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95045U -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95045U
CN213095045U CN202020184793.8U CN202020184793U CN213095045U CN 213095045 U CN213095045 U CN 213095045U CN 202020184793 U CN202020184793 U CN 202020184793U CN 213095045 U CN213095045 U CN 213095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ting
containers
water
plant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8479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维娜
王笑
王月
吴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018479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950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95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950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种植系统,包括多个种植容器,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连接并连通,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形成一连通器,使水位在多个种植容器之间保持平衡,在浇灌不均的情况下,系统内种植容器的蓄水层就可以得到均匀的储水,能够保持种植基质的湿度;还包括排水孔,在降水丰沛的时节,暴雨带来的大量雨水超过了种植容器的蓄水上限时,水流将从种植系统的排水孔中流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系统能够始终维持一定的蓄水量,降低了种植系统的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植物种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于高空种植植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有城市交通的承载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大量高架桥在城市中开始修建。高架桥逐渐改善了城市的交通条件,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部分,高架桥自身的绿化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高架桥的两侧设置绿化带也能够避免驾驶员产生视觉疲劳。
由于高架桥自身无土壤附着,为了改善其景观效果,通过在高架桥两侧设置种植花箱进行绿化的方式较为普遍。常见黄箱为单个独立设置,在雨天或者灌溉后,花箱通过底部的孔洞将多余的水分排出,排水过程中带出的种植基质等物质会给高架桥身留下较难清除的污痕,影响景观效果。另外,当种植花箱中的植物没有完全覆盖种植基质表面时,基质表层的松散颗粒容易被风带走,影响城市微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并且,在夏季高温时节,强烈的光照会将热量通过花箱传递给种植基质,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种植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包括多个种植容器,每一所述种植容器均包括蓄水层以及种植层,且多个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依次连接并连通;所述种植系统还包括一排水孔。每个种植容器的多余水分储存在蓄水层中,可以延长为植物浇灌的时间间隔,降低浇灌频率;容器与容器的蓄水层之间相互连接,这样系统内的水分可以均匀的在多个容器之间分配,系统内的植物就能获得相对均匀的水分补给。在降水丰沛的时节,暴雨带来的大量雨水超过了种植容器的蓄水上限时,水流将从种植系统的排水孔中流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系统能够始终维持一定的蓄水量,降低了种植系统的维护成本。
优选的,种所述种植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种植容器,每一所述种植容器的所述蓄水层位于所述种植层下方,相邻两个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种植容器中的多余水分下渗到蓄水层中,容器与容器之间通过连接水管将蓄水层连接在一起,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器,使系统中的水位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样系统内的植物就能获得相对均匀的水分补给。
优选的,所述种植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种植容器,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且所述排水孔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水管的高度。所述排水孔的高度指的是所述排水孔的最低点与种植容器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水管的高度指的是所述连接水管的最高点与种植容器底部之间的距离。当蓄水层的水分过多时,蓄水层多余的水分将通过系统端部的种植容器的排水孔排出,排水孔的高度大于连接水管的高度,使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形成的连通器能正常发生作用,蓄水层内储存的水分超过排水孔的高度时,多余水分便会从排水孔中排出系统。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种植系统两端的所述种植容器上,所述排水孔的最低点距离所述种植容器内底面的高度为80mm,所述连接孔的最低点距离所述种植容器内底面的高度为20mm。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的下方还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在所述种植容器的外侧壁。排水孔排出的水经由排水槽改变水流方向,避免污水污染高架桥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
