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100482U -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100482U
CN213100482U CN202021507032.8U CN202021507032U CN213100482U CN 213100482 U CN213100482 U CN 213100482U CN 202021507032 U CN202021507032 U CN 202021507032U CN 213100482 U CN213100482 U CN 213100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dy
guide
gynecological
arc
uterin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070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晓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IQUE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IQUE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IQUE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215070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100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100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100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引导模体为实芯的扁圆柱状结构并对称于柱体中轴线,引导模体一端为向外凸出的呈吹鼓形的弧形顶帽,所述弧形顶帽在柱体轴向截面内的轮廓为弧形;引导模体另一端为平面;引导模体内设置贯通的、两端通透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引导孔道、宫腔管孔道,所述孔道平行于所述柱体中轴线设置。引导孔道内插入插植针,宫腔管孔道内插入宫腔管。使得宫颈癌宫旁侵犯的患者,在该插植引导模体引导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放射剂量曲线能更好的包绕肿瘤侵犯区域;提高剂量曲线的适形性,降低不良反应;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治疗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中的辅助治疗模体,具体涉及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的引导模体。
背景技术
传统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术后插植治疗由经验丰富的医师经阴道按照肿瘤的形状分布插植针,核对盆腔MRI或盆腔CT决定进针深度,对于宫旁左右两侧侵及的患者在进针过程中很难保持进针的准确方向,一旦进针方向靠上或靠下,可能直接造成前方的膀胱和后方的直肠的损伤或其受累剂量过高,出现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不良反应。同时对于宫旁侵犯的患者,靶区剂量范围与肿瘤实际形状符合程度不高,容易造成靶区丢失和周围正常组织过量照射,亟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目的在于解决在宫颈癌实施近距离放射治疗时,优化放置放射治疗插植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所述引导模体为实芯的扁圆柱状结构并对称于柱体中轴线,所述引导模体一端为向外凸出的呈吹鼓形的弧形顶帽,所述弧形顶帽在柱体轴向截面内的轮廓为弧形;所述引导模体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导模体内设置贯通的、两端通透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引导孔道、宫腔管孔道,所述孔道平行于所述柱体中轴线设置。
优选,所述宫腔管孔道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
优选,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横截面的长轴方向。
优选,所述弧形顶帽沿横向对称设置为两个,所述宫腔管孔道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所述引导孔道分别穿过所述弧形顶帽的正中间。
优选,所述引导模体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优选,所述引导模体的横向的两侧柱面为弧形柱面,连接两侧弧形柱面的中部两侧的面为平面,圆滑过渡连接。
所述引导孔道内插入插植针,所述的宫腔管孔道内插入宫腔管。
优选,所述引导孔道与宫腔管孔道间隔为1-1.5cm,长度至少为8cm。
所述引导孔道进口塞入橡胶材料的皮塞,所述皮塞设置插植针针孔。
所述引导模体外端设置底盘,所述底盘轮廓超出所述引导模体之外,且在底盘上配有四个方向的类椭圆形开孔。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
1)引导模体由中心的宫腔管孔道和左右两侧各旁开插植针引导孔道构成,引导模体具有一定长度伸入阴道内,且顶端触及到宫颈穹隆处。对于宫颈癌宫旁侵犯的患者该插植引导模体引导下的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放射剂量曲线能更好的包绕肿瘤侵犯区域,包括宫颈的上下左右各个方面。
2)同时在宫颈的横截面上,通过两侧插植针的剂量贡献,降低了中间宫腔管的剂量权重,由于宫腔管和两侧引导的插植针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剂量分布,使得剂量曲线向左右两侧延展,前后方向的剂量保持不变或缩小,所形成的宫颈部扁圆柱体状高剂量区域在保证宫颈及宫旁受侵的靶区剂量的同时可降低或不增加膀胱和直肠的受照剂量。从而有效弥补传统插植治疗时靶区适形性差、宫旁两侧肿瘤剂量不足、危及器官受量高、副作用大的缺点;
3)将进针方向固定,保持了插植针与膀胱和直肠间距离的稳定,提高肿瘤的剂量,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医生的治疗目的,也减少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对于缺乏插植治疗经验的医生使用本引导模体后,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易学,具有广泛适用性;
5)引导模体顶端两侧向前突出,使得两侧的插植针孔道长于中心的宫腔管,可以充分填塞于阴道顶端两侧的凹陷结构中,使模体可以与宫颈及宮旁组织充分贴合,确保在插植针植入的过程中病变位置相对固定,减少因操作使组织形变或宫旁间隙带来的植入误差。近距离放射治疗使用的γ射线穿透力强,具体穿透距离与光子的能量、物质的密度有关,且射线强度衰减随穿透物质厚度指数衰减,若宮旁间隙不加处理,增加了放射源于肿瘤靶区之间的距离,扩大射线照射范围,加重宮旁组织和阴道的损伤,使用该模体避免了空腔的影响,将射线的作用范围及距离减小,改善了由于施源器于肿瘤贴合不到位的缺点,提高源射线的利用率,改善了剂量曲线的适形性,更好的包绕肿瘤靶区,同时降低危及器官剂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患者时其角度可由插植模体孔道固定,进针深度均可自由调节,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不同,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深度,实现个体化治疗,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仰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仰视图;
