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6583U - 上开式置物箱 - Google Patents

上开式置物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6583U
CN213096583U CN202021478663.1U CN202021478663U CN213096583U CN 213096583 U CN213096583 U CN 213096583U CN 202021478663 U CN202021478663 U CN 202021478663U CN 213096583 U CN213096583 U CN 213096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x body
door
top box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86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幼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4786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6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6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65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开式置物箱,其包括有至少一底箱体及至少一顶箱体及一上盖体,底箱体具有一底箱门,而顶箱体是设置于底箱体上且设置有一顶箱门与形成有一顶箱开口,另上盖体是设置于顶箱体上并罩盖顶箱开口,又上盖体相对顶箱体的后侧延伸有一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顶箱体后侧,藉此,底箱体与顶箱体内可容置物品且进行分类收纳,而上盖可直接开启于顶箱体,而底箱门也可直接开启于底箱体,进而达到可方便取物的功效者,而其顶箱体也可依照需求分离于底箱体,使得搭机时可将较轻的物品放在座位上方置物箱,而重物则可放座椅下空间,底箱体侧边设置有一拉杆与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进而达到变换性高且便于携带与移动的功效者。

Description

上开式置物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物箱,尤指一种能够方便取物和方便依需求调整各箱体组合设置模式的上开式置物箱。
背景技术
按,一般于出差或旅行时,大多会通过行李箱来收纳所需携带的物品,而行李箱也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它是行李的其中一种类型,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而早期的行李箱是以木材或其他重的材料制成,随着航空旅行的普及,行李箱的材料趋向更为轻便的硬塑胶或布质,并且行李箱底部都会搭配滚轮与伸缩式拉把,让人们在拖拉时可以相对省力,而在行李箱具有方便携带物品的优点之下,让人们在随身携带重物或物品数量较多时,也会以行李箱或置物箱来当作置物的主要容置用具,但一般市面上的置物箱并无法如行李箱方便携带或移动,而对于使用携行行李箱的使用者来说,除了现有的行李箱除了体积太大或过重之外,若需要随时取用其行李箱内的物品时更是麻烦,必须先找寻足够的的操作空间后,再将行李箱置平于地面上,还需要蹲下或弯腰才能在行李箱内找寻所欲拿取的物品,因此,传统的行李箱明显具有开启与取物不便的困扰,更且其大多物品都放在行李箱内的主要单一空间,而其单一空间的使用在收纳物品或找寻物品并无法清楚分类或排列,进而造成收纳与找物不便的问题发生。
故,如何将上述缺失问题加以改进,乃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爰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取物的上开式置物箱。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搭机时能够将较轻的物品放在座位上方置物箱,而重物则能够放在座椅下空间,达到能够方便依需求调整各箱体组合设置模式的上开式置物箱。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换性高且便于携带与移动的上开式置物箱。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开式置物箱,包括有至少一底箱体及至少一顶箱体及一上盖体,其中所述底箱体一侧边设置有一底箱门,而所述顶箱体是设置于所述底箱体上,并所述顶箱体一侧边设置有一顶箱门,与所述顶箱体顶部形成有一顶箱开口,所述上盖体是设置于所述顶箱体上,并所述上盖体是罩盖所述顶箱开口,所述上盖体相对顶箱体的后侧设置有一上盖内侧组接部,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所述顶箱体后侧,藉此,所述底箱体与顶箱体内能够容置物品且进行分类收纳,而所述上盖能够直接开启于所述顶箱体,而能够直接通过顶箱开口拿取顶箱体内的物品,另所述底箱门也能够直接开启于所述底箱体,而能够直接拿取底箱体内的物品,进而达到能够方便取物的功效者,而其顶箱体也能够依照需求分离于所述底箱体上,使得搭机时能够将较轻的物品放在座位上方置物箱,而重物则能够放座椅下空间,另所述底箱体侧边设置有一拉杆与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进而达到变换性高且便于携带与移动的功效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上盖体另设置有一上盖外侧磁部及一上盖折部,而所述上盖体经由所述上盖折部对折且由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所述上盖外侧磁部并相互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上盖体与所述顶箱门间具有至少一上盖转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箱门底部具有至少一顶箱门转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是由一上盖顶内磁部与一上盖底内磁部所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箱门于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顶箱门前磁部,当上盖体经由所述上盖折部对折后,所述顶箱门前磁部是与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并相互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箱体侧边形成有至少一顶箱体侧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箱门侧边形成有至少一顶箱门侧磁部与所述顶箱体侧磁部贴附并相互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门一侧具有一底箱门吸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