优选的,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种植系统的安装面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预定角度以有利于水流快速排出的角度进行设置。所述预定角度使排水槽从靠近种植系统的安装面的方向至远离种植系统安装面的方向之间形成一坡度,形成的坡度更有利于水流的快速排出至远离种植系统安装面的方向,避免污水污染高架桥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
优选的,所述种植容器还包括用于承载种植基质的支撑板,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壁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种植容器内,且所述支撑板为一透水结构。种植容器的内侧壁的预定位置处设有多个凸出的支撑部,所述支撑板由多个支撑部将其固定在种植容器内。为防止蓄水层的积水及微生物发酵产生异味或腐烂,在更换植物时,有必要定期对蓄水层进行清理和更换新的蓄水介质,隔水板的可拆卸式结构对蓄水层的清理来说是必要的,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提手孔时,借助提手孔取下支撑板也很方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均匀设有若干透水孔,种植层的水分通过透水孔渗透至蓄水层内,并且具有通风的效果,避免植物根系腐烂;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工布,能够起到一定控根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壁还设有保温隔热的陶瓷纤维布,所述陶瓷纤维布设于所述种植层内。陶瓷纤维布能够降低种植基质的温差变化带给植物根系的影响,避免夏季高温时节时,热量传递给种植基质,同时,陶瓷纤维布又能与土工布一同对植物起到控根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种植容器的顶部还设有防风网。防风网打开时可以种植植物,施工完毕后将防风网合拢即可将基质表层的土固定住,防止风力侵蚀,防风网的存在也能降低部分虫害和杂草对植物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蓄水层内填充有陶粒或碎石,起到保水的作用,可以减少水分挥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将多个种植容器组合成一个种植系统,利用连接水管连接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形成一连通器,使水位在多个种植容器之间保持平衡,在浇灌不均的情况下,系统内多个种植容器的蓄水层就可以得到均匀的储水,能够保持种植基质的湿度;还包括排水孔,在降水丰沛的时节,暴雨带来的大量雨水超过了种植容器的蓄水上限时,水流将从种植系统端部的排水孔中流出,再经排水槽的引导将溢流排出到高架桥或高层建筑的墙体外,避免了污水对高架桥或墙面的侵蚀。
本实用新型的种植容器的种植层的内侧壁设有陶瓷纤维布,陶瓷纤维布具有耐高温、低热容的特点,能够有效阻隔强烈太阳辐射带给种植容器的热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陶瓷纤维布及支撑板表面的土工布能够阻止根系的无限蔓延,具有控根的效果;防风网的设置能够防止种植容器内部表层较为松散的种植基质被风力带走,污染空气。
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种植容器产生的污水对高架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的污染,由于种植系统蓄水层的蓄水作用,陶瓷纤维布的保温作用,以及防风网的作用,降低了种植系统的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种植系统能够保温隔热,控制根系生长,蓄水保湿,防风环保,使用过程中无需过多干预,使用方便,安装简单,降低了高架桥或高层建筑墙体的绿化管理成本。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种植系统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种植容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种植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种植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种植容器的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种植容器1;蓄水层110;种植层111;排水孔11;连接水管3;连接孔16;排水槽4;支撑部12;支撑板13;透水孔131;土工布14;提手孔15;防风网5。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包括多个种植容器1,每一所述种植容器1均包括蓄水层110以及种植层111,且所述多个种植容器1的蓄水层110之间依次连接并连通;所述种植系统还包括一用于排出多余蓄水的排水孔11。每个种植容器1的多余水分储存在蓄水层110中,可以延长为植物浇灌的时间间隔,降低浇灌频率;容器与容器之间的蓄水层相互连接,这样系统内的水分可以均匀的在多个容器之间分配,使系统内的植物就能获得相对均匀的水分补给。在降水丰沛的时节,暴雨带来的大量雨水超过了种植容器的蓄水上限时,水流将从种植系统的排水孔11中流出。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种植容器1的所述蓄水层110位于所述种植层111下方,相邻两个所述种植容器1之间通过连接水管3连接,所述连接水管3设置在每一所述种植容器1的蓄水层110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系统包括3个串联的种植容器1。种植容器1为顶部开口的矩形容器,种植容器1的侧壁设有一连接孔16,连接水管3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种植容器1的连接孔16胶合连接。种植容器1中的多余水分下渗到蓄水层110中,容器与容器之间通过连接水管3将蓄水层110连接在一起,多个种植容器1的蓄水层110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器,使系统中的水位保持在同一个高度,这样系统内的植物就能获得相对均匀的水分补给。
