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5626U -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095626U CN213095626U CN202021835777.7U CN202021835777U CN213095626U CN 213095626 U CN213095626 U CN 213095626U CN 202021835777 U CN202021835777 U CN 202021835777U CN 213095626 U CN213095626 U CN 2130956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fishhook
- assembly part
- shrimp
- crochet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所述鱼钩组件包括连杆、垫圈和至少两个鱼钩;鱼钩包括第一装配件、第二装配件和多个钩针;第一装配件中心设有一用于套设连杆的第一通孔,第一装配件远离第一通孔的外周端面设置有限位槽矩阵,各钩针分别设置于限位槽矩阵的限位槽中;第二装配件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装配件套设于第一装配件的外周,限位各钩针,以将各钩针固定于限位槽中;第一装配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垫圈,垫圈与第一装配件相抵。由于鱼钩整体是套设在连杆上,故鱼钩为可旋转设计。钩针比传统鱼钩要细小,减小惊吓靠近鱼钩组件的鱼类的概率,且钩针为可旋转设计,可自动补正中鱼角度,从而提升中鱼概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渔具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一种都市休闲的娱乐方式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中。但现有鱼钩存在下列弊端:一是传统式钩针又大又容易跑鱼,二是钩针是固定死的无法自动补正中鱼角度;钩针太粗容易让鱼产生惊吓不敢靠近鱼钩。因此,如何改善鱼钩设计,提升中鱼概率显得十分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鱼钩组件,旨在解决改善鱼钩设计,提升中鱼概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鱼钩组件,包括连杆、垫圈和至少两个鱼钩;
鱼钩包括第一装配件、第二装配件和多个钩针;
第一装配件中心设有一用于套设连杆的第一通孔,第一装配件远离第一通孔的外周端面设置有限位槽矩阵,各钩针分别设置于限位槽矩阵的限位槽中;
第二装配件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装配件套设于第一装配件的外周,限位各钩针,以将各钩针固定于限位槽中;
第一装配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垫圈,垫圈与第一装配件相抵。
优选的,钩针为不锈钢材质,钩针包括长钩针和短钩针,相邻的长钩针之间设有一短钩针。
优选的,连杆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的,第一装配件为塑胶材质。
优选的,第二装配件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垫圈为尼龙材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拟饵组件,包括上述的鱼钩组件,吊钩和拟饵本体;
吊钩设置于拟饵本体的头部,鱼钩组件设置于拟饵本体的尾部,其中,拟饵本体包括虾形结构,鱼钩组件的钩针为可旋转设计。
优选的,拟饵本体包括虾形外壳,眼珠,触角和步足组件;
虾形外壳的两个眼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槽,眼珠和触角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虾形外壳的腹部设有一第二安装槽,步足组件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
优选的,拟饵组件还包括铅球;
虾形外壳的嘴部设有一第三安装槽和限位部,铅球设置于第三安装槽,铅球部分裸露于虾形外壳外,限位部与铅球裸露的部分相对设置。
优选的,虾形外壳和眼珠均为荧光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鱼钩整体是套设在连杆上,故鱼钩为可旋转设计。垫圈不仅对鱼钩整体做限位固定,相邻鱼钩通过垫圈隔开,避免鱼钩之间纠缠在一起,影响拟饵组件的使用。钩针比传统鱼钩要细小,减小惊吓靠近鱼钩组件的鱼类的概率,且钩针为可旋转设计,可自动补正中鱼角度,从而提升中鱼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钩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一种拟饵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一种拟饵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一种拟饵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吊钩;
2、拟饵本体;21、虾形外壳;22、眼珠;23、触角;24、步足组件;25、铅球;26、限位部;
3、鱼钩组件;
31、连杆;32、垫圈;33、鱼钩;
331、第一装配件;332、第二装配件;333、钩针。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提供一种鱼钩组件,包括连杆31、垫圈32和至少两个鱼钩33;
鱼钩33包括第一装配件331、第二装配件332和多个钩针333;
第一装配件331中心设有一用于套设连杆31的第一通孔,第一装配件331远离第一通孔的外周端面设置有限位槽矩阵,各钩针333分别设置于限位槽矩阵的限位槽中;