与底箱门间设置有至少一底箱门转轴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下方设置有多个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一侧设置有一拉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底部还设置有一延伸组件,而所述滚轮设置于所述延伸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顶部形成有至少一底箱卡槽,所述底箱卡槽是供顶箱体的至少一顶箱卡部相互组设且定位所述顶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顶部形成有至少一底箱通孔供所述拉杆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顶箱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顶箱限位件,所述顶箱限位件是组设所述顶箱体内侧与顶箱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一实施例,其中所述底箱体还设置有至少一底箱限位件,所述底箱限位件是组设所述底箱体内侧与底箱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四。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五。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六。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七。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八。
其中:1:上开式置物箱;2:底箱体;21:底箱门;211:底箱门吸磁部;212:底箱门转轴件;22:滚轮;23:底箱卡槽;24:底箱通孔;25:拉杆;26:底箱限位件;27:延伸组件;3:顶箱体;31:顶箱门;311:顶箱门前磁部;312:顶箱门转轴件;313:顶箱门侧磁部;32:顶箱开口;33:顶箱体侧磁部;34:顶箱卡部;35:顶箱限位件;4:上盖体;41:上盖内侧组接部;411:上盖顶内磁部;412:上盖底内磁部;42:上盖折部;43:上盖外侧磁部;44:上盖转轴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照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其中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主要包括有至少一底箱体2及至少一顶箱体3及一上盖体4,其中所述底箱体2或所述顶箱体3或所述上盖体4是部分由具有磁性可吸附的材质所构成,而所述底箱体2与所述顶箱体3相互间的设置大小模式可以为大底箱体2加小顶箱体3、中底箱体2加小顶箱体3、中底箱体2加中顶箱体3或小底箱体2加小顶箱体3,其相互间的配置模式能够依需求来变换使用。
其中所述底箱体2于前侧边设置有一底箱门21,并所述底箱体2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多个滚轮22,且所述底箱体2顶部形成有至少一底箱卡槽23及至少一底箱通孔24,另所述底箱体2相对底箱门21的另一侧边设置有一拉杆25,所述拉杆25是通过所述底箱通孔24,而所述底箱门21顶部具有一底箱门吸磁部211,底部设置有一底箱门转轴件212,而所述底箱门吸磁部211是吸附于所述底箱体2上,另所述底箱门转轴件212同时与所述底箱体2相互组设。
其中所述顶箱体3是设置于所述底箱体2上,并所述顶箱体3于前侧边设置有一顶箱门31,与所述顶箱体3于顶侧位置处形成有一顶箱开口32,又所述顶箱体3侧边形成有至少一顶箱体侧磁部33与底部形成有至少一顶箱卡部34,所述顶箱卡部34是与所述底箱卡槽23相互组设且定位所述顶箱体3,另所述顶箱门31顶部设置有一顶箱门前磁部311与底部具有至少一顶箱门转轴件312,所述顶箱门转轴件312是与所述顶箱体3底部相互组设,又所述顶箱门31于两侧边位置处形成有至少一顶箱门侧磁部313与所述顶箱体侧磁部33贴附并相互定位。
其中所述上盖体4是设置于所述顶箱体3上,并所述上盖体4是罩盖所述顶箱开口32,又所述上盖体4一侧边延伸有一上盖内侧组接部41,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于本实施例中是吸磁元件,且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是吸附于所述顶箱体3上,另所述上盖体4形成有一上盖折部42与设置有一上盖外侧磁部43,与所述上盖体4相对顶箱门31的一侧设置有一上盖转轴件44,所述上盖转轴件44是与所述顶箱门31相互组设,而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是设置于所述上盖折部42的一侧边,另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是设置于所述上盖折部42的另一侧边。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3至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一至三,其中所述使用者使用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时,能够将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脱离吸附所述顶箱体3,而将所述上盖体4开启于所述顶箱体3上,并所述上盖体4开启时,将所述上盖体4依所述上盖折部42来做反折的动作,使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反折至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上,进而将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吸附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使得所述上盖体4呈半开启的状态,且同时使所述顶箱体3的顶箱开口32不受所述上盖体4罩盖,而使用者便能够直接通过半开的顶箱开口32立即拿取顶箱体3内如手机的小型物品,以解决习知行李箱需另外找寻足够的的操作空间及需置平于地面上才能取物的问题,进而达到快速取物与明显提升其取物便利性的功效者。
