质的流量增大,并且相较于直接并联增大流量的方式,损失的能量更少,效率更高。由于总输出口3内设置有双止回阀,可以有效防止排出的介质回流,保证了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使用该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输送温度较高的介质时,可以使用冷却液通过电机支架8上的通孔对机封压盖804 进行降温,保证泵体的密封状态。在需要对机封压盖804进行维护、检修时,可以卸下可拆卸侧壁803,打开电机支架8,对位于电机支架8内的机封压盖804 进行维护和检修,同时也可以对夹壳联轴器9、电机5输出轴和泵轴6进行维护和检修。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侧输入流道和两个蜗壳主体,所述双侧输入流道与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所述双侧输入流道一端设置输入流道进口,从所述输入流道进口延伸形成两段相互独立的分流道,所述分流道末端设置输入流道出口,两个所述输入流道出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连接,两个所述蜗壳主体的输出口汇聚形成总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出口与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分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输出口内与两个所述蜗壳主体的输出口对应的位置分别安装有止回阀板,所述止回阀板内部为碳钢板,外部包覆有包胶材料。
6.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泵体以及与所述蜗壳主体数量对应的电机、泵轴、叶轮和电机支架,所述叶轮安装于所述蜗壳主体内,所述泵轴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电机支架分别与所述电机和蜗壳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轴在所述电机支架内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架底、固定侧壁和可拆卸侧壁,所述架底中心设置轴孔,所述泵轴穿过所述轴孔,所述固定侧壁和可拆卸侧壁均位于所述架底上方,所述固定侧壁与所述架底一体化成型,所述可拆卸侧壁与所述固定侧壁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还包括机封压盖,所述机封压盖位于所述轴孔处,与所述架底可拆卸连接,用于密封所述泵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空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泵轴通过夹壳联轴器连接。
CN202021382403.4U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Active CN213116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2403.4U CN21311685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82403.4U CN21311685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16851U true CN213116851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7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82403.4U Active CN213116851U (zh) 2020-07-14 2020-07-14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168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4704A (zh) 矿用多级清水离心泵
CN108757495B (zh) 一种智能离心泵
CN213116851U (zh) 一种双泵体及分体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CN116066411A (zh) 一种双蜗壳高效节能矿用水泵及其安装方法和工作方法
CN213116738U (zh) 一种并联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CN114483593B (zh) 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
CN208595073U (zh) 一种智能离心泵
CN216691630U (zh) 一种自平衡轴向力的泵体
CN213116739U (zh) 一种对称结构的双体管道泵
CN108757477B (zh) 一种精简结构离心泵
CN210343716U (zh) 多级屏蔽泵
CN2753907Y (zh) 立式串并联离心泵
CN207715388U (zh) 一种便携式化工生产用液下离心泵
CN213360461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电镀液外循环屏蔽泵
CN216742182U (zh) 一种水平中开式单级给油泵
CN216199042U (zh) 一种轻便型单级双吸泵
CN217029322U (zh) 一种多级中开泵轴承冷却结构
CN112727776A (zh) 一种汲水叶轮泵
CN201478947U (zh) 水泵用低噪音水冷电机
CN220134287U (zh) 高压电子水泵控制器冷却结构
CN219086951U (zh) 一种剖分式电机机壳的水冷结构
CN114439754B (zh) 一种自平衡双吸多级中开泵设备
CN214304381U (zh) 一种汲水叶轮泵
CN220505329U (zh) 一种两级带衬里急冷油泵结构
CN213870297U (zh) 一种多级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