第二装配件332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装配件332套设于第一装配件331的外周,限位各钩针333,以将各钩针333固定于限位槽中;
第一装配件3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垫圈32,垫圈32与第一装配件相抵33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鱼钩组件包括连杆31、垫圈32和至少两个鱼钩33,其中,连杆31一端固定于虾形外壳21的尾部固定槽,两个鱼钩33相邻设置。鱼钩33包括第一装配件331、第二装配件332和多个钩针333。第一装配件331通过其中心的第一通孔套设于连杆31上,第一装配件331远离第一通孔的外周端面设置有限位槽矩阵,各钩针333分别设置于限位槽矩阵的限位槽中,再通过第二装配件332的配合,使得钩针333固定于限位槽中。由于鱼钩33整体是套设在连杆31上,故鱼钩33为可旋转设计。垫圈32不仅对鱼钩33整体做限位固定,相邻鱼钩33通过垫圈32隔开,避免鱼钩33之间纠缠在一起,影响拟饵组件的使用。钩针333比传统鱼钩要细小,减小惊吓靠近鱼钩组件的鱼类的概率,且钩针333为可旋转设计,可自动补正中鱼角度,从而提升中鱼概率。
参照图1和图2,钩针333为不锈钢材质,钩针333包括长钩针和短钩针,相邻的长钩针之间设有一短钩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钩针333为不锈钢材质,能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钩针333包括长钩针和短钩针,相邻的长钩针之间设有一短钩针,通过该设计,可进一步地通过鱼的咬钩,补正中鱼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31为铝合金材质,有优秀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抗腐蚀性能。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装配件331为塑胶材质,第二装配件332为不锈钢材质,垫圈32为尼龙材质,既能保证用户的使用需求,又有效降低拟饵组件的生产成本。
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还提供一种拟饵组件,包括吊钩1、拟饵本体2和鱼钩组件3;
吊钩1设置于拟饵本体2的头部,鱼钩组件3设置于拟饵本体2的尾部,其中,拟饵本体2包括虾形结构,鱼钩组件3的钩针333为可旋转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拟饵组件包括吊钩1、拟饵本体2和鱼钩组件3。吊钩1用于拟饵组件与钩线连接,拟饵本体2用于模仿食饵,鱼钩组件3用于勾住鱼。吊钩1设置于拟饵本体2的头部,拟饵本体2头部有一固定柱,用于固定吊钩1的一端。鱼钩组件3设置于拟饵本体2的尾部,其中,拟饵本体2包括虾形结构,鱼钩组件3的钩针31为可旋转设计。综上,通过高仿虾形的拟饵本体2,吸引鱼类上钩,通过鱼钩组件3的可旋转设计,能根据鱼的运动,自动补正中鱼角度,减少跑鱼的概率,从而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参照图3至图5,拟饵本体2包括虾形外壳21,眼珠22,触角23和步足组件24;
虾形外壳21的两个眼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槽,眼珠22和触角23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
虾形外壳的腹部设有一第二安装槽,步足组件24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拟饵本体2包括虾形外壳21,眼珠22,触角23和步足组件24,通过上述部件,达到高仿虾形的目的。虾形外壳21的两个眼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槽,眼珠22和触角23均固定于第一安装槽内;虾形外壳的腹部设有一第二安装槽,步足组件24固定于第二安装槽内,通过上述设置,便于组装拟饵本体2。
参照图3和图5,拟饵组件还包括铅球25;
虾形外壳21的嘴部设有一第三安装槽和限位部26,铅球25设置于第三安装槽,铅球25部分裸露于虾形外壳21外,限位部26与铅球25裸露的部分相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拟饵组件还包括铅球25。虾形外壳21的嘴部设有一第三安装槽和限位部26,铅球25设置于第三安装槽。通过铅球25,增加拟饵组件的质量,不容易漂浮,使其稳定性好。另外,铅球25部分裸露于虾形外壳21外,便于用户直观地判断是否遗失铅球25,限位部26与铅球25相对设置,进一步地限定铅球25移动,防止其遗失。
进一步地,虾形外壳21和眼珠22均为荧光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虾形外壳21和眼珠22均为荧光材质,在深水区或者夜钓时,可以进一步地吸引鱼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垫圈和至少两个鱼钩;
所述鱼钩包括第一装配件、第二装配件和多个钩针;
所述第一装配件中心设有一用于套设所述连杆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装配件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端面设置有限位槽矩阵,各所述钩针分别设置于所述限位槽矩阵的限位槽中;