另外,还能够使所述反折后的上盖体4通过以所述上盖转轴件44为轴心转动于所述顶箱门31上,使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转折至所述顶箱门前磁部311前侧,进而将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吸附所述顶箱门前磁部311,使得所述上盖体4呈全开启的状态,且同时使所述顶箱体3的顶箱开口32不受所述上盖体4罩盖,以使所述顶箱体3上具有大空间的取物通道,而使用者便能够直接通过全开的顶箱开口32立即拿取顶箱体3内的大型物品,以解决习知行李箱需另外找寻足够的的操作空间及需置平于地面上才能取物的问题,进而达到快速取物与明显提升其取物便利性的功效者。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四,又其中,所述上盖体4经由所述上盖转轴件44为轴心转动上盖体4贴近所述顶箱门31,实现开启所述顶箱开口32之后,上盖体4与顶箱门31的重量将对顶箱门31施予一向下的地心引力拉力,当顶箱门31向外移动超过与地面垂直的角度之后,假设上盖体4与顶箱门31的重力大于其顶箱体侧磁部33与顶箱门侧磁部313相互组设的吸力,顶箱门31将自动开启于所述顶箱体3上。并所述顶箱体3内还设置有至少一顶箱限位件35,所述顶箱限位件35是组设所述顶箱体3内侧与顶箱门31,以控制所述顶箱门31与所述顶箱体3间的开启角度,藉此,所述顶箱体3除了具有所述顶箱开口32的通道外,更能够通过开启顶箱门31与顶箱体3间的通道而有效增加整体的取物空间幅度,以解决习知行李箱需另外找寻足够的的操作空间及需置平于地面上才能取物的问题,进而达到能够方便取物的优势,且其中将所述顶箱门31回至关闭位置时,又能够通过所述顶箱门侧磁部313吸附所述顶箱体侧磁部33,以使所述顶箱门31能够快速定位且方便闭合于顶箱体3上。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第7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五,又其中,能够将所述底箱门吸磁部211脱离吸附所述底箱体2,使所述底箱门21通过以所述顶箱门转轴件212为轴心转动于所述底箱体2侧边,进而开启所述底箱体2的内部空间,并所述底箱体2内还设置有至少一底箱限位件26,所述底箱限位件26是组设所述底箱体2内侧与底箱门21,以控制所述底箱门21与所述底箱体2间的开启角度,而使用者能够直接通过原始底箱门21位置处的空间来拿取底箱体2内的物品或收纳物品,更且,本上开式置物箱1因具有顶箱体3与底箱体2内部两处的不同的容置空间,所以使用者使用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时,更能够通过其顶箱体3与底箱体2做不同的组合,依照体积或重量,规划不同的物品收纳排列,又其中,所述顶箱卡部34是与所述底箱卡槽23相互组设且定位所述顶箱体3于底箱体2上,而所述顶箱体3则能够依需求分离于所述底箱体2上,而当使用者携带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搭机时,便能够将放置较轻物品的顶箱体3放在座位上方置物箱,而放置重物的底箱体2则能够放座椅下空间,进而达到能够依使用者需求自由调整各箱体的设置,快速实现最理想实用的组合模式。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六,又其中,所述底箱体2底部还设置有一延伸组件27,而所述底箱体2底部的滚轮22是设置于所述延伸组件27下,而所述延伸组件27又能够伸缩于所述底箱体2的底面上,以使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除了能够通过所述滚轮22达到方便携带或移动的功效外,更能够依照装设物品重量需求或底箱体2与顶箱体3的大小来调整其延伸组件27与滚轮22的位置,且所述延伸组件27由所述底箱体2伸出后,其延伸组件27除了能够加大本上开式置物箱1底部面积,充当安全的暂时座位外,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更能够通过其延伸组件27的支撑范围来增加整体的稳固性,并避免顶箱体3与底箱体2倾倒的状况发生。另外,其中所述顶箱体3与所述底箱体2间是以所述顶箱卡部34与底箱卡槽23相互组设,所述顶箱体3的使用即能够依照需求来分离或组合于底箱体2上,因此,若使用条件符合时,便能够将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当作登机箱来使用,又或者,也能够将所述顶箱体3拆卸于所述底箱体2上,有效减少其整体空间且放置于座位上方较轻物品置放处,进而达到高度能够变换的优点。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七,又其中,上盖内侧组接部41由一上盖底内磁部411与一上盖顶内磁部412所组成,而其上盖底内磁部411吸附于所述顶箱体3上,而将所述上盖体4开启于所述顶箱体3上时,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能够反折至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上,进而将所述上盖顶内磁部412吸附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使得所述上盖体4呈半开启的状态,另外,能够将所述反折后的上盖体4通过以所述上盖转轴件44为轴心转动于所述顶箱门31上,使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转折至所述顶箱门前磁部311前侧,上盖底内磁部411将与顶箱门前磁部311以磁吸力相互设置,达到顶箱门能够半自动开启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前述附图及图10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上开式置物箱的实施示意图八,又其中,上盖内侧组接部41为一长条的磁部,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一端连接所述上盖体4的一侧,另一端是连接所述上盖体4的另一侧,且其上盖内侧组接部41吸附于所述顶箱体3上,而将所述上盖体4开启于所述顶箱体3上时,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能够反折至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上,进而将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吸附所述上盖外侧磁部43,使得所述上盖体4呈半开启的状态,另外,能够将所述反折后的上盖体4通过以所述上盖转轴件44为轴心转动于所述顶箱门31上,使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转折至所述顶箱门前磁部311前侧,进而将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吸附所述顶箱门前磁部311。
另外,其中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中还设置有一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一定位模块及一摄影模块及一储存模块及一电力供给模块,而所述滚轮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电力供给模块供给所述控制单元的电力,而所述定位模块能够产生定位讯号,而使用者能够由所述定位讯号得知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的位置,另所述摄影模块能够获得上开式置物箱1的外部影像并产生影像讯号,而其影像讯号能够储存于储存模块,又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影像讯号时,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由所述影像讯号检测上开式置物箱的外部环境并产生一控制讯号,而所述控制讯号能够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滚轮22行进或停止或闪避异物,又或者所述控制单元能够经由控制讯号控制所述驱动模块驱动滚轮22移动至设定目的地;另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设置有一辨识模块,所述辨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而使用者欲使用所述上开式置物箱1时,需先以所述辨识模块作指纹辨识的动作,而所述辨识模块辨识成功后,所述控制单元释放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而使用者便能够做开启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41的动作。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底箱体,所述底箱体具有至少一底箱门;