进一步的,位于种植系统端部的所述种植容器1设有所述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设于所述蓄水层110的端部的侧壁上,且所述排水孔11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水管3的高度。所述排水孔11的高度指的是所述排水孔11的最低点与种植容器1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水管3的高度指的是所述连接水管3的最高点与种植容器1底部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层110的侧壁上并排设有3排水孔11,当蓄水层110的水分过多时,蓄水层110多余的水分将通过系统端部的种植容器的排水孔11排出,排水孔11的高度大于连接水管3的高度,使多个种植容器1的蓄水层形成的连通器能正常发生作用,蓄水层内储存的水分超过排水孔11的高度时,多余水分便会从排水孔11中排出系统。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11内包含内直径为20mm的水管,水管胶合连接在排水孔11内;连接水管3胶合连接在连接孔16内,且连接水管3的内直径为20mm。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水孔11最低点距离种植容器1内底面的高度为80mm,所述连接孔16最低点距离种植容器1内底面的高度为20mm。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11的下方还设有排水槽4,所述排水槽4连接在所述种植容器1的外侧壁,使得从排水孔11排出的水经由排水槽4改变水流方向,避免污水污染高架桥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排水槽4与所述种植容器1的安装面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预定角度以有利于水流快速排出的角度进行设置。所述预定角度使排水槽4从靠近种植容器1的安装面的方向至远离种植容器1安装面的方向之间形成一坡度,形成的坡度更有利于水流的快速排出,避免污水污染高架桥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容器1的内侧壁的预定位置处设有多个支撑部12,还包括用于承载种植基质的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通过所述支撑部12安装在所述种植容器1内,并且支撑板13允许水分透过。所述支撑部12的结构为设置在种植容器1的内侧壁的凸起结构,支撑部12将支撑板13固定在种植容器内,使得位于支撑板13上方的空间形成种植容器1的种植层111,位于支撑板13下方的空间形成蓄水层110。具体的,种植容器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的预定位置处设有凸出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即为所述支撑部12,支撑板13的大小以与所述种植容器1的内部空间相匹配的形式设置,支撑板13放置在两个支撑条12上,形成一种植层111,支撑板13上填充种植基质,即可种植相应的绿植。所述支撑板13的两个端部各设有一提手孔15,方便将支撑板13取出。为防止蓄水层110的积水及微生物发酵产生异味或腐烂,在更换植物时,有必要定期对蓄水层110进行清理和更换新的蓄水介质,隔水板13的可拆卸式结构对蓄水层110的清理来说是必要的,借助提手孔15也很方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13表面均匀设有若干透水孔131,种植层111的水分通过透水孔131渗透至蓄水层110内,并且具有通风的效果,避免植物根系腐烂。所述支撑板13上还设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工布14,土工布14紧密粘结在支撑板13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控根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容器1的内侧壁还设有保温隔热的陶瓷纤维布,所述陶瓷纤维布设于所述种植层111内。本实施例中,陶瓷纤维布粘接在种植容器1的内侧壁上,能够降低种植基质的温差变化带给植物根系的影响,陶瓷纤维布又能与土工布一同对植物起到控根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种植容器1的顶部还设有防风网5。防风网5为矩形结构,防风网5的矩形长边一侧与种植容器1内对应长边的陶瓷纤维布缝纫连接,防风网5的两侧短边设置有尼龙钩带,与种植容器1内对应的短侧边的陶瓷纤维布之间搭接。本实施例中,防风网5为从中间对开的结构,这样,种植容器1种植的绿植可以从防风网5中间部分穿出,并且不影响防风网5的作用。防风网5打开时可以种植植物,施工完毕后将防风网5合拢即可将种植基质表层的土固定住,防止风力侵蚀,防风网5的存在也能降低部分虫害和杂草对植物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层110内还填充有陶粒或碎石,起到保水的作用,减少水分挥发。
本实施例的植物种植系统,适用于安装在高架桥桥体上或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上,多个种植容器之间连通,蓄水层起到一定的蓄水作用,使多个种植容器内水分分布均匀,在雨水充沛的季节,通过排水槽4将蓄水层的多余水分排出,避免了对桥体或墙体造成的侵蚀。