所述第二装配件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装配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的外周,限位各所述钩针,以将各所述钩针固定于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一垫圈,所述垫圈与所述第一装配件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为不锈钢材质,所述钩针包括长钩针和短钩针,相邻的所述长钩针之间设有一所述短钩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铝合金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件为塑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装配件为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为尼龙材质。
7.一种拟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鱼钩组件,吊钩和拟饵本体;
所述吊钩设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的头部,所述鱼钩组件设置于所述拟饵本体的尾部,其中,所述拟饵本体包括虾形结构,所述鱼钩组件的钩针为可旋转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拟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拟饵本体包括虾形外壳,眼珠,触角和步足组件;
所述虾形外壳的两个眼部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槽,所述眼珠和触角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虾形外壳的腹部设有一第二安装槽,所述步足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拟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铅球;
所述虾形外壳的嘴部设有一第三安装槽和限位部,所述铅球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槽,所述铅球部分裸露于所述虾形外壳外,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铅球裸露的部分相对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拟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虾形外壳和所述眼珠均为荧光材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35777.7U CN213095626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35777.7U CN213095626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095626U true CN213095626U (zh) | 2021-05-04 |
Family
ID=7565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35777.7U Active CN213095626U (zh) | 2020-08-26 | 2020-08-26 |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095626U (zh) |
-
2020
- 2020-08-26 CN CN202021835777.7U patent/CN21309562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44167A (en) | Stabilized weedless scent-emitting fishing lure | |
US3389490A (en) | Fishing lures | |
US1777004A (en) | Fish lure | |
US9504237B2 (en) | Rubber or soft plastic fishing spoon lure | |
KR101144267B1 (ko) | 평행한 이중의 바늘허리가 구비되는 루어낚시용 지그헤드 | |
US2989817A (en) | Weighted hook with dual eyes | |
US4930247A (en) | Fishing lure spinner blade with rattle chamber | |
US20050246940A1 (en) | Fishing lure for sinking presentation | |
KR200485088Y1 (ko) | 오징어 낚싯바늘 유닛 | |
US10492478B1 (en) | Weedless fishing lure jig with offset bait | |
KR20190066822A (ko) | 주꾸미 낚시용 어구 | |
US20030159328A1 (en) | Plastic worm shroud | |
US8196336B2 (en) | Fishing lure and accessory | |
US20110296738A1 (en) | Fishing lure | |
CN213095626U (zh) | 一种鱼钩组件及拟饵组件 | |
US6237276B1 (en) | Levitating bait weedless fishing lure | |
US4551940A (en) | Fishing lure | |
US4999942A (en) | Fishing lure | |
JP6137517B1 (ja) | ジグヘッド | |
JPH10117637A (ja) | ジグ式ルアー | |
US3313059A (en) | Fish lure | |
RU1805846C (ru) | "Блесна "Влата" | |
US6640485B1 (en) | Fishing lure | |
US2641081A (en) | Lure with improved weed guard | |
US8935876B2 (en) | Fishing lur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