至少一顶箱体,所述顶箱体是设置于所述底箱体上,且所述顶箱体一侧具有至少一顶箱门,又所述顶箱体顶部形成有一顶箱开口;
一上盖体,所述上盖体是设置于所述顶箱体上且罩盖所述顶箱开口,所述上盖体具有一上盖内侧组接部与所述顶箱体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另设置有一上盖外侧磁部及一上盖折部,而所述上盖体经由所述上盖折部对折且由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所述上盖外侧磁部并相互定位,所述顶箱门于顶部位置处设置有一顶箱门前磁部,所述顶箱门前磁部是与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贴附并相互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与所述顶箱门间具有至少一上盖转轴件,而所述顶箱门底部具有至少一顶箱门转轴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由一上盖顶内磁部与一上盖底内磁部所组成,且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是吸磁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箱体侧边形成有至少一顶箱体侧磁部,而所述顶箱门侧边形成有至少一顶箱门侧磁部与所述顶箱体侧磁部贴附并相互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门一侧具有一底箱门吸磁部,而所述底箱体与底箱门间设置有至少一底箱门转轴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体底部还设置有一延伸组件,而所述延伸组件下方设置有多个滚轮,并所述底箱体一侧设置有一拉杆,而所述底箱体顶部形成有至少一底箱通孔供所述拉杆通过,又所述底箱体顶部形成有至少一底箱卡槽,所述底箱卡槽是供顶箱体的至少一顶箱卡部相互组设且定位所述顶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箱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一顶箱限位件,所述顶箱限位件组设所述顶箱体内侧与顶箱门,而所述底箱体还设置有至少一底箱限位件,所述底箱限位件组设所述底箱体内侧与底箱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有一定位模块及一摄影模块及一储存模块及一电力供给模块,而所述滚轮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开式置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侧组接部设置有一辨识模块,所述辨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
CN202021478663.1U 2020-07-24 2020-07-24 上开式置物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96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663.1U CN21309658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上开式置物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8663.1U CN21309658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上开式置物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6583U true CN213096583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79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866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096583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上开式置物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6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88388B2 (en) Soft-sided container wheel assembly
US7870937B1 (en) Combination luggage and computer workstation
US9277796B1 (en) Portable desk
US6062357A (en) Wheeled carrying bag
US20070215425A1 (en) Folding carrier
US10905212B2 (en) Multi-functional storage box
US10555587B2 (en) Expandable luggage
US11559122B2 (en) Suitcase with fan and method of use
US20180057031A1 (en) Mobile storage device
CN213096583U (zh) 上开式置物箱
US6200661B1 (en) Locker room sanitary mat system
TWI744965B (zh) 上開式置物箱
US20230129925A1 (en) Top-and-front accessible luggage stroller
CN209898517U (zh) 一种折叠式公文旅行箱
KR101869079B1 (ko) 보조수납실을 갖는 여행용 가방
CN211632075U (zh) 折叠式旅行箱
CN212938450U (zh) 一种多功能行李箱
CN206006326U (zh) 一种伸缩行李箱
US20020145848A1 (en) Attachable accessory case for portable computers
CN213281839U (zh) 多功能拉杆折叠旅行箱
CN211431363U (zh) 一种旅游用易收纳拖行装置
CN220876151U (zh) 一种行李箱
WO2017177481A1 (zh) 一种箱体前面设有可伸縮扩充箱体空间的旅行箱
WO2016134643A1 (zh) 一种箱体背面设有容置腔的旅行箱
CN218164475U (zh) 一种便携式化妆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