附图编号:1-引导模体、2-引导孔道、3-宫腔管孔道、21-插植针、31-宫腔管、4-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参见图1(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所述引导模体1为实芯的扁圆柱状结构并对称于柱体中轴线,所述引导模体一端为向外凸出的呈吹鼓形的弧形顶帽,所述弧形顶帽在柱体轴向截面内的轮廓为弧形;所述引导模体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导模体内设置贯通的、两端通透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引导孔道2、宫腔管孔道3,所述孔道平行于所述柱体中轴线设置。
优选所述宫腔管孔道3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
优选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
参见图2(a)(b),还可以将所述弧形顶帽沿横向对称设置为两个,之间为圆滑过渡,所述宫腔管孔道3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所述引导孔道分别穿过所述弧形顶帽的正中间。
优选所述引导模体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所述引导模体的横向的两侧柱面为弧形柱面,连接两侧弧形柱面的中部两侧的面为平面,圆滑过渡连接。本实用新型引导模体没有尖锐的棱角,均为圆滑过渡,使使用者感到舒适不伤害皮肤。
所述引导孔道2内插入插植针,所述的宫腔管孔道3内插入宫腔管。
所述引导孔道2与宫腔管孔道3间隔为1-1.5cm,引导孔道或宫腔管孔道长度至少为8cm。但是,不受该尺寸限制,可以是需要调节。
所述引导孔道2进口塞入橡胶材料的皮塞,所述皮塞设置插植针针孔。适合定位夹持插植针。因为所述引导孔道2与插植针之间有间隙。
所述引导模体外端设置底盘,所述底盘轮廓超出所述引导模体之外,且在底盘上配有四个方向的类椭圆形开孔。四个方向的开孔方便在引导插植操作结束后对模体的固定。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如下:
本实用新型是由能耐高温且完全无毒副作用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加工而成,可以高温消毒而重复使用的。
使用时先将该引导模体插入到患者阴道内并调整好位置后,再将一根宫腔管和两根插植针沿着模体的孔道准确地插入到患者体内的病灶部位,如果使用的是有一定角度的宫腔管时就先将宫腔管从直的那一端插入到模体中再和模体一起插入到患者体内。中间孔道为宫腔管,左右旁开1.5cm为插植针孔道,其孔道的延长线可经模体穿到瘤区,穿入深度可控,避免穿过直肠、膀胱、输尿管及血管。模体中孔道的集合可覆盖子宫体和其内的瘤体可能扩展到的区域。模体中间的宫腔管为水平方向,可以根据患者子宫体的倾斜程度和方向来选择。
实施例一
图1(a)(b)的引导模体主要用于引导初治患者宫旁补量的插植治疗,
实施例一是依据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相关解剖形状,设计的插植引导模体,适合不同体态患者;图1(a)(b)的引导模体由中心的宫腔管通道和左右两侧各旁开1.5cm的插植针引导孔道构成,通道长度为8cm。对于宫颈癌宫旁侵犯的患者该插植模型能更好的包绕肿瘤侵犯区域,同时宫颈处模体顶端形成的高剂量区域改为扁椭圆形区域,有效地降低了子宫前方的膀胱和后方的直肠的受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插植治疗时靶区适形性差、宫旁两侧肿瘤剂量不足、副作用大的缺点,并将进针方向固定为水平方向,保持了插植针与膀胱和直肠间距离的稳定,提高肿瘤的剂量,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医生的治疗目的,也减少放射性膀胱炎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缺乏插植治疗经验的医生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易学,具有广泛适用性。
实施例二
图2(a)(b)引导模体主要用于引导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术后的插植治疗;
实施例二是依据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的相关解剖形状设计的引导模体,适合不同体态患者;在插植引导模体上建立3孔引导孔道,中间孔道与左右插植孔道间距为1cm,模体长度为8cm,左右插植针孔道实际治疗时根据患者术后阴道形状调整进针长度。该模体左右长度比中间孔道长0.5cm,因术后患者阴道顶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皱褶,并向里凹陷,该模体形状符合阴道腔道撑开形态但呈扁圆状,当其置入患者体内时,模体的左右的长度大于人体腹背方向的厚度,两端的突起可将阴道顶端的皱褶填充完整,减少了空气间隙,增加了阴道左右顶端的覆盖面,减少了高量区,具有更好的剂量均一性。该模体的应用使得阴道腔内空间及表面积增加,使得阴道表面剂量均一,临近的膀胱和直肠受量低,减轻患者的放射性不良反应,大部分术后的患者其阴道顶端两侧会出现向里凹陷的结构,传统近距离治疗时放射线剂量范围不能完全包括在内,很容易引起肿瘤的残留,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受空气的影响会导致剂量分布不均匀,影响治疗效果。与传统单通道柱状施源器和卵圆体相比较,该模体呈类似“狗耳”的形状,可以充分填塞于阴道顶端两侧的凹陷结构中,避免了空气的干扰,可改善剂量分布,完善单通道施源器顶端剂量跌落及剂量不足的缺点,可为更多的 PTV区域覆盖,同时也补充了卵圆体施源器仅可治疗阴道顶端2-3cm的不足,另外该模体在治疗患者时其进针深度均可自由调节,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不同,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深度,实现个体化治疗,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模体(1)为实芯的扁圆柱状结构并对称于柱体中轴线,所述引导模体一端为向外凸出的呈吹鼓形的弧形顶帽,所述弧形顶帽在柱体轴向截面内的轮廓为弧形;所述引导模体另一端为平面;所述引导模体内设置贯通的、两端通透的孔道;所述孔道包括引导孔道(2)、宫腔管孔道(3),所述孔道平行于所述柱体中轴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宫腔管孔道(3)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顶帽沿横向对称设置为两个,所述宫腔管孔道(3)设置于所述柱体中轴线上,所述引导孔道沿扁圆柱的横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宫腔管孔道的两侧一边一个,所述的扁圆柱的横向为所述引导模体(1)