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种植容器,每一所述种植容器均包括蓄水层以及种植层,且多个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依次连接并连通;所述种植系统还包括一用于排出多余蓄水的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下方还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接在所述种植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种植容器的安装面呈预定角度设置,所述预定角度使排水槽从靠近种植系统的安装面的方向至远离种植系统安装面的方向之间形成一坡度,形成的坡度更有利于水流的快速排出至远离种植系统安装面的方向,避免污水污染高架桥桥体或高层建筑墙体;所述种植容器还包括用于承载种植基质的支撑板,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壁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支撑部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种植容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种植容器,每一所述种植容器的所述蓄水层位于所述种植层下方,相邻两个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系统包括至少三个所述种植容器,所述排水孔设于所述种植容器的蓄水层,且所述排水孔的高度大于所述连接水管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所述种植系统两端的所述种植容器上,所述排水孔的最低点距离所述种植容器内底面的高度为80mm,种植容器的侧壁设有一连接孔,连接水管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种植容器的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孔的最低点距离所述种植容器内底面的高度为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均匀设有若干透水孔,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防止水土流失的土工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的内侧壁还设有保温隔热的陶瓷纤维布,所述陶瓷纤维布设于所述种植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容器的顶部还设有防风网。
CN202020184793.8U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Active CN2130950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793.8U CN213095045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84793.8U CN213095045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95045U true CN213095045U (zh) 2021-05-04

Family

ID=75642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84793.8U Active CN213095045U (zh) 2020-02-19 2020-02-19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950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1889A (zh) * 2021-08-20 2021-11-30 连云港徐圩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雨水自动收集浇灌装置
CN116439102A (zh) * 2023-05-22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沙地农作物自动灌溉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1889A (zh) * 2021-08-20 2021-11-30 连云港徐圩城建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雨水自动收集浇灌装置
CN116439102A (zh) * 2023-05-22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沙地农作物自动灌溉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3315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ineral wool culture of plants with suction pressure control
CN101297628B (zh) 模块式多功能屋顶绿化装置
CN213095045U (zh) 一种植物种植系统
CN108360761B (zh) 一种雨水利用和减载节水控根的屋顶种植方法
CN101828488B (zh) 一种楼房生态绿化系统
CN110959511B (zh) 一种蓄雨绿色屋顶毛细芯垂直向上渗灌系统
CN111109012B (zh) 自循环可拆卸天然草坪储水模块结构、草坪及施工方法
CN209693590U (zh) 一种改进的屋顶绿化结构
CN206118528U (zh) 带排水滤层种植箱
JP2004298140A (ja) 屋上緑化システムと屋上緑化プランター
CN203307968U (zh) 一种建筑物顶部承重墙中长根植物栽植结构
CN200973277Y (zh) 贮水自灌润式植物栽培装置
JP4260422B2 (ja) 植栽基盤構造
CN209949960U (zh) 一种屋顶植物栽培系统
CN217284374U (zh) 一种智能一体化植物墙
JP2000262150A (ja) 緑化用コンテナ
JP3121174B2 (ja) 雨水貯留型植栽地盤
JP3285201B2 (ja) 自生型屋上緑化施工方法
CN110565881A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绿色屋顶系统
CN213214495U (zh) 防根穿刺装置
KR101127628B1 (ko) 인공지반토양 적치를 위한 조경용 식생 상자
WO1992004823A1 (en) Soi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ystem
CN206559862U (zh) 一种循环多利用的自动化轻型屋顶绿化系统
JP3989818B2 (ja) 屋上緑化プランターと屋上緑化システム
CN111587697A (zh) 一种北方地区智能屋顶花园系统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