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所述引导孔道分别穿过所述弧形顶帽的正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体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体的横向的两侧柱面为弧形柱面,连接两侧弧形柱面的中部两侧的面为平面,圆滑过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道(2)内插入插植针,所述的宫腔管孔道(3)内插入宫腔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道(2)与宫腔管孔道(3)间隔为1-1.5cm,所述引导孔道或宫腔管孔道长度至少为8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孔道(2)进口塞入橡胶材料的皮塞,所述皮塞设置插植针针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模体外端设置底盘,所述底盘轮廓超出所述引导模体之外,且在底盘上配有四个方向的类椭圆形开孔。
CN202021507032.8U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Active CN213100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7032.8U CN21310048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07032.8U CN21310048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100482U true CN213100482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80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07032.8U Active CN213100482U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1004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6733A (zh) * 2021-07-07 2021-10-0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基于医学影像近距离放射治疗组织间插植施源器引导方法
CN113855230A (zh) * 2021-09-26 2021-12-3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人体组织空腔建模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6733A (zh) * 2021-07-07 2021-10-0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基于医学影像近距离放射治疗组织间插植施源器引导方法
CN113855230A (zh) * 2021-09-26 2021-12-3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一种人体组织空腔建模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00482U (zh) 一种妇科近距离组织间插植放射治疗穿刺引导模体
Holm et al. Transperineal 125iodine seed implantation in prostatic cancer guided by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CN211273221U (zh) 一种个体化阴道插植模板
CN109499014A (zh) 一种妇科肿瘤后装手术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Siavashpour et al. Optimum organ volume ranges for organs at risk dose in cervical cancer intracavitary brachytherapy
CN107998518B (zh) 宫颈癌腔联合宫旁插植治疗的个体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CN112604144B (zh) 3d打印阴道多通道模型塞施源器
Kunogi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bi-valve vaginal speculum applicator design for gynecologic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CN112957620B (zh) 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系统和方法
CN112933428A (zh) 插植导板设计方法和插植导板
CN104905851B (zh) 穿刺用模板装置
CN208405798U (zh) 一种宫颈癌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模板
CN209237192U (zh) 一种柱状插植针施源器模板
Yoshida et al. The usefulness of metal markers for CTV-based dose prescription in high-dose-rate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
CN213158924U (zh) 一种插植针施源器模板
CN106334275B (zh)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施源位置定位方法和施源器
CN213407508U (zh) 一种中空施源器模板
CN101219253A (zh) 放射性籽源植入器
CN211410672U (zh) 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
CN210145317U (zh) 一种用于宫颈癌后装放疗的手术导板
CN209809300U (zh) 一种可塑形粒子植入3d引导模板
CN204293677U (zh) 一种插置型单管施源器
CN212593491U (zh) 宫颈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插植引导仿真假体
CN110882491A (zh) 一种个体化阴道插植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6497079U (zh) 妇科施源器兼容型插植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1102 202, floor 2, building 21, No. 15, Jingsheng South 4th Street,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102 202, floor 2, building 21, No. 15, Jingsheng South 4th Street,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Ke-Lin-Zhong Medical Technique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